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領導應該改變下教育政策,中小學不要再注重分數了,應該多實踐,你覺得呢?

無敵幸運星566


如果你順便把大學也改成按省裡上,北京的上北大清華,上海的上上交復旦,江蘇的上南大河海,畢業了,在本省安排工作,我覺得沒問題啊,中小學怎麼可愛怎麼來,怎麼實際怎麼來,你說實踐就實踐,你說素質教育就素質教育。但是,如果中小學你你說學習不重要,那麼,高考怎麼辦?大學怎麼上?以後你安排工作麼?如果,你都說no,好吧,小學起乖乖學習語數外,好好跳繩仰臥起坐和跑步跳遠,現在還要順便畫畫唱歌樂理了,不然怎麼考中考高考找工作啊,我們還是要活在當下,不要學著家裡有礦的把孩子養成廢材再送出國去花著家裡無窮無盡的人民幣,我們也想這樣,沒這條件就放孩子一條生路,也放我們小老百姓一條生路吧,讓孩子好好學習好好考試,將來謀個職業養活自己吧……


盤扣小棉襖


這種想法就是純粹扯淡。中小學階段,學習能力就是最重要的能力。培養學習能力是最主要任務。體現學習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分數。沒有分數做標準,你那什麼衡量學習能力高低!實踐?你打算實踐什麼,種地還是打鐵?放棄學習理論知識的最好時間去搞這成年後很快能掌握的東西,壓根就是本末倒置。就拿車鉗刨銑這些東西來說,大學裡的金工實習,大多數同學的掌握速度都非常快。質量也相當不錯。我和另外兩個同學的考試成績按師傅的說法,考5級工勉強,4級工絕對是槓槓的。我進單位以後,沒事摸兩把機器,很快就把車間裡大多數的技工壓屁都不敢放一個。當然,也有比我強的多的老師傅,但人家也是識貨的,我這種電氣工程師也就是玩個票,真要下功夫,不說什麼八級九級的傳說人物,考個6-7級也就幾年的功夫。老師傅都覺得,唸書多的學東西就是快。因為在我的帶頭下,不管是機械的還是電氣部門的新工程師紛紛主動下車間,自己的設計自己先做一遍。很多東西,基本問一遍做一遍就會了。哪裡像那些技校出來的,天天看,天天做,就是學不會。手裡的感覺就是培養不出來。腦子裡不理解,手裡面怎麼出的來。


elicxxx


現在的中小學的教育與我小時侯大不一樣了記得上世紀三十年代六歲入學〈虛歲〉在小學中語文要背誦寫字先描紅後臨每天要寫大字和小楷。老師會用手抽你手中的毛筆被抽去會吃粟子炮。書背不出可要挨戒尺打手掌。但沒有帶回家的課外作業,作業必項在課堂上做完。我們稱今日亊今日完。初中時早上同學們清晨必定會在校園背英語單詞晚上自修課做作業,複習功課。每無課餘在校操塲跑步,踢足球以及玩遊戲。在教室裡寫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小少不努力老大徒悲份!莫等間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些多成了學生們的座右銘!現在呢:小字生的書包有十多斤重,課堂聽不見朗朗書聲。也沒人練字了孩子們寫的字像狗爬,,課外作業多不勝多孩子還要報興超班在手機上,電腦上作業,天天做不完功課很少有自由活動的空間,更沒時間讀讀課外作品了。我記得找讀小學四年級己讀過水滸,三國演義了?現在小學生可能嗎?今俊什麼都在電腦上操作了可能寫字的能力也消失了!現下的∴大學考試有欠公允,分地區落取',分數線相距太大如北京和杭州!為什麼我不懂!


龍爺143036815


小學生取消考試100分制,讓孩子快樂成長吧,現在孩子壓力太大,過年了都要補課。一年就學英語,口才,書畫,樂器,我是老師我在1982年教小學二年級語文時就用讓學生在45分鐘上課時間裡玩20分鐘左右,有時候我給學生講笑話或典故等,我25分鐘講課裡學生以自學為主,自學字能組詞會說話,自設練習題互相解答,自立測試題送給他人。我班語文成績全鎮統考科目一,同時帶動數學成績全鎮最好,主要是學生在快樂成長中愉悅的學習才有好成績,


用戶7185401777992


全國上下,大家都盼著教育部改變下教育政策,真正讓現在的中小學不要再注重分數了,應該讓他們有多餘的時間去實踐,但是如果不改變現行的考試選拔制度的話,誰敢真正的給孩子減負。教育部三令五申給中小學生“減負”不是一年兩年了,但是誰敢給自己家孩子減負,即使是學校老師又哪個敢放鬆,如果在現行教育選拔制度下,哪個家長,哪個老師,哪個學校敢減負,那才真正是背了“誤人子弟”的罵名呢。

所以目前教育部出臺的每一個“減負”的政策都是好政策,但沒有從根源上解決學生負擔重的問題,原因在於:

一、現行的教育選拔制度依然是以“分數”高低來選拔人才,分高者就意味上高中,上名校,分低者就意味著初中後就被分流到中職學校,連個像樣的大學都上不了,從此你的第一學歷將直接影響你找工作,影響你人生的起點,誰敢放鬆?

二、現行的考試製度,為了選拔人才,考試題目越來越多樣,越來面越廣,越來難度越大,這就造成學生們如果不大量做題,就無法熟練掌握多如牛毛的考點。在這種情況下讓孩子多實踐,根本就沒有條件。因為“速食式”教育方式效率更高,在現在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下,學習早已失去了多體驗、多實踐的時間機會。

三、大家都知道“實踐出真知”“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都是真理,但是實踐比悶在教室裡學習成本更高,比如我們學校多給孩子實踐的時間,延長在校外的時間,那麼家長有時間陪孩子去實踐嗎?大多數家長比孩子還要忙,孩子扔在家裡沒人管,又不得不送進輔導班。但如果讓學校老師帶孩子去實踐,一旦出現安全問題,責任由誰來負?另外活動實踐經費誰來出?所以在目前的教育基礎下很難實現。

綜上所述,如果中小學不再注重成績了,那麼一定要有新的考核政策來規範學習行為,有較為公平配套的新的考核機制,比現行考核機制,更科學、更公平、更能選拔人才才行,但是可想而知,目前“分數制”選拔人才的方法相對還是最公平,最沒有爭議的。一旦引進新的考核辦法,有可能會出現更多新的問題。

也就是說,現行教育現狀是由現在經濟基礎和考核制度決定的,任何一方沒有準備好,改革都寸步難行,都將是無效的。

如果哪一天,我們的經濟發展極大豐富,人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陪孩子去實踐,教育有足夠的資金去帶領孩子們去實踐。如果有一天,社會上的就業機會極大豐富,且就業薪資差距不像現在這樣大,到那時,人們才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才能不以升學為唯一實現人生理想的道路,那時候,不問大家呼籲,孩子們也有廣闊的實踐空間。

因此,現在要想讓孩子去實踐,除非讓中小學生像大學生一樣再多一節社會實踐課,然後計入考試成績,家長或老師才會帶孩子去實踐,否則又是一紙突談。


指尖教育帝國


作為一名一線高中教師,我也一直在反思這個問題。

題主為教育部操心,顯然精力用錯了地方。


一、教育表現出的問題,我敢說,高層百分之百清楚。

我們平頭百姓都知道唯分數論不可取,有很多弊端,也知道應該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知道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知道應試教育有一些危害。但現實是,應試教育還是主流,為什麼呢?

二、高考指揮棒的存在。

交響樂隊演奏時都是圍繞指揮進行演奏。高考就是這個指揮者,是學生前進的方向,是通向大學的門檻。高考就是看分數,誰的分數高,誰就可以上好大學,上名校。如果是你,你不想上名校?你不注重分數?

如果不用分數選拔人才,用什麼呢?用個人能力?用分數、用能力有什麼區別呢?分數可以量化,而能力不可量化。不能量化,就比較虛無,我說張同學能力強,他應該上清華,你會說憑什麼他的能力強,比他能力強的大有人在,別人為什麼就不能上清華,而是張同學上清華?

如果解決了能力的判斷標準的問題,得到了大眾的認可。那又會出現一個什麼問題呢?有一點不知諸位讀者是否認同,孩子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培養孩子的能力是需要經濟投入的,經濟投入的高低將決定孩子能力的高低。如:經濟實力強的父母可以花錢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音樂、體育;還可以帶自己的孩子去全世界旅遊,開闊孩子的視野;可以帶小孩與各種大伽對話,與各種專業人士交流。底層人民只有乾瞪眼。那麼,將會出現階層的徹底固化,底層將再無改變的希望。

目前,高考是底層人民上升的重要通道,給每個公民以希望。讀者可以想像一下,如果這個重要通道堵死,幾億的底層人民看不到希望,將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所以,高考成為了國家公平的基礎、穩定的基石。因此,自主招生的比例一直不高。

三、分數是中性詞,分數本沒有錯,分數只是一個量化的手段。

考公務員要打分,進公司面試有的也會打分,社會上給人打分無處不在。現在人們批評唯分數論,是批評唯分數論傳導給學生的壓力。學生有了壓力,拼命學習,拼命背誦,拼命做題,讓學生體驗不到學習的快樂,變成了書呆子,失去了想像力,想像力是創新的源泉。政府現在大力建設創新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政府也想出幾個喬布斯。這些都需要創新型人才,而現在的應試教育,恰恰扼殺了孩子們的想像力。這就是應試教育被各界人士,各種專家所詬病的地方。

四、給學生減壓也不現實。

那我們給學生減點壓力行不行呢?特別是從政策層面來做點事?我告訴你,有沒有效真不好說。

這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從古自今中國父母就有望子成龍的期盼,中國文化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民族基因。除非小孩完全不是讀書的料,只要有一點希望,中國父母都會拼命讓孩子上大學,這就有了競爭,有競爭就有壓力。名校名額只有那麼多,但凡有一點空閒時間都會被學習擠壓。

我們縣高中在2015年施行過雙休,目的當然是想讓孩子們休息好,減輕高中學習的壓力。結果你猜怎麼著。結果校外輔導機構生意火爆的不得了,還有學生找老師雙休補習的也多的不得了。那些學生不願意休息?我猜他們是想玩的,真正主動學習、喜愛學習的孩子是少數。但是,每個孩子身後都站著一大家人,他們不讓休息啊,他們不讓減壓。

五、中國的應試教育是不是一無事處呢。

當然不是。應試教育選拔的結果與人的智力應該是正相關,聰明的孩子分數高,上名校。應試教育促使學生養成了好的學習的習慣,上名校的學生學生習慣都不會差,學習習慣對人以後的道路是有益處的。學習能力、考試能力本身也是一種能力。

寫在最後。

世上任何事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都有利弊。教育為國之大計。對教育問題要客觀辯證的看,不能一味讚美,也不盲目否定。希望我們的教育辦的越來越好。


歡迎關注“麗平微課堂”。這裡有高中學習資源,學習方法,還會有高中視頻課程。


高中地理課堂


縮短學制,縮短學制,縮短學制,還給孩子們的童年。看看那些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的人,就知道很多沒有用的學習,應該結束了。如果調查一下就知道了,在大學畢業生中,有所作為的學生大多數不是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是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從這方面看學習好只是一個方面,不是人才的標準,真正的人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有作為的人,而非書呆子。

如果十八九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那樣會產生多大的社會效益?這也是已故毛澤東主席的遺願,學制要縮短,學以致用,教育必須與生產實踐相結合。

凡是正確的東西,永遠閃耀著真理的光芒,我們真應該好好想想毛主席這一指示,進行認真的教育改革,造福於後代。


思想加29454


學校、老師、學生不重視分數,這就是對教育的犯罪。

教育的根本屬性是什麼?是獲取知識,怎樣評價獲取的知識,是考試是分數,一個學生學習好不好,主要就看分數,這是最客觀的。

現在我們在教育方面,走了很多偏差,主要有,不留作業,不考試,或者考試不許發榜,快樂學習等等。這些其實都是騙人的。對中國教育坑害很大。

以快樂學習為例,一個成才的人必然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勤學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古今成大事者,必然需要勤奮努力,怎麼可能是通過快樂實現的。快樂是什麼?玩物喪志。一個學生要想快樂,怎麼可能會學習好。

別忘了,我們學習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是高考?高考是通過比賽誰更快樂嗎?顯然不是,高考是要考試的,是要通過分數擇優錄取的,在高考考試政策不改變的前提下,我們的教育不考試,不看分,這不就是誤人子弟,這不就是犯罪嗎?

高考之前是什麼?是中考,也是要通過考試,按照分數,到不同層次的高中,高中之前呢?儘管的分片制,但是大家還是削尖了腦袋進好學校,還是為了考試有個好分數,其實,越是薄弱校,學生越輕鬆快樂的。

明智的家長,抓好自己孩子的學習吧,作業要寫,考試要有,分數要重視,這樣孩子的未來,才會很好。


韓東言


前不久的一則消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當有些國人指責分數就是應試教育,恨不得以後學生永遠跟分數絕緣的形勢下,世界頂尖大學劍橋大學卻明確宣佈,承認中國高考成績,省前1%具有申請該校資格。

簡直就是明目張膽地跟清北搶學霸來了,當我們總是以為高分低能的時候,世界頂尖大學卻不以為然,直接來搶人了。劍橋不是第一,此前美國、新西蘭等國家的大學就已經這樣做了。劍橋肯定不是最後一家,承認高考成績,來中國搶學霸的,一定會更多。

誰都知道素質教育好,可是素質教育的評價標準至今也沒有明確,更沒有操作性。高校招生改革,一定比例的自主招生,也招來不少吐槽。其實,這就是按照素質招生的試點,但是並不能讓大多數人滿意。

從這些現象和事實,我們能看到些什麼呢?高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我國主流的選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而且是唯一的公平公正的選拔方式,是草根階層子女衝破階層固化的唯一通道。

在這樣的人才選拔制度下,分數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高考就是憑分數錄取的,而且這樣的錄取也是最公平的。由於高考的傳導效應,這種取向會一直影響到小學教育,這也是“減負”金牌連發,效果並不顯著的主要原因。畢竟,誰也不敢輕易讓子女“減負”,真的減了,分數沒了,憑什麼去跟別人競爭?

中小學不注重分數注重實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實踐是什麼?工人的孩子做工,農民的孩子種田?這已經是不現實的實踐了,現在的實踐,實際上就是動手能力。在當前教育均衡還有待推進的情況下,無論是教師水平還是家長素質,都是很難支撐起這樣的要求的,如果強行推進,很難不會以失敗而告終!

在一些大城市的學校,教師素質高,家長素質也高,學校實驗條件好,資源都集中在這些學校了,最廣大的縣城、農村學校拿什麼跟這些學校的孩子競爭實踐能力競爭素質?那時候,恐怕絕大多數人又開始懷念高考時代的公平競爭了!


當代師說


到深化教育改革不能只限教育本身來改,否則會走入死衚衕!我們可以從“教育側”著手!首先用人制度的改革,不能唯學歷論,不能唯名校論,不能唯985、211論!在這上面,我們回放一下,狀況慘不忍睹呀!舉一個例子(不知恰當否):公務員招考,為什麼非得硬性規定學歷而且高學歷?城管隊員,需要研究生學歷嗎?機關裡的一般性人員,非得名牌大學嗎?像設計、研究、技術崗位、科學等必須要高學歷,知識儲備達到一定量後,才能創造、創新!其次分配製度改革,社會不可或缺的崗位,必須給予應有的社會、經濟地位。例如,清潔工,非常辛苦,城市又不能離開他們,應該讓他們有地位,應該讓他們高收入!你們見過市委書記或市長缺位半年、一年,乃至更長時間吧,但城市照樣正常運轉,更不要說市長以下的公務員缺位啦!但一條街道的清潔工缺位一週,那條街道會成什麼樣?可以想象!第三社會福利改革,這方面改革更重要!就說一點,公務員死後,發放40個月工資的“撫卹金”,事業單位人員(如教師)死後,發放20個月工資的“撫卹金”,其他類人員,我真不知道。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可以集資建房,是市場價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更低。請問這是什麼道理?《憲法》裡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人人平等呀!不去改用人制度、分配製度、社會福利制度等,單單去談教育改革,家長、社會是不會接受的,只能逼著學校走唯分數、唯升學的獨木橋!沒有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公平社會地位,只能逼著學校走唯名牌大學的死衚衕!只有在社會上,享受的是公平的地位、公平的福利,家長、社會就不會強逼學校做什麼,學校就可以深挖學生潛力,發展他們的素質,拓展他們的見識!孩子走向社會就會盡情發揮他們的才能,創新思維得到極致釋放!

請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