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此时距离清朝结束已经十年,时间是1922年12月1日,北京城如往常一样,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流在大街上奔忙着各自的事情。那昔日随处可见的瓜皮帽、长辫子的景象已然成为历史上的曾经,此刻满大街都是新式服饰,甩掉长长大辫子累赘的人群在大街上来来往往,整座城市透着一股新颖的气息。

一队身着清朝服饰的人抬着一顶凤舆,吹吹打打的出现在大街上,经过东华门后径直抬进了紫禁城。凤舆里坐着一个端庄秀美、头顶凤冠的绝色美人,她就是末代皇帝溥仪迎娶的皇后婉容,这一天就是溥仪与婉容大婚的日子。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看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咦?你扯什么?溥仪不是在十年前就退位了吗?此时何来皇帝迎娶皇后的道理?别急,这还真有其事。

1912年,在袁世凯的压力下,隆裕太后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自此清王朝结束,封建社会从此成为历史。民*国政府与清廷签订了一个优待协议,给与皇室八项优待。

其中第一款和第二款这样规定:一 清帝辞位后,尊号任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二 清帝辞位后,岁用四百万两。矣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元,由中华民*国拨用。

依据此优待规定,尽管溥仪已经是退位皇帝,但是他和他的皇室依然居住在紫禁城里,一切生活起居依然按照原有的皇家礼节,溥仪的大婚仍然按照迎娶皇后的礼节进行。

此时的婉容皇后,年方二八,艳丽娇美。当然了,能成为皇后,那不是什么庸脂俗粉都可以享受此殊荣的。由于当时照相机已经传入了中国,所以婉容皇后留下了相当多的照片,以至于后世得以一睹芳容,从照片里可以看得出,婉容皇后可谓是端庄秀美,清雅脱俗之美人。

也许正应了那句红颜薄命的古话,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天姿国色的皇后,在她身上却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出生名门,本可一生悠闲,可是命运却安排她进了皇家,就这样命运将她拉入了一个无穷无尽的深渊,晚景凄凉惨淡,尸骨被抛弃与野,无处可寻,今人回想这位绝色美人的一生,不禁为之深深扼腕……

一 显赫名门世家女,秀丽美艳初长成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婉容,全名郭布罗•婉容,字慕鸿,这个名字一听就能听出诗情画意,颇有学问。有这样一个颇具文化气息的名字,得益于她有一个学识非凡的父亲,婉容的父亲是郭布罗•荣源,清朝内务府大臣。

其父为其取名来源于《洛神赋》中的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服气吧?不服不行,这是一个多么大气高端上档次的名字呀!

婉容父亲荣源,清朝京师大学堂毕业,曾任职北洋考察商务官郎中、世袭一等轻车都尉、兵部行走、内务府大臣等,而且荣源是一位思想进步人士,比较开明,主张男女平等,他认为女孩也同样要和男孩子一样受到教育,后来婉容精通琴棋书画,中西兼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父亲的支持,否则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一个女孩子能识字几个就不错了,还可以接触外国文字就是天方夜谭。

如果光凭其父还有人认为婉容的家门不够显赫的话,那么再数数给你看:

婉容的嫂子是溥仪的大妹韫媖,弟媳为溥仪三妹韫颖,溥仪的妹妹,那可是公主格格了,能将皇家的姊妹花变为自己家的两个儿媳妇,这不用说也没有人敢怀疑婉容的家世显赫程度了吧?

以后的末代皇后就出生并成长在这样一个名门显贵家里。婉容从小就长得清纯秀丽,模样可人,深得其父的喜爱,加上其父的开明,从小就教婉容读书写字,琴棋书画。

婉容不光是模样可人,智商也非同寻常,在其父与后母金仲馨的精心调教下,小婉容一学即会,且一会即精,渐渐在京城里的名门显贵中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

为什么是后母?这里有必要说说,婉容的母亲是定慎郡王溥煦之孙女,毓长的第四个女儿,爱新觉罗氏,这可是清朝的国姓。据史料记载,其母在生下婉容后就高热不退而离世;其后母也是定慎郡王溥煦的孙女,毓朗的第二个女儿,就是这位颇具文化修养的后母,对婉容的影响很大,由于她的精心照料和培育,才使得婉容后来的品学兼优。婉容后来的端庄典雅气质就是在儿时形成的。两位母亲都是清朝的皇室之女,又一个婉容家世显赫的有力证据。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年岁稍长,家里还为婉容请了一位美国女性充当了她的英文教师,师高徒艺长,在外籍老师的教育下,婉容的英文功底可以说相当的扎实。

琴棋诗画皆通,英语流畅非凡,中西兼修的一个娇美女子,身上哪里还有半点封建社会传统女孩影子。加上婉容与生俱来的端庄秀丽,文雅大方,已然成为京城里那些名门大族里的富贵公子们竞相艳羡追求的对象,可他们又怎能被婉容看在眼里呢?

古语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是什么样的君子才能求得婉容这样一位从外貌到内在修养都堪称一流的淑女呢?

二 绝色佳人闺中待,一朝走进帝王家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1922年,婉容十六岁,芳名已经在上层社会中广为传播,当然婉容的芳名也传进了紫禁城里,此时的溥仪也到了选后纳妃的年岁,声名在外的婉容当然不会被落下,就这样婉容被征召进宫了。

本来这凤冠一开始没有戴到婉容头上的可能,因为溥仪看上的皇后人选并非婉容,而是一个叫文绣的蒙古族女孩。尽管婉容长相远远超出了文绣,但溥仪从那些送到眼前的照片中,就感觉文绣特招人喜爱,于是他圈定了文绣为后。

溥仪选择了文绣,看似定了,可那时候宫里之事得争取溥仪上面的四个皇太妃的意见,所谓婚姻自由,那是寻常人家,对于皇家来说可没那样简单。由于端康皇太妃的坚持,最后成为皇后的是婉容。

于是给溥仪留下第一好印象的文绣与凤冠擦肩而过,只能降格为皇妃,就这皇后与皇妃的一字之差,身份却天壤之别。文绣只能提前一天进宫嫁给溥仪为妃,之所以要提前一天进宫,并不是皇帝对她的厚爱垂青,而是便于第二天皇后进宫时对之行跪拜之礼,这皇家的规矩却是令平民有些不解。都是嫁人,而且嫁给同一个人,文绣却要对婉容行跪拜之礼!

12月1日这一天,婉容被抬进了紫禁城,正式成为了溥仪的皇后,此时的大清朝已经不再是那个拥有天下的朝廷,所以婉容皇后也不能称之为母仪天下,顶多也只能算是母仪紫禁城,但终究也算是个朝廷,享受着很多优厚的待遇,所以凤冠也不是谁都能戴上的,对于过度时期的人们来说,这无疑就是一种无上的殊荣。

尽管一开始溥仪圈点的皇后是文绣,但进宫后,婉容的美艳与才艺还是彻底的征服了溥仪的心,受到了溥仪的宠爱。溥仪还特为婉容请了外籍老师,教授婉容英语。

在这里,婉容的才华得到了再一次的升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更让人吃惊的是婉容的外文水平已然达到专业水准,她与溥仪的很多往来书信都是用英语写的,至此,婉容已经从一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转变为一个中西文化集于一身的美艳少妇,受人瞩目!

婉容和溥仪如影随形,恩爱有加,假山旁,亭台中,树荫下无处没留下过他们携手的身影,或对月吟哦,或面水作画,恩爱伴侣,优哉游哉,好不快活!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身为皇后,居住深宫之中,很少与民间有接触,但婉容却怀有一颗慈善之心,据有关资料记载,1923年,婉容向当时的“窝窝头协会”捐赠了六百元大洋,以赈济灾民;1931年爆发了大水灾,婉容将自己一串价值连城的珍珠项链捐了出去,并嘱咐给当时水患最严重的湖北。当时的报纸竞相在头版刊登此消息并附上婉容皇后的玉照,一时间传为佳话。

这样悠闲浪漫的日子,婉容在宫里陪伴溥仪一直过了整整十年。

三 世事难料风云起,末代皇后落民间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婉容与溥仪的紫禁城浪漫终结于1924年, 11月五号这一天冯*玉祥的部将鹿钟麟率部强行闯进了紫禁城,并限令溥仪三个小时内离开,就这样溥仪带着婉容与文绣悻悻地走出了那个他们家居住了二百多年的宫殿,住进了其父载沣的住处。溥仪这次永远带走的不仅仅是落后的封建王朝,还带走了无数的金银细软,也带走了一些价值连城的文物。

可是天地变动中,身为末代皇帝的溥仪失去了往日尊贵的身份,不再是前呼后拥的一国之君,自身的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终日提心吊胆。

狼子野心的日本人看到了溥仪身上的价值,于是在日本人的护送下到了天津,租住在静园中的一栋三层小楼。在这里,婉容和文绣的争宠也到了极点,但婉容凭着长相的优势,最终还是击败了文绣。这就是直接导致后来文绣登报申明与溥仪离婚的导火索,通过几翻的争取,文绣成功离开了溥仪。

在小洋楼里,溥仪与婉容居住在二楼,文绣测被安排在一楼居住,这样一来,

小洋楼里就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楼上春意浓浓,楼下凄凉冷清。

尽管文绣经过封建礼教的洗涤,但她也是女人,面对如此的境遇,文绣再怎么能隐忍,终究心中也会升起悲凉与绝望。隐忍终究有度,终于有一天文绣积压在心头的悲凉爆发了,深感绝望的她拿起剪刀向小腹刺去,多亏下人的阻拦而捡回来了一条性命。

用结束生命的方式进行抵抗,当然是无奈之举,可是令文绣更为伤心的是当下人将这消息告知正在二楼与婉容亲热的溥仪时,溥仪淡淡的回答,惯用这种伎俩吓唬人,由她去吧!

当自己的男人因宠爱另一个女人而对自己生死如此无动于衷,文绣的心里的伤可以想象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可伤心归伤心,文绣还得必须做作一个皇妃该尽的责任,按例还得每日给溥仪请安,给婉容请安。

皇后与皇妃,等级既然划出来了,生在那个时代的文绣别无选择,只能按惯例进行,文绣自己心里有多痛,只有她自己知道,或许那个时代的女性都知道。

婉容的生日,文绣还必须送上宴席,送上贺礼,溥仪得大把的赏赐,而文绣的生日谁都不会去理会,她只能静静地在楼下独自神伤,楼上打情骂俏只之声剩隐隐传来,犹如一支支利箭插入文绣的心脏,钻心的痛。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与文绣的相互排挤之争,婉容可谓是完胜。在天津,婉容可以毫无顾忌地进出于各大商场,各种奢侈品只要看上,溥仪就会毫无犹豫地花钱买下,而对于文绣,不要说让溥仪陪她狂商场,就是盼望踏进房间也成奢望。

在这段时间,不断有日本人与溥仪接触,并试图劝溥仪离开天津去东北。对于溥仪与日本人的接触,婉容是持反对意见的,多次劝阻溥仪不要和日本人勾搭,可是良言多了最终也会成为烦人之言,因此溥仪也显示出了对婉容的些许不满之意。

被婉容彻底在争宠中被击败的文绣,终于还是忍无可忍,登报要求按照民国法律和溥仪离婚,本来对文绣也没在意的溥仪,此时还是有些慌了,他慌并不是惧怕失去文绣,而是顾忌皇家的面子。于是溥仪找了很多人劝阻文绣,可是文绣此时已经不再对溥仪抱有希望了,请了律师,随时向天津法院起诉。

最终,在双方律师的协商下,以溥仪向文绣支付五万五千元、文绣终生不能再嫁为条件,达成了协议。至此,文绣彻底离开了天津,最后文绣还用这笔钱办学,并亲自任教员。

选择法律的方式离开,这或许是文绣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四 终究失宠遭冷遇,一代红颜实堪怜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文绣的离开,让溥仪感到伤及了皇室的自尊,并将之归咎于婉容与文绣的争斗结果,溥仪认为是婉容的排挤才让文绣铁心离开,因此溥仪对婉容的态度一改常态,开始有了变化。加上随着日本人与溥仪接触的增加,婉容的反对声也随之增加,面对婉容无休止的阻扰,溥仪认为这是婉容对他复国大业的不支持。

渐渐地,婉容在溥仪心中不再是完美,昔日捧在手里怕飞,含在嘴里怕化的婉容开始变得不在那样重要了。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某日,溥仪要求婉容着盛装陪他参加了一个宴会,令婉容意想不到的是,这场宴会上,她成了溥仪为了脱身用于掩人耳目的挡身牌。

宴会中,溥仪借口上厕所将婉容留在原地,没想到溥仪这一去就没有回来。在那个非常时期,溥仪的举动是要受到关注的,当人们看到和溥仪一起来的皇后还坐在那里,也没人往坏处去想。可溥仪却在日本人的安排下,从后门溜走了,这一去就是很多年,当他再次回到内地的时候,身份却是战犯。

这一年年底,婉容也被川岛芳子连哄带骗带到长春,1931年元月,日本人将婉容经大连转至旅顺与溥仪相聚。来到这里,婉容发现了溥仪已经沦为了日本人的工具,而溥仪却沉迷于日本人给他编织的春秋大梦之中。

由于婉容的反常表现,日本人开始堤防婉容,对婉容的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的监视。尽管身处危险中,婉容还是计划出逃,她甚至天真的想,只要她能出逃成功,就能有办法挽救溥仪,帮他出逃。此时的溥仪岂能是你一个小小的婉容之力可以拉回来的,女人一旦天真起来,那智商真如同小孩般纯真,总认为世界就那样简单。

有一次婉容找到了一个机会可以出逃先去日本,可是远在日本的“三格格”却提前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溥仪,出逃当然以失败告终。

有一个例子完全可以证明当时的婉容实实在在的想远离东北,脱离日本人的控制。在当时的外长顾维钧的回忆录里,顾维钧记下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在大连停留了一夜,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我的一个随从人员过去在北京当过警察,是我的四个卫士之一。由于1925年的炸弹事件,他留了下来给我保镖。他是北京人,在北京认识很多人。当我在大连一家旅馆里吃午饭时,他进来说,一个从长春来的满洲国内力府的代表要见我,有机密消息相告。我起初犹豫,因为他说的名字我不熟悉。但是我的随从说,他在北京认识这个人,可否见见他。他告诉我,此人化装为古董商,以免日本人注意(也许他当过古董商)。我出去走到门廊里,我们停在转角处。此人告诉我,他是皇后(长春宣统皇帝的妻子)派来的。他说因为知道我去满洲,她要我帮助她从长春逃走;他说她觉得生活很悲惨,因为她在宫中受到日本侍女的包围(那里没有中国侍女)。她在那里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和告密。她知道皇帝不能逃走,如果她能逃走,她就可能帮他逃走。我为这故事所感动。但是我告诉他,我的处境不能替她做什么事,因为我在满洲是中国顾问的身份,没有任何有效方法来帮助她。虽然如此,我得到一个明确的概念,知道日本人都干了些什么,这个故事可以证实日本的意图。

一九三四年,婉容被册封为伪满洲皇后,皇后不过是一个政*治需要而已,此时的溥仪反感婉容都来不及。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溥仪的冷遇,精神的空虚,婉容开始自我摧残,染上了抽大烟,并一发不可收拾,烟雾给她心灵带来麻皮快感的同时,也消耗着她俊美的容颜。渐渐地,婉容变得骨瘦如柴,面色蜡黄,昔日那张美丽动人的脸蛋不再有可人之处了。

在溥仪的《我的前半生》里对这段时间的婉容是这样描述的:婉容染上吸食鸦片的嗜好,并与侍卫通奸,暗结珠胎,诞下一女,后来孩子死亡,婉容忆子成狂,吸鸦片烟度日。

对溥仪的说法,是真是假,难以考证。毕竟溥仪在那段时间确实对婉容很冷遇的,甚至在得知婉容死亡的消息后,脸上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似乎这个女人从来和自己都没关系一般,描述难免有刻意抹黑之嫌。

但如果用常人的想法去揣测,或许这事真实发生过也未可知,七情六欲,人之常情,何况婉容是一个中西文化兼修的俊美女子呢,与溥仪生活了那样多年,始终没有一男半女,这是为什么呢?加上文绣后来在提起诉讼的时候对律师说过她至今依然是一个老处女的说法,不难想象,溥仪身体是不是有点问题?

五 香消玉殒成往事,是非留给世人评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由于私通卫士之事,婉容彻底被溥仪冷落,到最后直接将她打入了“冷宫”任其自生自灭。肉体的折磨,精神的打压,活蹦乱跳,容颜可人的婉容精神渐渐失常了,疯疯癫癫,自言自语的婉容最后被溥仪关进了一个昏暗的小屋里,在这里,婉容常常喃喃自语,但说得最多的就是埋怨父亲荣源的语言,说什么父亲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将女儿送进宫里,断送了女儿的一生……

随着二战局势的逆转,溥仪的伪满在狂风暴雨之中摇摇欲坠,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终于在一九四五年,伪满洲被苏*联军*队占领,溥仪在随日军准备逃亡日本时,在机场被苏*联军人抓获。

婉容在随宫里人员逃跑时被游*击队抓获,先后被关押于通化、长春、永吉、敦化、延吉等处,并于1946年8月死于延吉监狱里。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结束一生。

据说,生前身为皇后风光无限的婉容,死后无人收尸,有好心人用一破草席裹住身体,丢于荒野,任凭财狼野兽食之。此事真假无从考证,但是婉容葬地至今不明。

她是史上留有真实照片的皇后,端庄秀美,结局却是凄婉

佳人已远,是非任评。

婉容出生名门,贵为皇后,之后遭遇冷遇,落下疯癫,最后还尸骨无寻处,可谓大起大落,令人扼腕。

近年来,从一些文献资料中似乎看到当年那个真实的婉容,她或许真的是被野史传闻给毁了声誉。

《末代皇妃》热播后,婉容的弟弟润麒先生就拍案而起,还就此请了律师准备状告制片方歪曲事实。当面对法制日报记者的时候,润麒先生怒不可遏道:胡编!我姐姐是中国的末代皇后,她不是戴安娜,也不是英雄。不要你把她写成一个英雄,你也不要用现代的戴安娜去想象她,只要求你还观众一个真实的婉容。”黎园女士补充说:“编剧也好,导演也好,历史的真实不容戏说,如果你硬要戏说的话,就不要用真人的身份和姓名好不好,不要毁人的清白,误导后人。

对于对婉容的编造,当年一个在婉容身边的宫女也表示非常不满,这位女士叫崔慧梅,现居香港,当看到《末代皇妃》里情节后,她写文章寄到香港《天天日报》以《我要为婉容皇后呼冤》为题,为婉容争辩,她在文章中用人格担保写道:皇后婉容绝没有半点越轨行为。她回忆说,皇后所住的内室,除皇上和太监外,别的男人是不得进入的。婉容身边的宫女太监都负有保护皇后的责任,如果真有电视剧里所说的那些事,不仅溥仪不会答应,皇后身边的人也要受处罚的。

野史传闻非常可怕,以讹传讹更是令人胆战心惊,它能让恶魔变成天使,能将贤良传为奸恶。婉容所处的时代因素,她没有机会成为一代贤后,这是她不能改变的现实,但如果被野史传言渲染成为一个私通卫士不守妇道之人,那么后人或多或少有点对不起这位一代佳人了。(文/纳雍赵远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