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在智慧社區的應用與實踐

人臉識別、掃二維碼開啟單元門;生活繳費、掛號就醫一鍵搞定;一鍵報修,物管即刻派工上門……貴州花果園“智慧社區”的物業服務、便民服務、身邊商圈、銀行服務四大板塊,一方面為住戶提供了更簡化、便捷、高效的生活服務平臺,同時也讓住戶感受到了社區更安全,服務更暖心。

智慧社區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單元,也是城市居民生存和發展的載體,是智慧城市的“基礎單元”,是城市智慧水平的集中體現。而在智慧城市進化成人工智能城市後,以數據為驅動的城市決策機制,根據實時數據和各類型信息,綜合調配和調控公共資源,最終實現自動智能化、達到運作效率的最優化的人工智能社區。


物聯網技術在智慧社區的應用與實踐


物聯網最適宜社區應用

“社區”雖小,卻千頭萬緒,一直以來被譽為推進“智慧化”建設的難點。首先,社區人口數據海量卻複雜,涉及的防控範圍十分細化,傳統管理方式難以取得高效的社區安防管控,其次,眾所周知,社區管理與“民生”服務息息相關。這不僅要求警務管理方面設備的技術升級,同時也更講究將社區這個“數據”集散地,用數據化的思路進行整體調控和管理。

因此運用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相結合,可以把社區內萬物狀態的信息實現時時收集、分析、管理、運行,實現智慧社區嘗試解決社區管理中“人力所不能及、人力所無法及、人力所沒有及”的實際問題,提高社會管理的精細度,破解城市治理難題。

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加以延伸和擴展的網絡,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因此,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物聯網技術落地應用

通常意義上,物聯網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平臺層以及應用層。感知層主要是大家所熟悉的芯片、傳感器、無線模組構成;網絡層由通信網絡構成,平臺層包括應用開發平臺、連接管理平臺、設備管理平臺以及系統軟件開發組成,貫穿硬件與軟件,最終的應用層則包含系統集成應用服務和智能終端,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智能門鎖、門禁等智能硬件產品與軟件。

物聯網藉助感知層成千上萬個前端傳感器,能將家庭中的智能家居系統、社區的物聯繫統和服務整合在一起,使社區管理者、用戶和各種智能系統形成的信息交互,以更加快捷地管理給用戶帶來更加舒適的“智慧化”生活體驗,才得以保證智慧社區各個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使得社區瞬間就像有了“智慧”,能方便快捷地完成很多原本繁雜的事務,把人從社區管理中解放出來,也使得整個社區管理高效運轉起來。就如文章開頭所言,哪裡的消防通道上有違規停車、哪家的獨居老人生命體徵出現異常、哪條馬路上的窨井蓋被異常打開……等都可以實現第一時間報警告知,及時進行現場維護。

另外在智慧社區中其他系統如樓宇對講系統、智慧門禁管理、停車場管理、停車場管理、人行道閘系統、電梯聯動、智慧安防、公共廣播、智能門鎖的子系統當中也分佈著大量傳感器,由它們充當感知環境的“觸手”,收集各種環境數據上傳到雲端,並且同步分析處理出有意義的數據,以適應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發現新的應用領域和應用模式。

當然,除了前端的感知層外,還需要一整套完整而全面的大數據運營平臺進行集中管理。通過物聯網平臺實現各種數據的匯合,藉助大數據技術實現數據挖掘,找出有用的信息,進而向終端用戶進行內容推薦。並通過平臺顯示系統配置彈窗/語音/短信/日誌等多種信息,工作人員可以方便實時處理、跟進警報狀態;甚至在上傳地圖中也設置有門牌號,並與用戶進行綁定,在險情發生時,告警界面地圖模塊會有精確的險情發生位置信息提示,工作人員可以具體精確到小區樓號與門牌號,第一時間直達發生險情的用戶家中,排除險情。

除此之外,為了豐富物聯網平臺功能,還具備車輛管理、路燈管理、物聯網平臺社區O2O等等附加增值功能。物業企業利用其自身的用戶資源,結合平臺提供的各類服務與用戶保持粘性,例如適時地推出如智能門鎖等智能家居產品的宣傳和營銷,提供產品的前期瞭解、安裝使用和後期維護,打造服務+產品的新盈利模式,既為業主提供安全、便捷的生活體驗,也滿足了物業管理需求。

小結

流動人口多、停車場車流量大、居民訴求日益多元化,傳統的社區管理模式難以滿足城市綜合體要求。智慧社區通過物聯網技術與大數據技術,實現數據應用規模化推廣與落地,服務於民生、政府管理、綜治、安防等等多個領域。目前產業鏈諸多環節企業都開始涉足甚至已經著手佈局智慧社區,智慧社區產業未來的健康發展值得我們一同憧憬和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