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爱情写下的一篇赋,千百年来竞相模仿,无人能及

民国有个老顽童叫易顺鼎,晚年追求一个年轻女子女子刘喜奎,发下七大愿望:

一愿化蚕口吐丝,日日喜奎胯下骑。

二愿化棉织成布,裁作喜奎护裆裤。

三愿化草制成纸,喜奎更衣常染指。

四愿化水釜中煎,喜奎浴时为温泉。

五愿喜奎身化笔,信手摩挲携入直。

六愿喜奎身化我,我欲如何无不可。

七愿喜奎父母有特权,收作女婿丈母怜。

陶渊明为爱情写下的一篇赋,千百年来竞相模仿,无人能及

刘喜奎

这首诗做得可真是俗之又俗,不是要做人家的内裤就是要做人家的卫生巾和洗澡水,都是肌肤之亲,还要互换身体,好好享受人家的肉体,最后才说出终极目标,要成为人家母亲的女婿。

高雅人士或许觉得这诗下流,但是如果大诗人陶渊明也写过类似的呢?

陶渊明在历史上最浓墨重彩的文章是《桃花源记》,再加上他本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但那是他老年以后的事了。

他在年轻的时候,荷尔蒙那也是满满的。

陶渊明为爱情写下的一篇赋,千百年来竞相模仿,无人能及

陶渊明醉归图

十九岁那年他遇见了一个美女,这美女长得风姿绰约,瑰丽飘逸,质比美玉,气若幽兰,相貌更是倾城倾国,无与伦比。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

陶渊明见到她的时候,她坐在大红帷帐之中弹琴,只见她雪白的手腕在琴弦上跳动,动听的琴声像水一样流出,陶渊明都看痴了。

痴了的少年陶渊明,自然也要写辞赋,也要发下宏愿,易顺鼎只有七愿,他却有十愿,每一个愿望都是化作意中人的贴身之物,做了贴身之物,他还担心自己无法时刻相伴,那痴情的劲头比易顺鼎厉害多了。

陶渊明为爱情写下的一篇赋,千百年来竞相模仿,无人能及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

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让我用最庸俗的语言翻译下吧:

我愿为她的衣领,独占她美丽的面容;但又好怕晚上脱掉,让我在长夜里数星星。

我愿为她的腰带,窈窕的细腰有我常在;但又好怕她更换衣衫,我被扔在尘埃。

我愿为她的头油,让乌黑的长发垂在双肩如水流;但又好怕她沐浴,把我在水中冲走。

我愿意为她秀眉上的黛妆,伴随她顾盼生情神采飞扬;但又好怕她晚上卸掉,我只能在夜色里把心伤。

我愿意化草为席,让她娇弱的身躯在我身上休息,但又好怕秋来见弃,被锦褥代替,再用还得等一年之期。

我愿意化丝为履,被她踩在脚下任意驰驱,但又好怕她晚上休息,我在床下孤单栖居。

我愿意化作她的身影,随着她任意西东,但又好怕她行到树下,我被树荫消于无形。

我愿意成为她黑夜的烛光,燃烧在她的身旁,但又好怕太阳升起,熄灭我的光芒。

我愿意变竹而做扇,被她轻柔握攥,习习凉风让她安,但又好怕秋来天冷,我被丢弃一边。

我愿意化桐作琴,在她膝上为她带来美音,但又好怕她乐极哀来,把我推在一边任我生尘。

陶渊明为爱情写下的一篇赋,千百年来竞相模仿,无人能及

陶渊明的这首诗叫《闲情赋》,至于是为哪个美女而写,我们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当然也可能是假想出来的)。但是不要以为他是首创此类文风的,陶渊明在这首诗的前面,还做了一个小序,他说自己这首诗是跟张衡的《定情赋》、蔡邕的《静情赋》学的。

张衡就是那个发明地动仪的天文学家,也是文学家。

蔡邕则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著名的大才子。

《定情赋》和《静情赋》现在已经不全了,但是从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中也可以领略到一点风貌。

这两首诗的开头都交代了,都是因为遇见了一个美女。

张衡遇见的这位“夫何妖女之淑丽,光华艳而秀容,断当时而呈美,冠朋匹而无双”,蔡邕遇见的这位,“夫何姝妖之媛女,颜炜烨而含荣。 普天壤其无俪,旷千载而特生”这两位写得差不多,若不是时间上相距七八十年,还以为她俩遇见了同一个美女。

即便看不太懂,但从字里行间也能看出,这美女妖艳、光华秀丽,无与伦比。

后面的文章只有只言片语,但也能看出来,两位都是在打比喻,都是要成为人家美女的一件贴身日用品。

陶渊明为爱情写下的一篇赋,千百年来竞相模仿,无人能及

张衡可不光发明过地动仪

张衡说“思在面而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

我想成为她的化妆品啊,但又担心沾染尘埃没有光华。

蔡邕说“思在口而为簧鸣,哀声独而不敢聆”——我想成为她含口中的簧管,这个可比陶渊明厉害多了,陶渊明还只是成为一把琴,拿在手里,蔡邕想要被含在口里。

同样的语气,张衡还替美女发声,他在《同声歌》里替一个表白男子的女子打比喻:“思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我愿意成为他的凉席,为他铺床,我愿意成为他的被子,为他挡风霜。“——不得不说,陶渊明的十愿里对这首诗也有借鉴。

其实不光他二位,和蔡邕差不多时期的王粲也写过《闲邪赋》,现在只留下一句“愿在环以约腕”,——我愿意成为他手腕上的玉环。

这么说来,陶渊明的《闲情赋》其实是集大成者。

在陶渊明之后,许多诗人就直接学陶渊明,例如刘希夷,他在《公子行》里直接照搬“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读来朗朗上口,但是读过陶渊明的,就不会觉得他这比喻没有什么惊叹的。

唐朝还有个诗人叫裴諴,他遇见一个美女,恐怕是有缘无分,他写了一首诗“思量大是恶姻缘 ,只得相看不得怜。愿作琵琶槽那畔 ,美人长抱在胸前。”五代有个叫黄损的,他给自己的爱妾写词“无所愿,愿作乐中筝。得近佳人纤手里,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一个希望自己变作美人手里的琵琶,一个希望变成罗裙上的筝,说得好听,但这也是陶渊明用过的梗了。

陶渊明为爱情写下的一篇赋,千百年来竞相模仿,无人能及

在明朝冯梦龙辑录的《桂枝儿》上有一首民歌,那火辣辣的热情倒有可能盖过陶渊明。

变一只绣鞋儿在你金莲上套。变一领汗衫儿与你贴肉相交。变一个竹夫人在你怀儿里抱。变一个主腰儿拘束着你。变一管玉箫儿在你指上调。再变上一块香茶也。不离你樱桃小。

这汉子要变作人家的修鞋,人家的汗衫……热情有余,但创新不足。

可能有鉴于此,钱钟书在《围城》专门做了一次创新,他写方鸿渐第一次看见唐晓芙的牙齿,就说古代的诗人不是变作美人的鞋就是裤子,怎么就没有人想变成牙刷呢。感叹的就是创新不足。

可能钱钟书先生没有读过易顺鼎的文字,倘若读过,这要变内裤,便卫生间的,不知作何感想。

陶渊明为爱情写下的一篇赋,千百年来竞相模仿,无人能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