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明月寫了《明朝那些事兒》以後就沒有寫其它朝代的書,是不是江郎才盡了?

上官垚


寫一部傳世之作足以


微型詩鈔


個人認為,並非江郎才盡,只是個人選擇。

或許石悅,也就是當年明月在2009年接受央視《面對面》節目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可以讓人得以一窺他的內心:“我覺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說,無論你出多大名也好,出多大風頭也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經的工作。”

從這句話,明顯可以看出當年明月的選擇。歷史是愛好,出風頭是意外,正經的工作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就如同他筆下那些明朝人物,既然選擇了仕途,那就以此為根本,心無旁騖,才能好整以暇。

那些名臣們,哪一個又不是文章好手,哪一個又不是博聞強記,縱橫古今之輩。但他們,同樣是有一份正經的工作,或許,石悅就是因為寫史,認識到了這點。

石悅先是成為了廣東順德海關的一名公務員。

2013年4月,任環保部宣教中心綜合室副主任(副處級)。

2013年10月—2014年12月,任河北省隆化縣副縣長(掛職)。

隆化縣在承德不算一個小縣,按照明朝的官制,這個職務大概是從七品,這個時候,石悅還只有34歲,相當年輕,當然,這是掛職,只是鍛鍊一下,也是以後還有重用的意思。

2016年2月,任中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中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這個公司不清楚是幹嘛的,估計也有國企或央企背景。

而去年的最新消息,在2018年5月,石悅擔任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綜合處處長。這是正處級別的幹部,相當於縣委書記、區委書記、市級單位局長這樣的級別,這在明朝,大致是個正七品的官職,石悅去年是39歲,還未滿40週歲,再往上,就是副廳級、副市級的幹部,前途不可限量。

仕途順利的石悅,按著他設想的道路在前進,作為政府工作人員,太高調未必是好事,而石悅的性格,本身就比較低調,而且這樣的環境,也不適合他進行創作。

以上是工作方面,還有時間方面。

這個級別的幹部,顯然不太能有時間再來從事寫作。而寫作,尤其是寫史,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篩選出自己需要的材料。石悅是1979年生人,2006年《明朝那些事兒》在網絡首發,當時他是27歲,有沒有結婚我不太清楚,估計應該是還沒有,如果已婚的話,可能還未必生子。2009年《明朝那些事兒》完稿,石悅已經30歲,這個年齡的男人,應該已經結婚生子。

諸位有家室的話應該知道,有了孩子以後,時間就變得非常寶貴了,白天需要工作,晚上偶爾還要應酬,回家能陪一陪孩子,自己的時間就少之又少,如果沒有時間的話,就失去了寫作的基礎,再想有什麼作品就是空談了。

所以,小院認為,當年明月並不是江郎才盡,而是客觀條件不允許他再出作品。石悅或許並非不想寫,經過歲月的積澱,也許哪一天他再次一鳴驚人,拿出超過《明朝那些事兒》的作品,也不是沒有可能。


小院之觀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這個問題,我認為並不是當年明月江郎才盡了。我個人有不同的看法吧,下面我就談談吧。

一、寫書並非本職工作,而是出於興趣愛好

說實話,當年明月本人是有著自己的正式工作的。他在寫《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他本人的工作是海關職員。因此寫書這件事情並非是當年明月為了養活自己而不得不寫的,他本人寫書純粹是為了傳播歷史知識以及自己的興趣愛好,因此當年明月沒必要像那些網絡小說作家一樣一本一本書地拼命寫,為了養活自己。

不得不說,處於興趣愛好寫書跟為了恰飯寫書寫出來的那種感覺真的不一樣。我想正是因為這樣,當年明月的書才寫得很有意思而且引人注目吧。

因此當年明月寫書,完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沒必要為了寫而寫,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不寫,這樣也很快樂。

二、當年明月工作忙,已經沒有那麼多空餘時間寫了

劉慈欣因為《流浪地球》而紅了一把,其實我從《科幻世界》就開始關注這個頗有才氣的作家了。最初劉慈欣寫書,都是在上班時間寫的,為什麼?因為工作清閒而且比較無聊,因此劉慈欣就只好寫書消遣一下並且賺點稿費貼補家用了。

當年明月寫《明朝那些事兒》,原因之一也是因為他的工作比較清閒,晚上回家之後沒有什麼事情,因此就在家裡寫書。最初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都是上傳到天涯論壇上的,我想那個時候的當年明月想要靠這本書掙大錢的心思還是沒有的。

在天涯論壇上,當年明月受到過網友的謾罵,也受到了一些大寫手的打壓,但是他都挺了過來,取得了現在的成就,不得不說也是不容易的。而且後來他還主動放棄了一部分關稅,不得不說他確實是一個不太看重錢的人。

現在當年明月已經升官當了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綜合處處長了,工作繁忙,不像原本一樣有空閒時間寫書了。

三、當年明月不想恰爛錢

不得不說,現在層出不窮的各種帶貨主播翻車,知名遊戲主播恰爛錢等事件讓人不忍直視。說白了他們就是在消耗自己的名聲和觀眾對自己的喜愛度,然後通過這種手段去賺錢。

不得不說,如果當年明月找幾個寫手去寫幾本書,然後冠上自己的名字,會不會有人買單?一定會有人買單的。但是這些書質量良莠不齊,損害的就是當年明月自己的名聲了。

我前面說過了,當年明月本人不是那種很喜歡金錢的人,他本人頗有幾分風骨,因此他不想通過這種手段掙錢,可能在他有好的構思之前,他是不想去恰這個爛錢的。

四、他在憋大招

不得不說,當年明月之所以沒寫新書,有沒有可能是他在醞釀新書?我本人是個小小的歷史領域創作者,深知寫一篇文章的艱辛苦楚,當年明月如果想要寫一本書,恐怕需要更長的事件去準備以及構思,因此有可能他是在憋大招,來一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相信前些年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打敗柯達的不是索尼而是諾基亞,發展了上百年的老牌企業,卻倒在了僅僅興起十幾二十年的手機行業腳下。用現在時髦的話說,這叫跨界打擊。

同樣,打敗當年明月的,不是他的才華和其他的競爭者,而是大眾閱讀習慣的改變,因為《明朝那些事兒》趕上的是最後一波全民紙質閱讀狂潮。

古人說讀書四上:馬上廁上枕上案上,說的其實是一個碎片時間利用的道理。漫漫旅途無事可幹,你會選擇做些什麼呢?有些人選擇聽歌,有些人選擇看風景,而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有很多的人選擇了在包裡放一本書,上車打開,下車合上,一路的疲勞就這麼消彌在字裡行間。當你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看看錶,距離下班還有十幾二十分鐘,這段時間用來幹什麼呢?隨手一抽,一本書信手拈來,看到興起,下班也顧不上了,非要看完這段才能走。

網絡時代的到來,讓大家知道了當年明月;而移動媒體的尚未到來,讓大家選擇在網絡閱讀不方便的時候購買紙質書籍。

然而這一切,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後就徹底改變了。

如今人人都有了手機,碎片時間就有了更多的選擇。聽歌的人還是聽歌,看風景的,還是看風景,而原來選擇讀書的那批人現在,在幹什麼呢?他們有的在刷頭條,有的在看視頻,有的在拍抖音,有的在玩遊戲,甚至有的直接在手機上辦公寫作等等。雖然還是有那麼一小撮人堅守在閱讀的陣地,但是這些人還會再繼續購買紙質書籍嗎?

《明朝那些事兒》——中國人的最後一次全民紙質閱讀狂歡


百里青鋒


當年明月,原名石悅,湖北宜昌人。他能把枯燥乏味的歷史寫得生動有趣,確實不簡單。他開創了寫史的第四種方式,通常記錄歷史都是史記、教科書和戲說三種。前兩種太死板,除了研究歷史的人,大抵沒人愛看,戲說就不能當歷史來看。

用當年明月的話來說,他這第四種方式叫做趣味史學。他的寫作看似信馬由韁,有調侃,有自己的評論,夾雜著幽默和無厘頭的語言。但是上下銜接緊密,內容充實,全不離史實。

這種方式迎合了國人的閱讀習慣,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當故事看。在一零年之前,他趕上了一波紙質書閱讀的狂潮。所以他用三年時間,將《明朝那些事兒》出了七部,累計銷售過千萬冊。

確實買一套《明朝那些事兒》與其他大部頭擺在書架上,一點都不掉檔次。明月也靠這部書飛起來了,版稅收入超4000萬。按說名氣大火後,他應該接連出新作才對,可是沒有。難道他江郎才盡了?當然不是。

如果看過採訪明月的人,都知道他真的是一個有趣的靈魂。還是拿他的話說,做人不能太有目的性,也許他喜歡隨遇而安。一句簡單的話卻帶有深刻哲理,如果我們做事沒有目的,就會茫然。太有目的就會走偏。

同理他剛開始在網上連載《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憑的就是一腔熱愛和用白話寫出好看歷史的決心。他自然也沒想過能有這麼大反響,所以當榮譽來的時候,他很冷靜。

能寫出如此長篇,寫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明月5歲開始讀史,當然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精通明史,未必對其他朝代的歷史瞭如指掌。但是說實話,藉著現在旺盛的名氣,他寫又有何不可?

退一萬步講,如果他想掙黑心錢,找幾個只要不是很爛的槍手,寫出來只要掛上當年明月的名號,銷量肯定不會差。


但是明月不敷衍,不將就,我認為這是最好的選擇。

他也不是專職作家,寫作只是他的興趣愛好。他說他不想把愛好變成職業,心無旁騖才能寫出更好的東西。現實裡他是處長,公務繁忙,估計也抽不出時間寫作。

這就是取捨,沒有對錯。我要說明月對錢不那麼看重,可能有人要揪著我的脖領子反駁。但是你想想他要出作品難嗎?一點兒都不難。他沒這麼做,止於良心。


寫作也需要沉澱。也許時機到了,他會推出更為驚人的大作。我們期待吧!


說史聽濤


當然不是江郎才盡,而是客觀條件不允許,另外也是當年明月自己的選擇。

當年明月非常喜歡明史,對明史研究非常深入,這一點從《明朝那些事兒》就可以看得出來。實際上也確實如此,當年明月是中國明史學會的會員。

當年明月痴迷明史,學識淵博,他以明史為藍本創作的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廣受好評。對普及明史,作了很大貢獻。不過當年明月極力美化明朝,對明朝皇帝的奇葩行徑和種種惡行予以美化,同時極力淡化明朝社會的黑暗面,也備受詬病。

對當年明月而言,寫《明朝那些事兒》,單純只是因為喜歡明朝,而且他對明史也確實研究夠深。可是其它朝代的歷史,當年明月就不一定在行了,如漢史、三國史、魏晉史、唐史、宋史等,當年明月即便寫,要想達到《明朝那些事兒》的高度,恐怕已經不可能了。索性不寫了。

當年明月現在是一名正兒八經的公務員,他早就放棄了寫作這條路,他自己就曾說過,他如今的願望,就是安安心心做一名公務員,至於《明朝那些事兒》和寫作,已經是過去式了。

這就是當年明月的選擇,他在聲名鵲起之後,悄然功成身退,安安心心做一名普通的公務員。一切無愧於心。


袁衛宇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這是新版本《明朝那些事兒》中最後一本書最後一頁中的最後一句話。這句話即是對讀者說的,更是對自己說的。

當年明月,二十多歲便寫完了這本鉅著。看完這套書後,我們大多都能得出一個結論:作者不僅通曉了明史,而且洞察了古今、悟透了人生。

那麼,這麼多年過去了,他為什麼始終不出新作了呢?有人說他的錢已經掙夠了,沒必要再費那勁再寫什麼了。也有人說他已經是個什麼什麼級別的了啦。對此類說法,我只能用“呵呵~”兩字回覆了……

今天,對於我們絕大部分人來說,還會有“掙錢有夠”的現象存在嗎?如果有的話,也就不會有那麼多“掙了多少億還在掙、最後掙到了破產。弄了多少億還在弄、最後弄進了監獄”的情況出現了。同動不動就多少個億的那些娛樂圈的人相比,他所得的那點稿費擱在你身上你會是覺得足夠了嗎?一個小小的什麼級別、難道就是他這十幾年來的“奮鬥目標”了嗎?我們還是打開老版的《明朝那些事兒》、看看他在後記中說過的那些話吧!

“幾年來,我每天都寫,沒有一天敢於疏忽,不惹事,不鬧事,即使所謂盛名之下,我也從未懈怠,有人讓我寫文章推薦商品,推薦什麼就送什麼,還有的希望我做點廣告,費用可以到六位數,順手就掙。

我沒有理會。因為我不是商人。

出版商親自算給我聽,由於我堅持把未出版部分免費發表,因此每年帶來的版稅損失,可以達到七位數,這還不包括盜版,以及各種未經許可的文本。”這是他對金錢的態度。

“每一個人,他的飛黃騰達和他的沒落,對他本人而言,是幾十年,而對我而言,只有幾頁,前一頁他很牛,後一頁就慫了。

王朝也是如此。

真沒意思,沒意思透了。”這是他對歷史和人生的態度。

“還會不會寫?應該會,感覺還能寫,還寫得出來,畢竟還很年輕,離退休尚早,尚能飯。

繼續寫之前,先歇歇,累得慌。”這是他對日後寫作的態度。

一個對錢和世道都抱有如此態度的人,你還會用金錢和地位去衡量他嗎?他說過要寫就肯定會寫。可是他為什麼這一歇就歇了十年、至今仍沒有發表任何作品呢?我以為他是在等,等什麼?或許是需要等他對生活進一步體驗後的積累,或許在等著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

有人曾懷疑他是不是“江郎才盡”了?笑話!一個二十多歲就已經才大如海的人,怎麼可能在人生正當年的時候反而失去了才智呢?“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或許就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目標的第二次追求。

根據作者性格和寫作態度,我覺得他的下一部作品必定會超過他的第一部作品。為此,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把盞常聊


首先,《明朝那些事》是本基於明代歷史長線的一本網絡小說。

不過,由於國人對歷史除了上學時學了一點,其它基本都不知曉。所以,對《明朝那些事》當然很稀奇,原來歷史可以這麼說的啊!無疑就追捧了!


所以,石悅在天涯發的這部連載歷史小說就出名了。系列文章至2009年連載完畢後集結出版,截止2014年《明朝那些事兒》累計銷量過千萬冊。

在《明朝那些事》中,充盈著政治爭鬥、權謀之術、戰爭之術,也充分滿足了國人的胃口。

本來後期,他準備要寫一部關於清朝歷史的書籍,做過前期的整理資料和規劃,但是後期的確沒有消息了。


石悅之所以不寫有幾個原因:

1、作家不是我的職業:

石悅他始終堅持,自己不是作家,對於歷史和寫作那只是愛好,不會把此作為一個職業。

“我覺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說,無論你出多大名也好,出多大風頭也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經的工作。”

當時石悅是這麼說的“希望當把276年的明朝歷史寫完的時候,我可以肯定地對自己說,我是一個有勇氣的人。哪怕這個文章只是我一個人看,它永遠不出書,我也會把它寫完。然後我會把它打印出來,20年後給我兒子看。告訴他,你的父親是一個能夠堅持到底的人。”

2、不為錢財:

一句話就可以說明,石悅開放了《明朝那些事》的網絡閱讀,拱手將千萬收益無償給了網絡讀者。要是為了錢財,他還會這樣幹嘛?

3、仕途才是正道:


沒錯,石悅當官去了!2018年5月,石悅任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綜合處處長。從2000年正式上班,18年時間爬到正處級,石悅也是相當強悍了!

所以,他哪還有時間再去寫小說啊!


從小愛歷史


人生有很多成功呢,往往並不是上下求索,而是無心插柳。當年明月的成功,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仔細回溯一下當年明月成名的年代,其實是大家的閱讀口味從嚴肅文學向網絡文學轉型的年代。2006年,當年明月開始創作《明朝那些事兒》,天下霸唱開始創作《鬼吹燈》,南派三叔開始創作《盜墓筆記》……在這一年前後,以及接下來的很多年裡,不同的寫作領域,相繼出現了許多開拓型寫手,比如寫懸疑小說的蔡駿,從純文學領域“跨界”官場小說並作品大賣的王躍文等等,他們都成為該創作領域的翹楚級人物。

這並不是偶然現象,而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論壇即時創作、交互閱讀模式的興起,大家的閱讀口味開始轉向通俗化、趣味化甚至獵奇化,誰抓住了這個風口,也就抓住了潛在的巨大讀者群體。

在當年明月之前,沒有人以那樣的方式去講述歷史。而他以調侃的方式、小說的筆法再現了歷史上的明朝,將現代的流行詞彙、生活場景、思維方式,無縫植入過去的故事,讓明史不再埋首故紙堆,變得鮮活起來,立體起來,親切起來。

因此,《明朝那些事兒》吸引了各種年齡段、各種階層的讀者,成為當年圖書市場最受歡迎的歷史普及讀本。

對20多歲年紀輕輕考上海關、生活無甚壓力、愛讀史尤其是熟讀明史的當年明月來說,在不到30歲的黃金年齡,洋洋灑灑寫下近百萬字的《明朝那些事兒》,更多是將過去的閱讀經驗、思考沉澱、創作熱情融為一體,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進行了一場才華大爆發。而他的寫作初衷和訴求,並不是成為一名作家,這從他日後的人生履歷,足窺一二。

《明朝那些事兒》累計銷量以千萬冊計,筆名當年明月、真名石悅的他,收穫了普通公務員難以想象的鉅額稿酬,屢次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排行榜,並收穫了讀者乃至學者的盛譽,有高校學者將其作為流行文化研究的經典案例,深入研究,認為它具備了一切流行文化的傳播元素。

但當年明月對自己作品的廣度和深度,認知得其實頗為清醒,提到自己的史學偶像錢穆,他坦言——

“我的書我希望它流傳很久,但是我認為可能性不大。我的書賣的很好,但是我一直認為錢穆的書雖然可能一年賣不到100本,但是100年以後,他的書還是有它的價值和意義,還是會被翻出來重新出版。”

或許是有如此冷靜的認知,在《明朝那些事兒》之後,當年明月並沒有乘勝追擊,走上職業作家的道路。答主認為,這絕不是因為他寫完這一部就才思枯竭、江郎才盡,而是因為他的人生志向並不在此,也就不必一條道路堅持到底。

當年明月今何在?他以真名石悅,低調地生活著、工作著,歷任環保部宣教中心綜合室副主任、河北省隆化縣掛職副縣長、中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2018年5月,39歲的他升任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綜合處處長,正處級。

可以說,他曾經是公務員隊伍裡的斜槓青年;現在,藏起功與名之後,依然是公務員隊伍中的骨幹力量,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


飲水君


《明朝那些事兒》是我高考完就立馬開始閱讀的一部作品,由於自己從小愛好歷史,加上網上對本書的瘋狂好評,因此對這本書抱有很大的期待。當然,閱讀完之後,不得不說當年明月確實寫的非常精彩,雖有少部分摻雜個人觀點,但基本符合了《明史》,對於快餐式閱讀的我們來說,是一部很好的明代歷史啟蒙作品。

當年明月,原名石悅,1979年出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從小便熱愛歷史,有一次在他父親帶他去逛街的時候,他看中了一本書,名叫《中國通史》,雖然對歷史並不是很瞭解,但他卻愛不釋手,父親看他如此喜歡,便狠了狠心花了4.5元將這本書買下,要知道,80年代的普通工人的工資也不過幾十元錢,這本書也正式為石悅打開了歷史的門窗。


從初中一直到大學,除了學習,看歷代史書就成了石悅最為重要的業餘愛好,為了真正的瞭解歷史,他從剛開始的白話歷史轉戰二十四史,苦澀難懂的文言文他卻看的津津有味。能完成《明事》這恢宏的著作沒有深厚的歷史功底是辦不到的。

畢業之後,石悅按照家裡的思想意見,成功考取了廣東海關的一名公務人員,而身處異鄉的他,下班後讀書就成了他唯一的愛好。

隨著閱讀的深入,石悅開始嘗試著自己寫一些評論性的文章,加上互聯網的興起,也給了草根作家充分發揮自己才華的舞臺。石悅後來發現,網上關於明朝的故事相對較少,並且還有許多對明朝的誤解,這就成了他創作《明事》的動力源泉。


在每一個下班的夜晚,石悅都會坐在電腦前,用白話還原著明代的歷史,通過博客、天涯論壇等媒介,石悅收穫了大批的粉絲,從2006年第一部的創作開始,到2009年第七部的結束,《明事》獲得了網友廣泛的好評,畢竟,現代社會沒有多少人願意花時間去閱讀文言文,而戲說的口吻也符合了大部分人的閱讀習慣。

石悅成名之後,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記者問他,現在《明事》的年度版稅已經達到了575萬人民幣,並且他也榮膺中國作家富豪榜的第八位,有沒有考慮過辭職做一名專業的歷史作家?

而石悅很堅定的回答是:“NO!”石悅解釋道,從小受家裡思想的影響,他認為一個人必須有一件正經的工作,寫作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他不會放棄自己的主業。

因此,我認為,石悅並非是江郎才盡了,他通過《明事》的走紅,不單單獲得了物質的收穫,而且對於他的仕途也大有裨益。之後的石悅掛職過副縣長,當過中版文化傳播(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現在是山東省政府辦公廳的處長。(有才華的人在哪裡都吃得開)


相對於之前的科員,石悅已經幹上了領導職務,在其位,謀其職,他每天應該有很多的政務需要處理,不比那個按時上下班的科員,因此,創作的時間是沒有之前充裕的。

加上《明事》的爆紅,想要超越幾乎是很難的,有了之前成功的經歷,人總要想的是如何步步高昇,這也是他不輕易下筆的關鍵原因,萬一沒有上部成功,那迎接他的將是網上各類眼紅噴子的謾罵口水。

當然,我們非常期待石悅能再創作出更好的作品,但如果他能把所學的歷史知識更多的結合實踐,在領導崗位上制定出更多利國利民的政策,這不也是自身價值的實現嗎?這對於一個社會來說要遠比一部書要來得更加實際。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