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为何至今没回来收钱?

沈庭吕


这个问答最近特别火,吸引了很多大v来回答,都想解开其中的奥秘,应该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的事,虽然那时候自己很小,而且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但是这个问题,因为太有吸引力了。好奇心使我不断的去思考这件事的原由,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令人难以相信。第一是赊刀人不需要抵押,只需要在她的小本本上签名就可以了,第二是那种令人惊奇的神秘预言,因为在当时的那个水平,几乎没有人可以相信他们说的话,但却有很多话灵验了,真的不可思议,难道他们可以未卜先知吗?

尤其是看了很多人的评论,比如当时的粮价只有3毛钱,他们竟然说可以涨到一块钱。有的还说猪肉涨到多少钱再来收钱,这种赊账方式,真的让人闻所未闻,难道他们是在开玩笑吗?但事实是真的有人赊账而没有给钱,而且后来也不要钱了,那他们吃啥喝啥?只卖刀不收钱,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事?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我还是有印象的,那时候农民淳朴善良,思想单纯,很多农民情愿待在家里,也不愿意出去挣钱,而那时候的钱应该很好挣,或者可以这么说,只要是到外面做生意挣钱的都发财了,就连炒股票都挣钱,当然钱贬值的速度也很快,我记得小时候有段时间到小卖部买东西,那时候买的是作业本或者削铅笔的小刀,可以说去一次涨一次价,而且涨的幅度还很大。或者可以这么说,那时候随便在家里压些什么货都可以挣钱,可惜那时候没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眼光。

那时候我们这里的农村经常可以见到很多收破烂的,或者挑货郎,我记得清楚的是有夫妻卖洗衣粉的,那种洗衣粉可神奇了,很脏的布用他的洗衣粉一洗,变得像新的一样,对我来说那就是像变魔术。当然这种洗衣服现在还在卖,而且是某知名的洗衣粉,我现在还经常用,也就是说他们卖的洗衣粉是在给厂家做宣传打广告,自然他们是有利可图的,厂商也会给他们一部分的补助。


自古买的没有卖家精,这些赊刀客看起来很大方,感觉钱在他们眼里就不是问题,比如他想在某个农户的家里借宿一晚,他就会给农户10~15元的住宿费,可那时候的农户不敢要,10块钱住一晚太多了,几乎让人不敢相信,那时候的10块钱人们叫它大团结,很多人都不敢收取10元钱,害怕是假的。当然另一方面农村人淳朴,借宿一晚也是举手之劳肯定也不会收取费用。

那么这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虽然他们不要钱了,可是赊了他们刀的农民还惦记着归还他们的刀钱。不得不说那时候的人真的很守信,难怪赊刀客能做出如此令人不解的销售方式。

他们卖给农民一把刀是三元,但是如果是赊刀,每把就是10元,这要是放到现在绝对是高利贷,第二,我也觉得这是他们的一种营销方式。因为赊刀不要钱,自然会吸引很多农民的围观,其实那时候只要门上有卖东西的,总会吸引很多农村人,只要有人就不怕卖不出去,这绝对是真理,这些赊刀购买的人无疑给他们做了免费的广告,而且用过之后,他们肯定也会说这种刀有多么的锋利,大加赞赏,而在他们卖刀的同时,也会说出一些令人难以相信的话,来引起大家的注意,告诉大家,没有钱没关系,价格贵也不是问题,只要你实心想买,等你有钱了再给,真的是深入民心。



那时候的农民也许得到的是一把免费的刀,但现在还是农民,而这些赊刀客有很多相信已经富起来了,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我这些都是猜想,而且因为时间久远,情况又各不相同,比如还有赊剪刀的现象,你能解开这其中的谜团吗?或者你有什么亲身体会。可以说出来,让我们回想那曾经的岁月。


乡村小二哥


我爷爷还年轻的时候,村里确实出现了很多“赊刀人”,除了“赊刀”还有“赊剪刀”、“赊锅”等等,都是用一些日常家庭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赊欠给村民使用,然后说一个预言,等预言实现了再来收钱。

2009年前后BBS在大学盛行的时候,我就在我们学校BBS帖子上看到过一个“寻找赊刀人”的帖子,跟帖盖楼的人寥寥无几。其实也不奇怪,毕竟赊刀的时代是一个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国内生产铁有限,像铁刀、铁锅这些日常用品都不能很好的满足每一个人使用,而我们这代人根本没接触过,甚至没听说过“赊刀人”。

记得爷爷说过,家庭用的铁器不能成规模量产,很多都是老手艺人打出来的,价格上贵,产量也少,很多邻里之间都是互相借着用铁刀、剪子,如果遇到家里有个红白喜事的,那互相借菜刀的场景就热闹了。说着说着,爷爷流露出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不禁咧嘴笑出声来。

而这些“赊刀人”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存在的一种特殊商贩,他们来到一个村子之后,往往会将刀、锅具等日用品摆放到地上,然后在地上写字,并吆喝着“赊刀、赊锅、赊剪子”,聚集的人越多,他就说的越热闹,用他的说法,这刀、锅、剪刀,不是白白赊给大家用的,等到结婚彩礼达到1万元,等到小麦价格上涨到1元每斤的时候,他就会过来收钱。

如果不相信他,也可以花钱购买,不过这个价钱在当时来说,还挺贵的(应该算得上天价),毕竟那时候彩礼价格才自行车、手电筒、手表,而一个工人的工资也才30来块钱,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忽悠人的,有一些爱占小便宜的人赊走了刀,还有一些抱着侥幸心理的赊走了刀,也不乏有些人有钱便直接买了用的。

早在很多年前,我们村的结婚彩礼就已经达到1万元了,并且小麦价格也早就涨到1元每斤,但当年的赊刀人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村里有些当年赊刀的老人,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呢,还跟子孙说等人家来收钱了一定要给了人家,做人不能欠人情。

可是赊刀人最终还是没来收钱,这事在老一辈人中形成了传说,有人说这些赊刀人是神算鬼谷子的传人,他们当年过来赊刀就是做善事,其实本就不图回报,只是找一个借口服务百姓。

也有一些后来在改革开放中赚到钱的老人说,这些赊刀人就是富有超前的审时度势能力,于是才会说赊刀等彩礼1万元时来要钱,只不过这些人能力往往不会太差,早就有了新的赚钱方式,而这些当年赊出去的刀,现在再回来要钱连路费都不够,也就不来了。

当然了,这里也存在这样一个情况,就是当年赊刀虽然说得热闹,但老百姓真的去赊刀的人并不多,而少量的几个人花钱买了刀,其实前后成本相差也不多,现在赚钱门路也多,就不在乎当年赊出去的刀了。

甚至还有人说当年赊刀的人都是南方的手艺人,他们跋山涉水在北方村庄赊刀,回去的途中出现了事故;也有人说当年的“赊刀人”其实就是掌握了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并没有传的那么神奇。

只是这些当年的“赊刀人”预言的事件纷纷实现,老辈人互相之间传来传去,传言一多,难免显得越发神秘。


李阿冰


二十多年前的“赊刀人”,挑着担子走村串户的卖剪子,刀子,日用品,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都是紧俏品,但是由于当时人们的赚钱能力没有如今这么高,所以都是喊赊账。但是即使是赊,也没几个人敢赊。那些货郎如今为何没有回来收账呢?请看老样经历的二个故事,也许你就明白了。


一:“天降一口锅”

在我小时候,父母分家的时候,由于爷爷奶奶家比较穷,没什么东西分给父母,家里的锅碗瓢盆都没几个像样的。尤其是炒菜的锅还是缺了一大块的铁皮锅,母亲时常唠叨,炒个菜要掉一半才能把菜炒好。

那是一个黄昏,我在家门口玩耍,有个挑着担子的货郎路过我家门口,高喊买剪子刀子日用品。母亲出来一看,担子上有着一口新铁锅,连忙问货郎要多少钱?货郎说铁锅要十五块钱!如果没有钱可以赊给你们用,等稻谷涨到二块钱一斤,猪肉涨到十块一斤的时候再来收账。

母亲一听,连忙说不要了不要了。(那个年代,稻谷只要几毛一斤,猪肉只要三块一斤,那个时候谁敢想像二块一斤的稻谷呢?父母每个月日出而出,日落而归才每个月一百多块钱)

货郎没有立马离开,对母亲说:天要黑了,能不能在此借宿一晚,可以付十五块钱的食宿费。

母亲听完后觉得不可思议,连忙把父亲叫出来商量,父亲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说:一顿饭没什么大事,睡觉的话家里还多一张凉席,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借宿一晚。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起来后发现父母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口新铁锅在面面相杵。原来是货郎不辞而别了,但是放了一口新锅在大门口。

二:八十年代的无期无息贷款

说起这个贷款,估计很多人都不清楚,只有父母那一辈才亲身经历过,而我也是听母亲说起的,母亲每每说起的时候就责怪父亲没胆量。

当年的无期无息贷款,正是因为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国家鼓励人们下海创业经商。但是那个年代的人们,谈起做生意,首先想到的就是本钱在哪里?亏了怎么办?所以根本没几个人敢去贷款。

我听母亲说,村里有个胆大的,自己跑去信用社贷了几万块钱回来,到时百元大钞很少,那个人是用蛇皮袋背着一袋十元的钞票回来的。但是他回到家里后,被父母,妻子一顿狠骂,逼着他又把钱退回去了。

后语:不知道各位从这二个故事里有没有发现什么?当年的赊刀人和无期无息贷款有什么区别吗?能说说你经历过的故事吗?欢迎留言!


老样


这是一种营销手段,目的根本不是赊账,只是借赊账之名做销售,这是惯用的伎俩,这种现象农村最为普遍,这些人其实就是骗子。

湖南人去我老家买席梦思床,湖南距离我家1000多公里,直接大街上吆喝可以赊账,一会聚集了很多人,赊账1200元,现款800元,买床的很多,大家要求赊账,我说绝对不会赊给你,这是他采用的一种手段,迅速把人聚集起来,然后开始售卖,很多人和我抬杠,人家说了可以赊,我说最后你看看就明白,果然最后开始收款,很多人说你不是可以赊账吗?他说你们不划算,贵,给现款600就行,你们看看差一半了,我们村就有一个很扭的人,贵也赊账,最后买床的一直给他说好话,大叔给我吧!知道我们多难吗?千里迢迢的,按年龄你是大叔,值当可怜可怜我行吗?最后很多人说如果你要给人家钱,不要床叫人家拉走,这时候大家才明白,目的根本不是赊账。

当年在农村赊刀的人,也是这种情况,真正不给钱的很少,寥寥无几,可以忽略不计,值当送人了,那么多买刀的大部分都是现款,关键不值几个钱,很多人都是图省事,早晚少不了,几块钱赊什么啊,即使某些人没有钱,也会借钱给人家,真正赊账的太少了,一个有几户是正常的,这样能显示出卖刀人的厚道,买家只能越来越多,最后目的实现了,剩不了几个不给钱的,也不会再来要账了。

这些赊刀人故意显得神神秘秘的,口出狂言,预言未来,显示自己有学问,其实就是忽悠人,这些人看似很厚道,其实就是骗子,不来要账完全正确,因为根本不够路费,剩下的很少,开始都没有准备要。


大海传媒


什么传说倒没听过,不过你说的这种赊刀人,我爸以前就是,大概大概2000年左右开始,跟我姑父、小叔他们一起去的内蒙赊刀,我们这附近好多人一起去的,一直到07年还是零八年干不动了才回来转行做别的。

其实没那么玄乎,就是做生意,春天夏天秋天各出去几个月放账,到冬天内蒙那边的粮食之类的收完卖了,再过去几个月收账。

这行特别辛苦特别累,可能比工地干活都要累,只听老爸讲过,他们都是蹬个“大黑鲨”自行车,后座绑上两个大货箱,出去一趟载重几百斤,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卖,我记得老爸说过他们主要在内蒙土默特左旗一带卖,内蒙那地方地广人稀,村子之间间隔很远,要蹬着沉重的自行车走很久才能找到个村子,晚上就在村里找户人家借宿,免费给人一把菜单,内蒙老乡也很纯朴很热心。

老爸肠胃不好,经常腹绞痛,也查不出病因,人也比较瘦,后来实在干不动了,加上家里哥哥姐姐都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没那么大压力,才回来家。

总之,不是因为穷,没人愿意去受这份罪!


枯藤老树小火锅


几十年前,在农村来过的赊刀人,为什么一直没有回来收钱?

说实话,在我们村二三十年前,听老人说过有一些赊刀人当时拿着个本子,挑着各种刀具和大剪刀到农村卖。当时我也还很小,也就几岁的样子,主要是听大人讲的。在90年代,他们的刀一把卖到10块钱,其实大部分人是买不起的,十块钱在当时至少值现在好几百。

不知道这些卖刀的人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说如果实在买不起的可以赊账,说什么也不肯还价。听说这些赊刀人约定三年之后会回来收钱,买过刀没有给钱的就在笔记本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等过三年回来收钱。


我记得在2000年左右,其中有一些赊刀的人确实回来收钱了,但是不只过了三年才来的,至少有五六年。赊刀人根据已经旧的发黑的笔记本一个个的上门收钱,大部分人都是认账的,但是可能有一些老人过世了,就没有收到钱,他们也认,毕竟人都不在了,也不好意思去强求别人拿钱。

当年还有一些卖刀的人后来是一直没有回来收钱,其实按当时这些刀的价格算,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现在都几十年了,都没有上门收钱,可能是那些人发达了也不在乎,或者是已经不在世了也有可能,毕竟这么多年了。


我记得到时有个卖剪刀的人是赊剪刀给别人,当时的稻谷100斤才80块,他说等到稻谷100斤卖到120元再来收钱。不过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再也没见过此人了,这些钱也不少,居然都不来收钱,可能是有什么事情发生吧。

不知道你们那边有没有赊刀人呢他们有回来收钱吗?欢迎下方留言。


少三番


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为何至今没回来收钱?

说到赊刀人,相信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记得,听妈妈说,在她和爸爸刚结婚的那一年,村子里来了一伙赊刀人,因为爸妈在婚后刚和爷爷奶奶分家过,虽然分了一些过日子用的家当,还是想买一些新的,奈何兜里没钱,只能将就用旧的,当时来的赊刀人满足了爸妈想买新家当的欲望,只要自己亲手写上名字就能用到新的刀、剪子和锅铲类的东西,所以妈妈便赊了一些常用的家当。听赊刀的人说,等到小麦亩产500斤的时候再来收钱,当时一亩小麦的产量只有两三百斤,所以妈妈想着等小麦产量高了,自然就会有钱付给他们的赊刀钱,但是一直到现在小麦亩产到了八九百斤的时候,赊刀人还未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我家的一个本家在赊刀人来村里的时候是我们村子的支书,当时赊刀人就在他家住,听我这个本家说,这些赊刀人都是江浙一代的商人,当时因为交通不发达,南方很多商品都流通不到北方,北方人有自己使用东西的习惯不接受新的品牌,所以这些南方厂商为了打开北方的市场便选择了用赊账的方式先让人们使用,虽然可能有很多人觉得不靠谱不敢赊账,但是也会有小部分人接受,因为产品没有质量问题,所以人们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便会认可,这为南方厂商以后的销售打开了销路。

那么为什么后来赊刀人不回来收钱了呢?虽然在赊账的年代一把菜刀、一把剪子价值很多钱,但是时隔几年过去了,物价也飞涨,当时很贵的一把菜刀已经不是值钱货,在加上当时记账的方式很传统,很多记账的记录已经丢失,所以便不会有赊刀人回来收钱。

之所以在农村会出现赊刀人,是因为农村居住很稳定,很多人祖祖辈辈在一个村子里不会搬家,所以即使是过了很多年再回来要账,也不会很麻烦,但是当时的菜刀过了几年以后便变得不值钱,所以那些赊刀人便不会再来上门要账,虽然这些菜刀白送给大家,但是让很多人知道南方有些菜刀、剪刀也很好用,人们也慢慢接受了新的品牌。所以对于赊刀人来说,并不是做了赔本生意。


悠悠乡村路


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为何至今没回来收钱?

矿山开工以后,打工的外地人陆陆续续回来了,昨天悠然上夜班时,老黄媳妇儿到我的值班室玩了挺长时间,她和老公刚从老家浙江返回来没几天。

当悠然把在悟空问答里看到的这个“赊刀人”题目读出来时,老黄媳妇噗嗤笑出了声,她说他们老家就有这样出来赊卖东西的人,比如她的姥爷,当年就来过山东,并且赊出去不少菜刀和剪刀。

老黄媳妇儿告诉悠然,她的姥爷当年有四十几岁,从当地的匠人手里低价收购了不少剪刀和菜刀,然后到北方省市贩卖,可惜那时候农民们都不信任也不舍得花钱买菜刀剪刀的,家中有破铁自己找铁匠打把菜刀,将就着用,为了把费事巴力跋山涉水带过去的刀卖出去,他姥爷和另外两个一起出去卖刀人想了个下策,那就是大胆赊刀。

赊刀可以把刀的价格提起来,比一开始卖出的价格高一呗,毕竟有风险,从那时候开始,生意人就懂得运用促销手段,为了让更多人相信自己,姥爷他们预言说等将来村里人顿顿都有白面馍馍吃的时候,才过来收钱,否则的话就不收钱,那时候农民们只有红薯和玉米面饼子吃,白面馍馍只有过年期间能吃点。

因此勾起很多农民好奇心,大家也就纷纷赊账,甚至有些农民婆娘还一次赊了两三把菜刀,后来老黄媳妇的姥爷遇到了改革开放,政府支持农民创业,姥爷和那几个当年一起出去赊刀的人办起制作刀具的小工厂,等挨到了农民们一天三顿饭可以吃白面馍馍时,几个人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者,大家拿出来当年赊刀时记下来的地址和人名,说好像不值得去收钱了,各种花销加起来足矣抵过赊出去的货物价格,而且大家也都上了年纪,何必为了那俩钱舟车劳顿折腾自己。

老黄媳妇还说,当年和姥爷一起出来的那些人,甚至有的已经去世了,不过活着的那些混得不错,他们都是头脑灵活的生意人,现在活着的那些人还经常拿赊刀这些事向后辈们吹嘘:我们当年的预言都实现了。


赊刀人虽然没再回来收钱,但农民们却始终惦记着这事,总盼着有一天那些普通的预言成功的赊刀人回来把钱收走。


悠然见东山


看到这个问题就想到了1981年的事,在农村种地的人们收拾粮食离不开簸箩簸箕,那年在村里就来了个卖簸箩簸箕的,骑那种超长大架子的自行车,后面带了十几个簸箩簸箕,并且还自带工具,谁家要买了还用铁带给加固好,一般都是簸箩簸箕配套一起要,付现钱的21元一套(1簸箩+1簸箕),赊着25元一套,在谈价交易的时候还半开玩笑的说,啥时候玉米1块钱一斤就来收账(当时玉米价格0.16元)。

我邻居也赊了一套,到了1990年前后,玉米价格有一段时间到了0.95元,人们一用到簸箩簸箕就经常说起那个赊账的人来,后来也一直没有来。其实那个时候还有个赊大鹅的,也是这么说的,也没来收账。

问题问道为什么没来收账,在我看来,那个年代,人们做生意很讲诚信,农村经济都不太好,赊销的那些产品也都是利润很高的产品,生意不好做,普遍流行赊销,开小卖部的叫经销,赊销是一种经营策略,那时人都很讲诚信,没有赖账的,所以放货人也很乐意那么做,毕竟是赚钱的,能把生意做成就很好了,那时赊销也很少记账的,很多人就凭脑子记着,就算记账也是用张白纸,随便写上谁买了东西,欠多少钱,自己带在身上,收账的时候对号,没有任何对方签字一说,说白了就是对方还不还账,全凭自觉,那时没有电话,没有联系,只有面对面才能完成收账。

那些赊销的人经常是距离很远的人(30-50公里),那时出行骑自行车算是高级的了,距离远,村庄多,地理环境不熟悉,也许回来收账忘了哪个村,也许自己患病来不来了,也许是过世了,也许是丢了记账单,找不到收账地址和人,直接就不来了,也许是后来生意做大了,不计较那些钱了,总之那些人没有来收钱,当时村里很多人是都知道那些人的大概地址的,尽管不知道具体是谁,叫什么名字。

但对那些用了产品的人还是愿意赊销人来收钱的,毕竟这些人的话应验了,由于那时农村人没有文化,不懂得经济运行规律,做事实在,就觉得赊销人说话做事诚信,说的话又应验了,就是个大能人,人们尊重这些人,也愿意还账,但那些人确确实实没有再回来收钱,流传至今,就成了很多传奇。


驿动星期六


几十年前,在农村留下神秘预言的“赊刀人”,为何至今没回来收钱?

过去在农村,听我奶奶说,确实有人来农村里卖刀的,他们不止卖刀,还有卖其他的农具的,比如锄头那些,以前那个年代卖的的刀,质量真的扛扛的,我家里还有几把刀,是几十年前爷爷买的,还留在现在呢,爷爷说:有一把刀是他当年赊账买的。



因为当时爷爷家里比较贫穷,吃饭都成问题,过去饿肚子是经常的事了,所以那时买把刀都是赊账的。以前的人比较实在,以心对心,心地善良,没有那么多诡计,而赊刀人见我们农民那么相信他的为人和产品,所以也没计较那么多就赊出去了。但是现在过几十年了却没有见赊刀人来收钱。怎么回事呢?

爷爷说当年赊刀人可能过世了,过去都是用记账本记着的,几十年后可能本子也不见了,所以他们的后代也没有上门收钱了,而且过去买的刀都是几块钱,现在几块钱也没有什么用处,而且可能来到也找不到人住在哪里?因为现在农村变化太大了。



再加上,以前的赊刀人都是到处都去的,可能天南地北都能去到,背着刀去到哪就卖到哪,所以赊刀人没有回来收钱可能是因为旅途太遥远了,太远的话,长途跋涉为了拿回刀钱,连车费都亏了。

听爷爷说:在他父亲的年代,赊刀人可不是来卖刀赊账那么简单的哦,好像是为了相互传递什么信息的,以卖刀来做幌子,其实真正目的是为了传递暗号。


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赊刀人”没有回来收钱呢?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