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艦駛入長崎,日本人咬牙向中國賠款

話說日本歷史上有這麼一天,四艘外國軍艦進了長崎港,其中兩艘是7000噸級的巨型巡洋艦,12英寸主炮昂首向天,好不威風

艦上的水兵鬧哄哄的下了軍艦。憋了那麼久,一路壞笑著衝向--青樓。

鉅艦駛入長崎,日本人咬牙向中國賠款

1893年的長崎港

可惜不巧,日本那天幾大青樓都還生意興隆,得排號。沒辦法,幾個水兵老老實實地排起隊來。

排著排著哥幾個發現有有點不對:有人居然可以長驅直入,根本就不拿號。這不是插隊麼?特麼太欺負人了吧?欺負咱哥兒們是老外?

有脾氣不好頓時就怒了,發一聲喊:“敢插隊,幹他個狗孃養的”,那些水兵就發了飆,把眼前看得到的、手摸得到的傢俱全給砸了,一直到接到報警趕來的警察到達現場時,這裡的大打出手還在繼續。

警察算個球,水兵們自帶傢伙,拔出刀來對著警察就砍。水兵雖然驍勇,但架不警察人多勢眾,結果有5名水兵被當場抓起來。

這還了得?!敢抓我們的人?第二天艦上衝出來至少450多名水兵,奔著警察局就去搶人。警察當然也不肯就這樣讓你們把現行犯給搶回去,於是群起來,結果乾死了10人,輕重傷70多人。最關鍵的是,死人裡面有外國水兵!

這一下事情就鬧大了,水兵們回到船上二話不說把巡洋艦上的12英寸口徑巨炮全部轉了過來,直接指著長崎市。必須賠禮道歉,賠償損失,嚴懲肇事者,艦長對著日本喊話。

日本人頓時嚇尿了,立刻認慫,忍氣吞聲,乖乖賠禮道歉,賠償損失,自己認了倒黴。

有人說,日本人活該,誰讓你們去惹歐洲人了?現在知道洋鬼子的厲害了吧?

且慢,沒說是洋鬼子,那些牛氣沖天的水兵們全是中國人!大清北洋水師!

鉅艦駛入長崎,日本人咬牙向中國賠款

鎮遠號


此事件即是在日本無人不知,幾為國恥的“清國長崎水兵事件”,時間是1886年(明治十九年)8月,當時尚未正式成軍的北洋艦隊奉李鴻章之命抵達朝鮮元山一帶巡弋操演“以振國威”,後又奉命前往俄國海參崴訪問。鑑於鐵甲艦在長途航行後,需回港保養維護,而當時清廷的旅順港尚未完工,李鴻章遂決定由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鎮遠號、定遠號、威遠號和濟遠號四艦前往位於日本長崎的三菱造船所進行檢修,並展開對日本的「親善訪問」。這也是中國鐵甲艦隊首次訪問日本。

鉅艦駛入長崎,日本人咬牙向中國賠款

定遠號


要談甲午戰爭,就必須要談到這次北洋水師的長崎寄港。怎麼回事呢?當時的大清國雖然輸了鴉片戰爭,又被英法聯軍給燒了圓明園,但還是老大帝國,起碼在亞洲還是貨真價實的老大。動一動誰敢說個不字?

而日本一直想染指朝鮮、臺灣,只是忌憚於中國的武力,不敢動手。早在1873年(明治六年)就有人提出過打臺灣,但就連那個軍國主義的開山祖師爺山縣有朋都堅決反對,理由是:“別惹毛了大清國”。

引用:據日方記載,數名清兵伏擊並殺死一名警察,引發了械鬥。可是,早有防備的警察,將數百名水兵分割包圍,街邊市民更加以配合以石塊攻擊水兵。事後統計顯示,水兵方面有五人死亡(一說為十人死亡)、四十四人受傷、五人失蹤。警察被打死二人、十九人受傷,而長崎市民亦有多人受傷。

後記

與以往處理外交事件不同的是,此處事件清廷表現出了相當強硬的態度。北洋水師船艦總監督琅威理(William M. Lang,英國籍)當時派出四位英國籍隨員到長崎港當地警局試圖營救被日本警方扣留的大清水兵,但遭到長崎港當地警局局長拒諸門外。琅威理得知後非常不滿,轉向英國駐長崎港的商館求助,其後由英國商館館長對日本外務省施壓。但事發兩天以後,長崎港當地警局仍然沒有釋放被扣留的大清水兵。琅威理得知後非常憤怒不滿,強烈要求英國駐日本使館與日本斷交,提議北洋艦隊炮轟長崎(當時船艦炮彈已處在隨時發射狀態)

北洋大臣兼北洋艦隊船艦總提督李鴻章則派出外交顧問伍廷芳與日本外務省談判,外交顧問伍廷芳與大清帝國駐日使館人員向日本外務省進行外交談判,並且1887年2月底,雙方達成彼此讓步的協議,雙方一致認定是語言不通和民俗習慣導致了誤會的發生,所以將所有肇事者交由本國政府自行處置,而死傷人員則由對方予以撫卹。值得一提的是,日方所支付的撫卹金數額大大超出了大清帝國,等於日本向中國進行賠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