南宋滅亡後,日本真的全國吃素進行哀悼,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其中朝代不斷更迭,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說法。最近,有人發現鄭思肖在其作品《心史·元韃攻日本敗北歌亞序》中的一段話,“日本即古倭也,地在海東,先朝嘗入貢,許通商旅。彼近知大宋失國,舉國茹素。”因此提出日本“舉國茹素”來哀悼南宋的滅亡。其實,這一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今天就來評判一下為何這是一個虛假事件。

南宋滅亡後,日本真的全國吃素進行哀悼,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第一,關於鄭思肖與他的《心史》這本書的真實性問題。

鄭思肖是南宋末年的詩人和畫家,是一位忠實的愛國主義者,為此還做出了改名的行為。他原名鄭之因,在南宋滅亡後,改名鄭思肖。“肖”字取於南宋國姓趙(繁體字趙)的一部分,思就是思念的意思,除了名字之外,他的字和號也是如此命名,字義翁,號所南,表示他思念南宋,終生不忘。

南宋滅亡後,日本真的全國吃素進行哀悼,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他的愛國不僅僅是體現在名字上,還體現在行動中。日常生活中,坐臥要求必須向南靠背。每年伏臘之時,必定會向南祭拜並放聲痛哭。他和趙孟頫是摯友,在趙孟頫投降元朝後,鄭思肖毅然決然地與趙孟頫絕交。他的種種行為都可以明確的看出一點——鄭思肖是一個不折不扣擁護南宋的愛國者。那麼,由一個對朝代有偏愛的人寫出的作品的可靠性又有多少呢?而且,鄭思肖的一生從未去過日本,又是如何得知日本舉國茹素的呢?

南宋滅亡後,日本真的全國吃素進行哀悼,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而且,《心史》這本書的來歷也是頗有傳奇色彩。《心史》是鄭思肖將一生奇氣偉節之作合為一書的彙編,包含鄭思肖40年間大量的愛國情操詩文,為了保護《心史》,鄭思肖將它重緘封好,藏於蘇州承天寺的眢井中。這一藏就是350餘年,直至明崇禎十一年才被發現,《心史》被藏在一大鐵盒子中,外寫“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由此看來,這本書的真實性更是大打折扣。

南宋滅亡後,日本真的全國吃素進行哀悼,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第二,日本舉國茹素是為了悼念南宋滅亡。

歷史上的日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吃素的,而且這種吃素的習慣並不是為了悼念南宋滅亡。公元前三世紀的時候,中國人曾經寫過一本《魏志倭人伝》,在書中提及到日本沒有家畜和馬匹,動物數量和種類都很少,但氣候溫和,一年四季,都以新鮮蔬菜為生,同時還會食用一些魚類和貝殼類動物。

公元六世紀中葉,佛教由唐朝傳入日本,日本開始接受佛教中的清規戒律,在公元676年,當時的日本天武天皇宣佈一項法令,在禁止食用獸肉和家禽肉的基礎上,還禁止食用魚類和貝類。隨後,為了民眾的飲食健康等眾多原因的考慮,在奈良時代的公元737年,成務天皇准許百姓食用魚類和貝類。從這時到十九世紀後半期的1200年期間,日本人民的膳食一直是茹素的。所以說,日本人舉國上下茹素跟南宋的滅亡一點關係都沒有。

南宋滅亡後,日本真的全國吃素進行哀悼,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第三,南宋與日本的外交關係問題。

南宋與日本從未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唯一一次官方色彩的交往是在南宋乾道八年,明州刺史趙伯圭給日本朝廷送去禮物,而牒狀上有著“賜日本國王”的字樣,而這個“賜”字則被日本一方認為是辱沒了本國的尊嚴,引起了巨大爭議。爭奪不定,但日本白河天皇還是給予回覆並獻方物。儘管如此,中日在宋朝還是處於沒有外交關係的狀態。

南宋滅亡後,日本真的全國吃素進行哀悼,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況且,日本自隋朝起,就自恃強大,南宋的滅亡最多能引起日本人的唇亡齒寒之感,對新興的元朝更加防範罷了。而且已經開始試圖脫離朝貢秩序的日本,像藩屬國對待宗主國那樣“舉國茹素”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對南宋稱臣的藩屬國越南,在南宋滅亡後雖然抗元,都沒有“舉國茹素”來哀悼前宗主國。

南宋滅亡後,日本真的全國吃素進行哀悼,歷史上真的存在嗎?

鄭思肖和《心史》的真實性本身就存在疑問,而且日本舉國茹素是因為天皇的法令,況且南宋與日本根本就不存在官方外交關係,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日本因南宋亡國而舉國上下茹素的這個事情本身就是假的,根本就不存在的。如果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留言處討論交流哦。

參考資料:《魏志倭人伝》、《中國文化對日韓越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