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些“摔倒不敢扶”和“見死不敢救”的社會現象,你怎麼看?

李華7


對於一些“摔倒不敢扶”和“見死不敢救”的社會現象,你怎麼看?

首先,關於摔倒不敢扶,見死不敢救的社會現象,當前的確是存在的,而且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尤其是此前不久的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更是讓人們的冷漠集體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其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可是人的文明水平卻仍然停滯不前,甚至還有倒退,原因在哪裡?又該怎麼辦?

我覺得,一方面在於金錢社會和娛樂至上的影響,使得不少人生活得更加自我,變得更加自私自利,只顧個人,不管他人。

另一方面權利意識的增長,這個是好的,可是又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隻問權利,不問義務、不問規則。比如當年老人與小夥的籃球場之爭。

最後,怎麼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綜合施策!一是要加強全民普法宣傳教育,增強人們對於法律規則的敬畏。二是要強化法治的權威性與公信力,確保嚴格執法,公正司法。三是要開展道德文明教育,弘揚志願公益精神,鼓勵、獎勵和倡導見義勇為行為。


碧翰烽


司法不公。扶得起嗎?救得活嗎?有必要扶嗎?有必要救嗎?有誰扶正了司法,再扶不遲。有誰救活了正義,再救才有效!


劉宗樂225


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扶不扶的問題。我說一下,我親身的經歷。在醫院,我護理病人一夜之後早晨躺在躺椅上休息。這時。病房內的一個患者,和扶著他的人突然一起在病房內摔倒了。我當時的第一反映不是去扶人,而是一個箭步走出門外。高聲喊:護士有人摔倒了。護士過來了,但是她第一反應不是去把人扶起來。而看了情況之後,馬上去喊大夫。很快大夫來了。大夫也沒有馬上把患者扶起來而是再三的盤問了解最後確認沒有問題,可以扶。我在大夫確認說沒問題的情況下和護士大夫一起把患者扶起來。為什麼?因為人摔倒之後有可能摔壞了骨頭或者有其他的風險。受到二次傷害。你的簡單的扶起可能會對患者造成更嚴重的危險,所以不是輕易就要上去扶的,但是作為一個好人應該及時的報警呼救。維持現場秩序。


潮起潮落148830505


我曾經親自經歷過這樣一件事:一天,我去上公共廁所,來到廁所門口,見一老太站在門口繫褲子,我側身走進廁所,當我上完廁所,老太竟一個勁往後退,兩手划著,要摔跤的樣子,嘴裡喊著:哎喲哎喲……千毫不猶豫地一把拉住她,並關心地問:你怎麼啦?當時我擔心她中風了呢!她的回答讓我傻眼了!!!她說:你剛才進來撞我肩頭了,我沒站穩才這樣的!我說:我又不是火車頭,且側身進來的,怎撞到你呢?我估計她是踩在門口那塊擋門的磚上!但廁所沒監控說得清嗎?我連連說,你真嚇人!!!她說,我不會詐你的!從此,我走在路上看見老人就自覺遠離,怕好事多磨!當然看到摔倒,可能不會第一個衝上去拉她,但一定幫她報警!


青藏高原一株柳


南京王大法官一句話,把中國文明社會助人為樂精神到退幾十年,害人害社會。


手機用戶52957824920


這種現象是磚家叫獸努力不懈才實現的,來之不易呀,它們顛倒黑白,指鹿為馬,持續削弱道德與法制的嚴肅性,縱容犯罪……磚家叫獸功不可沒呀


放棄與堅持1


我就知道一件事情,那是在我們老家,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奶奶不小心摔倒了,這時恰好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騎車路過,小夥子感到可能摔得不太嚴重,就過去把她攙扶起來,後來被別人看到,扭住小夥子不放,小夥子無奈,只能把老奶奶送到醫院,老奶奶堅持說不是小夥子撞到的,四個子女威脅老人,如果老人不指認小夥子撞到,他們就不養她,老奶奶只好閉嘴,剛好是監控盲區,小夥子在醫院照顧了老人二十多天,最後終於感動了老人,老人當著警察的面說確實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的,小夥子只是好心攙扶,四個子女如果不養她,她寧願去討飯也不會昧著良心說話。


俗不可耐151798807


"跌倒的人不扶",作為善良的人,良心上會過不去。萬一跌倒的人有個三長兩短,我一輩子會愧疚、自責!

"跌倒的人不敢扶",萬一冒出一個糊塗法官問我,"人不是你撞的,你為什麼要扶"?我怎麼回答?如果沒有人給我作證,那我不是被這個法官認為是我撞的人,如果摔倒的人死了,我會承擔刑事責任,這人命關天的事,那可不敢啊,所以我不敢扶!

"扶不起",如果遇上一個糊塗法官斷了糊塗案,最後認定我撞人,判我承擔全部責任,陪上個5萬10萬的,那這扶人一把價太高了,要頂上我兩年的工資,替人白乾。弄得被老婆罵,家人冤,所以真的扶不起。

不是我們冷漠,救死扶傷是一個人的傳統美德,我們心底善良,也充滿著愛心,可世態炎涼,我扶得起,但我賠不起!

社會風氣的恢復,傳統道德迴歸,需要全社會人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法律層面上的支持,如果糊塗法官滾蛋了,明鏡高懸的清官出現了,遇到有人摔倒,那麼我會毫不猶豫的衝過去,扶起來!因為,這就是我的良心道德!

如果您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謝謝!





依旺情深1


既然南京的法官都敢說,不是你撞的,你幹嘛扶呢?大部分人都不敢不聽啊


快樂得魚


“扶與不扶、救與不救”,作為現場目擊者肯定經過權衡。在進行得失權衡後,在作出最終決策。

站在道德高地上,冠冕堂皇地對現場目擊者的不作為指責乃至痛斥一番再容易不過,但於事無補。

一個普通成年人面對“扶與不扶、救與不救”的場面,心中定有若干參照系數:經濟的、法律的、道德的以及相關的諸多元素,這些係數元素組成籌碼,在取捨上起決定性作用。

在敢於勇於“扶救”這種事情上,吃虧上當的教訓頗多。這成本過於昂貴,有硬扛者有扛不起者有自己因扛不起趴下了家人不得不再無辜替其繼續扛的事例。

扛,就是一種擔當。想不擔當敢不敢當,和是否有能力擔當畢竟不是一回事。

社會有明規,例如法律、制度、規定等等皆為明規;但也存在著潛規,例如地位資格權力經濟實力的暗影響等等。這就是說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都在社會生活中作用。

人的道德一般而論都自設了底線,但由於諸多社會負面因素一再影響,很多人的道德底線一再自我降低。

林林總總的騙子越來越多,詐騙術層出不窮俱是明證!

“扶與不扶、救與不救”從本質上講是對人性的一種檢驗,結果已經出來了:人的惻隱之心正在持續淡化。

從社會發展規律上論,社會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出現人的思想多元化和拜金主義不足為怪一一從發展中國家過渡到發達國家這一階段都呈現這種狀態。當社會再邁上新臺階,各種保障體系進一步夯實和完善後,道德必然又會找到上升軌道。

抑或窮就是社會的病根。

這“窮”不僅是經濟上的慾望和獲得感的對比反差,也不道德上的相對貧瘠。

當法律力量進一步彰顯,當社會各種保障體系進一步夯實和完善,當人的後顧之憂不再沉重,社會環境社會氛圍逐步向好,劣幣生存空間縮小,“扶救”必將常態化。

相信未來,為創造未來盡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