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被俘虏,敌将要杀死他时,多看了一眼,出现“诡异”一幕

在古代行军打仗时,是十分注重将领的军事才能的。因为如果将领才能不足,那就只有战死或者是被俘虏的命。如果不幸沦为战俘的话,则很有可能会被杀。而没有被杀的人也大多会受尽折磨,生不如死。

但是唐代有一位将领,他在被俘之后,当敌将要杀死他时,多看了一眼,竟然出现了“诡异”一幕,之后这位将领反而还受到了款待,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下面便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唐朝名将被俘虏,敌将要杀死他时,多看了一眼,出现“诡异”一幕

此将领名为王孝杰。作为唐朝的一员名将,他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并且四处征战,一生屡立战功。

据刘昫的《旧唐书》中记载:“王孝杰、唐休璟、张仁愿、薛讷、王晙等,皆韬武干,亟立边功。然孝杰失于再擒,休璟亏于余行。先败后胜,薛讷何惭;止雪回风,王晙难掩;仁愿操履,中否相兼。”

而说到王孝杰被俘虏,就不得不提到俘虏他的势力——吐蕃国。

在670年以后,吐蕃进入了鼎盛时期,并且还不断的向外扩张,甚至还进入了唐朝的势力范围——西域。他们占领了安西四镇。因此,唐朝便决定对吐蕃进行反击。

到了678年,唐高宗李治命中书令李敬玄镇守洮河,之后又从关内以及河东招募了军队,在工部尚书刘审礼的率领下前往西征。而王孝杰则作为行军副总管,也在这支西征队伍里。

唐朝名将被俘虏,敌将要杀死他时,多看了一眼,出现“诡异”一幕

678年9月,唐朝军队在青海的大非川进行了一番激战之后不幸败北。而李敬玄按兵不动,导致刘审礼和王孝杰双双被吐蕃军队所俘获。而刘审礼因为在战斗中受了伤,被俘虏后不久便伤重而亡。于是,就剩下王孝杰被囚禁在吐蕃。

本来,吐蕃人是打算将王孝杰杀掉祭旗,来激发士气,然而没想到就在临刑之前,前来观礼的吐蕃赞普赤都松赞,看见了王孝杰长相后,竟然“诡异”的潸然泪下,并且痛哭不已。让手下留了王孝杰的性命,并且好生款待。

据宋祁、欧阳修等人所编撰的《新唐书》的记载:孝杰以副总管战大非川,为虏执,赞普见之,曰“貌类吾父”,故不死,归之。

原来,是因为王孝杰长得实在是太像吐蕃赞普赤都松赞的父亲,也就是吐蕃的第34任赞普芒松芒赞。于是,吐蕃人不仅没有对王孝杰行刑,甚至还对他礼敬厚待,给予他丰厚的衣食。在经过一番谈判之,王孝杰就被吐蕃人放回了大唐,可以说,如果不是他长着一张好脸,那么注定无法逃过死劫。

但其实,放走王孝杰这样的行为,对于吐蕃而言无疑是放虎归山。

唐朝名将被俘虏,敌将要杀死他时,多看了一眼,出现“诡异”一幕

在公元692年,西州也就是今新疆吐鲁番的都督唐休璟,请求武周女皇武则天,收复陷于吐蕃的安西四镇。而因为王孝杰曾经长期住在吐蕃,因此他知道吐蕃的情况。于是,武则天便以王孝杰为武威道总管,与左武卫大将军阿史那忠节,一同率兵讨击吐蕃。

到了公元692年十月,王孝杰率军进入西域之后,便击败吐蕃,并且接连收复了安西四镇,且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用汉兵3万人镇守。因此,王孝杰以军功而拜左卫大将军。

公元697年,武则天命王孝杰为清边道行军总管,使其率军队前去讨伐不服大唐统治的契丹首领孙万荣。

在东硖石谷,王孝杰大军与契丹军,展开了遭遇战,然而由于峡谷内空间狭窄,因此唐军所练的阵型无法全部的展开,因此唐军的战力降低了不少。就在危急关头,王孝杰决定亲自率领精锐开路,而副将苏宏晖则率领大队人马紧随其后跟,待到全军都冲出峡谷后,再调集其中的部分精锐杀回峡谷,与契丹大军展开决战。

然而,在唐军按照计划离开了峡谷之后,王孝杰也如约返回了谷中进行拼杀,但是副将苏宏晖却没有按原定计划跟进,而是带着大军疯狂的逃亡。而再次失去援军的王孝杰,又一次的陷入了敌军重围之中,为避免像上次那样被俘受辱,因此见已无胜机的王孝杰,便毅然的选择了跳崖自杀,一代名将也就此殒殁。

唐朝名将被俘虏,敌将要杀死他时,多看了一眼,出现“诡异”一幕

王孝杰虽曾为吐蕃所俘虏,但是最终却因为长相而逃出生天,然而,最后他却是死在了与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的临阵脱逃,令人唏嘘。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