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一部关于小人物的电影,看了之后我却湿了眼眶

《钢的琴》一部关于小人物的电影,看了之后我却湿了眼眶


《钢的琴》一部关于小人物的电影,看了之后我却湿了眼眶


电影《钢的琴》虽然是没有大牌导演和大牌明星的小成本电影,但却仍然得到观众叫好,“每一个镜头都像一幅油画,每个桥段都像一部电影。“最无奈的年代,最深情的告白。”在大片当道的电影市场里,这类描写小人物生活,接地气的优质口碑喜剧将成为一朵奇葩,观众对于商业类型片的观影选择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网评


影片讲述了在东北的一个工业城市,在钢厂上班的工人陈桂林下岗了,老婆也转投有钱人的怀抱。做为一个九十年代的工人,陈桂林也算是倒霉到头了,工作没了,老婆也跟别人跑了。为了能争取女儿的抚养权,一架钢琴成了其中的关键。


《钢的琴》一部关于小人物的电影,看了之后我却湿了眼眶


下岗的陈桂林为了维持生活,组建了一支婚丧乐队,整日在婚丧嫁娶,商场开业的各种活动之中奔波。而买一架钢琴对于他来说简直难如登天。为了能给女儿买一架钢琴,陈桂林到处筹钱,忍受各种冷嘲热讽,但依然毫无头绪。四处碰壁的他决定铤而走险,和大家夜潜学校去偷钢琴,但却被抓个现行。


能想到的办法都想了,能做的好像也都做了。偶然间,陈桂林翻阅到了一本关于钢琴的俄国文献。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造一台钢琴。


随后他找来昔日的工友们,有的做翻译,有的敲敲打打,在破败的厂房中火热的干了起来。


《钢的琴》一部关于小人物的电影,看了之后我却湿了眼眶


九十年代的东北工业城市,随处可见高耸的烟囱、旧迹斑斑的砖墙、简易破败的厂房、锈迹斑驳的机床,在我们的记忆中是那样熟悉。

在那个时代,说不定哪个车间就有你不知道的“人才”,他们敢说敢想敢做,但有时候总是与骨干的现实格格不入。


最后在这群由小偷、江湖大哥、混混、猪肉王子组成的昔日兄弟的帮助下,他们造出了一部“钢”的琴。一群男人为了亲情、友情以及尊严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最后孩子的抚养权还是没能争取到,孩子坐着宝马来到工厂给亲爹弹奏了一曲。

生活总是那样现实。


《钢的琴》一部关于小人物的电影,看了之后我却湿了眼眶


这部由张猛导演,王千源、秦海璐等主演的剧情片201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在这之前,王千源就凭该影片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男演员”。在随后的2011年-2012年中国各大电影节上获得多项大奖。


这部通过小人物的幽默和艰辛,展露亲情和友情的电影值得你观看。


《钢的琴》一部关于小人物的电影,看了之后我却湿了眼眶


— END—


橙子览剧


纯分享·不做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