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质量相同则能量相同,那1公斤杯子和1公斤白菜的能量一样吗?

Parry62


纯理论分析,不要说杯子和白菜,任何质量相同的物质都可以转化为相同的能量,因为质量能量本质上确实是同一种东西!

这一点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因为宇宙大爆炸发生后的宇宙初期,宇宙里没有任何物质,全部都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在宇宙逐渐冷却之后,开始形成了最基本的粒子,然后是构造更加复杂的各种物质!

所以本质上,你我今天所见到的任何物质都是一样的,追根溯源都来自于宇宙大爆炸之初的能量!

不过现实中,我们很难把一种物质全部转化为能量,比如说核聚变的过程只有0.7%的物质转化为能量,所以要想把杯子和白菜(或者其他物质)转化为能量简直是不可能的!

而理论上物质与反物质转化为能量的效率可以达到100%,而且几乎不用什么技术,只要让物质反物质相遇就可以转化为能量,不过转化的能量非常巨大,这种能量被认为可以成为未来人类星际旅行的能量来源!


宇宙探索


确实是一样的。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表明,物体所蕴含的能量与其质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光速平方。有多少质量,就会包含多少能量,这与物质的组成无关。不管是1公斤的杯子,还是1公斤的白菜,或者是1公斤的水,它们都蕴含着完全相同的能量,其大小约为9×10^16焦耳。这个能量极其巨大,其当量相当于2140万吨TNT,或者1000枚投向广岛的原子弹。可见,每个人本身都拥有满满的能量。

尽管如此,我们知道,杯子、白菜或者水都没有危险性,它们并不会随意释放出自身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就人类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只有一种方法能让普通物质完全转化成能量,那就是让它们与反物质发生湮灭反应。普通物质都是由质子、中子(除了氢之外)和电子组成,而反物质是由反质子、反中子(除了反氢之外)和正电子组成。反物质除了质量与正物质相等之外,其他所带电荷、自旋等物理学参数都与正物质相反。正反物质一旦接触在一起,就会完全湮灭掉,所有的质量全都转变成能量。

在宇宙中,质量转化成能量的反应很常见,只不过不是通过正反物质湮灭的方式,而是通过核聚变反应的方式。恒星的内部可以把四个氢原子核结合成一个氦原子核,该过程会有质量损失,这些质量就会转变成主要以伽马射线为形式的能量,所以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可以发光发热。不过,恒星的氢核聚变的质能转化效率比正反物质湮灭低得多,只有0.7%。

从质能方程中还可以看出,质量和能量的转化不具有方向性,这意味着纯能量也能转变成物质。根据目前的标准宇宙模型,无论是杯子、白菜或者水,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来自于138亿年前宇宙创生之时的纯能量。


火星一号


答:准确地说,任何1千克静止质量的物体,100%转化为能量都是相等的。


但是要把普通物质转化为能量非常难,目前人类能做到的就是核聚变与核裂变,其中核聚变反应发生的质量亏损率约为0.7%;理论上能达到100%质能转化的,只有正反物质湮灭。

爱因斯坦通过狭义相对论推导出了质能方程,质能方程描述,任何有静止质量的物体,都蕴含着远远高于化学反应的能量,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质量和能量是统一的。


比如自由质子的质量为1.007276u,自由中子的质量为1.008665u,但是两者结合成的氘核(2H),质量却只有2.013553u,其中有0.002388u的质量发生了亏损,并转化为能量。

如果一个质子和反质子相遇,那么正反质子就会发生湮灭,然后100%转化为能量,能量载体为光子、中微子或者其他轻子。

所以,从理论上说,1公斤杯子和一公斤白菜,所包含的相对论能量是相同的,大约是:

E=mc^2=9*10^16焦耳;

相当于307万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或者2100万吨TNT当量。


不过普通物质发生常规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都是原子间的化学键或者分子力起作用,能量转化非常少;要使物质发生原子核层面的变化,难度要大很多。

从本质上说,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在宇宙大爆炸时都是能量,随着宇宙温度的降低,各种粒子才得以形成,各种物质才得以出现;能量并不是蕴含在物质中,而是质量是能量的其中一个属性,


所以在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中,不再使用质量这一物理属性,而是使用能量和动量来描述物理规律。


好啦!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关注我们——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有点小插曲,请耐心看完。下面是原文:

首先纠正一个字,“柸”字应该是“钚”字。因为柸同杯,是杯子的意思,

而“钚”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是同铀一样的核裂变材料,能放出巨大的能量。它还具有超高辐射能,常用来做同位素温差发电机即核电池的燃料,这次我国发射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巡视器上都安装这种核电池,



同位素温差核电池

利用钚元素衰变辐射的热量帮助嫦娥四号度过漫长的月夜,零下180℃的月球黑夜,如果没有核电池,探测器的仪器都会冻坏。


玉兔二号月球车

从以上叙述可以看出,题主的意思应该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钚”字。所以正确的题目应该是“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质量相同则能量相同,那1公斤的钚和1公斤白菜能量一样吗?”

爱因斯坦的质能转化方程式E=mC²说的是物质的质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且符合这个关系式。不错,能量和质量是物质的两种表现形式,但大多时又是一体两面,即同时共存,两者仍然满足这个关系式。根据这个质能方程E=mC²(E为物质的总能量,m为物质的质量,C为光速常数)可知,物质所含的总能量只跟质量有关:相同质量的物质,它们的总能量也是相同的。所以1公斤钚和1公斤白菜总能量是一样的。注意这里说的是物质所含总能量,不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放出的能量。不同的物质能够放出的能量是不同的。作为核材料的钚不管是核裂变还是衰变,产生的质量亏损全部转化为能量,放出的能量可以用E=△mC²(△m为亏损质量)计算。钚的裂变损失质量百分比为0.096,合计96克,1公斤钚完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0000吨当量TNT。而1公斤白菜即使是晒干的白菜烧火放出的热量尽多够做一顿饭的。


白菜在常规条件下不能发生裂变或聚变放出能量,只能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剩余的能量仍然贮存在灰烬中或蒸发散逸了,再也无法收集或释放。这和煤炭燃烧后剩下大量煤灰渣道理是一样的,煤的能量仍然存在煤渣里无法再释放。

令人可笑的是,刚写到这里要发布,题目忽然变了,“柸”字真变成“杯子”了,前面写的岂不白写了?仔细一想,觉得也没关系,无论是“柸”、“钚”,还是“杯子”都是一样的,都满足质能关系式,1公斤它们和1公斤白菜的总能量是一样的,只不过杯子在常规条件下放不出热量,连白菜也不如。


物原爱牛毛1


老规矩,先说下答案:理论上完全一样,但也可能不一样

质能方程:E=mc²

质能方程是描述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当量的方程,在我们经典物理学中,“E”和“m”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能量和质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之间没有确定的当量关系,这也造成了当时的能量概念比较局限,直到科学巨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将质能方程提出,在狭义相对论中,质量与能量也有了确定的当量关系,也就是E=mc²。


回归正题,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一公斤杯子的能量和一公斤白菜的能量完全一样吗?一样,根据爱因斯坦斯坦的质能方程,两种静止物体的质量一样,也就是杯子和白菜的质量都为一公斤,那么他们的能量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其实每句话最怕后面这个但是,因为它可能推到前面的全部话语,这次也不例外,但是一个理论上的完美转化是不大可能的,是对物质和反物质的泯灭,所以实际中质量到能量的转化是不大可能百分之百的有效。

这也引来了我们这个问题的另一个高潮——质量中非能量的副产品,在我们大多数都情况下,我们这里就拿杯子和白菜来说,在一公斤的质量下两者并不是百分百的能量,反而带有更多的“副产品”,也就是无法转换成能量的那部分,我们并不能确定杯子和白菜中的能量与“副产品”的比值,所以就带了我们答案的后半部——可能不同。

我是时间史,如果喜欢请点上一攒,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


时间史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的质能方程为人类指明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微小的质量对应巨大的能量的背后是原子核质量亏损在起作用,质量和能量其实是一种东西,所以任何一克物质都具有相同的巨大能量。

一公斤杯子和一公斤白菜的能量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组成白菜和杯子的原子不太容易发生核反应,而核武器就是因为材料容易发生核反应才有那么大的破坏力的,如果人类能把杯子和白菜的质量完全变成能量,那么一公斤白菜和一公斤杯子的威力将达到近亿吨TNT的爆炸威力。




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质量和能量可以互相转化,质能方程和放射性原理让人类在后来制造出了原子弹和氢弹,但威力巨大的氢弹也只能把0.7%的质量完全变成能量,剩下99.3%的质量被浪费掉。

反物质能把100%的质量完全变成能量释放出来,1克反物质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3万吨TNT,因此反物质也一直被人类当做终极能源,只不过现在人工生产反物质的代价太过高昂,而且只能制造原子级别的反物质。


我们的宇宙本身就来自一次质能转化,138.2亿年前宇宙从一个奇点爆炸成今天的宇宙,巨量的能量转化成了巨量的物质,这些物质构成了恒星和行星,也构成了我们。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主流科学好象都认为,物质可以变能量,能量可以变物质,他们也是这么理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的。对这种认识,我不敢苟同。个人认为,能量只是物质的一个属性,并不完全等同于物质,从来就没有机械能、电能、风能、化学能、核能、潮汷能等等能量,直接变为物质的事实,有人认为太阳能可以直接变为物质,理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这种认识也很片面,叶绿体制造淀粉纤维,的确需要光合作用,可大家别忘了还有二氧化碳和水以及多种矿物质的参与,没有这些其它物质,仅仅一个光能量,叶子是不可能制造出淀粉的。物质生成必须有能量的参与,是正确的,但是,能量直接变为物质的例子,还没有,即使是在微观粒子世界,也没有听说那个科学家,用能量生成了粒子,现实世界更无此一例。个人认为,能量只是物质的结合能,物质在聚为个体时,同时聚集能量,又在弥散时,释放能量,能量与力好有一比,力是物体产生的,谁也不会认为,力就是物体,同样,能量来自于物质,也不等同于物质。不同的物质,其结合能大小也不一样,题主所列举的两种重量的物质,所含能量肯定不一样。1公斤炸药与1公斤铀所含的能量,更是相差太多了,粒子的结合是核能,题主举例的两个物质由化学能即能结合,两种结合能不在一个层次,即使是同为化合物,不同化合物的化合能量大小也不同。因此,本人相信,物质含有能量,但能量不等同于物质。一点浅见,欢迎阅者提出高见。


长眉1958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质量相同则能量相同,那1公斤杯子和1公斤白菜的能量一样吗?

质能方程并不挑食,并没有规定必须是氢元素或者铀元素,对于计算公式而言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只要有合适的条件,比如与之湮灭的反物质,那么两者释放出的能量是完全一样的!

但很可惜爱因斯坦当初确实没有说明不能计算什么...所以现在各位随便乱用就不能怪大家了,而事实上也如此,质能方程仅仅只规定了质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怎么实现?毕竟没有比较好的手段让玻璃杯或者白菜的物质进行聚变,玻璃杯的成分比如石英玻璃就只有二氧化硅比较单纯,氧和硅的的聚变条件如下:

氧元素在1.4个太阳质量的恒星中温度达到8×10^8K时聚变,而硅元素就比较高了,需要在20个太阳质量的天体中内核温度达到3×10^9K时聚变!看起来还是白菜比较简单一点,只有氢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只要1.4个太阳质量的恒星即可搞定!

从氢元素往后的元素,聚变能量比还是会逐步降低,假如从聚变的角度来看,似乎一颗白菜的能量更大一些,因为它的含水率很高,并且氢元素占比极大!但无论是那个聚变后会留下渣渣,并不能彻底利用!

但假如从物质与反物质湮灭的角度来看,因为不存在剩余质量,而是彻底湮灭的,因此两者就没有差距了,无论怎么计算两者的能量都是一致的!

也可以简单计算下,1g反物质湮灭的能量相当于4万吨TNT,那么1KG物质与1KG反物质湮灭的能量就是4000万吨TNT,而这之中白菜或者玻璃杯的能量只占一半!那么毫无疑问是2000万吨!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平方来看,物体包含能量的大小只和自身质量相关,不要说一公斤杯子和一公斤白菜了,就算是一吨核弹与一吨白菜,它们所包含的能量都是相等的,区别只是能量释放的难易度不同。

比如说题目中举的杯子和白菜,一公斤的质量,它们包含的能量是9×10^16焦耳,相当于2150万吨TNT当量,这个威力相当于沙皇炸弹的43%(沙皇炸弹,人类引爆的最强氢弹,5000万TNT当量),但沙皇炸弹的总重是27吨,这是因为核聚变质能转化效率较低所致。而方才假设的是杯子和白菜都是100%反应,这也只有正反物质湮灭能够达到了。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赛先生科普


E=mc^2,质量与能量固定的比例关系,△E = △mc^2。

所以,具有相同的质量,那么能量就一样,质量本来就是能量的量度,根据题意,1公斤的杯子与一公斤的白菜,它们在相对静止时,包含的能量是相同的,要强调相对静止,如果白菜相对杯子来说是飞着的,那么1公斤的白菜能量就高了,因为总能量等于静止能量+动能。

这些都是在理想情况下讨论的,在现实中,除了正反物质湮灭是质量能量转化100%,其它的比如核裂变、核聚变都低得可怜。核聚变比核裂变稍高一些,核聚变也才0.7%的质量亏损率,也就是说在核聚变过程中,只有0.7%的质量转化为了能量,剩余的构成了其它原子核。

个人浅见,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