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從紫光繫上市公司看芯片產業的困境與機遇

(作者為“詩與星空”公眾號主,著有《上市公司財報分析實戰》,擁有十年上市央企財報編制經驗。)

中國2018年原油進口4.6億噸,摺合人民幣15881.7億元,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

原油是中國進口最多的產品嗎?不,還有更多的。

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18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20584.1億元,佔我國進口總金額的14.6%,相比2017年的17610.4億元增長16.89%。

中國已經成為集成電路最大的進口國,據《二十國集團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賴度高,80%的高端芯片都靠進口。軍用、航天級基本自給自足,中低檔芯片除了能自產外還大量出口。

芯片決定了國家的信息安全,比能源安全都重要。2014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成立,資金量高達數千億規模,以直接參股公司的方式對芯片企業進行扶持。北方華創、長電科技、景嘉微等二十餘家上市公司因此受益。

但是,國內芯片行業的霸主不是紫光股份嗎?為什麼大基金的持股清單裡沒有紫光股份呢?

原來,紫光集團的掌門人趙偉國籌措了數千億資金,在資本市場上攻城拔寨,收購了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合併為紫光展訊),收購了華三通訊(重組為新華三),差點收購了鎂光,成為西部數據的第一大股東,整合了晶源電子(紫光國微),注資長江存儲… …

4月10日至12日,紫光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紫光國微和紫光學大——分別發佈2018年年報。

根據紫光集團官網的介紹,公司的核心業務主要包括兩大產業六家公司,其中芯產業以紫光展銳、紫光國微、長江存儲為主,雲產業以紫光股份、新華三、紫光西部數據為主。

紫光國微、紫光股份是A股上市公司,而另外一家紫光系的上市公司紫光學大不在公司核心業務範圍之內。

其實不僅是紫光學大,紫光系還參股了20多家各行各業的A股上市公司,從浪莎股份到航天通信,從華蘭生物到中化國際… …

公司的財務投資路線飄忽不定。

紫光股份的利潤主要來自新華三

【评论】从紫光系上市公司看芯片产业的困境与机遇

(單位:萬元,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整理:詩與星空)

作為紫光集團的“大弟子”,紫光股份2018年的營收高達483億,較上年同期增加23.6%,淨利潤17億,較上年同期增加8.9%。另外,扣非淨利潤大幅增加35.1%。

其中,子公司新華三的營收為298億,淨利潤24.9億,是公司主要的營收和利潤來源。

新華三是一傢什麼公司?

這和多年前的去IOE化有關,為了保障信息安全,國家層面開始了去IOE(IBM、Oracle、EMC)運動,實際上這是一場以國產替代化為目標的信息化革命。國內IT企業採用兩種方式來實現,一是自主研發,比如阿里研製成功了強大的OceanBase數據庫,寒武紀研製出了國產AI芯片;二是通過併購和合作來實現國產化,比如浪潮和IBM成立了浪潮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將IBM最新的小型機順利國產化。

新華三正是基於此背景,當年紅極一時的惠普服務器,通過和紫光的合作,變成了國產的新華三品牌。

這些合作並非簡單的換標,而是從研發層面深度合作,中方在合作過程中掌握了相應的技術。

承載著希望的紫光國微

2018年,紫光國微的營收為24.58億,規模只有紫光股份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卻承載了國人太多的希望。公司存儲器業務2018年實現營收6.4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93%。

公司的DRAM存儲器芯片和內存模組已形成完整的產品系列,繼續深耕國產計算機應用的市場,在服務器、個人計算機、機頂盒、電視機等方面出貨穩步增加,進一步強化了國產DRAM存儲器供應商的領導地位。目前,公司自主創新的內嵌ECC DRAM存儲器產品在工控、電力、安防、通訊和汽車電子等領域銷售穩定;公司開發的DDR4及LPDDR4等產品已經完成驗證,正在客戶送樣;進行新一代GDDR6 物理接口的開發,並積極佈局新一代低功耗、高帶寬的存儲器方案。平面SLC Nand Flash產品已經完成試樣,實現小批量銷售。

但是,在2018年10月,公司發佈公告,擬將西安紫光國芯100%股權轉讓給北京紫光存儲科技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經交易雙方協商確定為22,009萬元人民幣。

網上流傳的內存條,正是西安紫光國芯的產品。公司為什麼要剝離內存業務?

主要原因是做內存並不賺錢,這部分業務已經嚴重拖累了上市公司的業績。

2018年下半年,由於金士頓的突然殺入,內存價格又從暴漲變成了暴跌,曾經價值連城的內存條,價格跌去了大半。在紫光內存即將量產之際,三星之流也不會坐以待斃,按照慣例,會聯合其他內存廠家通過價格戰對紫光進行絞殺。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紫光內存是不太可能大幅盈利的。

【评论】从紫光系上市公司看芯片产业的困境与机遇

(單位:萬元,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整理:詩與星空)

剝離內存業務後,公司的核心業務將以智能卡芯片為主,主要包括USB-Key芯片、POS機安全芯片和非接觸讀寫器芯片。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安全芯片領域會有較大的發展,公司的這部分業務相對“安全”,可以大幅改善公司的經營情況。

地位尷尬的紫光學大

紫光集團的控股方是清華大學,因此做教育,按理說是紫光的老本行,但可惜不是親生的,公司屢屢被出手。

2016年,由於連續虧損,紫光學大成了“*ST紫學”;接著,收購完成後不足一年的2017年5月,學大資產遭遇首次被出售,隨後又被取消出售;2018年1月,紫光學大又發佈公告稱,以現金方式出售公司所持 Xueda Education Group 及北京學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全部股權,然而又因為市場、政策等因素而終止出售。2018年9月,公司發佈公告,擬購買天山鋁業100%的股份,但在2019年2月又宣佈終止。

【评论】从紫光系上市公司看芯片产业的困境与机遇

(單位:萬元,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整理:詩與星空)

為什麼公司這麼不受待見?

原來公司常年徘徊在虧損的邊緣,資金成本較高。2018年,公司的淨利潤只有1000多萬元,而利息支出超過8000萬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紫光展訊有望借殼紫光學大上市,但筆者認為這種可能性相對較小。一方面剛剛整合完畢的展訊,盈利壓力很大,應該不會短期內追求主板上市,如果上市,去不強求利潤指標的科創板更合適;另一方面紫光系投資路線非常廣泛,還有其他的更優質的殼資源,沒必要使用近乎焦頭爛額的紫光學大。

芯片產業的困難與機遇

從其他國家的芯片發展歷程來看,這是一個重資本的行業,國家數千億的投入,很可能沒有立竿見影的回報。

但是這個行業已經深深地影響了國家信息安全,所以無論是大基金,還是紫光集團,都在不惜血本的進行投入。

大基金一期已經培育起了一批優秀的芯片企業,並在相應的領域開花結果,但總體來看業績欠佳。

對於投資者來說,既要想清楚堅定不移的發展芯片行業的決心,也要客觀的面對該行業短期內不會有很好的業績等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