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小霸王,都是父皇、母后的溺愛

“自私”是不是很多獨生子女慣有的標籤?“小霸王”,“小公主”來描述孩子自私的頂峰狀態。這種問題的產生,大多表現為家長對孩子參與的活動內容過度干涉、對孩子過度關心、照顧過度、寵愛過度、遷就過度,孩子所遇到的所有問題都不是孩子的問題,都有家長解決並且責怪到外因,常見的“凳子腿,椅子腿”都得捱打。這樣,孩子自覺不自覺的加重了自我意識,形成了“自我中心”心理定勢。久而久之,孩子的眼裡就沒有了別人,甚至爸爸媽媽都不可以侵犯,自私就產生了。

特別強調下,三歲左右的孩子,是自我意識剛剛發展的階段,這時候他周圍的玩具就屬於自己,這時候的表現並不願意與朋友一起分享玩具,甚至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這時候父母也不要強迫,慢慢的和孩子溝通,去引導接觸群體遊戲。

自私的小霸王,都是父皇、母后的溺愛

自私的問題不是一兩天形成的,家長一定要從自身找原因,並耐心、細緻的幫助孩子克服自私的不良品行。

【克服自私的一些方法】

1、家長要注重孩子的德育的培養,不要溺愛,遷就,放縱孩子。溺愛會讓他們的自我意識過渡膨脹,家長要給孩子講道理,使其懂得應該與別人共享物質和精神上的幸福和快樂。

2、讓孩子學會分享,不要用無私的愛“培養”出自私的孩子。

3、家長不能讓孩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任意自流,不能對孩子採取“隨他的便”的教養方式。年齡小的孩子性格不穩定,家長要通過言行教育孩子懂得分享為樂,獨享為恥的道理。

4、家長儘量讓孩子多和周圍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不要老是圈在家裡,不要怕孩子參加群體活動時受委屈。

5、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讓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扮演合適的角色。

①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將孩子處於只享受不履行義務的特殊地位,消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對不切實際的要求,父母必須加以拒絕,並說明原因,事情要獨立處理,切不可翻舊賬。

② 家裡的事要大家做,好東西要一起分享,不能一個人獨佔,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關照,逐步改掉自私的毛病。

③ 父母一定要儘可能抽出時間到孩子身邊,陪孩子成長。注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6、幫助孩子認識自私的危害。比如:自私,愛佔小便宜會遇到怎樣的結果,並讓孩子獨立承擔這樣的結果。

自私的小霸王,都是父皇、母后的溺愛

祝願孩子,在家長的改變中脫掉小霸王的外衣,更容易的融入到自己的小群裡中體驗更多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