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劉備已經有了臥龍的龐統,為何還是投靠劉備?

90後女孩打工日記


龐統(179年-214年),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後來龐統所葬之處遂名為落鳳坡

我們先來分析下,當時的情況,想要成就一番功名的龐統有幾方可投。

其一許都曹操

曹操當時實力最強,手下也是人才濟濟,龐統雖然有才,當是投向曹操也可能只是錦上添花而已,能不能受到重用還是兩說,況且它還曾在周瑜賬下獻計,假意投誠狠狠的坑了曹操一把,所以他最先排除的就是投奔曹操了!

其二江東孫權

龐統去投奔的孫權,但是孫權卻以貌取人,見龐統面容古怪便心中不喜,與之對談又頗有不快,於是不用,其實孫權也並非是以貌取人之輩,還是有禮賢下士之美名的,當魯肅向孫權提到鳳雛先生的大名的時候,孫權也表示久聞其名,並恭敬地邀請安排會見。但是在會見中卻對龐統冷遇,最後便是懶懶打發了事,這次會見的結果和龐統本身的意願有很大關係。龐統其實並不太願意仕於東吳。故而在會見的時候惹得孫權不快。以龐統的眼光和才學,他有充分的餘地來挑選自己應該效力的勢力!於是便在周瑜靈堂前大罵,找藉口拂袖而去!

其三荊州劉備

像龐統這種持才傲物之輩,心中想的是要創立不世之功,視天下如囊中之物。當時有雄霸天下之心的就只有曹操與劉備,而劉備這邊除了諸葛亮其他謀士都是些酒囊飯袋。當時劉備又正處於創業階段,荊州都是借孫權的,龐統這時的加入無異於雪中送炭,定會受到劉備的重用,一展心中的抱負,劉備也不負他的期望,把他放在了和諸葛亮同等的位置加以重用!

所以我想龐統權衡利弊之下,最終劉備才是他選擇的不二人選,雖然劉備手下有了臥龍孔明,可他也是龐統的同門師兄弟,同是出師水鏡先生,為劉備將來的進軍發展又不謀而合,同是先取西川,沒有什麼分歧而言,能更好的輔佐劉備,故最終還是會投靠劉備!可惜了,為了讓劉備取西川,死的太早了!


海上明月說趣事



龐統(179一214)年、字士元、號鳳雛、荊州襄陽人。在最初他是周瑜的幕僚,當時東吳孫堅孫策時期有許多的謀士,著名的有張昭、魯肅、張紘、諸葛瑾等等,其中並沒有龐統的名子,可赤壁之戰中最關鍵的連環記又是龐統獻的,這時候的龐統只是周瑜的幕僚,也只相當與周瑜的門客家臣。

龐統生於荊州四大家族(蒯、蔡、龐、黃)中的龐氏家族。四大家族與劉表家族都是親戚,結成一個同盟,荊州從孫堅時期開始就是世仇。龐統遠去江東為官劉表自然不高興。江東文武也懷疑其動機,不敢重用。以龐統的眼光和才學,他完全有能力有餘地的挑選應該效力的主人。曹孫劉三家中曹操勢力最大,但對於龐統發展不利,首先曹操手下人才濟濟,曹操重用的謀士太多,實在不利於自己出人頭地。其次赤壁之戰龐統詐降獻連環計,狠狠擺了曹操一道。再說曹操慣於自己帶兵,指揮權全在自身。龐統去了充其量只能出謀劃策,沒有實權。


周瑜死後,三軍無主帥留下的位置急需有人填補,當時最合適的人選是魯肅。然而魯肅卻主動讓出兵馬大都督的職位,並推薦一人,這人就是曠世奇才龐統。但孫權卻以貌取人。見龐統醜陋便心中不喜,與之交談頗有不快,於是不用。魯肅修書一封,將龐統推薦給劉備。而劉備這邊除了諸葛亮之外其他謀士不值一提。當時的劉備又是創業階段,就連荊州都是借的。像龐統這種奇才正是發展的好機會,其實這也是龐統正想要去的地方。首先劉備用人把軍政權力放給軍師,這正合龐統的胃口。其次劉備佔據荊襄,龐統又是當地的名門望族,其地位和人望都是相當有利。再說龐統和諸葛亮不但思路相同,而且兩人又是同門師兄弟(兩人同為水境先生門生)這裡仕途應當平坦的多。
故而以我看來龐統投靠劉備是最有利於自己發展的選擇。


阿祥撩劇


龐統投劉備也是因時因勢而為的。

龐統與孔明被水鏡先生稱為″鳳雛"和″臥龍”。才華上互為伯仲,但是孔明被劉備三顧茅廬而請出後,有了建功立業的舞臺,得以施展才華。

而龐統卻因為面容醜陋而屢屢"大才明主棄″,沒有展示才華的舞臺!按《三國演義》這部書來講:龐統先投孫權卻不受待見,遭到冷落。投奔被世人稱為"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曹操吧?龐統又心有不甘,況且曹操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也未見能夠重用龐統!

左思右想之下,龐統只能選擇投靠劉備了。劉備有″大漢皇叔″的招牌,又以興復漢室為囗號。在孫劉曹這三方勢力中屬於正統的一派!而且劉備這個人又有著"仁義″和"禮賢下士″的名聲。並且龐統的好友孔明也在輔佐劉備,而孔明是知道龐統的才華的,有利於龐統在劉備這支"潛力股″中施展才能…



北疆同心


諸葛亮和龐統被世人稱為臥龍鳳雛,得一者得天下。他們不可能許多被投靠曹操,曹操集團,謀士如雨,勇士如雲,他們去了雖然也是頂尖的謀士,但是必定不會在東吳和劉備這裡這樣受到重視。

其實龐統是去過東吳的,但是他人長得比較醜,而且說話狂妄無比,孫權氣的不行,所以沒有徵召他為官。

後來,去了劉備那邊,開始的時候也是因為狂妄無比我比長得又醜,然後被劉備安排了一個耒陽縣令的官職。

他到了耒陽以後天天醉酒,適逢張飛來視察,看見了勃然大怒,“你是怎麼當官的,怎麼能這樣當?”



只見他不慌不忙的起身,把積存的幾百件案件半天之內就解決完畢,張飛大為歎服。

只可惜他在落鳳坡慘死,不然一定會建立更多的功績,忘記說了赤壁之戰中他也有很大的功勞,並給曹操獻了連環船的計策。

我是勃勃,關注我我瞭解更多歷史知識,賺到更多的金錢和人生經驗。


勃聞漢志


龐統原是東吳手下一功曹,功曹是什麼官?功曹只是縣令下面的一佐吏。龐統是誰啊江湖人稱“鳳雛”,這可是與“臥龍”齊名的人,號稱得一可安天下之人。可是就這樣一個人才只能輔佐一個縣令,心中肯定不甘。

龐統在東吳為何不受重用呢?一是東吳是久居江東,各大家族、派系相互關聯,龐統沒有強大的後臺支持在這樣的官場上難有作為。二是龐統相貌問題,長的醜點,古代當官都得看相貌的,像唐朝鐘馗這都是長得醜惹得錯。三是龐統沒有有效展示自己的才華,諸葛亮一出面就暢談天下大事,展示自己一整套的思路,可是放眼三國龐統顯然沒有這種展示自己的機會,也就是說大局觀沒顯示出來,讓孫權(包括劉備)認為他大局不強,就難有重用。

龐統選擇劉備也是無奈之舉。一方面聽說劉備有求才之心,既然在東吳不被重用,去劉備麾下尋求機會。另一方面劉備已得諸葛亮,並且視諸葛亮為心腹,自己再去能有多大機會?所以說這是無奈之舉也是冒險之舉,做出這個選擇也就註定了他的悲劇結局。

在看劉備怎麼對待龐統,表面重用,好話說一頓,可是讓他做了一個縣令。這就體現劉備心機的地方了:在東吳是你是功曹,到我這我給你升一級做縣令,這樣顯然比東吳重視你,;再有也是出於考察他的才能,還有就是龐統背棄東吳,劉備對此多少也有顧忌;再有劉備也得考慮諸葛亮,得一人可安天下那麼需要兩個都要嗎?兩人不和怎麼辦?其實說到底心腹之臣一個就夠了。

至此龐統悲劇已定,原主東吳並不重視,投奔劉備還是這樣,他還能去哪?去投奔曹操嗎?顯然結局仍是這樣。作為飽學之士,生逢亂世學了十幾年學問為了什麼?肯定不是在茅草屋裡談天下,而是要學以致用輔佐一人匡扶天下。顯然他失望了,所以最後他說上天賜他的葬身之地,他用生命送了劉備一座城。




上風舷


這個好玩

為啥呢,因為龐統長的實在是太醜了,去投靠孫權,孫權看不上,

曹操也不喜歡長得醜的,後來張松(長的醜)的故事就知道了,而且曹操手下的謀士和人才太多了,長的醜又自視甚高的龐統哪裡願意屈就!

魯肅和諸葛亮是非常知道龐統的才能的,都寫了推薦信給龐統,但是龐統不屑於拿出來,投靠劉備的時候,劉備一看,這個人長得怎麼這麼醜,就不喜歡

隨便就給打發了,做了一個縣令,整天不管事,後來諸葛亮和劉備說的時候,劉備才知道龐統是個大才,才開始重用龐統,然後龐統就跟著劉備攻打西川了!


鵬程日誌


臥龍、鳳雛兩人同為曠世奇才,相互欣賞體恤,是因為兩人相互瞭解,彼此之間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臥龍心思細膩,條條道道,擅長於文治細化;而鳳雛性格豪放,粗狂不羈,更有優勢於總攬全局、武功帶兵,二人共事能以彼之長,補己之短,各有所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