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明月寫了明朝以後就沒有寫其它朝代的書,是不是江郎才盡了?

上官鈺


當然是,你認為的沒錯。

首先,作者以獨特的筆觸描寫了他熟悉的明史。什麼獨特的筆法?就是一種以說書人的講書,評說,戲說的方式。在當時諸多歷史小說中,的確令人眼前一亮。但眾多模仿蜂起後,管你多優秀也會泯然眾人。

其次,作者有意無意的以自己的觀點去評寫歷史事件及人物是大忌,比如易中天亦是如此。渴望瞭解歷史的小盆友可能喜歡這樣的寫法,但對歷史有自己見解的讀者就不一定喜歡這種“洗腦灌輸”。

我也是買有這套書的讀者,之所以認為作者江郎才盡也是希望世上新人換舊人,也希望作者爭口氣,寫個什麼《殷商那些事兒》之類的書。



都御風


個人認為,並非江郎才盡,只是個人選擇。

或許石悅,也就是當年明月在2009年接受央視《面對面》節目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可以讓人得以一窺他的內心:“我覺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說,無論你出多大名也好,出多大風頭也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經的工作。”

從這句話,明顯可以看出當年明月的選擇。歷史是愛好,出風頭是意外,正經的工作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就如同他筆下那些明朝人物,既然選擇了仕途,那就以此為根本,心無旁騖,才能好整以暇。

那些名臣們,哪一個又不是文章好手,哪一個又不是博聞強記,縱橫古今之輩。但他們,同樣是有一份正經的工作,或許,石悅就是因為寫史,認識到了這點。

石悅先是成為了廣東順德海關的一名公務員。

2013年4月,任環保部宣教中心綜合室副主任(副處級)。

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任河北省隆化縣副縣長(掛職)。

隆化縣在承德不算一個小縣,按照明朝的官制,這個職務大概是從七品,這個時候,石悅還只有34歲,相當年輕,當然,這是掛職,只是鍛鍊一下,也是以後還有重用的意思。

2016年2月,任中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中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這個公司不清楚是幹嘛的,估計也有國企或央企背景。

而去年的最新消息,在2018年5月,石悅擔任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綜合處處長。這是正處級別的幹部,相當於縣委書記、區委書記、市級單位局長這樣的級別,這在明朝,大致是個正七品的官職,石悅去年是39歲,還未滿40週歲,再往上,就是副廳級、副市級的幹部,前途不可限量。

仕途順利的石悅,按著他設想的道路在前進,作為政府工作人員,太高調未必是好事,而石悅的性格,本身就比較低調,而且這樣的環境,也不適合他進行創作。

以上是工作方面,還有時間方面。

這個級別的幹部,顯然不太能有時間再來從事寫作。而寫作,尤其是寫史,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篩選出自己需要的材料。石悅是1979年生人,2006年《明朝那些事兒》在網絡首發,當時他是27歲,有沒有結婚我不太清楚,估計應該是還沒有,如果已婚的話,可能還未必生子。2009年《明朝那些事兒》完稿,石悅已經30歲,這個年齡的男人,應該已經結婚生子。

諸位有家室的話應該知道,有了孩子以後,時間就變得非常寶貴了,白天需要工作,晚上偶爾還要應酬,回家能陪一陪孩子,自己的時間就少之又少,如果沒有時間的話,就失去了寫作的基礎,再想有什麼作品就是空談了。

所以,小院認為,當年明月並不是江郎才盡,而是客觀條件不允許他再出作品。石悅或許並非不想寫,經過歲月的積澱,也許哪一天他再次一鳴驚人,拿出超過《明朝那些事兒》的作品,也不是沒有可能。


小院之觀


人生有很多成功呢,往往並不是上下求索,而是無心插柳。當年明月的成功,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仔細回溯一下當年明月成名的年代,其實是大家的閱讀口味從嚴肅文學向網絡文學轉型的年代。2006年,當年明月開始創作《明朝那些事兒》,天下霸唱開始創作《鬼吹燈》,南派三叔開始創作《盜墓筆記》……在這一年前後,以及接下來的很多年裡,不同的寫作領域,相繼出現了許多開拓型寫手,比如寫懸疑小說的蔡駿,從純文學領域“跨界”官場小說並作品大賣的王躍文等等,他們都成為該創作領域的翹楚級人物。

這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論壇即時創作、交互閱讀模式的興起,大家的閱讀口味開始轉向通俗化、趣味化甚至獵奇化,誰抓住了這個風口,也就抓住了潛在的巨大讀者群體。

在當年明月之前,沒有人以那樣的方式去講述歷史。而他以調侃的方式、小說的筆法再現了歷史上的明朝,將現代的流行詞彙、生活場景、思維方式,無縫植入過去的故事,讓明史不再埋首故紙堆,變得鮮活起來,立體起來,親切起來。

因此,《明朝那些事兒》吸引了各種年齡段、各種階層的讀者,成為當年圖書市場最受歡迎的歷史普及讀本。

對20多歲年紀輕輕考上海關、生活無甚壓力、愛讀史尤其是熟讀明史的當年明月來說,在不到30歲的黃金年齡,洋洋灑灑寫下近百萬字的《明朝那些事兒》,更多是將過去的閱讀經驗、思考沉澱、創作熱情融為一體,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進行了一場才華大爆發。而他的寫作初衷和訴求,並不是成為一名作家,這從他日後的人生履歷,足窺一二。

《明朝那些事兒》累計銷量以千萬冊計,筆名當年明月、真名石悅的他,收穫了普通公務員難以想象的鉅額稿酬,屢次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排行榜,並收穫了讀者乃至學者的盛譽,有高校學者將其作為流行文化研究的經典案例,深入研究,認為它具備了一切流行文化的傳播元素。

但當年明月對自己作品的廣度和深度,認知得其實頗為清醒,提到自己的史學偶像錢穆,他坦言——

“我的書我希望它流傳很久,但是我認為可能性不大。我的書賣的很好,但是我一直認為錢穆的書雖然可能一年賣不到100本,但是100年以後,他的書還是有它的價值和意義,還是會被翻出來重新出版。”

或許是有如此冷靜的認知,在《明朝那些事兒》之後,當年明月並沒有乘勝追擊,走上職業作家的道路。答主認為,這絕不是因為他寫完這一部就才思枯竭、江郎才盡,而是因為他的人生志向並不在此,也就不必一條道路堅持到底。

當年明月今何在?他以真名石悅,低調地生活著、工作著,歷任環保部宣教中心綜合室副主任、河北省隆化縣掛職副縣長、中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18年5月,39歲的他升任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綜合處處長,正處級。

可以說,他曾經是公務員隊伍裡的斜槓青年;現在,藏起功與名之後,依然是公務員隊伍中的骨幹力量,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


飲水君


相信前些年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打敗柯達的不是索尼而是諾基亞,發展了上百年的老牌企業,卻倒在了僅僅興起十幾二十年的手機行業腳下。用現在時髦的話說,這叫跨界打擊。

同樣,打敗當年明月的,不是他的才華和其他的競爭者,而是大眾閱讀習慣的改變,因為《明朝那些事兒》趕上的是最後一波全民紙質閱讀狂潮。

古人說讀書四上:馬上廁上枕上案上,說的其實是一個碎片時間利用的道理。漫漫旅途無事可幹,你會選擇做些什麼呢?有些人選擇聽歌,有些人選擇看風景,而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有很多的人選擇了在包裡放一本書,上車打開,下車合上,一路的疲勞就這麼消彌在字裡行間。當你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看看錶,距離下班還有十幾二十分鐘,這段時間用來幹什麼呢?隨手一抽,一本書信手拈來,看到興起,下班也顧不上了,非要看完這段才能走。

網絡時代的到來,讓大家知道了當年明月;而移動媒體的尚未到來,讓大家選擇在網絡閱讀不方便的時候購買紙質書籍。

然而這一切,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後就徹底改變了。

如今人人都有了手機,碎片時間就有了更多的選擇。聽歌的人還是聽歌,看風景的,還是看風景,而原來選擇讀書的那批人現在,在幹什麼呢?他們有的在刷頭條,有的在看視頻,有的在拍抖音,有的在玩遊戲,甚至有的直接在手機上辦公寫作等等。雖然還是有那麼一小撮人堅守在閱讀的陣地,但是這些人還會再繼續購買紙質書籍嗎?

《明朝那些事兒》——中國人的最後一次全民紙質閱讀狂歡


百里青鋒


其實這個問題,只怕只有當年明月才能說的清楚,我們都不過是在主觀臆測,我感覺比較現實的角度說一點淺見是:

當年明月是一名國家公務人員,而且級別不低,正處級,對於像我這樣的草根來說,現實中見過最大的官,就是我們村黨委書記,而且也不是常見,想必正處於不惑之年的當年明月,仕途正處於上升期,各種政務比較多,只怕沒有太多精力去著書立傳。再者,要完成一部較有新意的著作,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尤其是這種歷史著作,講究一種真實性、嚴謹性、完整性再加上自己的寫作風格,絕對是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所以我感覺當年明月應該主要是受制於時間與精力的問題,至於江郎才盡有些牽強。

另一方面,也許是因為《明朝那些事》一經出版,便引起了非同凡響的熱度,使得當年明月名利雙收,大家肯定這都會希望當年明月繼續以這種獨特、幽默、詼諧的口吻去寫一寫《唐朝那些事》《宋朝那些事》……可如果寫的不好或沒有《明朝那些事》讓我們看的過癮,那當年明月身上的光環可能就會暗淡。因此,沒有再繼續創作也許就是當年明月最好的選擇。



文子905808


明月在明朝事後記中說,感覺還能寫,還寫得出來,畢竟還年青,尚能飯,離退休還早!

他用了食指的詩:

……

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

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

她有拔開歷史風塵的睫毛

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睫孔

……

他又寫了徐霞客的經歷和故事!這徐大旅遊者的祖上,和唐伯虎一起有過高考的傳奇,所以徐霞客不考了,——按他自己方式,度過了自己的人生!

因此,這幾年,明月沒寫,走在仕途之路上,已是省政府的處長,按明清的論法,正七品了!

他沒有江郎才盡,或許正在經歷另一種生活的積澱。寫了三年多,不是一般人能堅持的!其實就這一本書,也洞開了寫歷史的另一種路子,很了不起!

——歷史是千百萬人的歷史,是人類共同的歷史,每個人都有解讀歷史的權力,也有自己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力,寫或不寫,他自己選擇吧!


萬里雪飄74


任何歷史都是現代史,簡單寫兩句,沒有新意就沒人看了。寫深了涉及很多東西,特別是評論性的東西。尺度不好控制。還是不寫的好。明朝那些事兒,其實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去說罷了。其實最佔便宜的地方是大家感興趣的東西,學校不教而已。再看後來有人按照他的方法去寫其他朝代的歷史,明顯沒人看了。史料積累不夠雖說是個關係,但主要是不新鮮了。體裁是為內容服務的。再寫也是資治通鑑。


沙中土大溪水


當年明月的文筆很一般,我記得他評價皇帝:要麼是好皇帝,要麼是壞皇帝,還說朱祁鎮是一個好人,不是一個好皇帝。又說明孝宗是好人,也是好皇帝。這種邏輯很像小學生的思維。

他的書就是文筆幽默一點,沒有太多營養。我估計他寫《明朝那些事兒》已經是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已經沒有精力再寫什麼別的書了。


華聲1818


不是黑當前明月,他對明朝歷史只能說是個大概,很多觀點都是照抄別人的換成自己的語言說出來而已。我舉個例子,研究明朝歷史必須看明實錄,這是最基礎的,其他書還不算。我研究薩爾滸之戰我知道,就一個神宗實錄五六百卷,沒有標點,還要自己斷句,這只是一個歷史事件。他寫的明通史,幾萬個人物,幾千個大小事件,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他做不到深入研究,只能說把每個時期的關鍵人物看看前人研究的成果,加上自己的語言說出。不可否認他寫的很精彩,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但是如果說他是歷史學家或者明史專家,我堅決反對!


lv專業戶


以前寫小說 現在給省長寫稿子 你說江郎才盡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