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傲慢無禮得天下,項羽以禮待人卻失天下,韓信回答了原因

劉邦和項羽是秦朝末年楚漢相爭的主角,兩個人在轟轟烈烈的起兵反秦過程中逐鹿中原。最後以禮待人的項羽失去人心,失去帝王霸業。反而經常罵人、對人傲慢無禮的劉邦卻得到人心,得到了天下,這又是為什麼呢?

劉邦傲慢無禮得天下,項羽以禮待人卻失天下,韓信回答了原因

劉邦地痞流氓出身,年輕的時候不務正業,沒事天天到處閒逛,對人傲慢無禮,喜歡侮辱別人。實際上劉邦也正是這樣的人,在和人談話的時候,動不動就破口大罵,不管是誰,他都能罵,他也喜歡罵,好像不罵人就不過日子一樣。他罵蕭何、罵韓信、罵手下所有人。打了敗仗罵,打了勝仗也罵。即便要封賞人家,也要先罵人家一頓,無時不在的是一張地痞無賴的嘴臉。至於待人接物、治國安邦、以及以後當皇帝后的各類禮儀,他一竅不通。他極為蔑視厭惡那些講禮的儒生,一看見儒生頭上戴的帽子,就想扯下來向裡面撒尿、或者當球踢。

劉邦傲慢無禮得天下,項羽以禮待人卻失天下,韓信回答了原因

儒生名士酈食其去拜訪他,他居然大大咧咧地叉開兩腿坐在床上,讓兩個女孩子左右各一個給他洗腳。酈食其進去,只是作個長揖而沒有傾身下拜,並且說:“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滅掉秦國?”劉邦聽了後,第一反應還是罵:“你個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經很久了,所以諸侯們才陸續起兵反抗暴秦,你怎麼說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酈食其說:“如果您下決心聚合民眾,召集義兵來推翻暴虐無道的秦王朝,那就不應該用這種傲慢不禮的態度來接見長者。”劉邦這才連忙起身,整整衣冠,以禮相待,請酈食其上座。

劉邦傲慢無禮得天下,項羽以禮待人卻失天下,韓信回答了原因

而項羽卻非常懂得以禮待人和行禮如儀,他出身貴族,而禮儀恰是貴族必不可少的修養,比如他的軍營裡有部下受傷生病了,身為主帥的他會提著飯籃送水送飯,並且一邊流著眼淚一邊噓寒問暖,拉著傷病將士的手絮絮叨叨訴說家常。一般人很難相信這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漢子會有如此的貼心、如此的柔情。 項羽的“仁”是敵對雙方都公認的,韓信說項羽“恭敬慈愛”,陳平說項羽“恭敬愛人”,高起、王陵則說項羽“仁而愛人”,大家的結論是相同的。

劉邦傲慢無禮得天下,項羽以禮待人卻失天下,韓信回答了原因

雖然說項羽這個人,為人還是挺不錯的,很關心體貼人,對人恭敬有加。但是,別人有了功勞,原本應該封官他卻捨不得封。同封土賜爵、升官發財相比,噓寒問暖、送湯送飯又算什麼呢?比如項羽就想不到,將士們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圖的是什麼?還不是封妻廕子耀祖光宗!可是他該封的不封該賞的不賞,只知道流幾滴眼淚送些湯湯水水,這真算不了什麼。

劉邦傲慢無禮得天下,項羽以禮待人卻失天下,韓信回答了原因

項羽的小家子氣在他佔領咸陽後體現的淋漓盡致。他佔領了咸陽,放著現成的皇帝不做,只是燒殺搶掠一番,做了咸陽城的過客,把金銀財寶漂亮裝滿了車子,又跑回彭城當西楚霸王去了。有人勸項羽說,關中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在這裡建都,可成就霸業。他卻說,富貴了不回老家去,豈不是穿著漂亮衣服在黑夜裡出行。誰看得出來?這真是小心眼兒,沒有大的格局。後來他殺了投降的二十萬秦兵,殺了投降的秦王,他殺了楚懷王,從而更失去人心。也正是這小心眼兒、小家子氣,使他疑心范增,從而失去臂膀。於是,他身邊那些有能力有志向的人如韓信、陳平便一個個都離他而去,只剩下一匹駿馬一個美人和他心心相印,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劉邦傲慢無禮得天下,項羽以禮待人卻失天下,韓信回答了原因

劉邦雖然傲慢無禮,但是他對於有功的將士,大把送錢、大片賞地、大量封官,對於百姓很仁義,既是對於降兵也儘量安撫,在大事上不含糊,大的格局使他得到了人心,得到了天下。

劉邦傲慢無禮得天下,項羽以禮待人卻失天下,韓信回答了原因

可見劉邦之無禮實在和項羽的溫情重禮形成鮮明的對照。韓信有一次和劉邦談話,回答了劉邦傲慢無禮得人心,項羽以禮待人卻失人心的原因,他說:“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以禮待人。可是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打下來就賜給他,這就是與天下同利了。項羽呢?打了勝仗不論人家的功勞,佔了城池不給人家好處,從而失去人心,當然要失去天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