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但,這是誰的未來?

未來已來,但,這是誰的未來?

01 企業的壽命和我們的工作年限

未來已來,但,這是誰的未來?

據管理學的奠基人,現代管理學大師中的大師,彼得·德魯克的研究:歐美現代成功企業的平均壽命是30年

相比較而言,中國的企業壽命更短。根據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發佈的《2011年中國企業長期激勵調研報告》中提到的數據,中國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而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教授李建偉透露,中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年

未來已來,但,這是誰的未來?

與此相對的,國家延遲了退休年齡。那麼,這樣算下來,我們的工作年限是多久呢?按照65歲(放心吧,國家一定會讓你的退休年紀超過這個數字的)退休,22歲大學畢業,共有65-22=43年

我們估個數字吧,大概10年為一個公司的平均壽命,那麼在工作年限內,我們需要換多少家公司呢?

43/10=4.3,也就是4-5家公司。

也就是說,你在職業生涯中換工作的概率非常大

02 時代把人打造成了機器

未來已來,但,這是誰的未來?

現代企業制度是建立在分工合作的基礎上的。尤其是在大公司的內部,很多人就像一個機器上嚴絲合縫的一個元器件。從這臺機器上拆下來,放到另一種機器上,就不靈了

對於企業而言,這樣做的效率最優。也就是說可以做到成本最小。但是對於個人而言,則將面對著巨大的風險。個體在一家公司中培育出來的技能技巧,很有可能只是適應於這一家公司

我們能看到的,現在的工作越來越流程化,而流程越來越工具化,而工具卻是越來越個性化。一個公司使用的工具另一家公司並不一定使用,越來越缺乏通用性。對於工具的使用和掌握,不再可以變成你的職場的競爭優勢。

比如,一家公司使用的是一套自主開發的知識管理系統。對於如何使用這套系統,使用得好,使用得快,這是一種技能。此時,這種技能就只能被稱之為經驗。換一家公司很可能就不再好用了。

你看,這個時代就這樣把我們變成了一個機器上的零件,最專業的零件,卻沒有通用性

03 時代讓人幹不過機器

未來已來,但,這是誰的未來?

1996年,深藍(IBM的超級計算機)與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進行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比賽。第一局,深藍執白先行,勝!隨後的5盤,卡斯帕羅夫調整狀態,連勝5盤,最終以3.5:1.5的總分戰勝深藍。

1997年的5月,升級後的深藍和卡斯帕羅夫再次華山論劍。第一局,卡斯帕羅夫執白先行,勝!第二局,在接近終局之時,深藍走出了曠世絕倫的一步。卡斯帕羅夫大驚,以為計算機已經發展出了終極的智能,可以算出如此神來之筆,掙扎了一步之後,棋王放棄了,認輸。第三局,和!第四局,和!第五局,和!第六局,只下了20多步,卡斯帕羅夫就被就被深藍擊潰!於是,就這樣,棋王敗給了機器,從此,人類在國際象棋這件事情上,再也沒有勝過機器的可能

那時,人類的圍棋大師笑著說,國際象棋,實在過於簡單。你讓計算機和我下盤圍棋試試?見對方無動於衷,大師笑笑轉身離去。

20年後!計算機再次找上門來!來到圍棋界的大門之外,輕聲的叩門問道:大師在否,可否賜教?!

家童眼看來著不善,喊出當日值班弟子,自想幾招之內打發走了便是。2016年1月,計算機界派出的挑戰者AlphaGo,一戰成名,戰勝圍棋界的歐洲圍棋冠軍樊麾二段。諸位大驚!於是,火速報於掌門!掌門大師聽罷,笑笑說,沒事,稍安勿躁,我就親自會會它,打發走了便是,給門派內的眾人一個交代吧。

2016年3月,大師與挑戰者AlphaGo,連戰5盤,1:4告負,黯然退場。武林盟主的地位從此易位!圍棋界新秀表示不服,這次,人類成了挑戰者

未來已來,但,這是誰的未來?

2017年3月,世界圍棋冠軍柯潔九段,挑戰AlphaGo,連下3盤,3盤皆負!從此,江湖再無人可站出來挑戰!

從此,一個時代,結束了,一個時代開啟了

時代把人變成了機器,卻讓人幹不過自己發明的機器!

這才剛開始:

獨孤求敗只好左右手互搏!2017年10月,就在戰勝了人類7個月之後,AlphaGo就被自己的同門師兄AlphaZero斬下馬來,連戰100局,無一取勝!據說,AlphaZero連棋譜都沒有打過,連基本的規則都不清楚,只是靠著一本名為“機器學習”的秘籍就獨步天下了!

無聊的AlphaZero沒事出去溜達,看到了這多年橫霸國際象棋界的Stockfish8,一言不合就開戰!雙方約定,4個小時之後,學校食堂門口見!這時,AlphaZero連國際象棋是什麼鬼還不知道呢!就在這4個小時之內,AlphaZero憑藉這自己的獨門絕技“機器學習”稍稍研究了一下Stockfish8所獨霸的國際象棋。時辰到!食堂門口,開戰!100局!AlphaZero勝28局,平72局,一局未敗!

人類,早就剩下了圍觀的份了……

04 科技進步將改變整個的就業格局

未來已來,但,這是誰的未來?

人工智能的崛起,很可能會取代你的工作!有人說,別製造駭人聽聞的言論了,想吸引眼球也不能這麼玩啊,馬車被汽車取代了,但是汽車司機不是出現了嗎?是的,你說的沒錯!但是,你仔細看看,那個汽車司機,是以前的那個馬車伕嗎?新的工作出現了,但是,那機會,是你的嗎?

不僅僅是你的工作可能消失,很有可能是某一類工作整體上就沒有了

早先,會使用某種機器就能找到工作。

以前,有一種職業叫做打字員,能將打字機用的好就行。你看很多的歐美電影,在法庭旁邊總是坐著一位女士在不停地敲打著打字機。現在呢,語音錄入直接轉化為文字。記者採訪,使用的就是一隻錄音筆,然後回去將錄音拷貝在電腦上,然後使用一個轉換工具,可以直接將談話內容轉變為文字。

還有一種職業叫做司機。在我小的時候,司機是一個多麼牛的職業啊。那時,甚至有一種說法,嫁閨女就要嫁個司機。那時,對司機還有個尊稱呢,比如你姓馬,就稱你為馬司,你姓張,就稱你為張司;就像我們叫王工,王總,一個道理。而現在呢,司機的職業早就不再是人們心目中高大上的職業。而且,隨著人工智能的出現,估計再有10年的時間,人類可能將會被禁止駕駛汽車。

還有收銀員。我們小區門口的便利蜂已經沒有收銀員了。京東這兩年已經推出了無人超市。前幾天去華潤萬家超市,也專門闢出了無人收費的微信支付專用通道。

下一步呢?

牛津大學的2位研究人員:卡爾 · 瑞爾和邁克爾 · 奧斯本設計了一套算法,專門用於研究我們當前的工作在未來20年中,消失的有可能性有多少?消失的工作哪裡去了?這兩位研究者將其調研的結果寫了一本書:《就業的未來》,其中提到了一個驚人的論斷:在未來20年,美國有47%的工作有極大的可能性會被計算機所取代!都是哪些職業和多大的概率呢?

將要消失的工作都有一些相似的特點,比如低級的助理工作,某類具體的流程執行的人,不需要很多創造性能力的工作、執行類的工作、機器操作類的工作等。

  • 電話營銷和保險業務員99%
  • 運動賽事的裁判98%
  • 收銀員97%
  • 廚師96%
  • 服務員94%
  • 律師助手94%
  • 導遊91%
  • 麵包師89%
  • 公交車司機89%
  • 建築工人88%
  • 獸醫助手86%
  • 安保人員84%
  • 船員83%
  • 調酒師77%
  • 檔案管理員76%
  • 木匠72%
  • 救生員67%

技術的進步將會很快的吞噬將近一半的工作!你說,技術進步還會創造新的工作啊!是的,沒錯!除了上面提到的,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個人是很難轉型的,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數量

未來已來,但,這是誰的未來?

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未來的工作的報告中提供一些數據:

從2015年到2020年,可能減少的工作有(單位為千人):

  • 辦公室行政類:4759
  • 製造與生產:1609
  • 建築與開採:497
  • 藝術、設計、娛樂、運動和媒體:151
  • 法律:109
  • 安裝與現場維護:40

再看看可以增加的工作機會:

  • 商業和金融業務:492
  • 管理:416
  • 計算機和算法:405
  • 建築和工程:339
  • 銷售及相關:303
  • 教育和培訓:66

不用仔細計算,看看上面的圓圈的大小我們就能知道,那些減少的圓圈的面積,要遠遠大於增加的圓圈的面積!

有人說,減少的辦公室行政人員的工作,TA可以去做管理工作啊,管理工作的數量不是增加了嗎?這就像是那個傳統的笑話:何不食肉糜?

埃裡克·布林約爾松在其的著作《與機器賽跑》一書中提到如下一些數據:

從2003年到2012年,美國平均每年的生產率增幅達到了2.5%:這說明,從總體生產效率上講,美國的綜合國力以及財富的創造速度是在增加的。但是,同期,2003-2012 美國就業人口比例從64%下降至58%,下降了9.4%!而從1983年到2009年之間,增長的財富集中到了美國的前20%的家庭中。

也就是說,由科技帶來的社會進步和財富增加,和我們普通人無關!這是有錢人的遊戲,這是馬太效應的遊戲。

科技將人分為了三類。

第一類,發明者和投資者

第二類,使用者

第三類,旁觀者

你們猜猜這幾類不同的人,會有什麼不同的結果?第一類和第二類的人佔據了人口比例中的不到10%,而他們是科技進步的絕對受益者。

從本質上講,技術的進步是貧富差距產生及擴大的根本原因

未來已來,但,這是誰的未來?

那麼問題來了:

1、現在,人們都喜歡說未來已來。但是,那,究竟是誰的未來?

2、不管這是誰的未來,你,該如何應對?

今日必須成長:

1、不管那麼多了,反正,從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來看,銷售和培訓工作的數量是要增加的,要不,乾乾銷售培訓試試?

2、那麼多減少了工作崗位上的人,去哪裡就業?很大的概率上可能會去到銷售崗位。人們普遍認為銷售是個低門檻的工種。可是,銷售工作的增加只有那麼點,減少的崗位有那麼多,下一步將會怎麼樣?競爭的加劇!一個銷售崗位,或許將會有10倍於現在的人去競爭,不成為高手,那怎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