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喜钗厌黛”之感日益加深,全因为宝玉的放纵叛逆吧

王夫人“喜钗厌黛”之感日益加深,全因为宝玉的放纵叛逆吧

王夫人“喜钗厌黛”之感日益加深,全因为宝玉的放纵叛逆吧


王夫人选中宝钗,若说是为了“把贾家的财政掌握在王家人手里”,这我是想不通的!宝钗可是姓薛!从前八十回来看,宝钗对薛家的责任感是极强的!王家虽是外婆家,却跟宝钗娘儿仨交往极少!若真像赵姨娘说凤姐儿那样,王夫人要把贾家这份家私搬到娘家去,估计宝钗是第一个要拦的!况且,若王夫人真有此意,何不接着让凤姐儿当家,那可实实是一心为王家好的王家姑娘!再说古时这女孩儿家,十几岁就出嫁了!王夫人“已是半百的人了”,有儿有女,哪里还会一心惦记娘家去!

若说王夫人“贪图宝钗的嫁妆”,我觉得这也说不过去!1王夫人看上宝钗时,元春刚升妃位,贾家正如日中天!宝钗的嫁妆能有多少吸引力?2况且古时,也就那小门小户的贪婪人家,会贪用媳妇的嫁妆!大户人家一般不会,媳妇儿的嫁妆是私产,是白纸黑字写下来的有法律效应的册子,只作为自己的私房钱,以后也只传给自己的亲生子女!贪用媳妇儿的嫁妆,这传出去是要被众人诟病的!若在仕途,也会是言官弹劾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靶子!候门公府,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动用媳妇儿的嫁妆的,即使不得已要用,也是要媳妇儿同意!3再有,宝钗的嫁妆是有数的!首先,薛家还有个薛蟠,再呆那也是儿子!以古代的规矩,薛姨妈再疼女儿,也不可能分一半家产给宝钗!而且,薛家不是就这兄妹俩“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就算薛家已经分了家,若宝钗嫁妆超出标准太多,薛家各房也都有权利置喙!况且薛姨妈,对薛蟠也是极其疼爱的!从自己的嫁妆里多分一些给宝钗有可能,但再多也多不过一半去!

那么贵族小姐们的嫁妆一般是什么标准?我们参考贾府就是了,第五十五回,凤姐儿跟平儿话家常时提到几位姑娘的嫁妆“满破着每人花上七八千银子”,这银子相对于贾府的家底儿能占几成?这应该就是当时社会的一般标准了,宝钗嫁妆再多又能多到哪里去?

再者,黛玉是没有嫁妆的吗?还是上边的话,王夫人最初看上宝钗时,贾府正如日中天!贾母的私房,那是“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儿”,黛玉是贾母心尖上的唯一的外孙女儿,那嫁妆必不会少的!若是宝黛成婚,那嫁妆是宝玉的!若是黛玉外嫁,这嫁妆必然也随着走!王夫人若贪宝钗的嫁妆,自然也会舍不得黛玉的嫁妆!只怕是,谁的嫁妆都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再有,王夫人是王家的小姐,“着实响快”!嫁过来一直是个手头散漫的,从来没见她多在意过金钱,光是人参,就“不知给了众人多少”!说贪图宝钗的嫁妆,我认为太过牵强些!
王夫人“喜钗厌黛”之感日益加深,全因为宝玉的放纵叛逆吧

若说贪图“薛家的人脉关系”……呵呵,薛父已逝,薛蟠不着调,孤儿寡母,还有什么人脉呢?从宝钗初来时不足十五岁,到第八十回黛玉都十五岁了,这至少两三年的时间吧!可见薛家母女出门应酬?可见知己故交前来拜访?都没有吧!

再看王家,那是薛姨妈的娘家,薛家娘儿仨千里迢迢从金陵赶来,又是数年未见,王家可上门探望过一次?可曾邀请薛家过府一次?一次都没有!第二十五回,王子腾夫人寿诞,书上写的明白,“那里原打发人来请贾母王夫人”,看明白了吗?请的是“贾母王夫人”,对在贾府客居的薛姨妈,一字未提!“倒是薛姨妈同着凤姐儿……一齐都去了”!“倒是”一词,何等心酸忍辱不得不!如果薛家真有不错的人脉,或足够让王家看得上眼的财物,王家焉能如此!甚至在宝钗尚有入宫机会的时候,王家已然冷漠至此了!可见,薛家此时的情况,无论金银还是人脉,连自己娘家都看不上了!
王夫人“喜钗厌黛”之感日益加深,全因为宝玉的放纵叛逆吧

王夫人最初嫌着黛玉,应该是由贾珠而起吧!贾珠应该是王夫人养在身边的唯一的孩子!少年得志,偏又少年而夭!这对王夫人身心的打击应该是极其巨大的吧!十来年过去了,宝玉挨打王夫人仍会哭叫珠儿!这夭亡还偏在李纨进门不久,怀有子嗣时!王夫人是不是从那时开始信佛的?不得而知!但根据当时社会的观念,王夫人恐怕把贾珠的死记在了李纨身上,认为是李纨母子克的!后边李纨的寡婶带李琦李玟访贾府时,便不肯留住贾府!一行三家人中,只有这李婶是“十分不肯”的!不知这是不是跟当初王夫人的态度有关?

再说黛玉,最初便是母弟俱亡,后来父亲亦亡故!这在当时的观念看,应该是极其不祥的!王夫人“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宝玉)”,怎么肯让黛玉克着呢?况且已有贾珠的前车之鉴,哪怕黛玉这里有一丁点儿的可能,这做母亲的都不敢涉险吧!
王夫人“喜钗厌黛”之感日益加深,全因为宝玉的放纵叛逆吧

主要是在于性格吧!王夫人爱宝玉,但从来不曾了解过他,宝玉在王夫人眼里,最初就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或许因了贾珠的夭折,王夫人应该从来没有期望过宝玉“蟾宫折桂”,否则也不能放纵他荒疏学业,任凭姐妹们帮忙写大字应付贾政!王夫人要求的,就是顺顺当当成个人,成个被当时社会所接受的“正常人”!但这明显是很困难的,或许在王夫人眼里,宝玉越大越往歪里长了!尤其是挨打一事,令王夫人一改往日的沉稳,变得心浮气躁起来!能不着急吗?往日只是“不肯读书”,现在“游荡优伶”祸及家族了!“若老爷再不管,将来还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袭人这话,正说进王夫人心里了吧!所以王夫人才赶着袭人叫声“我的儿”!王夫人此刻能想到的办法,就是“清儿侧”吧,认为她“好好的宝玉”,都是“不长进”的丫鬟,和黛玉,教坏了!“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这分明是已经怀疑了!怀疑是黛玉,和她的宝贝儿子在“作怪”!宝玉能走到“游荡优伶”的地步,都怪这些不长进的丫鬟,和黛玉!要是再不管!“连平安都不能了”!所以接下来,王夫人大刀阔斧的撵了金钏,撵了晴雯芳官四儿,为什么,因为她心里急啊!“那一日那一时我不劝二爷,只是再劝不醒……偏那些人又肯亲近他……总是我们劝的倒不好了”!所以王夫人撵了那些“逢迎着宝玉淘气”的,剩下袭人这种“粗粗笨笨”“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人!也许她以为这样,就能把她的宝玉从歪路上引回来吧!

从这些丫鬟,也能猜到为什么王夫人“取钗厌黛”了!黛玉是每每“逢迎着宝玉淘气的”,宝玉会雨夜探望,会体贴送燕窝,会帮她淘制胭脂膏子……,而她,是唯一一个从不劝宝玉学那“仕途经济”的!这些,肯定都会通过袭人传进王夫人耳内的!而宝钗,恰是那一有机会便“含讽谏”的!她本身就是“藏愚守拙”的,怎么可能跟着“淘气”呢?

只看宝玉挨打后吧,宝钗送药来,说的是“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致今日……”虽说后边有着小女儿的娇态,但这劝告,却是发自肺腑的希望!这其实正是王夫人想劝,或已经劝了无数次却没“劝醒”的吧:做个好孩子,少挨些打骂,别让这些放纵行为阻碍了你的未来!再看黛玉,哭得“气噎喉堵”,“你从此可都改了吧”!这哪里是心里话?这分明是心疼极了,言不由衷的!看看宝玉的回话尽可知了“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若王夫人此刻在此,还不是要气个倒仰?这样的黛玉,焉能不让王夫人气极恨极?

再有,薛家的生意,应该大多是宝钗在打理!在王夫人心里,宝玉恐怕是注定的“富贵闲人”了,她需要为她的儿子,安排一个挣钱管家的人,而宝钗,无疑是很适合的!黛玉,虽也有不错的管理能力,但她的实践,仅限于潇湘馆!在王夫人心里,肯定是比不上宝钗的!

除此之外,宝钗还在时时处处讨好体贴,每日的晨昏定醒,帮给金钏的装裹衣服,帮王夫人购人参,再加上讨巧的辞令,王夫人肯定是心里熨贴的!再观黛玉,她肯定是知道王夫人的厌恶的!王夫人说晴雯“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诸如此类的话肯定都会传过来!紫鹃说过“姨太太既有这想法,怎么不和太太说去”,这可明确说了:王夫人不同意宝黛姻缘,这是潇湘馆上下都知道的!但是,何曾见黛玉讨好过一次?

最后一点,身体是硬伤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