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新道歉,因不當言論引爭議


趙立新道歉,因不當言論引爭議

在娛樂圈裡,人設要立起來是很容易的。

一年多的時間,憑藉著幾檔綜藝節目,趙立新就已經成了娛樂圈裡少有的叛逆知識分子:他在《聲臨其境》裡即興演繹話劇《父親》,在《奇遇人生》裡痛斥娛樂圈互相吹捧的風氣,穿著白襯衫牛仔褲演魯迅,連《三聯生活週刊》寫他的標題都是“演員中的知識分子”。

看過《繡春刀》或者《見字如面》的觀眾應該都知道,趙立新最擅長演愛腹誹的知識分子,《繡春刀》裡的內閣首輔韓曠至今都是他的大銀幕代表作。

但人設也是說崩就崩的。翟天臨學霸的假人設牽出一棵藤上七個瓜,直接斷送了自己的演員生涯,馬思純說自己“一天中最享受的是睡前閱讀的時刻”,結果一篇貨不對板的讀後感引發了網友的一波群嘲,再到今天在日軍侵華這件事上犯糊塗的趙立新。

人設這件事上的起高樓和樓塌了,往往只有一線之隔。所以《我和我的經紀人》一個有關人設的爭論能在熱搜上掛兩天,人設是這個時代的必需品,但更是危險品。

更要命的是,趙立新身上還揹著瑞典籍這層身份,又撞上了中國瑞典關係處於冰點這個大環境,連胡錫進老師都揪住了這一點猛打。

其實想想趙立新當年在競爭激烈的瑞典國家話劇團搶到男一號,回國6年時間裡每天用瑞典語大聲朗讀伯格曼的書,他擁有瑞典國籍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但在當下的輿論大環境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是一種趨向常態化的思維模式。

這時候如果說錯話,後果往往更加嚴重。

在社交媒體時代,演員貌似在公共場域有著巨大的話語權,甚至還能幫不少人說出他們想說但別人看不到的話,不信你看幾天前趙立新反擊聶衛平讓國足下圍棋的微博底下,一片支持他的言論,還有高贊評論說,“現在敢這樣說真話的人不多了”

但這種話語權其實更像是一種假象,一旦演員的表達突破了某種群體性的心理界線,話語權被稀釋或者被收回乃至反噬都是分分鐘的事,此時連你身上的某些“異類”的特質都會成為別人攻擊的大靶子。

這麼一看,那些在微博上只發廣告和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演員,雖然無趣,倒也很安全。畢竟圈錯了品牌官博名和歪曲了一段歷史,孰輕孰重,不言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