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對策與希望,中小企業的求生之道

新春伊始的一場疫情,使得各行各業都受到較大影響,也打亂了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發展節奏。除了疫情防控

,“中小企業能否熬過這個寒冬”亦成為全民最關心的問題。

困境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企業,除了公司員工難以返程復工、消費者需求大幅減少、正常運營收到嚴重負面影響外,還受到工資、租金等成本壓力,企業現有資金流維持艱難,部分甚至面臨歇業、破產的風險。

從中國企業創新創業調查(ESIEC)課題組於2月10日開展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微企業生存狀態專項調研結果顯示:面臨多重經營壓力,15%公司考慮裁員。在疫情期間,有近九成(86.9%)公司面臨成本壓力,同時有近七成(69.7%)公司存在現金流短缺問題,而公司成本壓力的主要來源是租金以及員工工資和五險一金,對於這兩項有壓力的公司分別佔比59.13%和45.4%。為應對資金鍊短缺,企業主要採用商業銀行貸款和降低運營成本的方式。

困境、對策與希望,中小企業的求生之道

圖源ESIEC課題組


對策

由於疫情,有近半數企業合同履行出現問題,不少企業希望通過雙方協商或者政府協調為主要手段來應對。據悉,中國貿促會商事認證中心已開發線上認證平臺,能夠“不見面辦公”幫助企業線上辦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合同履約問題。

面對疫情衝擊,中國各部委、各級政府、金融機構紛紛紓困措施。而對於企業而言,最有效的兩項政策為減免房租和電、氣、物流等成本以及降低稅率這類較為直接的政策。

困境、對策與希望,中小企業的求生之道

圖源ESIEC課題組


為幫扶中小企業共度難關,創成匯平臺目前就統計了600多條自疫情以來有關的相關扶持政策。2月19日,寧波推出全國首個專門幫扶小微企業的政策性復工防疫保險,對因法定傳染病導致停工停產的企業最高賠付10萬元。這是寧波出臺全國首個防疫情促復產保險八條專項政策後的又一個創新之舉。隔日,國家稅務總局發佈了關於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明確了免、減、緩三項措施,以減輕疫情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影響,使企業恢復生產後能有一個緩衝期。

希望

在數字化時代,從商業模式到企業管理,中小企業如若能夠洞察到新的趨勢,做好全方位的對應規劃,那麼化危為機,就並非妄想。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傳統企業受到極大的波及。然而疫情也催生出一系列化“危”為“機”。

以華創資本所投資的每日優鮮為例,其官方數據顯示,疫情至今,每日優鮮交易額增加300%以上,客單價已提升至120元以上。而在微信小程序上,僅除夕到初八,每日優鮮相比去年同期的訂單量增加350%,實收交易額增長465%。其投資的“下廚房”也獲得了井噴式的發展。同樣是服務類企業,具備IT能力,並能迅速作出擴容反應的企業就抓住了其中的機會。

困境、對策與希望,中小企業的求生之道

圖源網絡


深耕線上與數字化,可以是很多企業在2020年需要去進一步夯實與執行的重要戰略方向。華創資本熊偉銘表示:“國內很多企業都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企業由曉做大後不太知道該如何管理,因為思路和打法還在圍繞創業時候的那套。沃爾瑪作為全國最大的零售企業,但在IT能力上一直走在前面,緊跟每一輪的科技發展,所以能夠一直不掉隊。”

除了短期自救,如做業務調整和改變組織運營慣例外,企業還需要實施創新商業模式與構建危機管理體系兩種戰略應對重大外部危機的影響。企業在原有“互聯網+”轉型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在數字化進程中開拓疆土,進而迎合消費者。同時,企業還需要利用大數據,對“互聯網+”轉型機會上進行深挖,進而做出必要的調整。

困境、對策與希望,中小企業的求生之道


企業當永遠繃緊危機這根弦,防患於未然。對於已經陷入困境或者即將陷入困境的企業家來說,適當瞭解破產法可能提供的經營策略甚至法律工具,如嘗試藉助重整融資的思路,用更為優厚的承諾,適當補充現金流,又或者把破產程序作為度過危機的法律策略,積極籌劃,或許還能置之死地而後生。

此次危機對企業來講,既是挑戰,也是歷練。有危機意識,能做好充分準備,必能“熬”到春天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