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鋒】情注山村"挖窮根" 擔當實幹暖民心——記獅寨鎮王水村“第一書記”鍾盛

子曰“君子不器”。作為有擔當的檔案工作者,以忠誠履職彰顯擔當情懷,作為有溫度的新時代黨員,要深入基層實現人生價值。獅寨鎮王水村的“第一書記”鍾盛就是這樣一個用實際行動書寫乾淨擔當的一線扶貧幹部。


【扶貧先鋒】情注山村


2018年3月,鍾盛被組織派往王水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期間,鍾盛經常走家串戶,深入田間地頭,特意選擇村民幹完農活回家的時候陪著拉家常、談發展,對於村民的難處都是細心詢問,時時刻刻放在心上,積極宣傳惠農政策,及時跟蹤落實。

【扶貧先鋒】情注山村

【扶貧先鋒】情注山村

“初到王水村感覺印象最深的就是路不好走,每次坐車入村開展幫扶工作,因為山路彎多路窄,坐車要一個多小時,到村的時候感覺就是頭暈。”剛到王水村駐村,鍾盛就對這裡的環境基礎設施上了心。有過基層工作經歷的鐘盛清楚地認識到,只有把路修好,把基礎打牢,村裡才會有發展,村民才能富起來。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扶貧先鋒】情注山村


駐村期間,鍾盛多方籌措扶貧資金,爭取項目資金約460萬元,硬化龍口至山塘腦、垌頭至文豐、山莊岐至蓮塘增找等多條道路,大大改善群眾出行條件;推進電網改造工程,為村民用電保障服務;通過第一書記項目建設村籃球場,豐富村民群眾的文體生活。此外,建成蜂蜜銷售點,並通過出租場所獲得村集體收入。


【扶貧先鋒】情注山村


改善了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鍾盛把目光轉向了產業。由於山多地少,王水村以種養為基礎,除了發展松、優質稻、柑橘+蜜蜂養殖“3+1”特色產業,還發展八角、優質杉、酸梅、油茶等產業,但是,“王水村在發展產業方面比較粗放、分散,缺乏專業的管理經營人才,收益成效不足,這樣的產業模式並不能成為脫貧攻堅的‘發動機’。 ”鍾盛說。

“無本之木難參天”,“輸血”式的幫扶不可持續。鍾盛意識到,要拔掉低收入村子的“窮根”,必須要讓村民學會“靠自己的骨頭長肉”。他積極培育村裡的創業致富帶頭人,著力解決村級產業項目缺位等問題。

2016年的脫貧戶李書雲就是其中一員。“2018年初我提出要發展養雞業,鍾書記非常支持,經常讓我去參加技術培訓,時常詢問我養殖情況,還幫我找銷路。”今年春節前,李書雲存欄4000多羽,賣出了3000多羽,每隻雞利潤12元左右,僅一個春節就賺了36000多元。

【扶貧先鋒】情注山村

【扶貧先鋒】情注山村


為了有力帶動貧困戶參與特色產業發展,鍾盛將旱田組砂糖桔種植基地作為梧州市現代特色農業村級示範點進行申報。目前示範區面積120畝,拓展區面積140畝,爭取輻射種植面積250畝。2015年4月示範區果樹種植,2018年試掛果,產量10萬斤;預計2019年全面掛果,產量40萬斤,產值120萬元,增加貧困戶就業30多人。此外,蜜蜂養殖項目、八角優改苗圃項目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正如鍾盛所說:“組織信任我,我更要好好幹。”鍾盛用實幹與擔當,一步一個腳印,藉助精準扶貧政策這股強勁的東風,引領著村民脫貧致富。2018年底,王水村貧困發生率降至2.43%,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