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李渡——文人墨客为它竞折腰

酒之源,稻也。捧一碗稻,酿一滴酒,从酒中催生一曲新词,从酒中荡出离愁别很、从酒中见证事态万千。千年李渡酒、斜风细雨中,悠然发芽,兀自成长。时代铸造了李渡酒,促使其步步走向永恒;李渡酒亦见证了朝代更迭,社会转变、饱经岁用洗礼后依旧不变的是那份醇真。

传承千年的李渡——文人墨客为它竞折腰

稻作起源滋生蒸馏制酒法

万年仙人洞万年前栽培稻植硅石标本的发现,昭示了赣鄱地区是世界的稻作起源中心区。在稻作起源中心区辐射范围内,有一小镇,名为李渡镇,古又称李家渡。地处鞋抚平原,位于四县交界之际,素有“赣抚粮仓”之称,古与丰城、樟树、鹰潭三镇齐名,“米”的历史悠远绵长,优越的物质条件孕育了上等佳品一李渡酒。

宋以前的烧酒不是蒸馏酒,而是指低温加热处理的谷物发酵酒。元代之后所说的烧酒才是蒸馏酒,而我们今天所谓的白酒是新中国成立后才赋予烧酒的官方称调。追溯中国元代蒸馆之源,非李渡莫属。

有关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元代文献,如《伙膳正要》,作于1331年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也曾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2002年6月,李渡酒业在对老厂无形堂生产车间改造扩建施工的时候,一个完整齐全的酿酒遗址惊现在世人面前。李渡元代烧酒作坊是一处目前发现年代最早、造迹最全、遗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且最具鲜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白酒作坊遗址,也是目前中国及至世界范围内证明元代蒸馏酒产生、发展并在科技史上取得突破的最好的遗址。

传承千年的李渡——文人墨客为它竞折腰

“判断一个遗址是否具备破解中国白酒起源的意义,关键点就是这个遗址在历安时间节点上究竟是白酒的源还是白酒的流。”这一重大发现,在《李渡镇志》中有明确记载。2003年10月10日,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颁奖仪式在南昌举行,而李渡酒是公认的中国蒸馏酒,也就是烧酒的发源地。2006年6月,李渡无形堂烧酒酿造古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又作为中国白酒酿造遗址和泸州老窖、水井坊等名酒共同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正式踏上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路。

2015年,在南昌新建区考古发现的海昏侯基中,出土了大批珍贵的文物,而其中出土的一件青铜蒸馏器具有改写历史的价值。海昏侯墓考古领队杨军说:“如果确认了其为制酒蒸馏器,不仅将更新我国的酿酒史将蒸馏酒的历史提早一千多年,也是世界科技史上的一大突破。”

酒香醇厚引来无数文人墨客

北宋大平兴国年间,宜黄凤岗人邓金林、娄宝洪来李家渡定居,同时也带来小曲酒技艺,莫基人。前店后坊式的家庭酿酒作坊,自产自销,以供应泥壶甜酒为主,兼营“土烧”。自时李渡开始酿制“土烧,邓娄二人成为千年酒乡“烧酒制作的开拓者。

酒是诗词的灵感来源,有了酒,诗词也就在酒中孕育而生。”华夏第一酒诗人”——陶渊明就是江西人,一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饮酒》备受文人墨客推崇。“无酒不成诗词”的诗仙李白,词圣苏轼更是对酒狂热痴迷。

千年李渡镇,归抚州临川管辖有900余年的历史,而归属南昌进贤县仅有不到50余年历史。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南岸。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具有1700多年的建县历史,因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澹台灭明在此南游讲学而得名,意为“进能纳贤”之地,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称。千年李渡镇所在的周边地区还被喻为“才子之乡、文献之邦”,撑起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半壁江山。

传承千年的李渡——文人墨客为它竞折腰

宋人吴居厚曾写过一首关于李家渡酒铺的诗《遥望》:“春风染柳条,扬鞭过大桥。遥望李家渡,到处酒旗飘。”而真正让李渡酒声名远播的,则是宋代两位祖籍在李渡附近的宰相晏殊和王安石,两位名相都还是开宗立派的大文豪,除了留下了大量让后人吟咏的酒词酒诗外,还在李渡镇留下了“王安石闻香下马,晏同叔知昧拢船”的千古佳话。

晏殊,抚州临川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名臣范仲淹、韩琦、富弼、欧府、石等都出于他的门下。晏殊不仅是一个在政治上志满意得的文人,还是北宋初的重要词人。《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晏殊的家乡位于离李渡不远文港沙河村。因为长年居官在外故每回家乡,必拢船李家渡,购酒数坛,乃去”。《李渡镇志)记载:有一年他由临川乘船返回沙河村船过李渡时,因事耽误,忘了停靠待到发觉时,已近王家洲,他连忙命船夫将船撑回李家渡买了几坛好酒上船,边饮边欣赏家乡风景,随口吟出了千古名词(院溪沙):“红蓼花香夹岸稠,绿波春水向东流,小船轻舫好追游。渔父酒醒重拔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

传说,由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离临川老家太远有时船运不便,这位宰相便干脆从李渡镇物色一名酿酒师傅,到汴梁城相府左侧开了一家酒铺,不但自己饮用,还经常拿出来招待亲朋好友,一时李渡酒风靡汴梁。

传承千年的李渡——文人墨客为它竞折腰

2013年,中央电视台“古县探秘(进贤县》”有这样一段解说词:“这块看来普通的石头背后,藏着一个关于进贤美酒的故事。宋神宗年间,祖籍江西临安的王安石在往京城赴任的途中路过进贤,随风飘来的扑鼻酒香让从不饮酒的王安石一时难以自制。他闻香下马,畅饮起来。后来,王安石与好友昊居厚在聊天时读及此事,吴居厚对他说,荆公从不饮酒,王安石则怡然客道只怪李渡酒太香。这块路边的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王安石拴马的马桩。”

王安石22岁中进士回家省亲,路过李家渡,想起小时在进贤与饶八舅作客的情景,叫随从递来纸笔,挥墨写道:“忆前事,莫笑当年老蛇皮,化得龙麟衣锦归,传话进贤饶八舅,如今行货正当时。”随即打了几坛上等陈酿好酒,送给久别的进贤饶八舅。

传承千年的李渡——文人墨客为它竞折腰

20世纪50年代的“天才琴童”盛中国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也因此被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2000年2002年,先后两次携夫人会李渡镇探亲并应邀参观李渡酒业,为李渡题词:心中有家乡,天涯若比邻。2002年,湖南卫视《名人本色》节目中,称其是最著名的“临川才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