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认可?

西晋咸宁五年,河南新乡有个叫“不准”的盗墓贼,因他手头拮据,便带领着一帮乡野农夫盗挖了位于汲县(现改为卫辉市)的一个战国时期的大墓,墓道打开后,里边有多少金石玉器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是这一干人等挖了好几天,挖出来最多的竟然是竹书竹简,后来他们的火把用光了,便拿着竹简当柴烧用来照明,几天后官府的人赶来,一清理竹简的数量,竟然有几十车,后来人们把这些竹简称为“汲冢书”。

《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认可?

这时,西晋有个束皙的文献学家,经过他多年的编目整理,一部珍贵的编年体史书终于浮出水面,它便是是《竹书纪年》。

这本书是历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保留下来的唯一一部编年体通史,经过研究,他是由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叙述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此书开篇便是以君主纪年为纲目,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1847年的历史。

《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认可?

这部史书与《史记》等后世史书不同的是,它对于黄帝、颛顼、帝喾三帝,以及尧、舜、禹,夏、商、周都有明确的时间记载。

其中,黄帝、颛顼、帝喾三帝,有明确记载的在位年数,将其进行累加,便可得到黄帝等帝王的元年数据,同时得到所对应的干支年名。通过计算便得到以下数据:黄帝元年为公元前2394年(丁卯年);颛顼元年为公元前2294年(丁未年);帝喾元年公元前2216年(乙丑年);帝挚元年为公元前2153年(戊辰年)。

《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认可?

而尧、舜、禹三帝则有明确的干支纪年记载,其中帝尧元年为公元前2145年(丙子年);帝舜元年为公元前2042年(己未年);夏禹元年为公元前1989年(壬子年)。这样就把中国有确切年代的历史由前841 年(国人暴动)上推了1305年,直接到达了尧帝时代。

而夏、商、周三代也有了准确的存在时间,其中夏代为前1989——前1559年共431年,商代为前1558——前1051年共508年,西周为前1050——前771年共280年。

这些记载,与目前我们所学的教科书中朝代存亡时间是有差距的,其中,夏朝为前2070——前1600 ;商朝为前1600——前1046 ;西周为前1046——前771年。

《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认可?

为何会有这么明显的差距?为何现代史书不按照竹书中记载的年份确定朝代时间呢?

原因便是这部书从古至今一只存在着很大争议,虽然作为史学界参考书目,但并没有列入真正意义上的正史。

首先,竹书中的文字,全部采用的蝌蚪文,并且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书写样式,而秦始皇统一文字后,这种蝌蚪文已经不能全部识别,因此在翻译上肯定会有失误。

《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认可?

其次,竹简出土后极为散乱,而且有很多被火烧过造成内容缺失,在经过史学家的编纂整理,难免会有张冠李戴、牵强附会之嫌。

再次,宋朝时儒学成为国学,而《竹书纪年》与儒学的史学体系发生了很大冲突,被朱熹等理学代表批判为异端邪说,并将最初的版本弃用,造成遗失。而现存的版本,是南宋时才出现的,因此可信度已经不高。

《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尧、舜及夏、商时间,为何不被认可?

朱熹

正是如此,虽然《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夏商及上古时期的帝王在位时间,但是依然没有被采用,以至于我国在1996年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并于2000年9月15日结题,公布了《夏商周 年表》,将夏朝的成立时间定为前2070年,商朝为前16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