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的“拖延症”,是小時候家長犯的錯,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文|福林媽咪

“拖延症”是好多人都存在的一個問題,什麼事情都喜歡往後推,不到最後一刻都不知道緊張。

我一位同事就是如此,她自己也深知拖延為她帶來的壞處,經常是事情堆積成山後,深夜加班工作,別人今日事今日畢,她,今日事,最後一刻畢……往往由於“趕工”,效果還不好。

長大後的“拖延症”,是小時候家長犯的錯,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她也想改變,讓我們不斷地督促她,催著她,讓她有緊迫感,她的事情才能完成。為啥拖延症很難“治癒”呢?我想這可以追溯到小時候。

一位寶媽吐槽:

“每次看到孩子磨蹭的時候,真想在他屁股後面放只大老虎追著他。”

說到拖延症,寶媽們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磨蹭吧,做事慢吞吞的,對於孩子來說,最常見的表現就是:

上學的早晨,穿衣磨磨唧唧,吃飯慢慢吞吞,收拾東西一點都不利索。

放學寫作業的時候,摳摳手指,玩玩橡皮,摸摸這碰碰那兒,唯獨不想動筆寫作業。寶媽看了就想抽他。

長大後的“拖延症”,是小時候家長犯的錯,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很多有拖延症的成年人,他的童年多會有上面那些表現。而孩子磨蹭,其實可以歸結為兩個原因:

①父母的期望、要求過高

②沒有培養時間觀念

這兩種原因都會導致孩子長大後出現不同程度的拖延現象。

當父母期望過高時

如果父母期望過高,孩子會想要逃避。尤其是急性子的家長,遇到慢性子的娃,急得跳腳都是輕的,所以會不斷地催促孩子,讓孩子快點,但是很多時候孩子慢可能有自己的願意。

尤其是早上起床磨蹭,很可能是孩子本身就想逃避上學,而父母這時候再催促,孩子只會更加想要逃避。還有一些事情,爸爸媽媽期望、要求過高時,孩子都會產生往後退縮的心理。當爸爸媽媽想要強迫孩子去做好一件事時,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反正也“鬥”不過,但是可以往後拖,逃避做。

長大後的“拖延症”,是小時候家長犯的錯,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如果父母沒有注意過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那麼孩子是意識不到時間的寶貴的,他甚至不知道1分鐘是多長,一分鐘能做多少事,自己每省出來的1分鐘能為自己帶來多少快樂以及豐富自己生活的事,所以,他不在乎。

其實,想孩子以後做一個有效率、做事不拖沓的人,那麼從小就應該幫助孩子戒掉磨蹭的壞習慣,寶媽們可以試試這樣做。

☑放慢腳步等等孩子、鼓勵孩子

這個是要調整家長自身的狀態,有時候,你熟練的事情,對孩子來講,並不簡單。整我想起來一篇散文,名為《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給了你一隻蝸牛,無論你如何拉著蝸牛,推著蝸牛,可蝸牛還是那麼慢,彷彿說:“人家已經盡力了。”

你抱怨甚至想踹他,蝸牛受傷卻也在努力向前爬,最後你放棄了他,在蝸牛的後面生悶氣,卻不經意間聞到了花香,看到了花園,聽到了鳥叫蟲鳴,原來不是讓你牽著蝸牛去散步,而是蝸牛帶著你散步。

所以,家長們,試著放慢自己的腳步,也許你會有不一樣的發現,你會發現生命最初的美好,與其你不高興,孩子也慌張,不如兩人一起慢慢走,化抱怨為鼓勵,你會發現原來孩子的世界這麼純真美好,你也會發現,孩子走得越來越快。等到他速度變快的時候,你可能已經追不上了。

長大後的“拖延症”,是小時候家長犯的錯,這將影響孩子一生

☑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是每個家長必須給孩子上的一課。把孩子每日的日程規劃好,必須做的事情都列出來一個清單,每件事情多長時間完成,規定時間內,完成了表揚,完不成也要停止,說到做到。

對於孩子不愛做的事來說,你規定時間,他一般還是會拖延,如果僅僅通過這樣做,孩子巴不得你時間一到就能停止不做呢。不如規定出除了必做事件以外的每日遊戲時間,限定時間,比如孩子愛玩的某種遊戲,跟孩子說多長時間就多長時間,到點立刻停止。

這樣做,孩子便能知道每分每秒對自己的重要性。還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在某個時間段內完成某件事,空餘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當然,每個孩子對事情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對付磨蹭的孩子,爸爸媽媽要想辦法讓自己的孩子去服從自己制定的規則,一個方法不行,換一個,總能找到合適的執行辦法,去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孩子磨蹭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但要記住:孩子就是那隻蝸牛,你牽著他,他也帶著你,你們是相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