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矛盾大,关注地方债的冲击——2019年3月财政数据点评

特别提示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光大宏观 | 收支矛盾大,关注地方债的冲击——2019年3月财政数据点评

张文朗 郭永斌

要点

2019年3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0%(前值7%),其中税收同比增长1.9%(前值6.6%),税收放缓拖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其中个税、关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地产投资相关的税种拖累较大。3月支出同比增长15.4%,继续高增长,1-3月支出占全年预算支出的27.9%(去年同期为24.3%),赤字规模占全年赤字总量的20.9%(去年同期为13.9%),一季度赤字规模超历年,主要投向科技和基建,“宽财政”继续发力。

“减税降费”或致收入增长继续放缓,支出增速或继续加快,短期收支压力难有改善,地方债发行节奏或加快,1-3月新增地方债发行1.28万亿,占全年总量的41.5%,3月单月发行5428亿,发行明显提前,在收支压力下,地方债的发行或继续加快,关注地方债券供给压力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正文

2019年3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0%(前值7%),其中税收同比增长1.9%(前值6.6%),非税同比增长13.4%(前值10.8%),

税收放缓拖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

分税种来看,3月增值税同比增长9.3%(前值11.3%),工业生产反弹叠加PPI反弹导致增值税增长尚可;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56.9%(前值10.0%,去年同期-6.4%),春节错位导致利润反弹叠加基数效应推升企业所得税增长;消费税同比增长36.4%(前值26.7%),燃油消费税征收率提升导致消费税增长提升。

但个税下调税率和税前抵扣政策导致3月个税收入同比下滑48.4%(前值-18.1%),拖累整体税收增长。同时,进口下滑导致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滑0.1%(前值4.5%),关税同比下滑11.6%(前值-3.9%)。

由于地产销售在3月反弹,契税同比增长18.6%(前值-1.8%),但与地产投资相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分别同比下滑13.4%(前值-8.4%)和增长3.2%(前值8.5%),反映出开发商拿地的欲望在下降。

往前看,4月1日实施的减税政策或导致收入进一步放缓,但当前信贷超预期支撑二季度工业生产或部分有利于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节奏或有改善,但整体收入增长压力仍较大。

3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15.4%(前值14.6%,去年同期4.2%),支出继续高增长,3月单月赤字10763亿(去年同期为7942亿),1-3月累计赤字4973亿(去年同期为451亿),占全年赤字总量的20.9%(去年同期为13.9%),一季度赤字规模超历年。3月主要投向科学技术(同比增长32.1%,前值22.4%)、城乡社区事务(同比增长22.5%,前值23.2%)、交通运输(同比增长37.4%,前值54.9%)、农林水事务(同比增长45.9%,前值4.7%),支出主要投向科技和基建。1-3月支出占全年预算支出的27.9%(去年同期为24.3%),支出大幅提前。

土地财政收入继续弱化。受地产后周期政策以及去年同期的高基数影响,1-3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6.2%(前值-2.3%),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9.5%(前值-5.3 %)。 1-3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长55.9%(前值上升1.1倍),支出增长有所放缓。

总体来看,收入增长将大概率继续放缓,支出增速或继续加快,短期内收支压力难有改善,地方债发债节奏或继续加快,1-3月新增地方债发行1.28万亿,占全年总量的41.5%,3月单月发行5428亿,发行明显提前,在收支压力下,关注地方债券供给压力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光大宏观组团队介绍

张文朗 首席宏观分析师 13811233375

黄文静 宏观经济和市场研究 18611288099

郭永斌 财政与固定收益 15120034181

周子彭 宏观经济和资产配置 13699222628

刘政宁 海外经济与金融市场 13761178275

邓巧锋 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 13810828167

郑宇驰 实体经济和产业研究 17621950127

本订阅号由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编写,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任何情况下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均应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光大证券客户中非专业投资者客户,不论通过何种渠道阅读到本订阅号的内容,请自行评估相关内容适当性,并咨询专业投资顾问,对相关信息可能的风险进行充分的了解,若因不当使用本订阅号中任何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需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非光大证券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