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前上海街拍,女孩子鍾愛麻花辮


#老照片的故事##光陰的故事#【上海街頭,使用遮陽傘的女士。】傘在夏天使用,可以有效地隔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據說戰國時期,中國能工巧匠魯班的妻子也有發明雨傘的記錄。油紙傘出現在中國唐代,宋代稱為綠油紙傘。明朝開始在民間普及。它的基本結構一直延續至今。

【上海街頭,使用遮陽傘的人們。】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機械學家老焱若見到中國的油紙傘在下雨前後攜帶非常不便,還會發出燻人的桐油味,便設計出了使用絲綢做傘面、鋼架、可摺疊的雨傘,傘柄可經縮短後放入手提包。樣品製成後,老焱若未能找到廠家生產。後來上海有少量這種產品上市。

【上海第一百貨商店前】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位置在南京東路。上海市第一百貨商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首家國有體制的百貨零售企業。第一百貨共有八層、二萬一千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主營:服裝、日用百貨、皮具鞋類、傢俱、針棉織品等四萬餘種商品。


【上海第一百貨商場】1934年,該商場在南京路與西藏中部交匯處開工建設,由留美華人建築家關頌聲先生設計,基泰工程公司施工建造;該建築曾獲亞洲最佳建築設計獎。商場於1936年1月正式營業,是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百貨商店。

【上海第一百貨商場】1936年開業時,上海大新的地下室和一樓到三樓是百貨商場,營業面積為一萬七千平方米。男營業員穿統一制服、著黑皮鞋;女營業員穿旗袍;所有工作人員胸前全部佩戴編號牌。

【上海海燕牌微型出租汽車】五十年代後期,上海市公用局將上海三輪車生產合作社與上海市出租汽車公司合併,改為上海市微型汽車製造廠。該廠先後設計製造了海燕牌系列微型客車;上海市出租汽車公司將其納入出租車營運管理。

【上海南京東路】1908年,南京路鋪設有軌電車軌道,成為上海第一條公共交通線路。二十世紀初,環球百貨公司開始在該路兩側興建。三十年代末,南京路形成以新四大公司為主的現代商業街區 。

【上海南京東路】抗戰勝利後,南京路與相鄰的靜安寺路分別命名為南京東路和南京西路。五十年代初,由於拆除有軌電車軌道,統一鋪設了水泥路面。九十年代中期,上海南京東路改為週末步行街管理。上世紀末,該路經過大規模改建,成為全天候步行街。

【上海南京東路】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辮子是女性們追求的潮流,橫掃街巷。這兩條又粗又長的辮子在那個時代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大家編麻花辮的手藝非凡,花樣百出;演變出了內綁、外綁,三股、四股等多種辮子造型。

【上海南京東路】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雖然漂亮的麻花辮仍然是女孩子鍾愛的髮型,但是麻花辮已經短了許多,普遍是長及雙肩或者更短。【上海老照片,1959年。攝影:沃爾夫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