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为什么对黛玉好,她对黛玉是真好还是假好?

洢水明月


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诗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指薛宝钗,“咏絮才”自然指林黛玉。

何谓“停机德”?东汉乐羊子外出求学,半途而归,无功而返,为此,乐羊子妻停织断线,逼着丈夫再次出门求学,终于金榜题名。就诗意来说,曹雪芹对宝钗的评价是贤惠成熟,恪守妇德。

“咏絮才”典故出自东晋女谢安侄女谢道韫的。某冬大雪,谢安召集小辈们论文咏雪,问他们如何比喻这大雪,侄儿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觉得一般。侄女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赞。后以“咏絮才”喻女子聪明机敏,有捷才,曹雪芹对黛玉的评价是聪颖的个性和极高的才华。

薛宝钗对林黛玉,大家相处之初,年龄又小,十二三岁吧,自然是非常好的,以宝钗的性格而言,也不可能不好。宝钗进贾府,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起已经好几年了,宝钗初来乍到,几事小心,不争不吵,温存贤淑,一个大家闺秀的模样。

而林黛玉就不同了,有话就说,不管对方受得了受不了,有泪就弹,不管在谁的面前。第二十回,宝玉在宝钗处玩,忽然听说史湘云来了,便与宝钗一起到贾母处看她。林黛玉已经在那,便问宝玉从哪里来,宝玉说“宝姐姐家”。众目睽睽下,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来了。”一石三鸟,打得每个人都不自在。

但到了后来,彼此大了,都懂得了男女之别了,便有了异样的心思,这个时候,宝钗虽然谈不上对黛玉不好,但至少没有以前那么好了。这个时候的宝钗,把很多的精力用在了亲近贾母和王夫人。特别是对待王夫人,尊敬体贴到没有了底线,王夫人因逼死金钏而担惊受怕,宝钗开导说金钏要么是贪玩掉下井去的,要么是糊涂人,不为可惜,不过多赏她家几两银子,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于心可安。多么“善解人意”!王夫人怎会不喜欢她!

而在贾母、王夫人对她刮目相看的同时,宝钗又俨然以某种身份来操心宝玉的事了。有一次,宝玉在黛玉房里耍子,看到镜台前的胭脂要吃,被湘云打落,这一幕恰被袭人看见,回来后正生气,宝钗来找宝玉,问宝兄弟在哪,袭人酸溜溜地说:“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宝钗听后,心中明白了。袭人不该宝玉频繁往黛玉闺房里钻。袭人又说:“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钗听后立即心里一亮,暗想:“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惊讶的发现,袭人对宝玉的看法和态度,与自己高度一致,都是“恨铁不成钢”。

在对待宝玉的问题上,宝钗从不在正面与黛玉发生什么,她非常懂事地做外围工作,而且做得那么合乎人情世故,做得那么顺从长辈的心意。争的着力点不同,表现的方式不同,显示出为人处世的特点和性格也不尽相同,而最关键的是,最后的结果不同。


帝国的脸谱


红楼梦里最鲜明的两个女孩,一个是黛玉,一个就是宝钗。如果做一个调查,问你是更喜欢黛玉还是宝钗,我想答案可能是一半一半,这个并不意外。

喜欢黛玉的人,喜欢她的善良真诚,喜欢她的敏感多情,喜欢她的天赋才华,喜欢她的出世和不争;喜欢宝钗的人,喜欢她的圆融成熟,喜欢她的端庄优雅,喜欢她的高情商好脾气。

不喜欢黛玉的人,多是因为她尖酸刻薄,多疑小性儿;不喜欢宝钗的人,多是因为她明哲保身,暗藏心机,甚至有些冷酷无情。

有人说曹雪芹写黛玉和宝钗两个角色时,也许是抑薛扬林,这也是很多人读红楼的真实感受,然而对于贾府之人来说,则是抑林扬薛,这也是我们读红时的感受。其实对曹公来说,两个人平分秋色,各有各的好,并无明显的褒贬。

有人说薛宝钗虚伪无情,太过世故,比如金钏跳井死的时候,她劝王夫人的一段话,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令人读后不寒而栗,这根本不像是一个十几岁的闺阁女子的口吻。

再比如抄检大观园之后,嗅到了危机的薛宝钗立马找个借口搬出了大观园,她的这种明哲保身的作法,令人怀疑她待人的真诚和热情,都是装出来的,就连王熙凤都如此凭借埃薛宝钗: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这样的宝钗,她对黛玉的感情是真的,还是假的?其实很多人都误解宝钗了,她并不是一味无情的人,她也有热情而真诚的一面。她的无情是真,热情也不假,这跟她带着热毒出生却生来吃冷香丸是大有关联的。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她发觉黛玉说错了话,并没有当面揭穿,只是“回头看着他。”等找到机会,私下审问黛玉,却并不是有意要捏黛玉的错。不仅如此,她还跟黛玉吐露自己过去的淘气,并说自己也看过这些杂书。如果宝钗对黛玉不是真情,如何肯说出这些容易落人话柄的事来?

最能表现宝钗对黛玉真情的要数“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两个青春好儿女,互诉衷肠,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心酸,读着令人动容。这一回里,黛玉生病,宝钗时时前去探望,真诚而深切地关心着寄人篱下的黛玉,终于黛玉对宝钗放下了所有的防备。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也许我们对宝钗的误解,还在延续。

这之后,宝钗常常使人送燕窝给黛玉,足以看得出她对黛玉的真情,而宝钗也恰恰需要这种姊妹亲情,因为她有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哥哥,且年幼失怙,也有自己的苦楚。

所以我们看,早熟而热情的宝钗,不仅对黛玉是真情,对史湘云、邢岫烟等人,也都关怀备至,她就像是一个知心姐姐一样,时时关心着这一群姊妹,并尽己所能地帮助她们。如果说这些都是假的,都是装出来的,这就不是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而是一部宫心计美人心计了。

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曹公笔下的人物,绝不是非白即黑的,他们既有待人善良真诚的一面,也会有处事圆融成熟的一面,所以我们会发现,林黛玉有时候敏感小性儿,不食人间烟火,有时候却又发现其实她也很懂人情世故,也处处替贾府着想,替人打算。

宝钗出生于皇商之家,父亲早逝,哥哥不成人,环境逼她过早地成熟,学会为人处事,学会明哲保身,学会心机盘算,这都是环境造就的,但她毕竟还是个少女,也有自己的情感,也需要情感,所以她对黛玉、湘云等人,既有大姐姐的成熟稳重,更有姊妹之间的真诚和热情。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生发的,是装不出来的。

所以,请不要再怀疑宝钗待人的真诚和热情。生活的我们,何尝不都是薛宝钗?该冷酷无情的时候,我们会比谁都无情,比谁都世故,而该热情的时候,我们也丝毫不会压抑自己的真情。


少读红楼


宝钗的成功之处在于“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对黛玉是真好还是假好,从这首《牡丹花》可略知一二。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牡丹花,艳冠群芳,美艳的芍药也只是你(牡丹)的近待陪衬,芙蓉为了避免与你争锋,陆地上,无处可去,不得不去了池塘里。但是没有一人责怪牡丹无情,就像整个贾府没有一个人说宝钗不好一样。

我以前写过金陵十二花的文章,史湘云是芍药花,林黛玉是芙蓉花。史湘云对宝姐姐言听计从,无比信赖,可不是宝钗的近侍?林黛玉虽然“红颜胜人”,但是遇到了花中之冠的薛宝钗,只能“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宝钗是商人的女儿,知道趋利避害,知道怎样才能获得利益最大化。

宝钗对黛玉好,是因为黛玉是贾母的心头肉。对黛玉好,能讨贾母欢心,把贾母哄开心了,宝钗在贾府就能顺风顺水。宝钗是想在贾府过一辈子的,没有贾母这个老祖宗的欢心,宝钗注定要吃亏。

宝钗对黛玉好,是因为宝玉对黛玉好。如果宝钗和黛玉为敌,宝玉夹在中间不好受,自然要选择偏向黛玉一方,与宝钗的接触就少了。如果宝钗和黛玉姐妹情深,宝玉也就不会因为黛玉不喜欢而躲避宝钗了,这样宝钗与宝玉接触的机会大大增加。

宝钗是给黛玉送燕窝了,但是后来宝玉告诉贾母,黛玉吃燕窝的事,以后是贾母给黛玉送燕窝。

宝钗看似对谁都好,其实她也有选择的好,不是对谁都出手阔绰。例如对惜春,宝钗就是嘴上好,而没有行动。惜春是贾珍的妹妹,本是宁国府人,因贾母喜欢女孩,养在荣国府。惜春的地位比较尴尬,宝钗听说惜春没有画大观园的用具时,【宝钗道:“你不该早说。这些东西我却还有只是你也用不着给你也白放着。如今我且替你收着。等你用着这个时候我送你些也只可留着画扇子,若画这大幅的也就可惜了的。今儿替你开个单子照着单子和老太太要去】。宝钗若真心给惜春,便会马上派人取来,可是宝钗说,给你,也白放着。如果画扇面,用得着,画大观园还是跟老太太要。宝钗这番话,仿佛是大度,要给惜春画具,其实还没有给,只是闹了个乐于助人的好名,惜春什么也没有得到。

回到宝钗对黛玉的话题,不管宝钗对黛玉好,出于何种目的,客观上,都给黛玉带来些许慰藉,让黛玉体会到了姐妹的温暖。


润杨的红楼笔记


宝钗对黛玉是真的好。宝钗为什么对黛玉好,那是因为同病相怜,因为宝钗也是客居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只比黛玉多了个哥哥,多了个母亲而已。虽然她的哥哥很疼爱她,给她炸金项圈,她的妈妈为她打算,要把她嫁给宝玉。可是他们都没有关注过她的内心在想什么,她真的需要什么。他们只是出于亲情的关心照顾。

比如一个家族,那么大的生意,那是落在宝钗身上的,薛蟠除了会惹事生非之外,他会做什么?而她的母亲,考虑她的婚事,只是为着家族利益着想,是不会关心她的。所以她的处境是和黛玉一样的,同样是孤苦伶仃的,薛蟠就仿佛是她身上的一块病,永远不得好,这和黛玉久病是一样的。



所以当她看到黛玉,是怜惜她的,说的话也是很真切的,“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恼,只管告诉我”,她这样替人着想,可曾有人替她着想?我认为她也是需要有人可以真心的替她分忧的吧,可是并没有谁对她真的好啊!

而黛玉显然是一个非常真诚的女孩子,她从来没有诡计害人的心,所以宝钗也和她亲近了。比如我记得,宝钗在宝玉房间绣花的那次,是因为觉得袭人说话真诚贴心,所以就和她多聊了几句。

她会主动跑去安慰王夫人,她会点戏顺着贾母,那是基本的礼仪。她虽然对大家都好,那也只是出于礼貌,真的交心的人却没有几个,而对于黛玉是真的。她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也是真心实意的。比如给惜春开画具,就是非常的周到整齐,别人想不到的,她都想到了。


同理,她看黛玉的药方,也是非常的仔细,像是专业的大夫一样。对她的病势分析建议也是非常的中肯。

她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耳闻目睹,必然也是懂得利与弊的分析,所以她在大观园的管理上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是她给探春管家的建议也是非常的好。也显示了她分析问题的厉害性。

而黛玉在贾府,同样是客居的,她爱宝玉,但是并不能成为二宝姻缘的障碍,因为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所以她们两个没有利益分争,相反,如果相处融洽,这只会给宝钗的淑女形象加分,毕竟老太太和宝玉都是喜欢黛玉的,这府里两个最重要的人都喜欢黛玉,她为什么要讨厌呢?而且黛玉的存在,并没有妨害到谁。反而因为她待人真实诚恳,姑娘们都和她玩儿,精明如宝钗,又怎么不真的和她交心呢。


荷唯洛之恋


先弄清楚宝钗为什么对黛玉好,我们就可以知道她对黛玉是真好还是假好了。

第一种,宝钗是真心喜欢黛玉的,所以对黛玉好是真的好。

元春都说宝钗和黛玉是大观园中所有女孩子里面最为优秀的两个人,自然会有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感觉,如果要选对手,宝钗的眼里也只看得上黛玉。宝钗经过长时间和黛玉相处,自然也知道黛玉的性情和脾气,黛玉是一个招人怜爱和喜爱的女孩子,宝钗也喜欢她。

也许有人会认为宝钗做人做事太圆滑,但这并不代表她不真诚。黛玉这么七窍玲珑心的人都能体会到宝钗的好,我想宝钗待人应该是极好的。黛玉心里真的打开心扉对宝钗是在她犯老毛病的时候,宝钗来看她,真心的为她排忧解难。

宝钗的言语如果不是发自真心,是不能说的这么自然妥帖的。宝钗比大家年长一两岁,家里又有变故的早,她早早就当家,自然就比别人懂得体谅和照顾人的,她简单数语就化解了黛玉的心结,而且还实打实的帮助黛玉。

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

第二种原因,化解和黛玉的小误会,让黛玉不要再调侃她,这也算是真好,不然这么能够打动人。

黛玉很聪明,对大家的行为很多时候都看得很通透,当她看不惯宝钗的某些做法的时候,她就会调侃她。

例如:宝钗过生日的那次,宝钗给宝玉讲解戏曲的戏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类的,宝玉听得很入神,后来还想学参禅,黛玉看不下去了,就调侃他,也讽刺宝钗爱卖弄。

惜春要请假画画,宝钗说了一大堆需要准备的东西,后来黛玉听完后就说,可以再加铁锅一口,锅铲一只,接着就可以给宝钗炒颜色吃了。后来又笑话宝钗把嫁妆单子都写上去了。

黛玉和宝钗之间总有一种疏离感,湘云就曾说如果可以挑出宝姐姐的错处就服黛玉,可是黛玉说她哪里敢挑剔宝钗,没被黛玉调侃过的人都不算大方有趣的人,为了可以和黛玉成为朋友,宝钗自然也就会对黛玉好。

第三种原因,宝钗想要融入宝玉的生活圈,为爱情寻找一个可以竞争的机会。以这样的心思对黛玉,可以算是半真半假。

宝玉和谁都可以相处的很好,但是他每天的中心还是放在黛玉身上的,宝钗如果想要融入宝玉的生活圈,那么她必然要先得到黛玉的认同。黛玉一直都不是很喜欢宝钗,一是因为爱情,二是因为看不惯宝钗的为人做事,所以要是宝玉老是找宝钗一块玩的话,她是会生气的。

有一次宝钗生病了,宝玉前去探望,过了不大一会儿,黛玉也就跟去了,雪雁来送手炉的时候,黛玉也借机会小小抱怨宝玉,她平日间叫他不要喝冷酒,他不听,宝钗一说他就听了。

还有一次,湘云过完年后到贾府来玩,看到宝玉同宝钗一起来,知道宝玉又找宝钗玩去了,黛玉就生气了。黛玉不是气恼这件事,而是宝玉不懂她,她并不介意宝玉和谁一块玩,但是宝玉误会她小心眼。

反正和宝钗有关的事情,黛玉就有点小孩子脾气爱生气。总怕也许宝玉会喜欢宝钗更多一点。所以宝玉为了让黛玉放心,也不会和宝钗过多的熟络。宝钗如果想要走进他俩的圈子,就要先打开黛玉这一个节口。

宝黛的爱情里宝钗永远都是一个多余的人,在黛玉没有认可她之前,她丝毫没有机会可以加入到两人的爱情里,可是当黛玉认真的把她当姐姐之后,黛玉便也对宝玉说宝钗的好,知道宝钗的心意,所以她愿意给宝钗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宝钗喜欢宝玉,可是“神女有梦,襄王无情”,又何必强求。

总的来说,宝钗也是个好姑娘,她待人都很好,所以才会让大家觉得不真诚,但是少了她又不行,她就是一场及时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我们只要记住别人的好就行,何必要管其他呢!

找寻红楼梦里的悲愁喜乐,欢迎关注 常乐红楼


小说红楼


宝钗给黛玉送燕窝,谈不上真好或假好,甚至谈不上好不好,她不过是习惯于帮助别人,因为她早早预知了没落,却又无可奈何,除了主动消费降级,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单是黛玉,还包括邢岫烟、史湘云,甚至对赵姨娘也不错。


在她给黛玉送燕窝的那一回,黛玉说:“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的回复却是:“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

在黛玉看来,宝钗送燕窝是“多情”,宝钗却叹息自己不能照顾到每一个人,换言之,照顾黛玉,不过是她希望照顾到所有人这么一个宏大梦想的一部分。康德说,只有不带任何个人偏好的善才有道德价值,极端一点就是,那种对任何人都不感兴趣的人善举,才是道德的。

“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宝钗抵达了这个高度,虽然她也曾身带热毒,却通过一枚枚冷香丸化解,她全身心地做好准备,只为将来面对磨难时,就可以更加心安理得,更有尊严。

这个高度却为大多数现代人不能企及,我们帮助一个人,通常需要先建立好感,要听真善美的故事,希望自己的眼泪有地方安放,一个好故事会引来八方资源,风险是,一旦这故事编不圆,就会遭到踩踏式的报复。

但是,故事好不好听,故事里的人是否可爱,和是否应该受到帮助,真的没有关系啊,扪心自问,若是你有天身处弱势,你能不能让听众满意?假如我们确知,援助与故事无关,只与需要有关,我们也许就可以更加踏实一点。

那么,像宝钗这样不加区别的善,就应该是被肯定和学习的。


闫红说


薛宝钗对林黛玉是真好。

我们之前对宝钗有过分析描写。评价宝钗为一个几乎完美的人!她尽管圆融世故。但对人也很真诚。从替史湘云谋划中秋宴请,到和邢岫烟交心谈话,我们看不出任何功利心思。反倒处处为他人着想,如果只是说买人心,小恩小惠即可,何必大费周章。

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恼,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

她之所以对林黛玉好,第一是爱林黛玉的才,惺惺相惜。第二林黛玉孤身飘零在贾府,也引起同在贾府,虽有母兄,却无法真正依靠的薛宝钗的感同身受,俩人,健身,同病相怜之感!

黛玉叹道:“‘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今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这是四十五回宝钗和黛玉交心的一番谈话。长大后的俩人因这一次谈话彻底敞开心扉。林黛玉因为身体而悲泣,薛宝钗宽慰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宝钗的关心发自真心。

首先,薛宝钗关注到林黛玉的药方。说。“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这只有非常关心的人才会关注的细节。有人可能说,这是因为薛宝钗想取代林黛玉的窥视行为。但又何必说出来。要真讨厌一个人是不会指正对方错误的。

其后他又替林黛玉谋划如何将养身体比较好。这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可见她在这之前已经有过很多次的思考。我们说过薛宝钗是个全才。从这上面也能看出她对医理的深透研究,而一个家里无病人的人研究医理药方,有可能是学习兴趣,不排除她是专门为林黛玉的病查过医书的。因为医药博大精深,不可能那么巧对黛玉的病说的头头是道!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昏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这是林黛玉交心的话了。我们知道长大后的林黛玉,也并不是小肚鸡肠人。从这句话也体现了她勇于认错的大气。

聪明如林黛玉。我们想到的,她自然也想的到。所以,她这段发自肺腑的剖白,正印证了薛宝钗对她是真的好出自真心,又替薛宝钗平时行为做了注解。可见两人彻底敞开心扉,接纳对方。


君笺雅侃红楼


一、薛宝钗是个近乎完美的少女形象。她聪明、漂亮,性格温和,知书达礼,又温柔体贴。宝钗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八面玲珑,且很有心机。她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冷,很少袒露内心真实想法。


二、宝钗确实真心想嫁给宝玉。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最有力的佐证,是第二十八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元妃赐予的端午节礼,只有宝玉和宝钗的礼物一样,都有红麝串。元妃礼物显然预示着元妃对宝玉的婚姻取向。如果宝钗不想嫁给宝玉,她就不会戴红麝串了。

三、宝钗对黛玉是真的好,这符合宝钗的为人、性格。尽管宝钗有心机,但她并不虚伪,更不会主动坑害他人。



只有完美的宝钗才足以魅惑、打动宝玉的心,使宝玉内心偶有动摇。也只有完美的宝钗才有资格与神仙似的妹妹林黛玉相抗衡。

可悲的是,黛玉宝钗对自己的婚姻都没有决定权。


汤姆2191973


宝钗对黛玉是真好还是假好,因为后40回的遗失,这应是一个悬案。但宝钗对黛玉好,大约从41回才开始的,有人说,无事献殷勤,必有奸诈,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揣度一个十五六的妙龄少女,却也实在忽略不了在此之前,两个人虽不曾交恶,但实在说不上和谐的事实。



史湘云初登场时,宝玉要去看史妹妹,临走前见黛玉耍小性儿,就跟过去哄劝,薛宝钗来了,一个“史大妹妹等你呢”就把宝玉推走了,竟然理也没理生气中的林黛玉,更别说询问安慰一句了。

二十七回的滴翠亭外,宝钗听到有人说话,“便煞住脚细听”,发现事关男女私情时,欲抽身已晚,便加重脚步,并向刚才说话的小红与坠儿询问:“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玩呢…”把一切都推到了林黛玉身上。

薛宝钗在宝玉将她比作杨妃时,恼怒宝玉时,也一并奚落了黛玉。听到袭人抱怨潇湘馆姐妹不知分寸时,并没有半句开脱之语。



薛宝钗对黛玉之好始于四十一回,终于六十七回,薛蟠外出回来,带来许多南方特产,宝钗送黛玉的礼物较之他人厚了一倍,黛玉见物思乡,泪流不止,为了让黛玉散心,宝玉陪黛玉到宝钗处谈笑。



此后,宝钗搬出大观园,薛蟠悔娶夏金桂,宝钗与黛玉再无交集。至于宝钗为什么突然对黛玉好,是不是还一直好,因为后40回的遗失,也只有凭个人想象了。


萍风竹雨123


宝钗是我读《红楼梦》过程中,最喜爱的女孩子,她作为皇商家庭出生的女孩子,从懂事起就见惯了父亲和皇家及权贵们打交道过程中的小心翼翼和如履薄冰,书中没有交代宝钗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宝钗的博学和教养我们可以略微知道其父也必定博学,因为宝钗妈妈薛姨妈对孩子应该是比较溺爱,我们看看薛蟠就知道了。所以薛宝钗极好的教养应该来自父亲,宝钗也亲口说过父亲对他的爱是超越哥哥的。但可惜父亲早逝,至于什么原因,作者并没有多说,我想挣皇帝家的钱可能没那么容易吧,父亲死后,哥哥不争气,母亲也没有管理能力,宝钗后面和探春一起理家的能力可能就是在管理家族产业中默默锻炼出来的。也就是宝钗的冷更多指的是她的理性和遇事的冷静。她志向高远“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所以宝钗心理有一个更大世界,她想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在哪个时代她能想到的首先是能像元春一样进入皇宫,落选后她为自己选取的另一条实现自我的路子就是成功嫁给宝玉,但她同时也看到宝黛的爱情,但只要宝玉没有娶黛玉意味她也一直有机会,所以她和黛玉的交往应该没有那么纯净,她也有自己的考虑,通过黛玉才能更好的了解宝玉,人际交往的秘诀有时就要学习宝钗接近一个人先从这个人的闺蜜开始,娶得黛玉的信任,就是为了让宝玉也喜欢上她。所以这就是红楼梦对人性了解的深刻之处,真作假时假亦真,真中有假,假中亦有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