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很重要!

昨天晚上跟妈妈聊天,聊到小时候的一件事:

我上小学时,妈妈的一个朋友带着比我小两岁的女儿来家里玩,看到我玩的积木。

跟我妈妈说“阿姨我喜欢这个积木,可以带走吗?”

我搂着积木,眼巴巴的望着妈妈,希望妈妈能够听到我的心声。

噢耶,真的听到了。

妈妈说:“这是姐姐的积木,如果你想要的话,要先问问姐姐是否同意送给你。”

我感激的看着妈妈,说:“妹妹,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如果给你了,我就没有了。你可以让你妈妈给你重新买一个好吗?”

妹妹也没有哭闹,就去玩别的了。

我知道,你会羡慕我有一个理解尊重我的妈妈。

“自私”很重要!

但是大多数的父母遇到这样的事情,并不会这样处理。

可能就会爽快的说:拿去吧。

如果我开始哭闹不给,就会被骂自私,不懂的分享。

相信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就像昨天的小K一样。

其实,我们没那么伟大,我们也想自私一点。

这里的自私,其实指的是界限我必须有捍卫自己界限的能力。

可是,从小因为自私而受到的责备,让我们不知所措,习惯逆来顺受。

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

为了以后我们的孩子,可以勇敢的自私一点。

以下就是已经成为父母或者以后要成为父母需要学习的地方。

“自私”很重要!

1、孩子要自私,不要分享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告诉孩子要谦让,不要太自私,要懂得分享,似乎这样才是一个孩子该拥有的优良品德。

可是被迫的无私、分享,对于孩子而言,并不是培养美好品德的开端,而是一个侵犯边界和牺牲自我的开始。

只有真正被尊重过界限的人,才有力量捍卫自己的界限。

一个总被父母侵犯界限的孩子,他的边界意识已经严重被破坏,以后有人侵犯他,他也习以为常。

但当一个孩子说:这是我的。父母需要先学会尊重他,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

尊重孩子的“自私”,尊重他自由使用自己物品的权利。

“自私”很重要!

2、父母无条件的爱与分享

孩子只有先在无条件的爱中不断吸收营养,之后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别人。

之前看到一个视频:

5岁的女儿去爷爷家,妈妈给女儿剥了一个桔子,但这第一个桔子她让孩子必须一瓣瓣给爷爷、奶奶、姑姑们送去,不能自己吃。

这个做法也许会让孩子拥有这个“分享”的动作和习惯,但如果有人因此断定,不自私是可以靠这样“教”出来,靠讲道理讲出来,那就大错特错了。

分享与爱,是要在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的情况下,才会主动愿意去分享属于自己的东西。

“自私”很重要!

“自私”很重要!

3、慢慢来,不着急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前道德阶段(0-3岁):自我中心,行为易冲动,不顾规则。

他律道德阶段(3-7岁):以尊重顺从权威者及规则本身为义务,但并不理解规则,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

自律道德阶段(7-12岁):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他人平等协商创造规则,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判断不再绝对化。

公正阶段(12岁以后):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发展出关心与同情的真正的道德观念。

你无法逼迫一个孩子去理解他心智发育未到的领域。

父母需要做一个成熟结实的容器,允许他、供给他,等他慢慢成长。

当成年人评判一个幼童的行为是否自私时,他们需要明白,这只是孩子内心真实的表达,无关道德批判。

所以不要给孩子贴上一个自私的标签。

而是,蹲下身来,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和允许自私的自信,等他慢慢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