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康熙可以殺掉獨攬大權的鰲拜,漢獻帝卻不能殺掉曹操?

卓47945707


首先,康熙不需要用鰲拜,抓住鰲拜時候可以殺掉這個權臣,殺掉之後清初還有大量的人才,牛人,康熙依舊可以平三藩,葛爾丹和收復臺灣!

其次,鰲拜只是權臣之一,只是一個將帥而已!

曹操和漢獻帝的關係就不一樣了

首先,漢獻帝的天下是曹操平定的,他需要曹操,沒有曹操他的日子會更慘,他很清楚,像之前的董卓,李榷,郭汜等等,都把漢獻帝折騰的不成樣子,漢獻帝是受了很大的罪!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都之後,日子過得相當舒服,相當太平!漢獻帝對曹操是很感激的!

更大的原因,曹操無可替代,除了曹操,沒有人能讓天下太平,袁紹和劉表本來就一直不認可漢獻帝!不承認漢獻帝,因為漢獻帝是董卓立的!

後來曹操權利大了,慾望大了做了魏公和魏王,但是對漢獻帝還不錯!漢獻帝很清楚離不開曹操,離開了天下會再次陷入混亂,自己的日子只會更差不會更好!

所以漢獻帝不能殺曹操!


鵬程日誌


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提問者是一個十分愛思考的人。

歷史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對比,就比如:東晉、南宋為什麼能偏安一隅,南明為什麼就不行?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都失敗了,靖難之役為什麼就成功了?陳勝吳廣、張角、黃巢等農民起義都最終被撲滅,朱元璋為什麼就能成功?當然也有提問者提的這個問題:為什麼康熙能奪回大權,漢獻帝卻不能?

我認為原因最重要的是,皇帝是否有真正支持他的夠分量的力量!

就漢獻帝而言,特別是隻身逃出長安,已經沒有了自己的班底,遷都許都後,更是如此。東漢在事實上已經滅亡了。許都朝廷雖然名義上還是漢家的朝廷,但也就僅僅是名義上的了,其他的軍事、政治等力量都是曹操的班底,就算劉協能籠絡幾個政治上的投機分子,搞暗殺那一套,其實對漢獻帝奪取權力是沒有任何益處的,就算殺掉了曹操,掌權的人也一定不是劉協!

而康熙就不一樣的,政權裡還是有很大部分是忠於皇帝的,還有一些是牆頭草,康熙只要能擒下鰲拜這一個人,清算了這一小撮集團,就能掌握大權。劉協難道有能力把全朝廷幾乎所有的文臣武將都換掉嗎?他要有這個能力,曹操又算得了什麼。

這個事情,還可以對比另一個歷史事件,就是北魏六鎮之亂後,爾朱榮掌握大權,擁立元子攸為帝,也就是北魏孝莊帝。孝莊帝其實和漢獻帝差不多,但是孝莊帝組織力量刺殺爾朱榮成功了,但結果自己手頭並沒有足夠的穩住局勢的力量,爾朱家的勢力迅速反撲,最終北魏局勢更亂了,自己也被爾朱兆殺死!


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就請關注吧!


楊大眼看歷史


漢獻帝劉協與康熙帝玄燁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雖然兩人都有霍被被攝政的經歷,但是前者始終都是被人所左右的傀儡皇帝,而後者則奪回大權,開創康熙盛世。

那麼,為什麼同樣是皇帝,他們之間的命運卻相差如此之大呢?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康熙與劉協之間的所處的境地的差距。

一,康熙被父皇所立,而劉協是被董卓所立

在順治駕崩後,傳位於第三個兒子,時年八歲的玄燁。可以說,康熙是清軍入關以來大清王朝的第二任皇帝,這是被明確的事情,無人能夠更改。雖然康熙還沒有治國理政的能力,但是他的身份卻是被所有人認可的,為天下共主。而相比於康熙,漢獻帝倒沒有那麼大的底氣。他是在九歲被董卓所立,但是在此之前,董卓廢掉了少帝劉辨。這差別就大了,一個是被老爸立的,一個是被臣子立的,也許就連劉協內心中也並不認可自己吧。



二,康熙時期天下總體相安,劉協時期群雄逐鹿

在清軍入關之後,滿清政權逐漸鞏固,整個中國都逐漸認可了滿清統治這個事實,在滿清朝廷的統治下,百廢待興,戰戈漸息,天下百姓都清楚自己是在康熙帝的統治之下,康熙是主群臣是奴,所以康熙的號召力是異常強大的。而漢獻帝時期,特別是他被曹操控制的這段時間,表面上劉協是天下共主,實際上君臣已經離心離德,各自為政。而且大家都明白,劉協實際上就是曹操的一個傀儡,甚至到後來劉協徹底失去了作用。



三,康熙有孝莊撐腰,劉協無人可託

我們知道,孝莊太后是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女性,她忍辱求全,為了兒子順治能夠保住皇位而屈身於多爾袞,直到順治徹底親政。後來順治英年早逝,孝莊又極盡所能支持自己的孫子康熙。可以說,孝莊太后就是康熙最大的底牌,一個極富政治智慧的女性,所以雖然鰲拜權傾朝野,但是孝莊太后他還是惹不起的。而劉協就遜色的多了,無依無靠的,只能任由曹操的擺佈,最後被曹操的兒子曹丕說踢下去就踢下去了。



四,鰲拜受人制肘,曹操把控朝政

雖然鰲拜也是武將出身,但是在順治駕崩的時候就留下了四個顧命大臣,鰲拜只是其中之一,而且鰲拜並不是聲望最高的。四大顧命大臣中聲望最高的應該是索尼,只不過索尼一直稱病,任由鰲拜和蘇克薩哈兩虎相爭,最終鰲拜贏了。後來孝莊讓康熙娶了索尼的孫女,徹底將索尼拉到康熙陣營,加上九門提督站在康熙陣營,所以最終鰲拜還是輸的一敗塗地。而曹操則不同,在朝廷裡頭他是真正的權傾朝野,把握著朝政軍政大權,而滿朝文武也明白誰是真正的老大,所以劉協壓根就沒資本和曹操鬥,只能好好的當著傀儡皇帝這個角色。


妙齡老翁談歷史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所處的歷史時期不同。漢獻帝時代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分爭,東漢政權早已名存實亡。各派勢力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培育,中央集權的領導體系已經崩潰。而康熙時代,雖然其年少,但是清朝正處於入關以來第二位皇帝,整個國家經過順治帝的治理,已經逐步進入正規,中央集權制度完整有效,其有基礎殺掉鰲拜。

二是缺少核心護君勢力。當年為了追繳十常侍的統治招致董卓進入,其比十常侍更甚,之後再經歷曹操,漢獻帝身邊早已經沒有了可以用的有效力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讓漢獻帝完全變成一個點綴,隨時可以殺掉。而康熙時代,是國家處於統一穩定的時代,除了多爾袞之外,皇帝身邊有一大群忠君之臣,在背後可以幫助康熙除掉多爾袞。而漢獻帝雖然也有想殺掉曹操的意圖,但依靠劉備等自身難保的力量實在是遠水解決不了近火。

三是個人魄力和能力。漢獻帝是被動的,不知所以的被推上皇帝的寶座,從一開始上臺就是孱弱的,面臨的發展形勢是國家分裂,各股勢力眾多,從上臺伊始就沒有真正的從事治國理政的工作,一直在被曹操所裹挾,這樣他本身就帶有懦弱無能的特質,看得比誰都清楚,但是實在是無能為力。而康熙從小就處於一個良好的環境,接受的是系統的精英教育,雖然一開始並不掌權,但是年少有為,志向高遠,所以能夠沉下心慢慢來除掉鰲拜,最終掌握實權。

四是涉及自己利益不同。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對漢獻帝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漢獻帝也心知肚明,即便把曹操殺了,還會有第二個,第三個曹操出現,其還是處於被控制的狀況,還不如保持現在的狀況,有機會萬無一失那就殺掉,不能那就保持現在的狀況。而康熙則不同,父親傳位給他,他就是要掌握實權,而不是大權旁落,其必然會調動各方力量,積攢勢力,最終消滅多爾袞掌握實權。

綜合以上幾個方面得出,漢獻帝殺不了曹操,康熙這能殺掉多爾袞。





卸腰。

漢獻帝時,已歷經八世十四帝。雖然開國光武帝,以及後繼的明帝、章帝,社會環境還算清平,社會矛盾趨於緩和,但也是自章帝開始,外戚(也就是皇后的孃家人)得到重用。以至於章帝死後,竇太后能夠藉口新帝年幼,自己臨朝承製。漢和帝是個狠人,14歲就聯合宦官勢力,滅掉了外戚竇氏。之後,他也並沒有懈怠,反而非常勤政,把國力帶到了新的高峰。史稱“永元之隆”。

但他的後繼者們逐漸開始處理不了外戚勢力、外戚勢力之間,以及宦官的關係了。

桓帝、靈帝尤其寵信宦官勢力,甚至給他們封侯。士大夫只好聯合外戚勢力,對抗宦官,最終兩次“黨錮之禍”,以士大夫集團元氣大傷收場。

emm似乎交代大背景有些篇幅過長。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之後曹操逐漸掌握朝廷權力,也就是著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獻帝永漢元年,曹操自任為司空(司徒、司空、太尉為三公,而大司馬位列三公之上),文武百官實際上由他操控。皇帝本人也是被曹操安插的耳目嚴格監視著。但同時曹操又很懂得籠絡人心。換言之,即使漢獻帝密謀殺掉曹操的計劃成功,他的手下們也不會輕易束手就擒;朝中士大夫也各自心懷鬼胎,只想明哲保身。而且此時的各州郡長官,因為黃巾起義時被允許自行募兵,以抵禦黃巾軍,這時各州郡已經各自擁兵自重,缺乏曹操這棵可以乘涼的“大樹”,朝廷更是危如累卵。

漢獻帝時,不乏董貴人的父親董承這樣的人,想要剷除曹操的勢力。但此時的皇權形同虛設,漢獻帝就像一尊擺在桌面上的神祗,供奉它的人想起來了,才給它一炷香;如果有一天供奉它的人,忙起來忘了燒香,任它年深日久被灰塵覆蓋,它也沒法子聯合掃帚、簸箕、雞毛撣,把忘了供奉它的人教訓一頓或者取而代之。

康熙初繼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

作為四朝元老的索尼,位望隆重,但已年老多病,且畏事避禍,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於過問。蘇克薩哈屬正白旗,原本依附多爾袞。多爾袞死後,蘇克薩哈出來告訐多爾袞,因此受到順治重用,在四輔臣中名列第二。正由於蘇克薩哈和多爾袞曾經的淵源,索尼等人都瞧不起他。據說鰲拜與蘇克薩哈有姻親關係,二人卻常常因政見不合而發生爭論。遏必隆出自名門,但為人庸懦,害怕鰲拜的淫威,非但不敢劾奏,反而常常附和鰲拜。鰲拜雖居四輔臣之末位,但由於資格老,軍功高,因此擅權自重,日益驕橫。

康熙準備對付鰲拜的時候,索尼早已病死,蘇克薩哈被鰲拜羅織罪名,連帶一家老小共一十四人被殺。順治帝臨死前指定的四個輔政大臣,實際上只剩鰲拜一人。

在剷除鰲拜的步驟上,康熙顯得很有謀略。根據《嘯亭雜錄》的說法,有一次鰲拜假稱生病,不去上朝,還要皇帝康熙親自去他府上探視,詢問病情。康熙到了鰲拜府上,進了他的臥室,鰲拜臉上突然變顏變色,御前侍衛和公託非常謹慎,密切注意著周圍環境。和公託見狀,趕前兩步,護在了康熙的胸前,伸手掀開鰲拜床上的席子,果然見到了一柄匕首,康熙非常機靈,當即不以為然地說道:“刀不離身,是滿洲人故有的習慣,不用大驚小怪。你退下吧。”返駕回宮後,藉口想要下棋,把索額圖詔喚入宮,實際上是為了密謀策劃對付鰲拜。

據說,在開始的時候,康熙找了幾個和自己年紀相仿的半大小子,在宮裡練相撲。而鰲拜以為康熙只是貪玩,不以為意。後來,宣鰲拜入宮,就是這些不被鰲拜看在眼裡的半大小子,制住了鰲拜。

康熙的生母早逝,祖母(孝莊)的對他的影響也不容小視。在根源上,鰲拜因為圈地的事情,也觸犯了其他人的利益,所以別人也願意看到他下臺。所以,鰲拜被擒,康熙宣佈其罪過後,並沒有出現什麼亂子。


枕邊小歷史


由於福臨的英年早逝,使得年幼的康熙不得不繼位,鰲拜就是顧命大臣,隨著康熙皇帝年齡的增長,總想著要親政,自恃功高,獨霸朝綱,桀驁不馴的鰲拜,就成了康熙親政的障礙,於是,康熙皇帝就設計只是抓獲並囚禁了鰲拜,但並沒有殺掉鰲拜。

至於漢獻帝,那是由於在東漢末年,普遍存在的外戚干政,權臣當道,導致了皇帝的大權旁落,漢獻帝做了很多次的傀儡皇帝,滿朝文武都是權臣的親信,而沒有他的親信。

而且,曹操本身並沒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他只是想要建功立業,統一國家,名垂青史而已。

因此,漢獻帝根本就沒有可能殺掉曹操。


瀋陽楊藝


不一樣 曹操掌握著許都也就是新都城的兵馬大權 以及掌握著皇宮禁衛軍 所有的軍事都是他以前的身家 而鰲拜只是愛新覺羅的奴才 連京城的九門提督他都搞不定 你說他怎麼能操作皇帝


步子邁大容易扯蛋7


康熙與漢獻帝完全處於不同時代,康熙和漢獻帝的盛與衰與當時的時勢和能力有密不可分聯繫;康熙時期,清朝處於向上的發展趨勢,民心所向,忠臣還是不少的。而漢獻帝時期,漢朝已經沒落了漢已經名存實亡了,民心不向,朝廷實力沒落。殺曹操?漢獻帝實力不允許啊!而康熙想除掉鰲拜卻不難!


倪友趣


個人能力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而且曹操和鰲拜也不是一個檔次上,曹操是政治老手,而鰲拜卻不能算一個優秀的政治家!


暮雨夜行歸何處


康熙殺權臣鰲拜,主要是為了奪取屬於他的權力,多一個鰲拜少一個鰲拜無所謂,不是靠他的。而漢獻帝就不同了,如果沒有曹操就沒有漢獻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