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富有地域特色的優秀民間文化

《中國紀錄》特約記者 曾佑堂 武漢新洲報道

大別山下,舉水河畔,有一個名為龍丘的千年古鎮,留下一個家喻戶曉的“河東獅吼”的故事。她就是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

三店街位於新洲區北部,全街版土面積118平方公里,轄69個村(社區),總人口8萬多人。三店街山水相依,風景如畫,民風淳樸,人文薈萃。

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富有地域特色的優秀民間文化

千百年來,勤勞淳樸的三店人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民間文化。黃套牌子鑼鼓、五月龍丘廟會、龍丘皮影、紙馬等先後被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村民自編舞龍節目為遊人助

幾屆街黨工委、辦事處接續奮進,致力創建文化藝術之鄉。前不久,三店街終於捧回“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殊榮。民間文化藝術已經深深融入三店街經濟社會發展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成為鄉村振興、建設美麗三店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富有地域特色的優秀民間文化

三店街首屆桃花節吸引無數遊客

民間文化培育淳樸鄉風 成為“三風”建設的活水源頭

三店街民間文化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沿傳至今的有牌子鑼鼓、竹雕、皮影、善書、八十八行、龍燈、剪紙、花燈、竹編等,千姿百態,精彩紛呈。最具特色、最具群眾性、普遍性的民間文化藝術,當屬被譽為鄉村民間交響樂的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牌子鑼鼓。

在三店,上至耄耋老人,下到懵懂孩童,不論男女老少,誰都會哼上幾句“五六工尺”、敲幾下牌子鑼鼓。

三店街歷屆黨工委、辦事處始終把繁榮民間文化藝術,作為農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幾年來,三店街致力創建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將創建工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內容,納入街鎮發展總體規劃,納入政府財政預算,有序推進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建設。蓬勃發展的三店民間文化藝術,培育著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宋寨村的高梅香,遭遇車禍,雙腿截肢,丈夫去世,留下一子。她一度愁苦不堪。在村民的引導下,她學起了牌子鑼鼓,常常跟隨鑼鼓隊活動,平時在家打鑼鼓自樂,終於走出了車禍的陰霾,重新揚起了生活的風帆。

近幾年來,三店街先後建立了黃套村、坨坑村、西黃村等28個民間藝術基地,組建了118個鄉村牌子鑼鼓隊,彙集了1000多名民間藝術人才。他們中間,有年逾古稀的長者,有身懷絕藝的中青年,還有年僅五六歲的幼童。

民間文化藝術之風吹進三店的角角落落。

三店中心小學等7所學校設立牌子鑼鼓傳承基地,把學習民間文化藝術列入學校課程總表,每週星期三下午,舉辦學習活動,1600多名學生成為牌子鑼鼓小藝人;在紅楓彩葉等11家公司,晚上教鑼鼓,200多名職工成為鑼鼓高手,職工愉悅了身心,企業增加了效益;100多個村灣,組建鑼鼓隊,2000多農民早晚學鑼鼓,長年活躍在農閒假日、紅白喜事時,一年演出1000多場次,觀眾近30萬人次。

三店社區(老年)學校等三所學校設立龍丘民俗館、牌子鑼鼓館、龍丘皮影館、農耕文化館等鄉村民俗文化展覽館,弘揚以誠信立德、勤奮立功、耕讀立言為核心的龍丘鄉風,吸引大批群眾到館參觀,參與民俗文化活動。

2000 年以來,三店街每年舉辦一屆“民間文化藝術節”“牌子鑼鼓節”,集中展示民間文藝新成果,倡導文明守禮新鄉風。一年接一年,把三店民間文化藝術品位推向新的高度。

三店民間藝術,帶著濃郁的泥土芳香和地方特色,接連走進大都市的藝術表演殿堂,走出國門,向中外客商展示三店民間絕活,為三店人民贏得了崇高榮譽。

三店街負責人說:“三店民間文化藝術,有效發揮著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的藝術感染作用和社會教化功能,成為三店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三風’建設的活水源頭,為凝聚民心民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

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富有地域特色的優秀民間文化

民間文化帶動休閒農業 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三店街民間文化絢麗多彩,內涵豐富。

“河東獅吼”的典故出自三店,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古樂天、張柏芝主演的電影《河東獅吼》即以該故事為原型創作;唐代大詩人杜牧清明問酒處,也在今天的三店柳子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在柳子港種植七彩牡丹的故事婦孺皆知;《龍丘的傳說》《舉水河的傳說》家喻戶曉……

如何將燦爛的民間文化融入三店經濟發展,助推三店“鄉村振興”?三店街黨工委、辦事處大膽探索。

休閒農業近年來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但很多地方的休閒農業大同小異,除了觀賞就是採摘體驗,別無新意。

“城裡人來鄉村旅遊,一是看自然風光,一是體驗鄉村生活的樂趣,但在我們看來,還要加上當地的傳統文化。”三店街負責人說,“沒有文化的品牌沒有生命力,對休閒農業而言,一樣如此。”

講好民間故事,傳承民間文化,激活休閒農業,成為三店街“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

舉辦大型民俗文化活動,為休閒農業聚人氣。“發駕節”是三店人為祭祀許真君而自發舉辦的廟會。一年一度的“發駕節”吸引了來自安徽、河南以及湖北紅安、麻城等地遊客。牌子鑼鼓藝術節是三店街舉辦的另一個大型民俗文化活動,自2013年開始,每年一屆。近年來,三店街積極引導,將“發駕節”、牌子鑼鼓藝術節與休閒農業觀光活動有機結合,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觀光休閒農業,體驗民俗絕活。今年3月,三店街舉辦了以“生態文化三店,最美綠色宋桃”為主題的三店街首屆桃花節;5月,舉辦了三店街首屆文化旅遊仙桃採摘節。每次活動,牌子鑼鼓等民間絕活必然登場亮相,吸引遊客親身體驗,“過一把癮”;而美麗的民間故事、神奇的民間傳說,給觀光休閒農業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讓人樂而忘返。

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富有地域特色的優秀民間文化

今年,三店休閒農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發展。

在“河東獅吼”的發源地,興建濱河帶休閒農業園,大力發展以養殖、種植為主的休閒農業,擴大種植面積500畝;在龍丘傳說的故地柳明公路沿線,新建1000畝林果產業基地;在雙龍鎮傳說的和平崗一帶,發展青梅園、桃花園等休閒農業;另有1000畝的瓜果種植基地前期建設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展望三店休閒農業的前景,三店街負責人充滿信心:“三店的民間文化給三店休閒農業以特有的文化美感,讓人久久回味。民間文化成為三店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民間文化融入社會治理 成為鄉村和諧的『潤滑劑』

“渣子莫亂丟呀,垃圾要入桶,屋前屋後莫亂搭,保潔記心頭”。一大早,黃套村文藝隊員背起小喇叭,走壪串巷唱起他們自己編排的快板。“美麗鄉村”建設啟動以來,黃套村文藝分隊將環境保潔理念編進快板,用藝術的形式讓環保衛生的觀念深入人心。

三店街現有農民文藝團體300多個,參與文藝訓練人數6000多人,影響到全街8萬餘人。每天排練節目的隊伍,已成為三店一道亮麗的風景。

這是一支不可忽視的民間力量。如何用好這些人員眾多的民間文藝團體資源?三店街積極探索——發揮文藝團隊的功能,讓文藝團體參與農村社會治理,促進農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三店街積極扶持民間文藝團隊的發展,讓文藝團隊自覺參與到農村社會治理中。為增加民間文藝團隊在農村的影響力,街道每年組織骨幹文藝人員參加培訓,編排一批精品樣板節目,指導各村文藝團體排練,輻射到各村灣,每年演出200多場次。每年扶持一批重點文藝團體,提供服裝、音響、鑼鼓、培訓、外出交流和資金等多方面支持,平均每年投入30多萬元。為了給農村文藝愛好者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街道每年舉辦一屆農民文化藝術節。通過多方位扶持,三店街農村文藝空前繁榮,每年至少有十多個優秀節目在省、市、區獲獎。

根據民間文藝團體的特點,結合農村工作的薄弱環節,街道將文藝團體參與社會治理的重點放在農村政策宣傳、環境保潔、鄰里和諧和照顧留守老人兒童等四個方面。

——將文藝團體打造成農村政策的宣傳隊。農村文藝團隊以生動活潑的藝術形式,將農村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動員到田間地頭,在各健身點開展宣傳、諮詢活動,農民的政策水平和法制意識明顯提高。

——將文藝團體打造成農村環境的保潔隊。依託各村婦女健身舞蹈隊,組建村灣環境保潔隊,每人分責任地段各負其責。保潔隊白天參加村灣保潔,夜晚參加文藝節目排練,每名參加村灣保潔的隊員,每年報酬約3000元左右,增加了收入,充實了生活。文藝隊員還將環境保潔理念編排進採蓮船、快板等多種多樣的文藝節目,邊唱邊跳中,愛護環境衛生的風氣悄然形成。

——將文藝團體打造成為社會和諧的勸導隊。隊員們充分發揮自身的人脈關係,積極參與家庭矛盾、鄰里糾紛調解。

——將文藝團體打造成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服務隊。隊員們為留守兒童縫補漿洗、輔導作業,為空巢老人梳頭洗腳做家務,使在外打工的兄弟姐妹們安心賺錢。

“民間文藝團隊已成為三店社會治理中的潤滑劑。”三店街負責人介紹,去年,三店民間文藝團體共調解矛盾糾紛600多起,有效化解了農村調解壓力大的難題。

如今,三店參加文藝排練的群眾增多了,抹牌的人減少了;人們相處和諧了,鄰里糾紛減少了;鄉村幹部從繁雜事務中大大解脫了,發展生產、謀劃致富的精力更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