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鬼洞族还有后裔吗?

密探零零发


鬼洞族的称呼来自《鬼吹灯》,其实称呼他们“精绝人”更为准确。

精绝国属于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他们国家很小,只有一座精绝城,根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城只有人口3360人,其中士兵只有500人。

这样小的一个城池,因为处在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所以也一定因为商贸往来繁盛过一段时间。

东汉末年中原一片大乱的时候,精绝国也被比他们强大的鄯善锁吞并,逐渐走向了没落。

到了唐代的时候,精绝人就已经不复存在,精绝国也只有残垣断壁。《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它身处大沼泽当中,气候湿热,荒草遍地,难以行进。城市的遗址只有一条路可以勉强进入,再往东走,就全是流沙之地了。


可见,那个时候精绝人就已经不知去向了。

精绝人去了哪里?没人知道。从考古发现来说,精绝城并没有大规模杀戮的迹象,所以他们应该不是被屠城了。这样的话,只有可能是他们主动离开了这里。

原因可能有很多种,比如水资源的缺乏,比如强大敌人的逼近,比如某种疾病的流行。他们不得不离开,寻找新的生存地点。

不过,本来就很少的精绝人,已经很难再形成一个独立的族群,因为这之后再也没有他们的记载和传说。我们可以想象,精绝人应该已经在迁徙的路上灭绝了。就算有少数人活了下来,也已经被同化到其他民族了。


七追风


问题中所说的“鬼洞族”应当指的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精绝国人”,“鬼洞族”一词本是出自天下霸唱的小说《鬼吹灯》中,而真实的历史上并无“鬼洞族”这一称呼现于史籍!

精绝国,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据考古证实,今新疆民丰县的尼雅遗址就是汉晋时期的精绝国所在地!


据《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驿长各一个。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戍庐国四日,行地空,西通扜弥四百六十里"。

之所以将其称之为“精绝人”而非是“精绝族”,是因为就目前的考古发掘来看,精绝人很可能并非只由一个种族构成,他们中大部分为棕色头发,但也有部分人为黑色头发!

精绝国是一个袖珍小国,东汉后期,精绝国被日益强大的楼兰,也就是后来的鄯善国兼并。精绝国人最后在历史上出现时,已经是改名为鄯善的楼兰国的子民了,精绝国所在地成为了鄯善国的精绝州。

但在后来的历史中,精绝国人却神秘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神秘消失,不知去向!

据英国人斯坦因的描述,这个被他发现的,废弃的尼雅遗址是这样的: 当年的文书还完好地封存在屋内,储藏室里厚积的谷子还有橙黄的颜色,房厅屋宇的门还是关着的……时间看似停止,人们仿佛刚刚离开这里。


在尼雅遗址,考古人员发现,在精绝人离开时,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安详,没有战争的痕迹,但人们却又忽然间集体离开!

就连那挂在树上的小狗,也没有能等到主人来给它解开套在脖子上的绳索。看似平静,却又略显匆忙!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精绝人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呢?

或许是战争的威胁!

遗址出土的木简中曾反复提到苏毗人的侵略,称苏毗人性情悍勇,经常攻击精绝州,威胁着它的安全。

鄯善国王为此颁布了很多命令,令精绝州的管理者们注意警戒。

而后来精绝人的逃离,或许就是因为苏毗人的进攻已经是箭在弦上,战争即将来临,因此,面对苏毗人的突然袭击,精绝人不得不集体逃离!

很可能,他们是逃到了鄯善国的都城或其他地方,寻求鄯善国王的保护,并得到妥善安置,从此便再也没有返回精绝故地!

因此,其应当是有后裔存于世间的,只是已经不在以精绝人的身份出现,而是被贴上了其他民族的标签。


汶与川


鬼洞族指的便是精绝人。

精绝国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人种属于欧罗巴人种的吐火罗人,精绝国人口不多,臣属汉晋时期。

在如今新疆和田民丰县以北150公里的沙漠里有一座尼雅遗址,这便是精绝古城故址。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曾来此,掠走大批木简,交给大英博物馆。1995年,中日联合考古队在此挖掘王室古墓,发现“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蜀锦。

拥有文明的精绝古城最终因水源问题,消失在茫茫沙海中。可以推测,大部分精绝人因此背井离乡。精绝人的后裔应该是存在的,据记载,吐火罗人与其他民族形成古粟特人、古塔里木诸族,最终融于吉尔吉斯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