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的“暗示”,可能給你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你這樣的“暗示”,可能給你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寶寶,快點起床啦,上學要遲到了,快點,gogogo!”


“你怎麼總是慢吞吞的,今天又要遲到了。”


“你都這麼大的人了,怎麼把飯弄灑了!你什麼時候能把事情幹好呢?”


生活中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呢?當你看到孩子某種行為和意識的時候,是不是總是在強調和重複呢?


其實這樣,不但解決不了孩子的問題,反而時刻提醒孩子你就是這樣的。


孩子的內心是敏感、脆弱的,也易受外界環境的心理暗示。負面的暗示,只會讓孩子的狀態越來越差,甚至形成長久的不良習慣,而正面的暗示,會讓孩子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


你這樣的“暗示”,可能給你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1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年輕的時候曾因為闖紅燈被逮捕,留下了經典的入獄照。童年時更是因為叛逆,總喜歡破壞家裡的東西,12歲還被父母送去看心理醫生。


大學從哈佛大學退學後,IBM的新任總裁曾經跟比爾蓋茨媽媽說過一句話:“你兒子只上了兩年大學,能幹什麼呢?”


但是比爾蓋茨的媽媽笑了笑回應:“我以自己的成就和人格為我的愛子做最好的擔保”。


比爾蓋茨在哈佛大學讀三年級時做出退學自主創業的決定時,媽媽依然同意兒子的決定,支持他去創業。


無論在外人否定還是孩子面前,媽媽永遠是正面讚賞鼓勵蓋茨。


比爾蓋茨曾在卡上用斜體英文寫了這麼一段話:“我愛您!媽媽,您從來不說我比別人差;您總是在我乾的事情中,不斷尋找值得讚賞的地方;我懷念和您一起的所有時光。”


因為媽媽的正面暗示,比爾蓋茨終於為BIM研製出第一代PC機,微軟DOS也因此成為行業的唯一標準。除此之外,比爾蓋茨還被授與法律博士的榮譽學位,更是被評選為20世紀改變人類世界的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正面的評價,暗示孩子很棒,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


你這樣的“暗示”,可能給你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2

初中的時候,班級有個女同學玲玲,因為長了一口大齙牙,身上總有一股奶腥味,很多同學連走路都會繞開她,班上幾乎沒有人願意跟她玩,因此玲玲感到特別自卑。無論到哪裡都是低著頭,上課也不敢發言。


回到家,媽媽常常小聲嘆氣跟玲玲說:“你呀,這口齙牙也不知道遺傳了誰?”


一次爸爸得了獎金回家,玲玲非常開心的拍手大笑說:“爸爸太好啦!”媽媽總會突然說一句:“你在外面可不能笑得把牙露出來哦!”


每當這時候,玲玲原本發光的眼睛神總會立刻暗淡下去,低下頭默默不說話了。


媽媽還會語重心長的說:“咱家條件沒有那麼好,你可要好好學習,學習好了掙到錢了,才能有能力改變自己。”


於是,玲玲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後來玲玲真的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學。畢業後掙到第一桶,就趕緊去矯正自己的大齙牙。


雖然矯正讓她變得也越來越漂亮了,但是內心裡的那種自卑感無時無刻不存在著。直到現在她不願意拍照,總是覺得自己不漂亮,沒自信。


負面暗示,常常讓孩子不能釋懷,久而久之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導致生活都變得不舒心。


你這樣的“暗示”,可能給你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3

1968年,著名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做過這樣一個的實驗。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圈了幾個學生名字,並告訴老師,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極有天賦,需要特別的關照。


一段時間後,教授回到學校,奇蹟發生了,那幾個被他圈出的學生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原來老師在聽完教授的話之後,無形之中對於這些孩子有了更多的互動和關照,而這些無意識的行為,讓之前非常荒誕隨意的預言,變成了現實。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各種各樣的心理暗示,有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些暗示是消極的。


所以永遠永遠不要給自己,或者你的孩子、伴侶負面暗示,因為這不僅會改變孩子的行為,侷限他們成長的空間,而且極大可能會把負面暗示變成現實。



你這樣的“暗示”,可能給你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4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麼去做呢?在此給出六點建議:


一、父母多借助神態、表情、動作來積極正面的表揚孩子的具體行為。


日常跟橙寶一起比賽整理玩具了,橙寶分類收拾的整整齊齊了。我會非常開心的豎起大拇指跟橙寶說:“我們橙橙寶貝會把自己的玩具收拾的整整齊齊,真的是太厲害了,太棒了,來,媽媽給你點贊,蓋個章。”


二、父母多觀察孩子的興趣點,並給予支持和肯定。


孩子在生活中表現的對顏色特別感興趣,總是會跟你提到,媽媽,我知道天空是藍色的,雲朵是白色的,樹葉是綠色等等,可以帶她去嘗試畫畫課。


三、父母要樹立好榜樣,身教大於言教。


生活中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今年暑假打算讓媽媽帶橙寶到南京玩幾天,後來有事耽擱了,媽媽就說不帶孩子來了,我堅持要帶孩子來,因為這對孩子來說很重要,她會對你失去信任。


四、父母需要有效的陪伴孩子,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長氛圍。


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是抱著手機陪孩子,然後孩子在一邊玩自己的玩具,但其實這不是孩子想要的。


他們希望和爸爸媽媽一起扮演角色讀繪本故事,一起玩堆積木遊戲,一起聊聊天。


五、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並正確引導他們。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時候你認為好的東西,孩子並不一定熱愛。


六、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最近總有家長跟我講,非常焦慮孩子現在的狀態,焦慮孩子的數學思維,語言表達。請讓孩子和自己比,每一次的進步都是對自己的最大回報。


看到孩子進步了,我們就應該保持好的心態,因為你的情緒孩子是能感知到的。別讓孩子覺的自己進步了媽媽怎麼反而更加不高興了呢?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所以,請給孩子多一些積極正面的暗示,少給孩子一些消極負面的暗示,給孩子一個積極、樂觀、美好的世界!


你這樣的“暗示”,可能給你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