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縣許村:廊橋四百六十年,多少遺夢古徽州


這是一張美國電影《廊橋遺夢》的劇照。這部影片1995年上映,講述了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其唯美浪漫的的藝術感染力風靡全球。影片的拍攝地,在美國西部愛荷華州麥迪遜郡的溫特斯特小鎮上的那座廊橋叫羅斯曼橋,始建於1883年,是當地農民人工建造的木質橋樑,雖然其外觀四四方方,平平無奇,卻因為影片的上映成為“網紅”,至今依然是許多影迷尋訪的的旅遊景點。

廊橋,就是橫跨於水,上有頂蓋的橋樑,既聯通水之兩岸,又可以遮風避雨。在我國多雨的南方,這樣的廊橋有很多,形式多樣。在古徽州,這樣的廊橋也有一些,成為古徽州文化的一個符號。其中年代最久遠的就是歙縣許村的高陽廊橋,比《廊橋遺夢》裡的羅斯曼廊橋要早300多年,在古徽州乃至中國的眾多廊橋裡也是歷史最悠久的。

高陽廊橋建在升溪河上,橋長21米,寬5.3米。初建於元代末年,是座雙孔石墩木橋,明代弘治年間改為石拱橋,嘉靖年間重修時增建了橋廊,清康熙年間再修,原貌保留至今。


廊橋橋上長廊系磚木結構,外觀為三大間,中間略高,脊線、山牆參差錯落,與左岸的牌樓、亭閣相協調。廊橋內部分為7間,兩側均置坐凳供人憩息。中部三間內部廊頂天花板上,彩繪著雲龍飛鳳。

南邊牆正中設有供禱祝平安的佛龕,這在其他的廊橋建築裡是很罕見的。據傳,高陽橋在歷史上曾多次遭洪水沖毀。於是人們就在橋中設神龕,擺放觀音菩薩來供奉,求神仙保平安。神龕上題有“永鎮安流”匾,兩邊題“南海岸來一瓶甘露,高陽橋渡千載行人”楹聯一副。

從橋上的“窗口”處往外隨便拍一張,都是優美的江南水鄉畫。

迄今460多年的高陽廊橋,迎來送往,歷經滄桑,成為許村古村落的一張名片,見證著古徽州歷史文化的煙雲遺夢。

許村坐落於縣城西北20公里處,初始於東漢,古時名富資裡。南朝梁時新安太守任昉愛其山水,於此垂釣,故又稱昉溪、任公村。唐朝末年,戶部尚書許儒為避戰亂,徙居於此,嗣後人丁繁衍為大族,遂改名許村。

南宋以後,徽商崛起。地處安慶府和徽州府之間的徽安古道上許村人也匯入到徽商崛起的潮流中。許村人父子兄弟,親戚朋友,親帶親,友帶友,牽手四出謀生,東出江浙下東南,西進安慶入中原,憑藉誠信經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湧現出許多儒商巨賈。從而也帶來了許村的繁榮發展,高陽廊橋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建成並不斷整修,成為許村徽商文化的見證。

建在許村村口的高陽廊橋,經受歲月風霜的洗禮,承載歷史的腳步。徽商遠行,家人在此送別,依依惜別。橋上設置的觀音菩薩,供遠行人和送行的家人跪拜的,祈福浪跡天涯的親人神靈保佑,一路平安。依窗流水,遠山逶迤,更襯托出廊橋上的離愁別緒。遊子衣錦還鄉,重回故里,親人們也會在這廊橋上相迎歡聚。所以,高陽橋也叫離合橋,飽含著悲歡離合的人間情感。


許村的發展,到明清時達到頂峰。至今還遺留著元、明、清建築200餘處,其中有石牌坊8座,磚門坊3座、亭閣1座,廊橋1座,石拱橋2座,祠堂古民居多處,建築數量多、品類齊全,是研究古代建築史的重要實物資料。2006年,包括高陽廊橋在內的15處許村古建築群,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緊貼高陽廊橋橋頭的是“雙壽承恩坊”,建於明朝隆慶1570年間。是當年分別活了101歲和103歲的村裡徽商許世積夫婦倆一生樂善好施,贏得一片讚譽。朝廷因此旌表兩位老人為“人瑞之侶”,賜建這座“雙壽承恩坊”,是全國唯一一座夫妻百歲老人壽坊。“雙壽承恩坊”前面是大觀亭,又稱“八角亭”,建於明代嘉靖年間,至今也已400餘年,跨街而建,雄偉壯觀。

古代太守或知府的雅號叫"五馬",許村就有一座這樣的“五馬坊”,建於明代,位於大觀亭的北側,是為表彰福建汀州知府的許村人許伯升立而造。此人在任期間,擊退倭寇海匪立大功,因此皇上令從他的管轄地至許村,一路建牌坊,共99座。現僅存兩三座,這是其一。坊上雕有明代早期建築特有的"哺雞獸"的圖案,為研究明代古典建築的寶貴標本。


除了與廊橋為伴的牌坊,樓閣外,祠堂和古民居遍佈多處,都有精美的磚雕、木雕和古傢俱,粉牆高矗,門樓門罩,彰顯著當年的富足。

經濟的富足為許村人在封建科舉社會里功成名就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早在南宋,村裡富戶許文籍就創辦了“雙桂堂”書院,供村中子弟入學。崇文重教,文淵悠久,連綿不斷,歷史上共出了進士48人,為徽州古村落之最。徽州古城的地標,全國唯一的八角牌坊——許國石坊的主人,三朝元老,萬曆皇帝的老師許國,就是從許村走出來的代表。

進入近現代,許村的熱衷教育,崇文興教的傳統繼續發揚,曾經出現一個家門裡走出了五位博士”, 在科學文化的頂端的國家科學院院士榜單上,就有四位許村人。”一門五博士“, “一村四院士”,是厚重悠久的許村古徽州文化孕育出來的燦爛文明皇冠之花。


如今,一個許村就有教育基金會三個,“許村家澤獎勵基金會”、“興澤基金會歙縣許村基金管理委員會”和“許氏海助會”,每年向貧困生髮放助學款,為許村小學頒發蓓蕾獎和園丁獎,捐贈助學,文脈人氣綿延至今。

許村的繁榮發展是古徽州徽商文化的結晶,在近代太平天國運動運動中,這裡曾經遭受過一場大火焚燒的滅頂之災,曾經的輝煌,毀於戰火,雖然經過後來的的休養生息,有所恢復,但留下了百年的遺恨。

漫步許村,佇立廊橋,牌坊·祠堂·古道·老屋,滄桑盡現。徜徉在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築中,回望曾經的鼎盛繁榮和歷經磨難,品味著古村而今的清靜悠閒,不勝唏噓。

一座美國的羅斯曼廊橋,講述了一段溫馨悽美的愛情,感人至深;一座中國的高陽廊橋,卻是見證了近半個世紀的徽州歷史和徽商文化,厚重而又輝煌。呵,許村:廊橋四百六十年,多少遺夢古徽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