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這幾種習慣,暗示孩子有"拖延症",佔一條都不行

最近這段時間,最讓家長頭疼的應該就是孩子上網課

的事情。在家上網課有好處也有壞處,媽媽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網課可以讓愛學習的人學得更多,不愛學習的人學習更差!"

這的確算得上是一句真理,因為很多孩子就是在這個上網課的過程之中逐漸拉開差距的。

有很多學習資源被放出來,但是很多孩子不主動去學習。

其實不僅僅是孩子上課,有時候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會比別人慢一步,孩子做事情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身上有這幾種習慣,暗示孩子有

1.父母做的太多,自己無事可做。

大家在家裡有沒有看到這種現象,那就是"放著我來"這4個字,可能是媽媽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她們不僅幫孩子穿衣,還幫孩子準備衣服,甚至給孩子洗完衣服以後,連晾衣服這樣的小事都要自己去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放著我來"但最終的結果造成的就是,孩子想給爸媽做一點家務分擔一點,但父母卻遲遲沒有給自己這樣一個機會。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把所有的事情做完讓你無事可做嗎?

身上有這幾種習慣,暗示孩子有

2.嘮嘮叨叨

每個家庭當中都少不了一個嘮叨的人,這個嘮叨的人大多數情況下,是被媽媽這個角色分擔著。

她們認為只有不斷的催促孩子,他們才能夠去做事情,因為自己一旦不吹那麼孩子就會忘記。

可是忘記的後果就是老師會在群裡艾特家長,而自己孩子也會因為這種拖拉的毛病或者忘記的原因造成最終任務無法完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媽媽就在一旁一直催促孩子去做事。

可是孩子聽多了就煩了,一旦煩了他們就不願意做了,越拖越久,最終的結果就養成了拖延症的毛病。

身上有這幾種習慣,暗示孩子有

3.以學習為尊。

家長只要看到孩子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他們就會認為孩子這是不務正業"只要學習就好了,其他的你都不用管"。

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因為孩子會形成一種依賴思想,認為所有的事情只要學習好的,其他都可以解決。

但是實際上孩子的學習怎麼可能一下子變好呢?還不是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讓孩子以學習為準,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學習也不好,其他事情也做不好。

既然孩子的學習會因為這些原因而出現問題,甚至孩子做事情比別人慢一步,都是從這些小事當中逐漸形成的壞習慣,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去改掉這些壞習慣呢?

有關專家表示想要讓孩子解決這些問題,那麼在自己的生活當中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身上有這幾種習慣,暗示孩子有

1.給孩子樹立時間觀念。

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任務,這是樹立時間觀念的一種方法。

如果孩子無法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那麼父母給他們一定的懲罰,就可以讓他們形成一種緊迫感,在下次完成任務的時候會考慮時間是否合適。

只有給孩子樹立了時間觀念,他們才會在內心當中逐漸去改掉自己的拖延症。

身上有這幾種習慣,暗示孩子有

2.按部就班,分條縷析。

通過把任務細分到每個步驟之上的方式,可以細化孩子做事情的時間。

因為每一次拖延都是因為孩子看到眼前的任務太多,自己無法完成,所以就會產生抗拒心理。

但如果將所有的任務都能夠一條一條的列出來,讓孩子一條一條去做,那麼他們就會在這個過程之中逐漸的完成最後的目標,也不會因為任務太多而抗拒。

身上有這幾種習慣,暗示孩子有

3.給孩子創立競賽感。

所謂的競賽感,就是父母可以參與孩子的生活當中,幫助孩子去完成任務。

比如說當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有一點拖延,那麼我們可以通過給孩子建立起一個遊戲,讓孩子和爸爸或者媽媽比較誰做得更快,可以讓孩子在這個活動的過程之中,不知不覺地將任務完成,這也是一個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症的最好方法。

拖延症不僅僅存在於孩子之間,有時候大人的拖延症更加嚴重,只不過大人從來不會被別人斥責,只是會自己進行自我驅動。

當孩子不能自我驅動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充當這個驅動者的角色,通過一定的方法幫助孩子改掉拖延症,能夠讓他們在未來的時,更加懂得規劃自己的人生,更能夠把控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