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陳友瓊決戰時元朝統冶者為什麼不乘勢有所行動,那時元朝在做什麼?


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大戰,元朝政府當然想要摻乎了,可惜有一句話怎麼說來著,“臣妾做不到啊”



元朝末年起義軍眾多,而朱、陳偏於南方

元朝末年,隨著石人一出,長期受到元朝蒙古族壓迫的漢族人們揭竿而起,往往聚眾幾千人佔據一地,就敢於稱王稱帝。元朝政府為了消滅起義軍花費了大量的人力,但是往往消滅一茬,又會迅速湧起另一茬,最近的起義軍竟然就在元朝大都周邊。這可還都是北方的起義軍,而元朝政府逐步消滅的步伐遠遠還沒到朱元璋陳友諒那裡。


大樹底下好乘涼,朱元璋北邊有個天然屏風

劉福通擁護著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成立了韓宋政府,併發兵三路進行北伐,一路攻佔山東,一路向北攻佔元上都,最遠跑到了遼寧;一路跑到四川、陝南打游擊。而劉福通的過早扶持皇帝,也造成元朝政府兩注意力集中在了其身上。元朝宰相脫脫等先後組織上百萬兵力剿除劉福通。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招納了劉基等大地主及文人代表。這些人給朱元璋提供了這樣的發展思路。所以起初朱元璋始終老老實實的連王都沒稱。當元朝政府提出只要投降元政府就可以封官的時候,朱元璋一度也假裝投降了元朝。

這樣一來,元朝政府專注於剿滅先稱王稱帝的起義軍勢力,結果讓朱元璋默默在江南地區發展起來。

元朝政府內訌不斷,導致對起義軍剿滅不力

元朝,是蒙古族政府。而蒙古族,從草原發展而來,是由很多草原部落組織在一起形成的。只有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稱為蒙古皇族,但是除此之外,他們還有著很多部落勢力。

這些勢力在跟著皇族佔領中原後開始各自爭奪利益,不論是朝堂之上還是朝堂之外。所以到了後期,元朝中央皇族部落壓制不住起義軍時,這些部落之間衡熱衷於爭權奪利,而不是壓制起義軍,包括王保保的蒙古大軍,此時也不接受元順帝的指令,更加起勁的攻打蒙古諸部。

沒有人管的江南一地,最終成為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的決戰場。最終朱元璋成功贏得勝利。


阿慶還是阿慶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同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戰略決戰,陳友諒中箭而死,朱元璋.取得戰略全勝。此時元朝主力早已被北方向紅巾軍統帥劉福通給殲滅了,正在苟延殘喘根本沒有精力出兵南方。

1351年,劉福福在潁州發動武裝起義,起義軍將士都頭裹紅巾,史稱紅巾軍。劉福通攻下穎州之後又攻口河南南部州縣,起義軍迅速壯大到三十萬眾。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劉福通打敗元軍主將赫斯虎赤,又打敗帖木兒三十萬元軍精軍。威震元朝統治者。

元朝統治者又發生內訌,元順帝下詔免去丞相脫脫的職務,詔書傳入營中"大軍百萬一時四散"。從此元朝大失元氣,正規軍隊盡失,只能依靠地方勢力組成的軍隊維持統治。元至正十五年(1352年),劉福通審時奪勢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國號大宋。劉福通任丞相,加太保,成為北方紅巾軍實際領導

劉福福通非常重視大宋政權的地方建設,把各地起義勢力納入大宋政權建設,此時朱元璋也是大宋政權江南行省的平璋。劉福通和朱元璋是同殿稱臣關糸,位居其上。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劉福通組織三路大軍北伐,自己率軍攻佔汴梁,由於多種原因北伐軍先後失敗,但元朝主力被基本上殲滅,當朱元璋同陳友諒決戰鄱陽湖時,元朝己無力派兵只能做山觀虎鬥。

朱元璋平定江南以後,1367年派大將徐達常遇春率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元順帝率眾退回北方草原,北伐軍佔領大都,後來收復西北,東北,西南地區,完成全國統一。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



關東俠客


朱元璋驅除韃虜實際上是謊言。紅巾軍(劉福通)造反到元順帝北遁時間有20年,元順帝治理黃河引發農民造反,在紅巾軍血戰蒙元時,朱元璋採用朱昇建議高築牆緩稱王,隱藏實力避開蒙元鋒芒,等察罕帖木兒收拾了紅巾軍,韓林兒逃到朱元璋勢力範圍,不是讓小明王東山再起,而是把他溺死。朱元璋運氣好,蒙元的將領們爆發了內訌,王保保,李思齊各擁兵一方,察罕帖木兒被刺殺,朱元璋獲得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所謂笑到最後就是乞丐和尚,元順帝無兵可派,只有北遁,北元政權仍然存在了二百年,明朝沒有力量徹底消滅,達延汗、韃靼也先、俺答及林丹汗,始終是明朝邊患。實際上朱元璋與多爾袞是一樣,揀了個大便宜,只不過是朱向北,滿人向南。朱元璋在紅巾軍驅除韃虜時,不幫助友軍,而去收拾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從朱元璋不認宋朝為正朔,而以蒙元為道統,追認妥歡帖木兒為順帝,繼承自韃子,他的文臣班子都是蒙元舉子,認可蒙元,始終有心魔,放走元順帝,黃金家族得以在漠北橫行。如果真的驅逐了韃虜,怎麼會有土木堡呢?明朝遠邁漢唐也是謬語,漢唐至少把匈奴、突厥滅掉了,明朝戚繼光修長城說明一個重要問題,明朝立國200年,戎狄之防幾乎拖垮了明代,否則用什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實話實說實際上崇禎死於內訌(闖王之亂),非外侮,說明什麼?民不聊生,這是個最黑暗的朝代,沒有之一!封藩殉葬剝皮衛廠廷杖緹騎八股,每一件都是倒退!


軍需總監


元朝在隔岸觀虎鬥,坐等朱元璋與陳友諒和張士誠內鬥,企圖成為最後的贏家。

九十年的大元帝國,慢慢的學會了漢人政治鬥爭那一套,卻只是學了些皮毛。

漢人搞政治鬥爭,是為了獲得最終的權利來完成自己的偉業;元朝人搞政治鬥爭,只是為了最終的權力。

高郵之戰,元軍實力大不如前

高郵之戰是張士誠發起的,這一次戰爭為他日後問鼎江浙提供了極有利的幫助。

憑藉著手下區區幾萬人,硬是生生抗住了元朝百萬大軍三個月。

到最後,張士誠軍彈盡糧絕,元朝軍隊卻在佔據優勢的前提下撤軍了。原因只有一個:內訌。

這場戰爭的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偉大的張士誠先生抵抗住了勇猛元軍的一次次進攻,原來我們的統治者也沒那麼強大,很多漢人是這麼想的。

朱元璋與陳友諒、張士誠的戰爭,元朝只是一位觀看者。

明史也好,元史也好,對這場戰爭的描述出奇的一致。

太好了,朱大老闆終於和邪惡的陳友諒打起來了,明史這樣記載;

太好了,邪惡的朱元璋終於和更邪惡的陳友諒打起來了,元史這樣記載。

這場戰爭,元朝人天真的認為最終只是兩敗俱傷的、對元朝極為有利的戰爭。於是,做為一位場下觀看者,負責拉拉手絹,喊兩聲加油就已經很不錯了。

可是,朱元璋與陳友諒的火拼,只是為了獲得最後的資格證,能與元軍一決雌雄的資格證。

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元朝送金送糧

毫不誇張地說,朱元璋在解決張士誠後,元朝第一時間送來大量稀世財寶。朱元璋很開心,連帶著送彩禮的人一併收下了。

“元朝在咱們這邊呆的時間太長了,你們誰去送送他?最好趕到北愛爾蘭,眼不見心不煩。”

直到此時,元朝才明白朱元璋的狼子野心。只不過,現在準備也太遲了。

幾年後,這個曾經剝削我們的古老帝國終於滾出了漢人的土地,再一次回到漠北。

而華夏政權,也又一次落在了漢人手中。

【新人不容易,尤其是歷史頻道的新人,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生在此謝過。每天持續更新,不負大家所望。】


蝦仁兒談歷史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鄱陽湖PK,按道理來講對於元朝是一個很好的平亂機會。當時的元朝也存在坐山觀虎鬥的態度來看這場好戲,只不過故事情節沒有按照元朝執政者的思路去發展,反而一發不可收拾。最根本的原因則是元政府有心無力,自己的爛攤子都收拾不了,哪管什麼朱元璋、陳友諒。


順帝的接手的爛攤子

元朝執政者順帝上位(妥懽帖睦爾——元朝最後一個皇帝)已經是元朝氣數衰敗的間斷,那個時期最流行的不是廣場舞,是造反。

方國珍起兵於台州,白蓮教徒劉福通,起兵安豐,奉教主之子韓林兒為主。李二起于徐州。徐壽輝起於湖北。郭子興起於濠州。張士誠起於高郵。

這些強大的革命隊伍基本上把長江流域分割,元順帝垃圾的政治水平也促進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升級,導致元朝的軍事力量不停的在這些造反派中折返,不斷的軍事消耗讓元順帝疲於應付。直到朱元璋和陳友諒決鬥的時候,順帝召集起來的殘兵弱將已經不是對手。

元朝內部的戰爭不斷

一個朝代的瓦解,首先從內部開始,元朝也逃離不了這個準則。順帝的統治和他的年號相反一點不順,這個時期元朝政府內部鬥爭變得花樣上演。相比朱元璋和陳友諒打的頭破血流,順帝面對的是政變,當時的丞相脫脫死後,元朝被哈麻、雪雪這兩個宦官當權,名字都有點可愛,但是別低估這兩個類似嚴嵩,秦檜的人物。年輕的太子就是在這倆人的鼓動下發動政變,逼迫順帝退位。結果當然是失敗了,兩兄弟也人頭落地。

可是年輕人總是叛逆,政變的失敗並沒有打擊他的信心,反而引起更大的勢力爭奪。代表太子黨的搠思監、樸不花和與代表順帝的老的沙、禿堅帖木兒又展開激烈政權爭奪,雙方分別勾結軍方擴廓帖木兒、孛羅帖木兒。關鍵後面這兩個人是打擊叛亂的主要軍事勢力,結果在元內部的政權鬥爭中互相消耗虧空。



順帝自己在幹嘛?

朱元璋,陳友諒熱火朝天的,順帝自己也忙忙碌碌。再說起哈麻、雪雪這倆兄弟,凡是能被帝王喜歡的奸臣都有特別的本事。順帝喜歡這倆人最關鍵的是他們推薦給順帝一個番僧教順帝房中術,還有個重要的人物哈麻的妹婿禿魯帖木兒,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順帝本身就是窮苦出生,人生的大起大落更容易沉迷權利女色。領導的愛好引領的就是時尚,順帝好色,也帶著元朝整個政治集團淫亂。對於我們來說是淫亂,對於順帝來說那是修煉,雙修的最高境界就是長生不老,青春永駐。即使再元朝這面大鼓被萬人錘的時候,順帝也沒有落下他的功課。

看到這裡大家明白了吧,朱元璋和陳友諒的決鬥中,元朝可以說是什麼都沒做,也能說是做了很多,但作為一個旁觀者確實有點浪費門票。我覺得當時換做其他的什麼豬,什麼狗,也能把元朝這個癱瘓的政治體系拉下歷史舞臺!

我是:宗人府小二 期待你的關注和指點!


我不是易中天


朱元璋和陳友諒決戰的時間是1363年,也就是元朝的至正二十三年,當時元朝內部正發生了一場爭權奪利的叛亂。

自從1351年劉福通起兵反抗元朝後,天下大亂,此時元順帝繼位已經二十多年,逐漸驕奢淫逸。他立了朝鮮奇皇后的兒子為太子。為後來的宮廷內亂埋下了伏筆。在鎮壓農民起義中元順帝聽信讒言,猜忌丞相脫脫,致使脫脫在1355年流放被殺,至此天下形勢愈加不利於元朝。

丞相脫脫被殺後,元順帝更加墮落不堪。之後幾年裡奇皇后的勢力增長很快,逐漸生出異心。1360年奇皇后等人想讓元順帝提前退位,自己兒子提前登基。他們先後害死了左丞相,驅趕了諫言的陳祖仁等大臣,混亂朝政。軍隊上也不安穩,兩支鎮壓紅巾軍的元朝軍隊相互攻伐,搶佔地盤,誰都沒法滅掉對方。到了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決戰的時候,元順帝的舅舅受到奇皇后太子等人的迫害,逃到大同的一支軍隊中,這支軍隊在1363年到1364年,兩次進攻元大都,要求殺死奇皇后一夥人。

所以,朱元璋在和陳友諒決戰鄱陽湖時,元順帝也面臨自己軍隊的威脅,無暇他顧。而同時劉福通也被張士誠進攻,可以說1363年,朱元璋和陳友諒決戰時,沒人打擾!





郭來說歷史


朱元璋和陳友諒在決戰時,元政府應該想到乘勢而入,一舉消滅掉朱、陳反動勢力,以鞏固自己的政權,然而並沒有這麼做,那他在忙什麼呢?

1.當時元政府正處在內憂外患之中,內憂是自己政府內部在搞事情,外患是“紅巾軍”在造反。先說外患吧,當時元政府沒有把朱、陳的部隊放在眼裡,而是把主力部隊用來對付更強大的,北方的“紅巾軍”上,因為“紅巾軍”,曾威脅到元政權,所以朱、陳僥倖逃過一劫。

2.再說內憂,剛剛平叛了“紅巾軍”,想謄出手來對付朱、陳時,內部矛盾開始“大爆發”,政府分成兩派,互相殘殺,自我消耗,險些分裂為兩個政府,而此時朱、陳的鄱陽湖之戰也已結束,朱很快統一了江南,開始北上滅元。


元朝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明軍攻佔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元順帝倉皇逃往蒙古,元朝宣告滅亡。


天天學xi


1、元順帝昏庸,貪玩好色,根本無心治理國家。

2、權臣們爭權奪利,勾心鬥角,貪圖享樂,坐看朝政一天天靡爛。

3、各級官員只知道欺壓百姓,中飽私囊,正直而有才華的人在這個黑暗的官場上無法立足。劉基(劉伯溫)就曾在元朝當官,但不久便辭官歸隱了。


跪射俑


因為元朝內部統治者還在為權利而窩裡鬥,面對朱元璋和陳友諒之間的衝突與戰爭是無暇顧及的。再說元朝統治者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已是強弩之末,就是元朝統治者出來趁火打劫也挽救不了滅亡的命運。


勇往值錢


元廷沒有動作是北方握有兵權的將領各立山頭,互相牽制。另外元順帝一直奉行誰冒頭,我就打死誰的政策,讓握有兵權的將領們為之忌憚,保命為先。元廷對於起義軍採取剿撫並用政策,起義軍內部的鬥爭他們也是樂於吃瓜圍觀,巴不得他們自己搞死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