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奪天下前的準備,劉邦是個能吃苦的人

前文咱們說過,劉邦見了始皇帝發出了"大丈夫當如是"的感慨。

那麼劉邦自身有什麼條件呢?

首先劉邦精通律法,其次劉邦具有一定的武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史記》中記載高祖,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也就是說劉邦是通過考試,成為了秦朝的官吏,當上了泗水亭長。

劉邦奪天下前的準備,劉邦是個能吃苦的人

雲夢睡虎地秦簡


在秦朝要想當上官吏,必須要精通法律。而秦朝要想學習律法,需"學律以吏為師"也就是說要想學習律法只能向官吏學習。那麼劉邦是向誰學習的呢。我認為是蕭何。為什麼這麼說呢?《史記》載高祖布衣時,何常以吏事護高祖——劉邦是平民的時候,蕭何數次利用自己的職權袒護劉邦。

既然蕭何能數次為了劉邦而濫用職權。那麼劉邦向蕭何學習法律知識自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劉邦從布衣當上泗水亭長,其間的勤勞辛苦我們是可以想象到的(想一想現在的公務員考試)。

劉邦奪天下前的準備,劉邦是個能吃苦的人

蕭何畫像


那麼劉邦見了始皇帝后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又做了什麼呢?

其一,通過考試,當上了泗水亭長。顯然他認識到了只有成為特權階級才能成為始皇帝那樣的大丈夫。

其二,結交豪傑官吏。獄掾曹參,屠夫樊噲,車伕夏侯嬰,吹鼓手周勃(周亞夫父親)。這些人後來都為劉邦立下了赫赫戰功。

其三,機緣巧合下和故意為之下,娶了呂公長女呂雉。呂公乃沛縣縣令貴客,同時也是有錢人家。為劉邦起兵造反提供錢糧。

劉邦奪天下前的準備,劉邦是個能吃苦的人

美女呂后

其四,這時候已經有意識的製造輿論了。《史記》載呂后與倆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請飲,呂后因餔之。相呂后曰"夫人天下貴人"。相倆子曰"夫人所貴者,乃此男也"相高祖"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散佈劉邦將來是大貴人的言論。

這時候的劉邦是要錢有錢,要人有人。但是在壓服一個時代的秦始皇面前仍然是不敢妄動。只能逃亡,待機而動。

劉邦奪天下前的準備,劉邦是個能吃苦的人

相士

那麼促使劉邦真正造反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照我看來是秦朝的律法。

高祖以亭長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夜乃解縱所送徒。——劉邦送一批到驪山服徭役的平民,半路上開始就有人逃亡,自己已經明白到了驪山恐怕都逃走了。秦律"徒亡,罪吏當論

"也就是說,服徭役的平民逃亡了,管理的官吏犯同樣的罪。"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那你們都走吧,我也要逃亡了。所以劉邦領著十幾個人逃到了芒碭山藏匿起來了,待天下之變。

劉邦奪天下前的準備,劉邦是個能吃苦的人

芒碭山山洞

而劉邦領著十幾個人在芒碭山藏匿也沒有閒著。而是利用起來劉邦在逃亡路上斬殺掉的那條蛇做起了文章。高祖夜行澤中,大蛇當徑,拔劍擊蛇,蛇遂分為兩,徑開。後人至蛇所,老嫗夜哭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為赤帝子斬殺之"白帝西方秦朝也。赤帝炎帝也。這就是有名的高祖斬白蛇。這代表著我劉邦是高貴的炎帝后人,是上天派我來代替秦朝管理國家的。這樣一是給自己找了個好出身,二是說明自己是天下正統,是師出有名。古代封建社會講究的就是天命所歸。

劉邦奪天下前的準備,劉邦是個能吃苦的人

高祖斬白蛇

高祖亡匿於芒碭山澤之間。呂后與人具求,常得之。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劉邦逃亡到芒碭山中,呂后一尋就能找到劉邦。是因為劉邦在哪裡雲氣蒸騰,常在頂上,順著雲氣,就經常能找到劉邦。這又是劉邦在芒碭山製造的第二個輿論。雲從龍,雲氣跟隨劉邦,說明劉邦是真龍天子。是真正的天命所歸。

這樣輿論帶來的好處是——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諸從者日益畏之。

斬了白蛇後,跟隨劉邦的人都見過劉邦斬蛇。赤帝子斬白帝子的言論一出。跟隨著自是深信不疑。雲氣跟隨劉邦言論一出,來投奔劉邦的沛中人也越來越多。天命所歸下,跟隨劉邦的人自然是對劉邦日漸敬畏。這都是在為劉邦造勢,為以後劉邦打下沛縣,並以沛縣為起點,一步步的打下江山建立大漢王朝奠定了基礎。

劉邦奪天下前的準備,劉邦是個能吃苦的人

雲從龍

劉邦等到了時機,以沛縣為根基,一步步奪得天下請看第三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