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很重要!

昨天晚上跟媽媽聊天,聊到小時候的一件事:

我上小學時,媽媽的一個朋友帶著比我小兩歲的女兒來家裡玩,看到我玩的積木。

跟我媽媽說“阿姨我喜歡這個積木,可以帶走嗎?”

我摟著積木,眼巴巴的望著媽媽,希望媽媽能夠聽到我的心聲。

噢耶,真的聽到了。

媽媽說:“這是姐姐的積木,如果你想要的話,要先問問姐姐是否同意送給你。”

我感激的看著媽媽,說:“妹妹,這是我最喜歡的玩具,如果給你了,我就沒有了。你可以讓你媽媽給你重新買一個好嗎?”

妹妹也沒有哭鬧,就去玩別的了。

我知道,你會羨慕我有一個理解尊重我的媽媽。

“自私”很重要!

但是大多數的父母遇到這樣的事情,並不會這樣處理。

可能就會爽快的說:拿去吧。

如果我開始哭鬧不給,就會被罵自私,不懂的分享。

相信大家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就像昨天的小K一樣。

其實,我們沒那麼偉大,我們也想自私一點。

這裡的自私,其實指的是界限我必須有捍衛自己界限的能力。

可是,從小因為自私而受到的責備,讓我們不知所措,習慣逆來順受。

既然,我們現在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了

為了以後我們的孩子,可以勇敢的自私一點。

以下就是已經成為父母或者以後要成為父母需要學習的地方。

“自私”很重要!

1、孩子要自私,不要分享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是告訴孩子要謙讓,不要太自私,要懂得分享,似乎這樣才是一個孩子該擁有的優良品德。

可是被迫的無私、分享,對於孩子而言,並不是培養美好品德的開端,而是一個侵犯邊界和犧牲自我的開始。

只有真正被尊重過界限的人,才有力量捍衛自己的界限。

一個總被父母侵犯界限的孩子,他的邊界意識已經嚴重被破壞,以後有人侵犯他,他也習以為常。

但當一個孩子說:這是我的。父母需要先學會尊重他,不論在家裡還是在外面。

尊重孩子的“自私”,尊重他自由使用自己物品的權利。

“自私”很重要!

2、父母無條件的愛與分享

孩子只有先在無條件的愛中不斷吸收營養,之後才能發自內心地去愛別人。

之前看到一個視頻:

5歲的女兒去爺爺家,媽媽給女兒剝了一個桔子,但這第一個桔子她讓孩子必須一瓣瓣給爺爺、奶奶、姑姑們送去,不能自己吃。

這個做法也許會讓孩子擁有這個“分享”的動作和習慣,但如果有人因此斷定,不自私是可以靠這樣“教”出來,靠講道理講出來,那就大錯特錯了。

分享與愛,是要在孩子感受到無條件的愛的情況下,才會主動願意去分享屬於自己的東西。

“自私”很重要!

“自私”很重要!

3、慢慢來,不著急

皮亞傑將兒童道德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前道德階段(0-3歲):自我中心,行為易衝動,不顧規則。

他律道德階段(3-7歲):以尊重順從權威者及規則本身為義務,但並不理解規則,不能把自己置於別人的地位看問題。

自律道德階段(7-12歲):理解規則的意義,能與他人平等協商創造規則,能把自己置於別人的位置,判斷不再絕對化。

公正階段(12歲以後):道德觀念開始傾向於公正,發展出關心與同情的真正的道德觀念。

你無法逼迫一個孩子去理解他心智發育未到的領域。

父母需要做一個成熟結實的容器,允許他、供給他,等他慢慢成長。

當成年人評判一個幼童的行為是否自私時,他們需要明白,這只是孩子內心真實的表達,無關道德批判。

所以不要給孩子貼上一個自私的標籤。

而是,蹲下身來,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允許自私的自信,等他慢慢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