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建议暗度陈仓?天大的误会!

三国中有几大争议的谜团,其中之一就是魏延与诸葛亮的关系。魏延,刘备荆州时期加入的一个士兵,由基层一路当上了刘备两大军区司令之一。诸葛亮,在荆州拥有广大人脉的名士,最后成为刘备托孤的首席重臣,后主的丞相。所以,他们俩算是差不多时间进入刘备阵营,在刘禅时代北伐也一直合作,到诸葛亮去世。通常如此长时间合作的国家重臣,不是死对头就是非常亲密的伙伴,那诸葛亮与魏延是哪一种关系呢?

魏延建议暗度陈仓?天大的误会!

又为何有些人会认为魏延与诸葛亮的关系不好呢?

主要当然还是三国演义小说虚构情节的误导,但却仍很多人抓着三国志与裴注魏略的一段记载,硬是往三国演义的情节去引申!甚至说魏延建议诸葛亮暗度陈仓!

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輙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魏略曰: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羣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壻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魏延建议暗度陈仓?天大的误会!

首先,在下疑惑的是,就这两段记载,怎么会有人能把他解读成魏延建议诸葛亮暗度陈仓呢?

史记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韩信暗度陈仓,走的是嘉陵江通散关,也就是所谓的陈仓故道。

其实,韩信以外,其余刘邦诸将进关中的路线就是西汉水!

史记高祖本纪: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你说刘邦是出兵祁山也行啊!所以我们首先可以知道,子午谷之计跟暗度陈仓一点关系也没有。

魏延建议暗度陈仓?天大的误会!

其实,诸葛亮北伐也是走过陈仓的,路线与韩信暗度陈仓一模一样!很明显,是因为那些人误会了三国志里"如韩信故事"这一句的意思!韩信故事难道只有暗度陈仓一条吗?所以我们从前后记载可以很清楚知道,这句其实指的是韩信与刘邦两路作战,最后会师垓下的故事。至于诸葛亮有无让魏延分兵独立发展,与魏延关系如何?不是今天的主题,先撂下不谈。

而魏略那一段魏延建议子午谷突袭更是无稽之谈,夏侯楙一个假节的大员,又是夏侯惇之子;战打得不好在下可以接受,会直接逃跑在下可不信。一次对仗都没有过的对手,魏延能说得如此武断,这段故事编的就有点过头了!更何况当时郭淮还是雍州刺史呢!不用顾虑他吗?

魏延建议暗度陈仓?天大的误会!

因此在下一点都不认为魏延曾经建议过突袭战,更别说是建议暗度陈仓了!而子午谷的计策根本谈不上是计策,太多人把此记载战略地位抬的太高了!此一计策的成功前提完全建立在夏侯楙必定弃城逃跑之上,综观三国志本文与裴注相关史料,要如何能断定夏侯楙"必定"弃城呢?许多人说夏侯楙不会打仗,因为魏略一句"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可是无武略跟必定弃城之间有多大的差距,各位看官应该很清楚吧!

魏延建议暗度陈仓?天大的误会!

但除此之外,夏侯楙不会弃城的理由更多!尤其依三国志记载来看,败仗最多就是降职或遭贬;但弃城或违反军令可是要被斩的!再说古代的战争,若主将是懦弱胆怯之人,不是守城就是投降,三国志中还没有看过弃城而逃的守将!您只要从后汉书到三国志中能找出一个弃城而逃的守将,在下就请您吃炸鸡。而且魏略的记载是"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还指定夏侯楙要坐船逃,连骑马逃都不行,如果魏延是如此武断的武将,刘备会让他当汉中太守?所以此段记载破绽太多,能支持它可信度的佐证又没有,很像是为了黑夏侯楙而写的,认为此记载是奇策,在下是非常不以为然的。

魏延建议暗度陈仓?天大的误会!

拜托,别再用这段记载来污辱魏延的智商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