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既能容的下麝月,却为何容不下贤良的袭人?

袭人----怡红院有名的贤良人,宝玉喜欢,宝钗亲近,王夫人看重。本以为一个姨娘的位置是铁定的了,却不想镜花水月一场空,竟真的应了鸳鸯那句谶语:

你们(平儿、袭人)自以为都有了结果了,将来都是做姨娘的!据我看来,天底下的事,未必都那么遂心如意的。你们且收着些儿罢,别忒乐过了头儿!


宝钗既能容的下麝月,却为何容不下贤良的袭人?


袭人一路走来不容易:本以为贾母把她给了宝玉,自认为是要给宝玉做通房的,半推半就之下和宝玉成其好事,结果贾母看中的竟是晴雯。后见金钏因与宝玉调笑几句,被王夫人赶走,最后只能自杀明志,已经与宝玉发生关系的袭人选择投靠王夫人,成为王夫人的耳目神意,却不想王夫人只给她提了份例,却没有正名,于是袭人就成了及其尴尬的存在。尴尬就尴尬吧,好歹进了半步,自己和宝钗关系甚好,平日里宝钗也经常送她些东西,比如戒指、裙子的,或者互相帮忙做做针线什么的,自己也在宝玉面前多说说宝钗的好处,这宝钗当上了宝二奶奶,自己这个早被王夫人认可,领着姨娘份例的丫鬟终于可以正名了吧?结果归家了。袭人与宝钗同庚,离开贾府也是20岁往上了,又是个破了身的,最后嫁给了优伶蒋玉菡。


宝钗既能容的下麝月,却为何容不下贤良的袭人?


都说王熙凤是机关算计太聪明,其实不然。以凤姐的身份,她想做的事只需要动动嘴皮子,使个眼色,多的是人主动替她做事,而袭人这一路才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

袭人离开时,留下这样一句话:“好歹留着麝月”,宝玉听之。从这里可知四点:一、这不是针对袭人的,估计是一场大规模的遣散活动;二、袭人走时心不甘情不愿;三、袭人此时在宝玉面前还是说得上话的;四、贾府此时绝不像有些人猜测的那样山穷水尽。


宝钗既能容的下麝月,却为何容不下贤良的袭人?


有资格放袭人离开的有三人:一、怡红院的主人宝玉;二、身为宝二奶奶的宝钗;三、握有袭人卖身契的王夫人。

首先排除宝玉,因为袭人离开时的那句话说明她在宝玉面前还是很说的上话的,而且宝玉也曾想过:不如还是和袭人厮混,再与黛玉相伴。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所以丫鬟中宝玉要留下的其实只有袭人一个。

然后排除王夫人,袭人是王夫人看中的姨娘,袭人要是因为王夫人离开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王夫人发现袭人骗了自己,真正引诱了宝玉的是袭人。如果是这样袭人离开绝对没有任何体面,更别说让留下麝月了,毕竟麝月也与宝玉有了关系。


宝钗既能容的下麝月,却为何容不下贤良的袭人?


所以那就只能是当上宝二奶奶的宝钗进行了正常的人事调动,开恩放一批丫鬟出去,成全她们的天伦之乐。为什么说这是正常的人事调动呢?因为丫鬟也需要更新换代啊,你看贾母、王夫人身边哪一个丫鬟是超过20岁的?而袭人的离开显然是与姨娘之位无缘了。袭人已经与宝玉发生关系,可是又做不了姨娘,做丫鬟又太大龄,那就只有出去这一条路了,总不能让袭人再嫁给府里的下人做管事嬷嬷吧?


宝钗既能容的下麝月,却为何容不下贤良的袭人?


可是宝钗能容得下麝月,为什么容不下袭人?主要有三点理由:

一、麝月低调听话,什么事都不争不抢,甚至对于宝玉也不是很上心。宝玉要起夜,叫了几声“袭人”无人答应,麝月听着了也不理,只因宝玉叫的是袭人,与她不相干。但凡麝月有点上进心,早跑过去献媚了。袭人却不同,袭人高调,借着家人要赎身的契机与宝玉约法三章,听见宝玉进屋却故意躺在床上勾引宝玉来逗她玩,让湘云、宝钗帮着做针线,好似宝玉的针线都是她做的,这哪里是丫鬟的做派?

二、袭人在宝玉颇有地位,在宝玉的心里,本是要与黛玉、袭人两个同生共死的,而宝玉对麝月的安排是放回家去,与本人父母自便。作为妻子,宝钗自然不希望身边留一个被丈夫放在心里的人。


宝钗既能容的下麝月,却为何容不下贤良的袭人?


三、名声。麝月听话懂事,尤其是与春燕妈的一番说理,更是有理有据有节,但是府里谁传过麝月的名?袭人不同,一个丫鬟最重要的是老实听话本分,可袭人却传出来“贤良”的名声。都说贤妻美妾、贤妻良母,妻贤夫祸少,这“贤”字用在女子身上,通常是形容妻子的,可现在却被一个丫鬟占了。丈夫的心已经是别人的了,总不能连名声也让别人占了。作为母亲,希望儿子的妻妾都是端庄大方的,但是作为妻子,恐怕宝钗情愿要赵姨娘那样上不得台面,又愚蠢的妾室,也不想要一个众人交口称赞的妾室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