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农村酿的烧酒度数高,但是哪怕不会喝酒的人喝了都不易醉?

江西井源商贸


如果说不上头还有可能

不会醉,没有的事情。酒不论品质高低,只要达到浓度,都能喝醉人的。

你这种说法也只在那些口口相传的传言了。如果作坊里工艺做得好,蒸馏出来的某段最好的酒,可能会是最醇的,喝起来确实口感很好。喝多了不头晕,也是有可能的,因为这个蒸馏段的酒是最好的,但这种酒很少的。酿酒人都要拿来兑头段尾段,来平衡整个酒的品质和成本。

我也听过一个版本,一个做泥瓦工的叔叔给一个作坊改造,下工后,老板让他们自己接蒸馏出来的酒喝,热酒,口感都无比的美,他们都喝了很多,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只是醒来后,没有头晕头痛的感觉。

刚蒸馏出来的酒并不适合饮用

新蒸馏出来的酒都会含有一些杂质,需要一定时间的熟化、陈化才能达到品质稳定、挥发杂质。哪怕是飞天茅台,也会在蒸馏出来后存储3年左右才会来销售的。

至于酒曲,不太关它的事情。传统酿酒都需要酒曲的。


老三说酒


我認為這個問題有點失实。

我是一個半兩烧酒喝下去之後也許就會躺床的人。有一次去姨媽家,她拿出她自己弄的紅酒,說很好喝,要我試試,而且说不同于白酒會醉人。于是我慢慢地喝起來,甜香得很。沒喝過一兩,臉就發紅發烧,心跳加速。

既然是烧酒类的酒,除非度数不实,不然的話,不可能度数又高,而又不會让不會喝酒的人喝了一定数量而不醉。

我有幸在县酒厂打过一陣子臨時工,而且剛好就在制大米白酒的车間。

剛从出口流出來的二三斤的度數通常是在八九十度左右,后面流出來的度数就逐漸降低。当低到二十五度左右時,就不接了。然後,那些師傅就用低高度的兩样酒進行冲调,最高的調成55度,最低的調成40度,另外一种調成50度。

剛開始我是滴酒不进的,但下班時常常被外車间的熟人說我吃了酒,說我的臉紅紅的。被人說多了之後就自己對自己說,不吃白不吃,反正沒有吃也被人說吃了。于是,我有時候就會去試試各種度数的酒。老實說,二十五度左右的喝起來的感覺真的有點像水,不過,我喝了一兩左右的話,照樣面红耳赤,心跳加速。

測量酒度的高低是用測量器的,而不是凭口感的,更不是想當然的。所以,我个人表示不相信問題中所說的,[农村酿的烧酒度数高,但是哪怕不會喝酒的人喝了都不易醉]的說法。除非,這個[不易醉]的意思是[慢慢地醉],不是過喉即醉。如果是慢慢地醉的話,我坚決相信!因為不會喝酒的人只要喝了一定数量的高度燒酒之後,無有不醉的。倘若不醉,那一定是假裝不會喝酒的人了。


梦云山人1


欢迎关注你农村的朋友头条号农夫小邓,对于您说的酿成米酒然后再制成烧酒,这个我真的没有见过是怎么做到的。

我老家是江西赣州的,这边的农村在以前家家都会酿甜糯米酒,二十年前办酒席几乎都是上这种糯米酒,在酒席开饭前专门有个煮酒的人,煮开后用酒壶装好每桌都放一壶,中途还会添加几次,对于这种甜糯米酒都喜欢喝,因为顺口男女老少都有人喝,一场酒席下来要喝掉几缸酒,但是喝多了就会喝山歌了,后劲大会头晕头痛,哈哈。

每次回家最想喝到的就是老妈酿的米酒,甜、香、酒味足,真的好喝,现在人懒了而且糯米贵不划算做的人少了。做这种糯米酒需要将糯米提前浸泡一天,然后清水冲洗一遍,再木桶上锅蒸熟,稍冷不烫手后再加酒曲(让酒发酵的,没这个不行),两者拌匀,然后放入缸里密封,三天这样就有酒水出来了,酿出来的度数都不会很高的,这种酒要密封好,不然时间长会变酸,成黄酒了。

至于酿成米酒后再制成烧酒而且还有50度,这个真不知怎么做的。我们这只有直接用稻谷酿成烧酒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酒,纯酿的粮食酒真的香,纯度高,是用酿酒器把粮食放里面,然后放锅上经过多少次蒸煮,冷水开了又换经过多少次,甚至一天时间才酿出来的。


农夫小邓


为什么农村酿的烧酒度数高,但是哪怕不会喝酒的人喝了都不易醉?

谁告诉你的农村小烧喝了不会醉?不知道您有没有喝农村小烧的经历,如果您喝过了就会发现喝二锅头的感觉和喝小烧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常说的喝酒上头并不是说喝醉,而是喝完醉酒之后头疼,有的甚至能疼2-3天。这种感觉是市面上大多数的瓶装酒喝多了之后的感觉。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现在的瓶装酒根本就不是通过传统的发酵蒸馏技术烧出的酒,都是食用酒精或者是使用糖化酶通过快速发酵制成的酒添加乙酸乙酯、塑化剂等添加剂之后装瓶上市的成品酒。之所以喝多了会上头、难受,就是因为不是纯正的粮食酒,里面的添加剂在作祟。

而对于农村的小烧来说,都是使用玉米、高粱等粮食经过发酵、蒸馏传统技术烧出的酒,虽然说工艺、技术、酒曲等环节会出现一些问题而造成一些小烧会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其还是纯粮食酿造的,而且里面没有那些化学添加剂的成分。而且,这些小烧基本都是高度酒。喝这类小烧对身体的伤害比廉价瓶装酒低很多的。但是说喝小烧不醉那就是扯淡了。干喝不醉那还是酒吗?特别还是50-60度的高度酒,怎么能不醉。

但是我听我父亲说以前喝的小烧喝多了确实不上头,而是上脚。我父亲说是喝多了之后头不疼,但是脚底下没跟,脚飘忽。而且这也是很多喝过纯粮食酿出来的酒的酒友的共同说法。最重要的是喝多了也醉,但是不会出现头疼好几天的情况,因为里面没有添加剂啊。所以,小烧不上头和酒曲没什么关系。

只不过即便是如此,喝小烧也是因人而异的。特别是那些体内缺少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啤酒喝多了也会难受好几天的。这样体质的人喝茅台也是一个感觉,喝多了也会难受好几天。所以,酒要少喝,小烧喝多了也伤身。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现在农村还有很多农民有自酿酒的习惯,一方面享受酿酒这一过程,二是在忙完农活后,喝一口自己酿的酒,一身的乏气消失殆尽,心里也更加舒坦。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的酒,人们总喜欢跟自己酿的酒做个对比,都说自己酿的酒更香,度数虽高,但不易“上头”,不易醉,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说的白酒除了劣质的勾兑酒以外,大多都是发酵工艺生成的,所以酒曲不是酒的品质差异的唯一因素。

要回答上面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简单了解下白酒的主要成分,第二自酿酒为什么度数高,第三,我们说的“上头”是什么,为什么会喝醉?

第一,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水和酒精,其它的就是发酵时产生的风味物质,自酿酒跟市面上的酒的区别除了工艺不同外,最主要的就是发酵风味物质的不同。

第二, 自己酿的酒工艺简单,但保留的风味物质很多,这些风味物质有有益成分也有有害成分,市面上的酒除杂的工艺较好,在除去有害物质过程中,酒精的度数也相应的更低了。一般的米酒第一次蒸馏后度数会在50-60度左右。

第三, 我们说的“上头”是指喝完酒后头晕、头疼等感觉,主要跟酒里的乙醇、杂醇油

、醛类、酯类等因素有关。

具体来讲,1、跟人体质有关的是:在乙醇代谢过程中,如果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多或活性高,就不容易喝醉头痛,如果体内的乙醛脱氢酶少或活性低就容易喝醉头痛。

2、跟酒有关的就是酒里的风味物质杂醇油、醛类、酸酯比例等因素。杂醇油能让就更香,但易上头。醛类能让人感到酒的辣感及刺激性,对人的刺激也较大。另外,酯类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可以缓解头痛的感觉。

综上,好酒的关键在于发酵风味物质的比例构成,而影响这一比例构成的关键还是在于工艺的水平。所以如果自酿酒把握不好酿酒流程及工艺,也不一定能酿出“不上头,不易醉”的好酒。


大乡


为什么农村酿的酒度数高,不会喝酒的人喝了也不会醉?
阐述一点,农村人自酿酒度数高是有的,但不是不会醉,肯定会醉;

农村自酿酒

大部分农村,都有大大小小,随处可见的酿酒坊,酒的种类繁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但因为都是纯粮食酿造的酒,相对一些市场的劣质酒来说,只是不会有头痛、烧喉等不舒服的症状,但并不像题主所说的“不易醉”

自酿酒的种类

1、白酒

这也是最常见的酒,大多数酿酒坊都只做白酒,因为白酒需求量大,农村无论是招待客人还是大摆筵席,用的都是白酒

自酿白酒的度数一般在45~55度,度数不算低,喝醉了很多人,但还没有听说这个酒烧喉或者其他什么,一致认为比瓶装酒好很多,可能也是纯粮食酿造的原因

2、黄酒

也是大米或糯米经过蒸熟发酵制成,但酿造工艺不同,度数也达不到白酒的度数,大概20几度,我家对门就是家酿黄酒的,家里十几口大缸,每天出的酒不断往里面加,所以基本酒缸都是满的

每次到他家串门,少不了的必须拿瓢喝上几口,没有一点感觉,还比较甜,但,可不要以为这个酒喝不醉人,还真喝醉过,这个酒在经过加热以后,我不知道度数会不会增加,但酒劲特别大,第一次不知道,喝了不少,真就喝醉了,但喝醉也只是觉得头晕,没有其他任何不舒服

3、葡萄酒

我们镇上有上千亩的葡萄种植基地,所以葡萄酒也是比较常见的,酒的度数不高,带有葡萄的甜味,一般朋友聚会,没有专门去喝葡萄酒的,但什么都经不住多啊,多喝还是能喝醉人的


新农视界


题主的体会可能掺杂了个人的主观认识,我也喜欢喝酒,算是个酒鬼级别的,因为常年喝酒,我的胃很不好,而且有较为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我自己没有酿过酒,但个人酿造的酒我也喝过不少,很多朋友送给我,我原以为这样的酒质量有保障,肯定又好喝又不伤身体。但我的实际体会和认知正好相反。

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陈放,自己酿的酒辛辣味明显,更容易伤胃而且缠头。我也对此现象感觉到纳闷,查过资料,咨询过懂得酿造工艺的明白人,结果给我的解释和以前的认识完全不是一回事,自己酿的酒工艺简单,对发酵和杂醇的控制根本谈不上,酿出来的酒度数虽然比较高,但口感过于辛辣,在经过食管时有明显的烧灼感,酒后胃部不适较为严重,而且伴随明显的口干和头痛等问题。同样度数的高中档酒就不会这样,口感绵软柔和,喝后胃部症状也不明显,第二天遗留的头痛感也几乎没有。经过人家懂行的人分析我才知道,这是杂醇油和甲醇惹的祸,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但会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甲醇,甲醇是有毒的,国家有严格的控制标准,杂醇油则和口味有关,但过多会导致头晕等不适症状,白酒酿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原料的选择,中期蒸汽处理和杂菌控制来控制成品酒中的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个人酿酒这些基本是无法控制的,所以一些乡镇小酒厂和个人酿造的白酒,虽然是货真价实的粮食酒,但因为对这些限制含量的成分难以控制,喝起来口感差、容易缠头伤胃。

我室友三十多年酒龄的老酒鬼,年轻时身体好,什么酒都喝,好酒喝到的机会很少,对酒的品质没什么体会,现在年近半百,体质下降了不少,特别是食道和胃,长期引用略质酒糟蹋坏了,但这也让我对酒的品质更加敏感,现在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参加宴会活动时经常能喝到百元以上的中高档酒,有了很多比较的机会。也慢慢的体会出酒的品质差别,现在我的胃喝二十元以下的低档酒不能超过三两,否则就会引起饮酒后的食管反流症状,超过半斤还会有起床后头痛等后遗症状。而百元以上的酒,我可以喝到七八两,不会引起食管反流,喝到一斤第二天也不会头痛。和别人送的自酿白酒,绝对不能超过三两,否则会很难受。


山野论史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1797235734143265206, "vid": "63a8444075f14f8082a1c3d300ccc96c\

农人莫小道


#大家好,原创答案不易麻烦帮忙关注一下~ 谢谢啦~#

农村有自酿酒的习惯,好喝,还不上头,农村人喝酒不醉,原因如下:

一、工艺。农村人酿酒很多都是祖传的工艺,一般都是纯米,水为原料,传统工艺,不加任何酒精,口感更香,更纯正,纯粮食酒比酒精勾兑的白酒高出很多档次,把握好酿酒流程和工艺,才会出不上头的好酒,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二、心情。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喝酒与心情有很大关系,农村人没有城市那么大压力,忙完农活,喝一口自家酿的米酒,一身的疲乏消除殆尽,通体舒畅,全身舒坦。但人若举杯消愁愁更愁,想要一醉解千愁的人醉的更快。

三、喝酒速度。通常来说,酒桌上的一杯干一杯的喝酒,很容易醉酒,相反,小口小口慢慢喝,不易醉酒。农村人整两小菜,一盘花生米,优哉游哉的喝着小酒,很是惬意。

四、空腹。喝酒的人最忌讳空肚子喝酒,空腹喝酒,体内没有食物,酒精吸收很快,容易胃出血,对身体危害很大,所以喝酒前喝水,吃点东西最好。

五、个体差异。身体因素与醉酒有很大关系,有些人千杯不醉,也有些人一杯就倒,农村人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都很规律,身体都比较健壮,而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疲惫,身体不健康的人容易酒醉。

中国的酒文化渊源悠长,历经几千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方法制造出得酒都不一样,好的酿酒师傅,原始的酿酒流程工艺,才有了古朴,醇香的美酒,好酒在乡村!


新农大视野


农村酿酒是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好多地方依然保留着农家酿酒的习惯。大多都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用酒居多。值得注意的是酒喝多了都容易醉,我想笔者所说的:“不易醉”应该是不会上头,不会有眩晕的醉感而已。那么为什么农家酿酒度数这么高“还不易醉”呢?

市场成品酒大家都知道是勾兑的酒,而且酒水暴利。一瓶一百元的酒水成本都没有包装盒贵,自然而言消费者喝到的不是酒而是工业合成的“麻醉产物”。

再看下用料多采用自家五谷杂粮酿制而成,料子实在不会弄虚作假,毕竟酿酒都是自用居多。酿酒过程中每道工序都会严苛沿袭老祖宗的方法去做,这样大大保证品质和口感纯正。我亲自尝过自酿的酒,远远就能闻到酒水的芬芳,口感浓厚不刚烈,入口不辛辣,酒水会有挂杯的感觉,很浓稠!

我曾经听一个专门卖酒水的朋友说过低于一百的酒不要喝,因为酒水没有瓶子和包装贵。是酒都会醉,只是自酿酒不会让你醉的那么痛,所以不要贪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