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不简单,家长要重视

经常会遇到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学的还不错,很聪明,就是粗心。其实这个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小孩“粗心”的表现,可能背后有其他的原因,如果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可能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隐患。

“粗心”不简单,家长要重视

首先,明确一下年龄阶段和典型现象

这种问题基本就是小学阶段,这时候功课都不难,孩子基本都能掌握。典型的现象就是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有一些简单的题经常做错,家长发现时,觉得很简单,就认为这么简单的题做错,一定是粗心!而孩子呢,重新做一遍,大部分都能够做正确,或者经过家长提示,就能够做正确。

其次,明确一下家长错误的对待方式。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很多家长都会教育孩子,说“你明明会,怎么不仔细点,下次不要粗心了。”

说到这里,看起来似乎没有毛病。以前,我没给孩子辅导功课时,也是这么认为的。

下来说一下我的亲身经历。

我的孩子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因为工作关系,很少辅导。基本是从三年级开始辅导孩子功课。发现孩子做作业有时候比较粗心,明明会的题,也会做错。有一次,数学作业,两页的题,第一页是错了1道,第二页全错。

因为错的多,引起了我的重视。我当时想,如果三年级就这样,以后数学还怎么办。我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我认真思考了这段时间孩子的情况,结合我上学学习时候的感受和以前给别的小孩辅导功课的经验。我大概有了答案。

作为小学三年级程度的数学,并不难,或者说很简单,除了个别的题,大部分孩子应该都会。如果我把原因归结为粗心,就像以前一样,我不认为会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对孩子今后的数学成绩,完全没有信心。

对于孩子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算错误。二是应用题对题目理解错误。三是个别的题目,解题需要两步以上时,孩子有时会做错。

第一类错误,在我检查了孩子的草稿纸后,发现了原因。有的计算题,孩子没用草稿纸。在草稿纸上计算时,写的很乱。很明显,在孩子还不具备熟练口算能力的时候,不使用草稿纸,算错是正常的。如果在草稿纸上写的很乱,很容易发生错位和看错的情况。

“粗心”不简单,家长要重视

第二类错误,我的办法是让孩子自己重新读一遍题,不同的是,我要求他出声读,一个字一个字的读,读完了再做。因为这类错误我以前上学时也常犯,我辅导别的小孩做题时,也有这种情况。因为,如果对题目不一个字一个字读,大脑有时候会想当然认为题目应该是什么样。而有些题目本身就有文字陷阱,对于成人,可能还容易理解正确的意思。对于小孩,就有出错的可能。经过对读题习惯的改正后,这类问题越来越少了。

第三类错误,一般家长给孩子讲题时,自己觉得很简单,明明就是这么做,孩子就是很难理解。这类问题,解决起来需要耐心。本质上是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或者说是抽象思维能力。有一些孩子,天生就是不擅长抽象思维的,但不代表这些孩子不能学好,而是需要正确和耐心的训练。而学校学生很多,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的教。有能力的家长,可以自己辅导。没能力的,可以请辅导老师辅导。对于小学课程,大部分家长都具备辅导能力,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辅导。

对此类问题,我的办法是,用好草稿纸,能画图的画图,能列式子的列式子。往往孩子只是看题目,不能理解和不会的题目。通过画图和列式子,会让题目变得很直观,孩子就能够做出来了。

当然,这类问题不是知道方法和做一次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培养孩子自己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的能力。

对于辅导过孩子功课的家长,一定对我列出的三类问题和解决办法有清晰的认识。可以试试。我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后续的成绩也很稳定。在第二个学期的时候,大部分的题目能够独立思考解答。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因为“粗心”的错误越来越少了。

讲完了我的亲身经历,对于孩子身上出现的“粗心”问题,我觉得家长还是要认真对待,分析原因,尽早解决。其实所谓的“粗心”,就是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固,学习习惯不正确的表现,在小学阶段功课比较容易的时候,表现出来就是“粗心”。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学习会越来越吃力。等到了初中,想要解决就很难了。学习需要一步步扎实的训练和积累,任何环节的小问题,经过积累都有可能变成大问题。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从小养成,才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