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畔发现“诡异”石像,收入博物馆后,因为一个原因被送走!

汉武帝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曾经北征匈奴,创立下大汉王朝广袤的版图,这些尽人皆知的事儿小编就不说了,今天咱们说一下汉武帝挖湖的事儿。

昆明池畔发现“诡异”石像,收入博物馆后,因为一个原因被送走!

昆明池畔发现“诡异”石像,收入博物馆后,因为一个原因被送走!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汉武帝曾经在西安城外,挖了一个昆明池,还在池畔竖立了两尊石像,一尊石像是牛郎,另外一尊石像是织女,一转眼,两千多年过去了,这两尊年代最久的石像就成了国宝,可是他们入驻西安碑林博物馆后,却发生了一件事,让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不胜其扰,没有办法,只得将其迁出了博物馆……您想知道这两件最古老石雕背后的秘密,那就听小编“嘀嘀咕咕”地为您揭秘吧:

汉武帝为何要在西安城外挖这个大水池子,这事儿其实简单不复杂,在《西南夷传》中,有一段记载,在西南有一个昆明国,国内一座滇池,汉武帝为了彰显西汉王朝的伟大,决定在公元前119年,仿照滇池,挖一个昆明池,昆明池被开挖成功,就有了三个作用,第一,可以彰显汉武帝的伟大;第二,可灌溉庄稼;第三,可以练习水军。

为了让昆明池压滇池一头,汉武帝还命手下,在该池的东西两端,分别建造了两个石人,有的读者看到这里,不由得一头的雾水,昆明池旁竖立石人,怎么就能压滇池一头?

华夏的古代,有一本地理书,名叫《三辅黄图·关辅古语》上面写有这样一段话:“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看明白了吧,汉武帝用这对石人,证明昆明池是浩瀚的“天河”,是天河隔开了牛郎和织女。

昆明池畔发现“诡异”石像,收入博物馆后,因为一个原因被送走!

昆明池畔发现“诡异”石像,收入博物馆后,因为一个原因被送走!

但事实上,人工的昆明池比不了滇池,它更不是天河,随着时间的更迭,岁月的积存,昆明池被淤积的泥沙给填满了,昔日波光粼粼的池水已经不见,留下的都是黄色的土地,沧海变桑田在西安城外,又一次上演了。

昆明池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但是昆明池旁竖立的牛郎和织女的石像,却留存了下来。

牛郎和织女是古代的四大民间故事之首,更兼之这两位故事的主人公的孝义和恩爱,感动着世人,一来二去,远在唐朝的时候,这两个石人就成了有保佑功能的神仙——石公石婆。

当地的老百姓一旦生病有灾,求子求财,都想到这对石人面前祭拜一番。有人讲烧香磕头,纯属是封建残余,有人说这是民俗学的范畴,跟迷信一点都不沾边。

在解放后,西安市的文物专家,经过调查研究,确定这对石头人被雕造在公元前,属于国内最古老的石雕,为了对国宝石雕进行必要的保护,便将其请进了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昆明池畔发现“诡异”石像,收入博物馆后,因为一个原因被送走!

这对石公石婆,被安放在“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碑林博物馆中,确实应该是最好的归属,可是让馆放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当地的老百姓拜“石公石婆”的习俗没有变,每有难事,每到三节,甚至是夫妻间闹矛盾,他们还是要坐车进城,对馆内的“石公石婆”进行祭拜。

“石公石婆”在博物馆方面前,是文物;可是在善男信女的眼里,它们是神仙。博物馆是严肃的,祭拜的场面是民俗的,面对着汹涌的人潮,面对着不可调和矛盾,倒逼着博物馆方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将这一双石像,还给当地的百姓。

昆明池畔发现“诡异”石像,收入博物馆后,因为一个原因被送走!

如今织女石像,被安放在石婆庙中,而牛郎的石像,被安排在斗门镇一家棉花厂的后院的石爷庙中,两个人的庙址,距离大约两公里左右,他们能保护世间的夫妻和美,但他们却无法在尘世中团聚……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文秀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