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烟囱倒下终将荡起灰尘。

《钢的琴》是由张猛执导,王千源、秦海璐主演的剧情喜剧电影,豆瓣评分8.4。王千源就是因为此片斩获了东京电影节影帝。毫无疑问,这是部非常好的国产片,它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逝去阶层的悲悯情怀和失落,也很文艺。

《钢的琴》——烟囱倒下终将荡起灰尘。

电影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东北某重工业城市中发生的一个简单的故事:下岗工人陈桂林与老婆离婚,为争取女儿的抚养权,与一帮以前的工友一起回到废弃的工厂,用钢铁打造出了一架钢琴。但最后,陈桂林造好了钢琴,也没能留住女儿。影片的整体格调是灰色昏暗的,面对现实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什么,可能留给我们的只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钢的琴》——烟囱倒下终将荡起灰尘。

男主陈桂林与老婆也算是和平离婚的,只是在牵扯到孩子的问题,两人都没有让步。女儿喜欢弹钢琴,并希望有一架钢琴。每一个爸爸都希望自己的子女的心愿都可以达成。陈桂林也是一门心思的想给女儿弄一架。刚开始陈桂林打算买一架,借了一圈钱之后也只能放弃;随后走了偏门,想偷学校的钢琴,结果被人发现了。最后决定自己做一架钢琴,并且成功了。这是一位父亲努力的成果。

《钢的琴》——烟囱倒下终将荡起灰尘。

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那个年代纯洁的工人友谊,作为曾经一个工厂的同事,遭遇了下岗风波,大家纷纷失业,各自为了生计而努力奔波。各自的生活都不太尽人意,但是当面对王桂林为了帮女儿造琴的愿望,虽然都有所推脱,但是最后还是尽其所能的来帮助王桂林来实现这一愿望。最好的友谊不就是这样,嘴上说着打死不去,但到最后却说我能做点儿什么。

《钢的琴》——烟囱倒下终将荡起灰尘。

其实归根结底,讲述的是陈桂林和他的工友们这一代人的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与工人阶级的光辉岁月和国企改制的下岗大潮隔了一段平心静气的距离,曾经的荣耀与现在的阵痛是种反差,新中国成立前30年,工人阶级作为一个伟大的集体名词,代表着无产阶级的无穷力量。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造成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被迫下岗。一个庞大的集体裂解为无数个体。

《钢的琴》——烟囱倒下终将荡起灰尘。

电影中的那个两个大烟囱,就像那些依旧屹立着的工人阶级。工业光环以成为过去的时代,人们都在勤勤恳恳的活着,就像那大树上的满是枯黄,就只剩下那一片绿色。就像影片中陈桂林所说的:这两根大烟囱,在我看来,他们是某些人成长的记忆,也是某些人回家的坐标,但他们更像是两个被我遗忘的老朋友。我不知道是应该极力地挽留,还是应该默默地看着他们离去。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忧伤,似乎觉得自己有话要说,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时光荏苒,社会变革,如今为了时代的发展进程要求他们离开,我们总还是要试着做点什么。如果我们成功,他将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我们失败,他们也将成为一段美好的记忆。

《钢的琴》——烟囱倒下终将荡起灰尘。

最后,两个大烟囱还是轰然倒下。当这么一群人矗立着看着烟囱倒下,那涨气的一阵灰尘淹没了众人,就像是那个属于他们的时代终将过去,虽然有些人依旧在为此努力,但努力不一定就会成功。就像最后的钢琴,虽然成功的完成了,但依旧没有挽留住女儿。这是种无力的悲伤,也是新旧交替必然。

《钢的琴》——烟囱倒下终将荡起灰尘。

她终于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