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治孩子的“拖延症”,一治一個準!

好友大冰最近和兒子鬧彆扭了,大晚上給我打電話:

“你說小孩子都是怎麼想的啊,一點都不懂得著急!讓起床不起,讓刷牙能刷一刻鐘,吃個早飯還要數米粒,幹嘛都慢騰騰的,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哪天不是我在後面催催催?今天倒好,乾脆上學沒帶鉛筆盒……”

這樣治孩子的“拖延症”,一治一個準!

大冰的兒子一直是個“小磨嘰”,從上幼兒園時就這樣了,所以一直是大冰替他幹這個幹那個,然後拎著兒子(沒錯,就是拎著)準時去上幼兒園。

但上小學後,大冰的兒子依然如故——每天晚上先要看動畫片,有的時候還要看電視劇,看夠了再去寫作業。但孩子不能睡得太晚呀,大冰只好幫他整理書包。

結果,昨天晚上大冰加班,沒人幫他收拾東西,於是大冰的兒子馬馬虎虎地連鉛筆盒都忘帶了。

為了顯得厚道一些,我強忍住笑聲,對她說:

“下次,你試試這樣,別催他,而是給他規定時間,多長時間內穿好衣服,多長時間內洗漱完畢,多長時間內吃好飯,如果慢了,就提醒他一次就好,然什麼時候完事,什麼時候送學校……”

“這不就遲到了嗎?”

“遲到就遲到唄,上學是他的事,又不是你的事,遲到了讓他自己跟老師解釋去。我家當初就這麼做的。”

“那你家孩子當初也老遲到嗎?”

“可不是嘛!但你放心,孩子都精著呢,不會永遠這樣的。”

大冰的感受我能明白,因為我的妞兒原來也是個“小磨嘰”。

曾幾何時,還沒上學時,她就已經出現明顯的“磨嘰潛質”了。喊她吃飯,等到家裡人快吃完了才上桌;出去玩,非得把一個設備玩到透才換下一個……就算是旅遊,別人家三日遊的項目,放在我家要玩一個星期。

本來我覺得沒什麼,但一到上學,就發現問題了——妞兒的作息還在幼兒園呢,沒調整過來。而我居然也忍不住催促她,成了自己最最不想做的“嘮叨的媽媽”。

這樣治孩子的“拖延症”,一治一個準!

終於有一天,當孩子出門後,發現兩隻襪子穿得不一樣,妞兒徹底發飆了:

“就是你催的!我襪子穿錯了!這下好了!同學會笑話我!”

妞兒吵著讓我跑到早市買了一雙襪子換上(當然費用從她零花錢里扣),代價就是踩著鈴到學校,險些遲到。

不過,從這件事上,我突然意識到——我的不斷催促,正在打亂她內在的節奏。

“孩子做事情有自己的節奏”,雖然我很早就知道這句話,但從未如此切身地體驗過。

我又想到,兒童在剛上小學時,一般都會出現“磨蹭”和“馬虎”的毛病。或許這兩者其實是相伴相生的呢?

孩子的節奏慢 → 家長覺得孩子“磨蹭” → 家長催促 → 孩子的節奏被打亂 → 孩子慌張,注意力不集中 → 丟三落四 → “小馬虎”誕生。

不僅是馬虎、拖延的毛病,有研究顯示,經常被打亂節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徵,或截然相反,表現為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這兩種傾向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甚至,如果孩子的生活節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當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我決定這樣做:

1.和妞兒一起列出每天在家時需要做的事。

如穿衣服、洗漱、收拾書包、穿鞋,以及晚上的吃完飯、寫作業、洗漱、睡前閱讀……

2.和妞兒打好招呼:以後不再催她,但規定每項任務都需要多長時間。

這個時間是我們一起來商量的,如:從鬧鐘響到穿好衣服用20分鐘,洗漱用10分鐘等……從這個時間來退換起床、睡覺的時間。每一項任務應該完成的時間都會有鬧鈴提醒。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地體驗到孩子的節奏和時間感和成人不一樣。比如:我覺得穿衣服10分鐘就夠用了,而妞兒則覺得需要半個小時。最後我們各退一步,定下穿衣服需要20分鐘。

3.聲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不會幫你。

4.絕不催促,而是靜待妞兒總控完成,不管她磨蹭到多久。

如果真的遲到了,那沒辦法,自己去跟老師解釋吧!

5.晚上如果提前寫完作業,省下來的時間做什麼都行。

這樣治孩子的“拖延症”,一治一個準!

我和妞兒把這個“約定”寫在紙上,還分別簽上自己的名字,最後把這張紙貼在牆上。

第二天早上,妞兒的鬧錶響了,但過了十多分鐘,她還沒有起床的意思。我當媽的本能又犯了——真是抑制不住“嘮叨”的衝動……

但是這次,我猶豫再三,只對妞兒說了這樣的一句話:

“賴床也要算在穿衣服的時間裡的!”

妞兒聽了這句話,“騰”地一下子坐了起來,然後迷迷糊糊地開始穿衣服。但隨即她發現,今天週一,要穿校服,於是趕緊脫掉重新找校服來穿上。剛把褲子套上,鬧錶就響了。妞兒“哎呀”地叫了一聲,見我沒反應,乾脆直接喊我:

“媽媽!我要遲到啦!幫我收拾書包!”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一邊輕描淡寫地說,一邊忙活自己的事。

就這樣,我今天一句話都沒有催。妞兒著急忙慌地穿衣服、洗漱、收拾書包、出門……結果,只參加了半個升旗儀式。

那幾天,妞兒的氣都不太順,毛毛躁躁的。

但她也在漸漸地發生變化——

她不再賴床了,聽見鬧鈴就趕緊坐起來,一邊穿衣服洗漱一邊清醒頭腦;

她會自覺地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準備好,書包收拾好,這樣就不會出錯。

她在前一天不會看書看到很晚,而是儘快睡覺,為的是第二天能準時清醒過來。

她在寫作業時也不再五分鐘喝一次水了,而是專心寫完作業後,喝一大杯水,然後用省下來的時間玩拼圖歪歪兔www.waiwaitu.com原創文章……

你看,如果讓孩子自主調整節奏和作息,她可以做得非常好。

如今妞兒馬上就上四年級了,很少遲到。她的心裡總是住著一個小鬧鐘,知道規定時間要做完規定的任務,所以專注力也不錯,從來沒有出現過“考試答不完卷子”的情況,也很少有“馬虎”性丟分。

曾經,我們總把“慢慢來”掛在嘴邊上:

“寶貝兒,慢點走!”

“寶貝兒,慢慢擺,不著急!”

“寶貝兒,慢點吃啊,別噎著!”

可從什麼時候起,我們又把“快點”掛在嘴邊呢?

大概是從寶貝上幼兒園開始了吧,或者是從他上學開始吧——我們總覺得,孩子在家時是個小baby,絕不不能經受一點風吹雨打,就算喂著吃飯、抱著走路到三歲也沒關係。但在面臨集體生活時,我們又希望孩子能變成“準成人”,讓我們無比省心……

其實,孩子的成長哪裡能這麼“一步到位”呢?而這種心態,是不是也來源於我們自己的焦慮呢?

我們總想著,孩子現在就這麼拖沓,長大了之後豈不是什麼都做不成?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孩子這樣的速度難道不是連湯都喝不上?

但我們卻忘了——成長,本來就是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本來就是從慢到快的過程!

只有讓孩子慢慢地探索衣服、褲子,一遍一遍地練習繫鞋帶,孩子才能真正學會穿衣服、穿鞋。

只有讓孩子慢慢地觀察食物,感受食物,用5分鐘的時間舀起一勺飯,再七扭八歪地放到嘴裡,孩子才能真正學會自己吃飯。

只有讓孩子自己慢慢地寫作業,專心研究一道題如何解,一個字如何寫,孩子才能學到真正的知識。

同樣,只有放手,讓孩子自己慢慢體驗時間,學習控制時間,才能真正讓孩子建立起時間概念,最終擺脫“拖延症”。

歪歪兔育兒老師的話:

看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呀!如果你的寶貝剛剛入學,她可能正在面臨一系列挑戰:因為環境、規則的變化而各種不適應,出現種種狀況——拖延、馬虎、孤單、自卑、不願溝通、不懂表達……。如果我們能做到“提前教育”,防患於未然,就可以讓孩子儘快適應小學環境。

在這裡,兔小編向大家推薦《學會管自己——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專門針對小升初階段兒童心理特點編寫的童話書,既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儘快適應小學生活,又能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與閱讀能力,為今後的寫作打下基礎。

書中還有一個故事是專門講“拖拉磨蹭”的呢!如果你看到蘇小懶有多磨蹭,一定會想起自己家裡的小寶貝。


但蘇小懶在經歷一番波折後,改掉了“拖拉磨蹭”的毛病。她是怎麼改掉的呢?

《這樣治孩子的“拖延症”,一治一個準!》歪歪兔幼兒早教課程原創內容,歡迎轉載。原創光榮,抄襲可恥。在轉載時請保持全文完整,並註明原作者——歪歪兔情智樂園。對於構成盜用、剽竊及其他侵犯我方著作權及相關權益的行為,我方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