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譽減值改攤銷,對投資者的利好消息來了!

​ 媒體報道財政部有關機構釋放出對商譽會計處理辦法調整的最新提議。大意是:財政部會計準則諮詢委員會支持“商譽攤銷”,而非現有的“商譽減值測試”。在此之前, 證監會於11 月16 日發佈《會計監管風險提示第8 號—商譽減值》,旨在明確上市公司在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信息披露、減值事項審計和減值事項評估等問題。若商譽處理改為“攤銷”,將直接影響企業每年的淨利潤。

商譽減值改攤銷,對投資者的利好消息來了!

商譽規模的大幅增長主要系資本市場併購重組浪潮引致。隨著2014 到2015年併購高峰期的業績承諾集中到期,2017 年已經發生了大規模的商譽減值。2017 年A 股發生商譽減值336.1 億元,相比2016 年大幅增長194.18%,對上市公司歸母淨利的影響也達0.99%,創歷史新高;2018 年中報更是超預期的發生49.6 億的商譽減值,而往年中報幾乎沒有,這似乎預示著未來幾年來自商譽減值的壓力仍將繼續快速上行。

商譽減值改攤銷,對投資者的利好消息來了!

2017 年商譽減值對創業板利潤增速造成了巨大的負影響,構建商譽減值佔當年規模淨利比重這一指標,17 年創業板佔比高達13.23%(剔除堅瑞沃能為8.38%),中小板佔比為3.66%,主板佔比為0.35%,比較來看,商譽減值對中小創的利潤增速均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對主板的影響則相對可控。截至2018 年三季度,A 股存量商譽規模達1.45 萬億,佔淨資產比重達3.73%,兩項數據均創歷史新高。

商譽減值改攤銷,對投資者的利好消息來了!

分行業來看,傳媒、醫藥生物等行業存量商譽規模較高,截至2018 年三季度,傳媒行業商譽規模達1857.18 億元,居所有行業首位,醫藥生物行業存量商譽規模為1528.87 億元,位居次席,商譽規模超千億的行業還有計算機和電子行業,分別為1136.05 億元和1060.62億元。從商譽規模佔淨資產比重來看,休閒服務與傳媒行業商譽佔淨資產比重最高,分別達28.7%和27.18%,佔比超過10%的行業還有計算機、醫藥生物和家用電器,其他行業佔比較小,風險相對可控。

商譽減值改攤銷,對投資者的利好消息來了!

商譽如果從減值改為攤銷,最大的好處是平滑業績波動,不會再出現驟然爆雷的情況,最大的壞處是每年都有一筆損失,對商譽佔比較高的公司不見得是利好。過往一次性減部分企業還能可能還有機會扭虧,但商譽佔比高的企業分攤而減,可能因為每年虧損而退市,但投資者則可因此迴避風險。整體來講,會計準則醞釀調整,商譽減值改攤銷不會馬上落地。在過往實務操作中,企業常有迴避商譽減值的動機,在面對商譽減值跡象出現後,也一直拖延不做減值,直到沒有辦法迴避了才驟然減值,甚至一次減計為零,所以2018年的年報馬上要披露,踩雷將不可避免。

免責聲明:本報告由擇爾裕【智慧+】基金智能輔銷平臺獨家發佈,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本報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