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李亨为什么眼睁睁地望着太监李辅国杀死自己的皇后?

历史的荒野


被杀的是张皇后,她在李亨还是太子时被选为良娣,因此又被称为张良娣(以下我们就一直称呼她“张良娣”)。

(张良娣剧照)

张良娣出身于世宦大家,容貌艳丽,身材丰腴,且极为伶俐善言,因此得唐肃宗李亨专宠。然而太监李辅国杀她时,李亨为何不阻止呢?

一、患难夫妻。

张良娣嫁给李亨,是唐玄宗的主意。

在张良娣之前,李亨已经离过两次婚了,一次是太子妃韦氏,一次是杜良娣。倒不是李亨和她们感情不好,而是她们的家人被诬告说有谋反之嫌,李亨为了不受牵连,于是和她们断绝了夫妻关系。

李亨这样做,也有苦衷。因为奸臣李林甫深得唐玄宗宠信,正是他的诬告,让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被唐玄宗赐死。

李亨白捡了个太子之位,却并不高兴。毕竟李林甫初意并非是支持他做太子,所以他活得战战兢兢,担心随时会步入李瑛的后尘。

张良娣是个聪明人,她为了保护李亨和自己,一方面不让李亨和大臣有往来,另一方面事事亲为,不留侍女仆人在身边,以免被李林甫抓住把柄。因此,就连做饭煮茶这样事,都是她自己来做。

(李亨剧照)

二、染指朝政想做武则天。

好不容易熬到李林甫病逝,张良娣和李亨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却又赶上了安史之乱。

在逃亡的路程中,有孕在身的张良娣,一刻不离李亨左右,时刻保护着他。

当时一些吏民纷纷请求李亨收复长安,李亨却一直犹豫不决。还是张良娣劝谏,才让李亨下定决心,与唐玄宗就此别过,转道灵武,并登基称帝,遥奉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收复长安后,立刻把跟着他吃了不少苦的张良娣封为皇后,不久,张良娣先后给李亨生下二子李召和李侗。

李亨做皇帝后,有三宠:一是大将郭子仪,二是太监李辅国,三是与他共患难的张良娣。

由于李亨体弱多病,郭子仪又常年在外,所以朝中事务,多交给张良娣和李辅国打理。

张良娣是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自从染指朝政后,便有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她勾结李辅国,不光在朝中重要的职位上安插心腹,还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对大臣们旁敲侧击,想让他们联名上疏,请求李亨给她加尊号。

李亨本是个没有主见的人。经不起张良娣缠磨,本想依从她。却有忠臣谏言说唐朝以来,除了韦皇后曾加过尊号,再无二人。李亨惊得冷汗直流,害怕自己会成为第二个唐中宗。恰逢此时又出现了月食,于是李亨便以天神警示为由,没有答应张良娣。

(李辅国剧照)

三、盟友反目。

既然得不到更多的权力,张良娣便打起了太子之位的主意。

当时太子李俶不光是长子,还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有大功。再加上他贤明,因此深得李亨器重。

张良娣没少给李亨吹枕头风,希望他能废黜李俶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让她万万没想到,她两个儿子都没活几年,便夭折了。

张良娣并没因此消停,她变本加厉地诬陷李俶。然而此时,李俶由于常年领兵在外,又有郭子仪等老将拥护,因此绝不是她三言两语就能被废黜的。

张良娣眼见李亨的身体每况愈下,已经卧床不起。她担心李俶继位后,她必会招到打击报复,所以她便想立李亨第二子李系为太子。

为了能早日让李系成为太子,她矫诏让李俶进宫。同时又让平日依附于她的一众人埋伏在大殿内,准备等李俶入殿后,将他诛杀。

然而,一向和张良娣内外勾结的李辅国,有了自己的小算盘。老奸巨滑的李辅国认为,如果能救下李俶,他必在李俶继位后,保平安富贵。所以他增兵在凌霄门拦截李俶,并把他保护起来。随后,李辅国率领近卫军冲进大殿,将埋伏的一众人等诛杀殆尽。

四、最后的挽歌。

张良娣见李辅国反水,深知大势已去,为了逃命。她在惊慌失措中,逃到李亨病榻前,希望能得到李亨的保护。

然而,李辅国提着刀径直闯了进来,丝毫不顾病榻上已气若游丝的李亨,直拽着张良娣的头发拖了出去。

李亨眼睁睁看着这一幕,早已吓得胆裂魂飞。

不一会儿,又听到门外响起一声女人的惨叫,顿时昏死了过去。

是夜,在位仅6年的李亨便一命呜呼,卒年52岁。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张生全精彩历史


唐肃宗自己已经病得起不了身,哪里还顾得上张皇后,况且张皇后当时并没有被杀死,而只是被软禁了起来,不过这和被杀死也没有什么不同,大约李辅国还是想给唐肃宗最后的体面的,所以不忍心让唐肃宗看着自己的皇后被杀。但即便如此,唐肃宗还是因为这场宫变一命呜呼了。说到底还都是唐肃宗自己惹的祸端。

当初武惠妃一番筹谋,原本是想扳倒太子李瑛然后让自己的儿子李瑁做太子,但是在李瑛等李隆基的三个儿子都被武惠妃折腾死后,武惠妃自己也被吓死,而且李瑁不仅没有得到太子之位,反而自己的娇妻杨玉环也成了父亲的贵妃。这倒是便宜了李隆基的第三子李亨。737年,李亨坐上了太子之位,这个位置并不好做,李亨战战兢兢又小心翼翼了近20年。

李亨的婚姻也是一波三折,太子妃韦氏和杜良娣的家族先后涉案,最终,李亨与两人离婚。之后娶了表妹张氏,也就是后来的张良娣。张良娣的祖母是李隆基的姨母,曾将李隆基抚养成人,所以张家备受恩宠。张良娣很快就在753年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李佋。

755年的冬天,安禄山以范阳为根据地起兵造反,很快就攻下了洛阳,更在潼关打败了哥舒翰,756年的六月,长安岌岌可危,唐玄宗无心拯救大唐河山,反而趁着夜色出逃了,带着杨贵妃和杨国忠等人,以及几千名护卫,当时张良娣和李亨也在其中。

当他们走到的马嵬驿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马嵬兵变。唐玄宗和太子李亨向着相反的地方而去,唐玄宗继续南下四川,而李亨带着张良娣、李辅国以及两千士兵北上灵武,当时的张良娣已经怀孕,但是曾经娇贵无比的张良娣却总是保护着自己的丈夫,走在他的前面,为他阻挡可能的危险,甚至在生下李侗的第三天,就开始为战士们缝补衣服。

那时候的两个人确实共患难了很长时间,李亨在李辅国的辅佐下于灵武僭越称帝,即唐肃宗,张良娣为淑妃。之后,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郭子仪和李光弼开始收复两京。李亨继位后很是宠信宦官李辅国和张淑妃,后来这两人勾结在一起,在李辅国的帮助下,张淑妃在767年的四月被册封为皇后。

两京收复后,唐肃宗放弃一鼓作气平定叛乱的正确建议,回到长安,并将远在四川的太上皇唐玄宗接回。回到长安之后,各种矛盾开始凸显,张皇后对权力很是执着,她和李辅国联合,大肆干涉朝政,铲除异己,建宁王李倓就是被两人设计害死的,而唐肃宗也渐渐和张皇后离了心,但也只是离心,并没有想过废后,而且唐肃宗也离不开张皇后和李辅国。

而张皇后看着一直病怏怏的唐肃宗,开始有了易储的心思,当时的太子是唐肃宗的长子李豫(即李俶,成为太子后改名为李豫),张皇后和李豫素来不和,遂想废掉太子,然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张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李佋在760年就夭折了,当时刚刚八岁,而第二个儿子李侗只有六岁,在这件事上,张皇后和李辅国有了矛盾,李辅国并不主张废太子,而且唐肃宗也不愿意立这么小的儿子为太子。

762年,李侗也夭折了,张皇后又想到了立唐肃宗的第二子李系为太子。四月,唐肃宗病重,眼看已经快不行了,张皇后联合朱辉光、马英俊、啖廷瑶、陈仙甫等人准备谋害李豫然后立李系为太子,张皇后矫诏让李豫进攻侍疾,并带着200人准备在宫中发动兵变捕杀李豫。

但是当时的宦官程元振和李辅国已经提前知道了张皇后的谋划,设兵在凌霄门候着李豫,然后护送李豫到了飞龙厩,紧接着李辅国出兵在三殿逮捕了李系,朱辉光等人,张皇后也被幽禁在别殿。

唐肃宗惊闻政变,急火攻心,一命呜呼。李辅国等人拥立李豫继位,即唐代宗。张皇后随即被赐死。

<strong>


萧晓四姑娘


唐肃宗李亨、肃宗张皇后、大太监李辅国、太子李豫(即后来的唐代宗),四个人聚在一起,就是一场宫斗大戏的四大主角。

只不过呢,大戏的结局是,唐肃宗被吓死了,张皇后被囚禁死了,李豫当上了皇帝,之后又除掉了大太监李辅国。

先说李亨,人生那个坎坷呀。李亨还在他妈杨良媛的肚中之时,就差点被他爹唐玄宗李隆基,一剂打胎药给干掉。估计李亨是还没出生就被吓到了,所以,李亨“早衰”。不过呢,这却得到了玄宗李隆基的关怀。玄宗让高力士选了三个掖庭的宫女去伺候李亨,其中一个宫女吴氏为李亨诞下了一子,即后来的代宗李豫。

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害死了玄宗的太子李瑛和另外两个儿子,李亨渔翁得利,阴差阳错成了太子。当然,太子位不是那么好坐的,在李亨苦苦支撑之时,爆发了“安史之乱”。

太监李辅国闪亮登场。

李辅国相貌丑陋,直到40岁,还是一名不起眼的太监。好在李辅国读过一点书,而且做事认真,就被原本低调,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李亨看中,招进了东宫。

安史之乱时,玄宗出逃,李辅国也陪同太子李亨一起跟随肃宗前往蜀川避难。一众人行至马嵬驿之时,李辅国说服了太子李亨发动兵变,又去找禁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说服陈玄礼,一同发动兵变,拥立李亨登基。

震惊吧,原来唐朝最厉害的太监并非高力士,而是李辅国,最后官职宰相的李辅国。李辅国仅凭一人之力,挽救了处于危难之中的大唐王朝。

原本李辅国跟陈玄礼商量好,杀死杨氏一族,并拥立李亨为帝,尊玄宗为太上皇,只是陈玄礼突然变卦了。在杀死杨国忠,处死杨贵妃之后,陈玄礼护送玄宗去了蜀川。

没有了军队的支持,李辅国被迫只能陪同李亨远走大漠寻求帮助。

此时的李辅国,对李亨忠心耿耿,生活上照顾的更是无微不至,一路到了甘肃平凉。李辅国又独自跑去龙武,说服了后来的大唐宰相杜鸿渐等人,让他们一起拥立李亨为帝,并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新帝李亨在龙武登基,召集天下兵马,平定了安史之乱。

肃宗李亨回到了长安,玄宗也回到了长安,但是李亨早衰,病了。李辅国在李亨生病期间,伙同李亨的张皇后,将高力士流放岭南,将陈玄礼贬为庶民,又将玄宗李隆基搬到了几近荒废的太极宫居住,随后玄宗在忧郁中病逝。

李辅国帮肃宗除去了心头之患,让肃宗坐稳了皇位,自然得到了应有的报答,大力表扬,升职加薪。李亨还专门赐婚李辅国,将已故礼部侍郎的侄女嫁给了李辅国为妻。李辅国从此成了唐朝的中兴大臣,权倾朝野。官员的升迁任免,奏折批阅都是李辅国说的算。李辅国还将禁军掌握在自己手中,谁敢反对他,就镇压谁。

原本张皇后和李辅国是一伙的,曾共同对付过玄宗。张皇后得宠,也有了自己的野心,就想废掉太子李豫,除去建宁王李倓,然后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储。张皇后就联合李辅国,陷害杀死了建宁王李倓。只是“张后生二子,兴王佋、定王侗。兴王早薨,侗又孩幼,故储位获安。”李豫的太子位算是暂时保住了。

两个合伙做坏事的人,在一起时间久了也会产生嫌隙,张皇后开始厌恶李辅国了。她就跑去找到太子李豫,商议杀掉李辅国。李豫不许,于是,张皇后决定自己动手除掉所有人。

肃宗病重,张皇后就找到了肃宗的次子越王李系共谋,准备先杀李豫,再杀李辅国,立李系为帝。张皇后矫诏让太子李豫入宫,准备杀掉李豫。飞龙副使程元振得到了张皇后的密谋,就通知了李辅国。

禁军可是掌握在李辅国手中,李大太监让程元振带人冲进皇宫,一顿砍杀,杀死了越王李系,兖王李僩,幽禁了张皇后。

此时,肃宗在做什么呢?躺在病床上呢,听闻了宫变,“俄而肃宗崩,太子监国,遂移后于别殿,幽崩。”肃宗李亨被吓死了,李豫以太子的身份监国了,而张皇后被幽禁于别殿,也死了。

肃宗先死,然后张皇后才死了,肃宗想做点什么,也无能为力了。

李辅国对肃宗、代宗父子两代都有拥立之功呀,由此也日渐骄横,终于因为出言不逊,得罪了代宗李豫,让李豫起了杀心。李豫一面尊李辅国为“尚父”,晋封博陆君王,一面提拔程元振和药子昂,夺了李辅国的兵权。

据说,代宗派人刺杀了李辅国,割下了李辅国的头颅,最后李辅国是以木首代替下葬的。

功高震主,还不知自敛,那么下场基本上都一样了,李辅国也没能例外。


奕天读历史


李亨的太子之位是天上掉的馅饼,白捡的!

武惠妃为让亲生儿子寿王李瑁上位,不惜设计害死太子三瑛等哥三个,不想人算不如天算,武惠妃因天天做恶梦被吓死,李瑁也自此无缘太子位,三子李享因此上位,但他天天恐惧生性多疑的老爹给他来个恩赐自尽。

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在杨国忠的小算盘下引诱下,唐玄宗先是斩了封常清、高仙芝,之后又逼哥舒翰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结果痛失潼关,长安失去门户。唐玄宗吓得连夜逃窜,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向西南狂奔。结果,禁军怨声载道,在马嵬驿发动哗变,杀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

马嵬驿事变后,唐玄宗执意继续逃窜,太子马不停蹄的赶到灵武,灵武拥有当时唐朝最强的军队,由忠于唐朝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统帅。

当太子率兵到达灵武之后,裴冕、杜鸣渐等大臣进言要求太子即位,太子于多次推辞之后最终接受,在登基,是为肃宗,在这之后,才将消息传到蜀地告之玄宗,同时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隆基在西行的路上并不知道李亨已称帝,还一直以皇帝的身份发布诏令。当来自灵武的使者告诉李隆基李亨即皇帝位的消息后,李隆基说:“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四天之后,李隆基宣布:“自今改制敕为诰,表疏称太上皇。四海军国事,皆先取皇帝进止,仍奏朕知,俟克复上京,朕不复预事。

李隆基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太上皇,过得十分憋屈,在极度郁闷的情况下,硬是活到了公元762年夏天,而唐肃宗李亨则在不久后也离世。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和马嵬驿兵变,太子李亨登上皇位的希望极其渺茫:

1、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兵变前唐明皇风流快活心轻气爽,杨贵妃可以继续陪伴天天似活神仙,而太子他天天恐惧生性多疑的老爹给他来个恩赐自尽。

2、唐明皇从盛世天子到落魄逃难,从美女陪伴到杨贵妃已与他阴阳两隔,回到长安又被监视失去自由,如此落差居然只比肃宗早死半月,唐明皇命硬,唐肃宗绝对不及!

3、如果没有马嵬驿兵变,李隆基在杨国忠等人陪同下到达蜀中,将继续保持这个局面,太子李亨也会被他紧紧拴在身边。

4、相杨国忠与太子积怨已深,死于兵变,如到了成都,李亨的太子之位很可能会不保。

所以李隆基和李亨的身子骨来看,如果李隆基舒舒服服地继续做皇帝,没住李亨还真不一定能熬过自己老子。


美丽青春您真痘


熟悉唐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李亨其实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皇帝,李亨能够当上皇帝,有一部分运气在里面,李亨在做太子的时候懂得低调,不出风头,从而躲过了唐玄宗的猜疑,再加上安史之乱的爆发,李亨得以有机会提前当皇帝,大唐是烂在了唐玄宗手里,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局势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是李亨在一些是军队将领的怂恿下,加上对杨国忠,杨贵妃的不满,策划了马嵬兵变,本来想将唐玄宗一起解决,没想到陈玄礼只是针对杨贵妃和杨国忠,忠于唐玄宗,所以唐玄宗的命是保住了,李亨和唐玄宗就分兵了,李亨在将领的拥护下载灵武称帝,尊在四川的唐玄宗为太上皇。


1、任用李辅国、程元振等太监掌握军权


在李亨当皇帝的过程中,太监出力不少,李亨本来就不是雄才大略的主,对于权力和军队并没有完全掌控,只能通过太监来进行控制,这就造成唐朝后期太监干政严重,甚至可以废立皇帝,而李辅国则实际掌握了当时的军权。



2、纵容张皇后干政


为了制衡太监,李亨纵容张皇后干政,但是张皇后却跟李辅国沆瀣一气,操纵朝政,朝廷上乌烟瘴气


但是张皇后和李辅国在太子人选上出现分歧,张皇后想废掉李亨立李系,而李辅国则支撑李豫,斗争一时白热化,而这个时候的李亨则病重。


最终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拥护下,逮捕了张皇后,杀越王系、兖王僴。当夜,唐肃宗病死,时年五十二岁。


病重的李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辅国杀死张皇后而无能为力。


历史百家争鸣


这个说法不是很准确,张皇后死的时候唐肃宗李亨早就去世了。自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唐朝女子乱政简直层出不穷,先有韦皇后、后有张皇后,早在唐肃宗在位之时,张皇后和李辅国相互配合、把控朝政,但唐肃宗病重之后,权力欲极重的两人之间矛盾立即爆发,张皇后想废除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而李辅国则支持太子李豫,张皇后最终事败被囚,唐代宗继位之后被幽闭而死。

△唐肃宗和张皇后

皇后、宦官相互配合,共同把持朝政

张皇后的祖母窦氏,乃是唐玄宗母亲昭呈皇太后的妹妹,因此她其实是唐肃宗李亨的表妹。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张氏被选入太子宫为良娣,李亨与韦妃离婚后,张良娣开始专宠于太子。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西逃蜀地,太子李亨与张良娣随从。后来,李辅国与张良娣均劝太子留下,于是在“马嵬兵变”之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而玄宗则继续进入蜀地避祸。到达灵武后,李辅国又劝李亨迅速称帝,以安民心。

△张皇后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张良娣被册立为皇后,而李辅国则被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并将军政大事全部委托于他。

张皇后和李辅国两人均属于权力欲极重之人,在唐肃宗称帝之后,两人一内一外、相互配合,对于反对自己之人大肆打压,开始逐步掌控朝廷大权。

唐肃宗病重,张皇后与李辅国矛盾爆发

唐肃宗的第三子李倓为人正直,曾多次向唐肃宗揭露李辅国和张皇后的罪状,结果非但没能扳倒对方,反而被张皇后和李辅国诬陷其欲谋害其兄太子李豫,唐肃宗听信谗言,导致李倓被赐死。

△李辅国

之后,张皇后又因为广平王李豫也并非自己所生,害怕其继位之后导致自己失势,于是便想废掉太子,改立自己的儿子。然而,张皇后与唐肃宗虽然生有两个儿子李佋和李侗,但李佋早夭,次子李侗又太过年幼,因此始终未能成功。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唐肃宗病重,命太子李豫监国。眼看就要失去最大的依靠,为了持续掌握权力,张皇后和李辅国两人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张皇后选择了加快废除太子李豫的计划,而李辅国则选择了积极向太子李豫靠拢,不同的选择,最终使得两人走上了敌对的道路。

△太子李豫

张皇后先是暗中将越王李系召入宫中,与其商议废立太子。之后,张皇后趁机召见太子,要其帮助自己诛杀李辅国、程元振,被太子所拒。于是张皇后便和内官朱辉光、马英俊、啖廷瑶、陈仙甫合谋,意图杀死太子李豫,然后立越王李系为储君。

张皇后与越王李系在宫中暗部刀斧手二百余人,以探望伺候肃宗的名义召太子李豫进宫,准备在宫中除掉对方。结果此举被程元振探知,程元振转而告诉了李辅国,于是李辅国立即带人将太子保护了起来,然后率兵直入皇宫,将越王李系和内官朱光辉、马英俊等囚禁,又将皇后软禁于别殿。

当夜,唐肃宗李亨病逝,时年五十二岁。次日,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唐代宗继位之后,废张皇后为庶人,不久之后张皇后被幽闭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