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他的木工活水平究竟怎么样?

郁一文


如果历史记载没有过度夸张朱由校的木匠技术,那封一个“国家特级木匠”,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既然问到朱由校的木工水平,这里就不提他当政时国家的事了,就说说他的木工技术。

朱由校的木工水平,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或许只有鲁班才能跟他媲美。木工技艺源自他对木工的痴迷,以至于从早到晚钻研其中,到了废寝忘食的境界。

想了解他的木工水平,就先看他的作品:

  • 用大木桶或大铜缸,在上面凿个孔再装上机关,里面放满水,开启、关闭、注水操作十分灵活。完成的作品可以喷珠吐玉;也可澌流如瀑;又或者将机关置于水下,借水利冲拥像核桃大小的圆木球,在水柱上盘旋旋转,久而不坠。

  • 宫中有座蹴圆亭,明武宗时常在此玩耍。天启的小内侍喜欢蹴鞠,就怂恿小皇帝再造一座,朱由校就真的自己造了一座出来,用来练习蹴鞠。

  • 天启曾仿制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乾清宫,高三四尺,使用的砖瓦为琉璃,雕镂刻画,玲珑剔透。

  • 天启除了木工还酷爱雕镂木器,曾执着护灯小屏八幅,刻有《寒雀争梅戏》。制作好后让身边的小内侍到街上兜售,并叮嘱说这是御制之物,价格不能低于一万。第二天,内侍们将卖灯屏所得银两如数交到天启手里,朱由校非常开心。


朱由校做木工活的时候有两个特点:

一、只有亲近的人才能靠近,比如涂文辅、葛九思、杜永明、王秉恭、齐良辰等受宠太监。如有重要紧急事件,他则一边做木活,一边倾听,等念完了,就说:“你们用心做,我知道了”。如果有人打扰了他的雅兴,天启就会生气道:

“朕用汝等合用?今乃如是溷我耶!

二、天启对自己制作的物件不会保持太久的新鲜感,刚做成时爱不释手,没过多久就索然无味,随手就扔了,之后又再造新的出来。哪怕制作的再精美的物件,他也不会爱惜,甚至在改造中随手损毁也无所谓。按现代的观念,他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享受制作的过程,成品并无所谓。

如果说一个木艺的天赋给他封个“国家级木匠”,有人觉得太过夸张,但真实的天启不是只擅长木艺,他还对雕镂、漆艺、机械都表现出极高的天赋。

  • 天启初期做的砚床、梳匣、漆器等物件,都被装饰成五彩颜色,“巧夺天工,出人意表”。

  • 传说宫里有个刻漏铜壶(滴水来计算时刻的)坏了,就是有朱由校亲自修理好的。

  • 西洋进贡的各种钟表,如果出现问题,朱由校就会拿过来亲自修理,有时还会重新装配成新的,相比原来的西洋货,新的钟表反而更优秀。

从自学成才创造出各种精美的物件这种能力来看,朱由校这个“木匠皇帝”的称呼有点不适合,他做的不是木工而是木艺,已经达到了艺术境界。

(朱由校亲手雕镂)

如果他是个单纯的木匠该多好,可他偏偏是个皇帝!


大国布衣


说到朱由校,可能很少人能把他对号入座,但是如果提到他的特殊技能--“极度的木匠痴迷爱好者”,可能大家就都知道他是哪位皇帝啦,今天不免俗,咱先讲讲这位大明朝传奇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的传奇一生。

朱由校是他的本名,他的年号是天启,明熹宗朱由校老爹明光宗的大儿子,明朝第15代皇帝,他老爹那是明朝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了,仅仅登基了二十九天,就一命呜呼了,野史记载是被后宫毒死导致死亡的,所以这个事件也称为有名的“红丸案”这个以后有机会咱们在讲 ,就这样父死子继,朱由校就是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大臣们推举拥立成了天启皇帝,他总共在位了七年,这七年政事荒废,大太监魏忠贤掌权,导致和东林党人党系斗争极为激烈,加上后金努尔哈赤的崛起,使得大明民生凋敝、日薄西山。而天启则醉心于‘木匠活计’的痴迷创作中,天天拿着一堆的家伙事在皇宫干的是锯末横飞。

凡事兴趣是最好的动力,在加上一点点天赋,弄不好就会在这里领域干的风生水起,而咱的这位天启帝就是这样,做皇帝不成,做木匠那真是高手,还真别说,他特别的有木匠天份,大明史上有一段明确的记载:称天启帝“好油漆,凡手用器具,皆自为之。性又急躁,有所为,朝起夕即期成。成而喜,不久而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且不爱成器,不惜改毁,唯快一时之意。你看看有这样的痴迷程度和专业的工匠精神的态度,皇帝这个职业简直是耽误了这位在世的活“鲁班”了,还有其他大臣的记载,说他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木制的宫殿模型,按照乾清宫的母本开始自行设计制造,成品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巧夺天工,细节爆炸。

当然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是他曾经让內官的太监把他的木工作品拿到京城工艺品市场匿名出售,以测试下木工圈对他作品的认可程度,没想到这件木作一下子引起轰动,据说竟然卖到了三万两白银。当然这里面肯定有水分了。

不过还有一份记载出自一个内宫太监刘若愚写的《酌中志》,里面记载天启帝“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创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园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说白了就是他利用大木桶做成了一个自动的喷泉,构思巧妙,而且成功了。还有这位天才皇帝还曾经搞出一件木制的全自动木床,能折叠,能调角度,超级的人体工程学设计理念,可以说在木工领域,这位天启帝真是没谁了。

但正是由于他的政务荒废,醉心于木工和游山玩水,终于在某次的外出游船活动中不慎掉水里后,开始身体受损,免疫力大为下降,不就便吃了霍维华献的“灵露饮”后边一命呜呼,享年23岁。。。。


老猪的碎碎念


朱由校:土木工程鼻祖,雕刻大师,木器大师。

朱由校,1621年-1627年在位,光宗长子,性格好玩。在位7年,党派斗争激烈,宠信乳母客氏及宦官魏忠贤, 屡兴冤狱,迫害忠良,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患日益严重。他则因嬉乐过度成疾,服用“仙药”而死,终年23岁。




我这么夸朱由校过分吗?一点不过分吧,一生钻研木艺,专注啊人家,作品也有很多。他的漆器,床,梳妆匣子都是自己做,因为根本瞧不上别人的手艺,人家做的精致小玩意不仅饰有五彩,而且精巧绝伦,就说床吧,他嫌弃宫里的床笨重,所以索性自己做,能折叠还轻巧,朱由校大概是发明折叠床的鼻祖吧。另外他雕刻的小木人,真的惟妙惟肖,为了检验作品质量,特意找太监去宫外售卖,结果呢都以高价卖出,后来又做个屏风也以高价卖出。




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 们欣赏评论。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 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之后呢还做了玉雕,其精美程度不言而喻。他如果不做皇帝绝对是一流的木雕大师,同样名流千古吧



熹宗喜欢看 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熹宗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偶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 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添水七 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 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 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





没办法就这么有才,不仅做的东西精美还引领潮流特别畅销。木器的造诣真的在当时可以拿个鲁班大奖了。


脱离高级趣味的王闪烁


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木工水平还是不赖的,远的不说,单说曾传他雕刻的墨玉笔架“江山在握”拍出了过亿的天价。

(墨玉笔架.江山在握)

有人会说那是玉石雕刻,与木工何干?

其实,古代木工可远远不是现在的木匠所能比拟。比如让现在木工去做个木牛流马试试,即使是做个水车也够呛。古代木工博而精,木匠都深谙工程学、力学、机璜、雕刻、乃至亭台楼阁的设计建造之道,绝非现在区区木匠只会刨花做凳所能比拟。

古代木匠之所以广博精通是因为以上列举均与木头有关,特别是古代亭台楼阁,何曾有水泥钢筋建筑,也不会有专精于设计建筑等的师傅,诸艺精于一身。古代大多数建筑还是红木雕梁为主,而这些,都是木匠该精通的活。古代木匠既是原材料的加工师,也是建筑的设计师,建筑师。

朱由校喜欢上木匠活得缘于万历三大殿的一场大火后的重修。年纪尚小的朱由校在宫里便天天与重修大殿的木匠厮混在一起,久而久之,居然爱上了木匠活,还有股子天赋,一发不可收拾。

后来,光宗被仙药弄死了,朱由校便被一班东林党大佬扶上了皇位。但是,荣登大宝的他不思国政,没点要励精图治的精神头。总之,人家朱由校本来就没打算要去当皇帝,都是被杨琏他们一帮子人赶鸭子上架坐上去的。他这辈子原本就想着无忧无虑做个小木匠就够了,在皇位上坐地哪能心甘情愿。

朱由校渴望自由,不止一次想从皇位中脱身而出做一个木匠,因此,这直接导致了他在朝政上的利令智昏。朝政之后便一门心思地扑到了他的木匠活里。


这其中,魏忠贤就很有心思,抓住了朱由校厌倦朝政痴心木匠的心理,总是把一些至关重要乃至杀伐决断的大事留着等朱由校做木匠活的时候堆到一起提。

刚开始,朱由校还能耐心处理,但是架不住日子久了魏忠贤的明枪暗箭。每次朱由校刚要做木匠活,魏忠贤便来说事儿,于是便开始不耐烦地说“这件事我知道了,你们看着办就行了!”

魏忠贤要的就是这句“看着办!”,也就是靠着这句“看着办!”慢慢把昔日老敌人东林党一个一个拉下马,最终九千岁当道,紊乱朝纲。

那么,朱由校为何如此不爱江山爱木工呢?他的木工水平到底如何?

天启年内宫太监刘若愚曾写《酌中记》或可略见一二。《酌中记》载“朱由校曾经用铜捅和木桶,凿孔内设机璜,往里面灌水,打开机关,竟然能够像喷泉瀑布一样喷洒淋漓,美妙得很。”

后来,朱由校经常在木工房子里一待就是好几天,废寝忘食,累了的时候又嫌自己卧室太远,把自己的龙榻搬过来又笨重。于是,朱由校自己亲自下手设计,做出了一张木制的折叠床,轻巧方便还易于搬运收藏,人躺在上面,还能依据自己最舒服的姿势调整仰度,精巧的很。


此外,朱由校还独有一番匠人精神。

他经常灵感一来,便会起手设计搭建一个袖珍版的亭台楼阁,别看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里面花草树木,亭台水榭,往来人仆,飞鸟走兽均栩栩如生,甚至连房梁上的镂刻花纹也与真的一般无二。


一次得心力作完成后,他总会让亲近宦官过来评价,但凡听到半个不字,马上手起锤落砸了重新开始做,直到无可挑剔为止。

可以说像是亭台楼阁、生活家居这些都不在话下了。只要他有兴致,理论范围内一般还真没有他做不出来的东西。

以下一例故事反应朱由校木工水平最为详实。

据说,朱由校每次一件无可挑剔的得心力作出来,总会让亲信带出宫外到城里最高档的拍卖行去与同行一争高下,结果屡次力挫群雄。每次的作品都被竞拍出上万两白银的高价,而且渐渐地,有不少玩家每逢拍卖行拍卖就冲着他的作品来。

别不服气,朱由校在木匠界还是个实干家,可不是纸上谈兵的人。当时三大殿要翻修,人家索性自己上手设计、监工、施工,到后来三大殿翻修甚少,且设计精美,历经年代久远依然焕然一新如昨日之铸。


(朱由校)

听说,明之前北元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与朱由校有异曲同工之好,如果两人同时为南北王,弄不好两人还能烧黄纸、拜把子,两朝止刀戈也不一定!


不书公子




东林党的笔胜过千军万马,什么人一旦让东林党看不惯,马上就变成了呆子傻瓜。木匠皇帝在位七年,利用魏忠贤搞死了一批祸乱政局,满嘴跑火车的伪君子,几乎将他们全部驱逐出朝廷。天启皇帝22岁死亡,弟弟崇祯皇帝即位,将朱由校的做法全部推翻,将东林党全部召回,这下距离亡国就不远了。

正规史书没有记载朱由校做木匠的情况,水平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是,朱由校应该喜欢雕刻之类的事,就算是个业余爱好吧。明朝皇帝大多有业余爱好,比如明宣宗斗蛐蛐,明宪宗画画,等等。



有点爱好不是坏事,现在人谁没有个小爱好,比如游泳,足球,网球,都可以啊,消闲一下有何不好?朱由校绝对没有沉湎木工。后人把天启皇帝朱由校比作木匠皇帝,说他天天做木匠,笔者觉得好笑,你才天天做木匠。

明朝总共276年,明实录总共1600万字,没有崇祯的实录。明熹宗朱由校总共在位7年,《明熹宗实录》总共140万字,朱由校在位时间是明朝的将近四十分之一,《熹宗实录》的篇幅是《明实录》的十二分之一强。这说明什么?说明事多,活多,不然哪有那么多东西记载?



从《熹宗实录》的内容看,这7年时间,天启皇帝朱由校没有闲下来,参加日讲、召见大臣、商议对策等等公务活动的记载比比皆是,可以说是忙得不可开交。许多批示、指示和处里问题的方式,都体现了天启皇帝较高的政治修养,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天启皇帝朱由校对时局的担忧。

在这7年里,明熹宗朱由校稳定了辽东局势,平息了奢崇明叛乱,开展了机构改革,增加了税收。朱由校的早死,是明朝不可估量的损失。朱由校不死,明朝不灭。


坐看东南了


明朝皇帝都比较有个性,天启帝朱由校也不例外,他除了做皇帝,最大的爱好就是做木工,搞建筑。

想要弄明白朱由校的真水平,悦史君认为,要从他做木工的动力开始说起。

朱由校的童年很坎坷,他的父亲朱常洛虽然是皇太子,但得不到万历帝朱翊钧的信任,地位非常不稳,朱由校处于没人管的状态。

朱由校的母亲王氏只是一个小小的才人,也得不到朱常洛的喜爱,并且在李选侍的打击下,郁郁而终,朱由校被李选侍代为抚养,还是没人管。

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校的教育很成问题,但他成长过程中也没闲着,紫禁城里的精雕细琢吸引了他,多年研学成了一个小木工。

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万历帝驾崩,朱常洛继位,朱由校作为长子有了希望,但父亲却忙着后宫秘事,他还是自己研究木工。

同年九月,朱常洛就不幸驾崩了,朱由校在李选侍和大臣们的拉锯战后,当上了皇帝。

但这时朱由校的文化方面一般,木工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他信任乳母客氏,客氏又喜欢大太监魏忠贤,朝政就交给了他们俩,但大方向还是朱由校把握。

朱由校在木工方面涉猎广泛,而且有当时的太监和大臣记下了他的作品和才能。

朱由校喜欢玩水游泳,用紫禁城里的木桶、铜缸等,改造成游乐场里的喷泉、滑滑梯、旋转战机等,让人惊叹为天才之作。

朱由校还喜欢爬高上低盖房子,紫禁城里只要有建筑项目,他都亲自参与,他做的木工、漆工,就是有名的师傅都比不上。

更厉害到飞起的是,朱由校还让太监把他的作品带到京城市场上卖,署名无名氏,结果全是高价出售,供不应求。

这说明什么,说明朱由校的木工不是盖的,人家真的是兴趣爱好,而且很投入,就跟大家学钢琴、练书法一样。

最后,悦史君要强调一点的是,朱由校不是后世想象中的木偶皇帝,他文化水平没那么高,但绝对不是文盲,而且权力控制得很好,张皇后和弟弟朱由检都被保护得很好,最后传位朱由检,也算是顺利交班了。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历史这样说


99随便语:历史是由胜利者篡改的!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中国历史上,是被黑的最惨的一位皇帝。

明朝皇帝朱由校,在今天的所谓历史中,被称为“木匠皇帝”。

一说朱由校没文化,字都认不全,近乎文盲;二说朱由校除了喜欢做木匠活,其他啥都不会;三说朱由校重用宦官魏忠贤,荒废政事;四说朱由校荒淫,是被后宫毒死的。

以上这些记载,到底出自哪里呢?

清朝修订的《明史》!

如此就很清楚了,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明朝内乱,长期觊觎中原大好河山的满族,趁机攻入山海关,最终依靠野蛮杀戮,成为中原大地的统治者。

满清对哪位明朝皇帝,最痛恨呢?

排名第一就是天启皇帝!

正是由于朱由校,才有了明朝抗后金(满清)中辉煌的一役,宁远之战,清太祖努尔哈赤率重兵围攻宁远,当时驻守宁远的是被朱由校委以重任的袁崇焕,结果袁崇焕写下血书,以死守城,利用巨炮将后金军轰的溃不成军。

努尔哈赤被迫命令撤军,从此郁郁寡欢,半年后病死了。

第一,天启皇帝绝非不学无术。

哪怕满清拼命篡改明史,把脏水拼命往朱由校的身上泼,但就算是《明史》本身,也留下了很多难以解释的线索。

比如说,《明史》记载,朱由校当皇子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讲,细心做笔记。当上皇帝后,首辅叶向高称,朱由校勤奋刻苦,批改奏折准确精到,但希望皇帝空闲时间能多读经史,对治国有好处。而朱由校的答复是,自己每天处理国事,时间非常紧张,没什么业余时间,但还是愿意试试看。

大家都知道,朱由校当皇帝时是个少年,仅有16岁。

如此勤勉的少年皇帝,你敢说他不学无术?

第二,朱由校是一位铁腕皇帝。

从现在的历史分析看,朱由校不太可能是一个毫无缺陷的特别圣明的皇帝,但绝对是一位铁腕皇帝,有人说,假如朱由校多活十年二十年,中国历史就将被改写!

明朝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而当时的后金(满清)处于游牧部落时期,两者差距,不可以道理计,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满清入关,窃取中原政权,使中华文明出现大幅倒退,直接导致中华民族从世界的巅峰,滑入深渊。

(1)朱由校16岁即位,23岁病死,在位仅7年,那是明朝最后的美好时期。

明朝《乱世见闻录》记载,天启年间,明朝南方物价低的吓人,一斗米20钱,2文钱可以买10颗槟榔,3文钱买一斗盐,6~7文钱买一斤肉,差役赋税特别少。

《豫变记略》记载,中原地区的河南在崇祯年间,发生饥荒,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但到了天启年间,地方官比较清廉,由于常年丰收,没到逢年过节,就连老农民也会穿上华贵的衣服,喝酒听戏。

(2)明朝内忧外患,朱由校算个好皇帝。

明朝那些年里,乱七八糟的事情特别多,在明朝当个好皇帝是相当难的。

朱由校少年登基,面对的困难,让人头皮发麻:国内党派斗争恶化,辽东打仗需要大把花钱,西南奢氏家族叛乱,山东白莲教叛乱,东南荷兰人流窜骚扰。延安闹雪灾,济南闹蝗灾,苏州闹风灾,灵丘闹地震……

当时袁崇焕驻守山海关外,军饷不足,朱由校亲自下令,要求后妃,皇子,亲王,公主和宦官捐银子,得款16万两白银,送往辽东当军饷。

(3)朱由校重用魏忠贤,是迫不得已。

朱由校当上皇帝,东林党人是出了大力的,当朱由校成功上位,东林党人一片欢呼,并且很快把持朝政,正所谓“朝堂内外,浩然之气逼人”。

但标榜正义,伟光正的君子们,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空谈。

天启二年,朱由校17岁那年,曾发下一封悲愤的诏书道:

辽东都沦陷了,国家大事十万火急,你们(清流)却还在互相争争吵吵,以后要是还这样,我绝不姑息!

正是因为如此,朱由校发了狠。

当时的朱由校年轻,手里没有值得重用的人才,不得不才重用宦官魏忠贤,这是他的一个失误,但也说明他是个铁腕皇帝。

(4)朱由校死于肺积水,他的死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损失。

满清往朱由校身上泼脏水,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这样一位为了振兴国家,励精图治的皇帝,在满清统治时期,被黑的不成样子。

野史传说,朱由校一晚上连续宠幸数名美女,以至于用力过猛病倒,又误吃“红丸”,上吐下泻,导致23岁就死了。

实际上这位年轻皇帝的死,纯粹是个意外。

当时朱由校有一次乘船饮酒,由于大风失足落水,被救起时,已经呛了水,按照现代医学知识来讲,他死于肺积水,夜夜咳血不止,最后全身起了水肿。

结束语:若问朱由校的木工活水平如何,我认为不用瞎猜了。当时朱由校在位7年,国家内忧外患,哪怕他有干木工活的天赋,也是没时间研究的。

所谓的木匠皇帝,只是满清为了抹黑他,篡改了历史。


99随便


首先一条必须说,别看明熹宗朱由校,一直顶着“木匠皇帝”的绰号,但即使在皇帝业界,他的木匠手艺,热情度别看高涨,

但论技术水平,却绝对排不上第一。

为何这样说,先看看酷爱木工活的朱由校,几件最得意的代表作,以刘若愚《酌中志》里的记录,他曾经把大型的铜桶和木桶改成人工喷泉,灌满水后开动机关,就会立刻喷涌不停,场面非常漂亮。亲手设计的折叠床,可以随意拆装变形,携带非常方便。还有他亲手设计的桌椅物品,匿名拿到京城的工艺品市场上,露面就引起轰动,一气卖了三万两白银。

实事求是说,如果没有皇帝身份,那么热爱木匠工艺的朱由校,也必然会在中国工艺品大师界,留下自己响当当的名号。但是哪怕手艺精湛到如此等级,在中国历代皇帝中,他依然难称木工活第一。有位比他早出生二百七十五年出生的亡国之君,在木工活业界,手艺绝对能完爆朱由校——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一代昏君,元顺帝也是会玩一族,他在位的年代,正是元末天灾大乱大爆发的灾难时代,可是他却心态极好,该玩还是玩,尤其是他酷爱的木匠活,更是玩出了远远甩开后辈朱由校的“高境界”:造个小喷泉折叠床算什么?人家元顺帝从来挑战高难度,要造就造大场面!

场面有多大?就连元顺帝身边的宦官家里盖宅子,热心肠的元顺帝都是立刻手痒,亲自设计宅院模型,那可不是在纸上画画,而是正儿八经找来木料,认真按照缩放比例,做一个微缩版的木头模型,就连模型里的宅门墙壁,元顺帝都精雕细刻,模型上镶满金银珠宝,做的无比逼真。名号也在当时的元大都传开:鲁班天子!

这般工艺水平,翻翻后辈朱由校的相关记录,真心没有。

而且这“鲁班天子”元顺帝,可不止是有手艺,更有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每次做好一个模型,都会把身边宦官叫来品评,只要听到批评意见,立刻抄家伙把模型砸的粉碎,然后再埋头重做。

日久天长,身边的宦官们也长了心眼,只要元顺帝开口问,立刻假模三道的找毛病,把元顺帝的心血作品批的一钱不值,待到元顺帝恨恨把作品砸碎后,这群人再一拥而上,把上面散落的金银珠宝哄抢走。如此“匠人精神”,不知叫多少太监发家致富。

比起这远远领先朱由校的工艺水平,匠人精神强大的元顺帝,更有无穷的创意。甚至堪称元朝最杰出机械发明家,他经常驾着亲自设计的自动龙舟,在宫廷的海子里招摇,不但外观气派无比,而且内部设有机关,龙舟上的龙头龙爪龙尾,都可以操作转动,堪称古代版的全自动轮船。

如果说这款龙舟,见证了元顺帝对中国古代造船业的传承,那么他另一款强大作品,更可谓中世纪东西方科技完美合璧的产物——宫漏。即自动报时器。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钟表,而是高六七尺的大家伙,上面更有天神日月狮凤等各种小模型,全程水力操纵,每到整点报时,整个宫漏上的模型,就会有条不紊转动,一派神仙飞升狮凤起舞的场面,满眼美不胜收。就连明朝人编修《元史》时都叹服:精巧绝出,人谓前代所无。

所以,只要翻一翻《元史》,朱由校这“木匠皇帝”桂冠,他自己肯定不好意思收。当之无愧就是这元顺帝。可是,也正是这位“木匠皇帝”元顺帝,在位时期一通胡糟,大江南北动乱四起,最后白白断送掉元朝江山。人生结局比起后辈朱由检,堪称更加悲惨。可见皇帝这个行业,终究不是工艺品大师能做的了。木匠手艺再好,也守不住大好江山。


我们爱历史


据史书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熹宗还派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更加高兴,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

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熹宗雕琢玉石,也颇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 熹宗喜欢看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

熹宗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熹宗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坚且滑。熹宗便命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



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珑,仅容一人,涂上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用红绸缎为栏,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熹宗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两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

据说他曾经制作了十座护灯小屏,上面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当然,这种歌功颂德的拍马屁诗文到底有多少真实性,那十万缗的价格如何确定的,咱也还真得不能太在意。既然已经沉迷于这行,和大多数的当官的人一样,天启皇帝也非常喜欢把自己得意的作品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包括雕琢玉石,印章等。这倒让我们想到当今一些领导同志也好这口,他们附庸风雅,喜欢写写书法,画几笔丹青,画完了还喜欢把它送给属下,自然,有时候这些作品水平不咋地,可是当属下的不接受是不行的,不但要接,还得装着如获至宝的感激样子,想想,这样的事情还是很有出处的。


凤求凰ONRX


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寄园寄所寄》

个性皇帝朝朝有,大明王朝特别多。明代皇帝共有十七位,都很有个性。有要饭当和尚出身的开国者太祖;有为了争夺皇帝位子,把自家晚辈拆分的成祖;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坐班的神宗;有开酒楼卖猪肉自封大将军的武宗,还有就是擅长木匠手艺的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喜好木匠活,对于一个近于文盲而又身份特殊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他资质聪明,秉性贪玩,醉心木作。

如果生在现代,他很可能成为一位建筑学家。在木工技艺方面,他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颇符合今日科技创新之要求 。当时床具极其笨重,需要十几人才能搬动;不仅用料费,而且样式也极其普通。

明熹宗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用一年多工夫造出了一张床 —不仅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 。而且床架上还雕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故宫黄花梨折叠床 】

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的天份,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和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 ,一般工匠望尘莫及。凡是他所看过的木作器、亭台楼榭,他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他亲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据《先拨志》载: “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 “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

明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明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 形象极其逼真 《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 “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 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
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冻,冰不仅厚而且,明熹宗便命令一群太监随他一起玩冰戏。他亲自为自己设计了一个小拖床——床面小巧玲珑,仅容一人、涂红漆、上有一顶篷、周围以红绸缎为栏 前后都设有挂绳的小钩。明熹宗往往坐在拖床上让太监们拉引绳子,一部分人在岸上用绳牵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导;另一部分人在床后推行 三面用力,拖床行进速度极快 瞬息之间就可往返数里。

明熹宗还想做一个出色的建筑师。他孜孜不倦,“膳饮亦忘” 由此可见其创造欲的旺盛。他曾经在宫中仿照乾清宫的样式,做了一座微缩模型宫殿 高不过三四尺 但其中曲折微妙,巧夺天工。


后来他终于在现实中过了一把建筑师的瘾,天启五六年间,朝廷对紫禁城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 三座主殿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

明熹宗在工程中大显身手,从起柱到上梁,再到外部装饰,他都亲临现场,仔细指导,高兴了还会当场脱掉外衣,卷起袖子,和工匠们一起大干一场。

明熹宗不爱江山,不爱美人,只爱木工。玩木成痴,是以为被皇帝耽误了的好木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