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持續告急 貴州百靈“上天入地”或拖累主業優化

4月3日,貴州百靈(002424)發佈公告稱,控股股東姜偉股份質押延期回購。公告顯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姜偉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累計質押85.81%,佔公司總股本45.88%。

據財經網瞭解,在過去的2018年間,貴州百靈大股東股權質押比例曾一路走高。但伴隨著高比例的股權質押,企業卻仍沒有停止跨界佈局擴張版圖的步伐。

然而,在貴州百靈“上天入地”的背後,近期其子公司卻被貴州食藥監局收回一張GMP證書,這似乎也給公司對於藥品質量的把控敲響了警鐘。

股權質押比例幾近爆表,公司現金流多次告急

近年來,貴州百靈交出的業績成績單雖有著亮眼的利潤數字,但現金流的持續為負,卻讓企業利潤似乎成了“紙上富貴”,現金流告急也一度成為了貴州百靈業績的關鍵詞。此外,2018年不斷攀升的股權質押比例也在不斷暗示著公司資金的捉襟見肘。

據瞭解,2018年貴州百靈不斷傳出股權質押的消息,綜合全年看來大股東股權質押比例不斷攀升。據財經網梳理,截至2018年12月13日,貴州百靈的實控人姜偉及其一致行動人姜勇的未解押質押股權數曾一度高達到其所持股份數的約97.5%,三位大股東的質押股權合計約佔公司總股本的64.1%。

之後,在華創證券管理提出給予不少於18億元紓困基金專項,用於公司解決股票質押的問題後,才使得這一問題得以緩解。但截至目前,企業控股股東姜偉所持上市公司股份仍累計質押85.81%,佔公司總股本45.88%。

不僅如此,貴州百靈此前發佈的2018年業績數據也似乎不斷印證著公司的財務困境。儘管企業2018年度業績報告尚未出爐,但財經網查閱企業當年前三季度業績數據發現,企業前三季度淨現金流及經營活動淨現金流持續為負,甚至虧損始終徘徊在4億元左右。

實際上,這並非是貴州百靈首次出現現金流告急。公開數據表明,2010至2018年三季度,公司累計實現歸母扣非淨利潤28.82億元,而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累計僅為9.12億元,尚不足利潤的1/3。此外,以數據更為完備的2017年業績為例,公司當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僅為0.80億,尚不足淨利潤4.98億的零頭。

另據財經網瞭解,貴州百靈現金流持續為負的同時,應收賬款也在近幾年間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企業近年來業績報告顯示,2016年年底,貴州百靈應收賬款為6.55億,到2017年底,這一數字上升到9.59億,而2018年9月底,應收賬款更是高達13.14億。

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應收賬款似乎不僅數額不斷高漲,其週轉天數也由2016年底的89天,上升到2018年9月底的153.45天,“貴州百靈應收賬款出現壞賬的風險或許正在提高。”

跨界範圍“上天入地”,副業投資高開低走

近年來,儘管公司現金流不斷告急,但似乎依舊沒有澆滅貴州百靈一往無前跨界拓張的熱情。

今年2月,貴州百靈曾發佈公告宣佈,將與上海藥明康德(603259)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研製開發一款治療新藥用於治療肥胖症。如果說,此次拓張還算是能與其主業掛得上鉤,那麼企業自上市以來的更多跨界可謂是涉及了“上天入地”多個領域,卻似乎都繞開了與主業產生關聯。

據公開資料顯示,貴州百靈最初的試水始於2010年12月,當時企業曾開啟藥材委託種植,但值得注意的是,企業並未從節省主銷產品成本推動主業發展的角度出發,選擇旗下藥品所需原料,相反選擇了種植利潤更高獲利更快的人參種植。此後,公司更是將觸角伸向了天空,甚至還做起了“上天夢”,主導成立了“祥和飛機公司”,然而這樣的投資選擇似乎只是出於企業實控人的個人愛好。

更值得關注的是,貴州百靈還曾在2012年大手筆投入3.95億元投注建設膠原蛋白果汁飲品、中草藥草本植物功能飲料投資項目,高調進軍飲料行業,但是這次的嘗試高調開場卻落寞收尾,最終以飲品項目變更為“中藥飲片生產線及倉庫建設項目”而告終,膠原蛋白的生意無疾而終。

事實上,這樣的跨界並不被業內看好,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樣跨界所涉及的領域與公司主業相去甚遠,各項業務之間相互對接不上,彼此無法借鑑,不僅難以促使企業多元化發展,相反更會使得公司精力分散,削弱主業的推進”。

北京鼎臣諮詢創始人史立臣對此也持相同的觀點,他認為,“以往國內醫藥行業相對封閉,國外新藥進不來,國內企業研發水平普遍偏弱,國內一些藥企忽視業務格局優化及產品結構升級,在醫藥領域不斷髮展的今天並未找準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忽視主業的經營,主業發展不利就去開拓副業,一味的投身於賺快錢的領域。”

此外,他還補充道,“貴州百靈靠中藥起家,但多年來在研發、生產方面的表現欠佳,產品結構幾乎沒做優化。此外,企業還忽視了主銷產品的臨床研究,缺少臨床數據,以至於企業近年來很少有亮眼業績表現。”

子公司GMP證書被收回,藥品安全問題再亮紅燈

貴州百靈不斷嘗試與主營業務無關的跨界或會極大影響其主業的發展,而這一擔心,也在不久前子公司因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規定被收回GMP證書的事件上得以驗證。

然而,財經網注意到,貴州百靈在公告中僅輕描淡寫的將問題歸咎於“內部管理存在漏洞”,稱此次事件的發生“暴露出公司下屬子公司內部管理存在的問題,公司將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最大程度地避免對客戶和公司造成損失”。

事實上,據相關人士介紹稱,“如果企業被收回GMP證書,企業依法將不能再進行任何相應產品生產了,在企業整改完成,並經監督部門檢查合格後,才會再發回原證書。”

就此看來,GMP證書的收回似乎不僅意味著管理的漏洞,或許更顯現出公司在藥品質量管控方面的缺位。

此外,據財經網統計,該類問題並非首次出現。頂著“苗藥第一股”光環的貴州百靈,曾經不斷露臉央視廣告,但近年來,公司旗下藥品卻成了檢查不合格藥品名單上的“常客”。

財經網依據公開資料梳理發現,近三年來,2016年,貴州百靈旗下藥品小兒柴桂退熱顆粒一批次抽檢不合格;緊接著,在2017年第四季度及2018年5月的檢查中,貴州百靈全資子公司正鑫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藥品兩度被發現不符合標準規定;而就在2018年4月,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消息,在對貴州百靈用於生產旗下6個品種含特殊藥品複方製劑的3種特藥原料進行的專項檢查中發現,公司未及時錄入特殊藥品出入庫數量,同時個別特藥品種倉庫及出入人員未建立健全登記信息。

對於主銷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情況,史立臣評價道,“中藥企業生產線短,以前常採用‘前店後廠’的模式,過程簡單,產品質量易出現問題。而主銷產品出現問題實際上正反映出企業內部管理的弱化和質量控制的混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