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糧食價格很低,農民該怎麼辦呢?

北方人162803729


如果糧價一直很低給農民的選擇其實並不多,但是從普通邏輯來講大概有以下幾種。

第一 出門打工把種地當成一個副業,糧食夠吃夠喝就好了。

大部分是這樣的,種著幾畝薄田,非農忙時節都出去打工。

在能工作的時間儘量少耽誤時間,多賺一點是一點。

一些歲數大的不好找工作的怎麼辦?

有子女的還好些,子女多多補助一些,日子依然緊巴巴。

沒子女的就應該找一下當地的民政部門,申請一些民政福利。

國家正在積極搞扶貧,跟上國家的步伐吧。

第二 就想把地種好的,可以嘗試種點別的

每個人都不喜歡變化,養成的習慣很難改。千篇一律的種著小麥和玉米,不管有沒有市場就是認準玉米和小麥死磕下去。連換一個試試的勇氣都沒有。如果糧價很低就必須得“創新”,只有這樣還有可能會生存下去。創新意味著擔風險,風險是大部分人承受不住的。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實難,但是無論多難都要試試。萬一趕上這一波,能讓我們多賺錢呢。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只要勇敢邁出這一步。

1種點什麼?

這個就很有學問了,需要好好的研究。當地的土壤特色,日照條件等,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種植的產品。就是簡單舉幾個例子。

有機蔬菜

就是不打藥,不使用化肥、不用任何化學助長劑的蔬菜,並且能得到機構驗證。同樣的蔬菜價格能高出不少,成本也降低,但是會影響產量。需要精力投入比較多。

大蒜

種大蒜是真的還可以,價格也不錯。有時候忽高忽低的這點不否認。

任何產品價格都不穩定,農產品也不例外。但是近五年走勢來看比種植小麥每年每畝地都會多收入不少。

我就不多舉例了,需要每個人不同的理解,多去找找那些經濟價值比較高的農作物來種一種,試一試萬一有一點突破能找到一個發家致富的好門路呢。


第三 養殖業

多發展點養殖業也是不錯的門路,糧食價格低了,證明養殖業的成本再降低,可以試著發展下養殖業。

比如說養豬、羊、牛、雞、鴨、鵝。我們這邊一家專門養小野豬,都是放養的。每年都供不應求,出來的肉也確實比圈養的好吃一些,價格貴了不少呢。

所以說搞一點特色養殖,也是非常不錯的門路。重要的是要放養,別打激素,要自自然然的。現在人都覺得以前的東西好為什麼呢,因為以前不打針不吃藥,肉就是好吃些,現在全部是激素搞起來的,雞蛋雞蛋不好吃,豬肉沒有豬肉味。所以說就要健健康康的養起來的一定會有市場。

第四要學會使用互聯網

以前信息不發達,好多人靠著信息差賺不少錢。現在信息非常發達,只要用心去查就能查到你要的信息,多關注一些互聯網就能在這信息差裡找到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就能賺到錢,所以要學會使用互聯網,多去關注那些新聞資訊。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還有很多想不到的,大家也可以把自己想到的發佈到評論區,讓更多人能看到,或許真正能幫到別人呢。

我是米叔,一個有想法的農民。歡迎關注,咱們一起探討關於農村的事。


大大搭配師


糧食價格很低,但每年仍然有許多農民在繼續種糧食。以我自身為例,我家世世代代都是農民,任憑糧食價格漲與跌,我家包括我的叔叔伯伯們,每年都會繼續耕種。

其實這後面十年,我們老家這邊很少有人種糧食來賣了,基本都是自家種來吃,吃不完的每年給城裡的親戚朋友送點。說實話,我們這邊的農民早就沒有將脫貧致富的希望寄託在土地身上了,物價飛漲,種子、農藥、肥料、人工,這些都是硬傷,結合我們人多地少的實際情況,種地本身就是虧本的。

我的父母平時都扮演著兩個角色,農忙時節是農民,農閒時間父親在城裡做生意,而母親去城裡上班,同時照料著莊稼。叔叔伯伯們也基本是這樣,反正都有第二職業。另外,我們家多餘的土地都租給鄉鎮上的城鎮居民來種,收取幾百塊錢的費用。近幾年,我們地方上許多城鎮戶口都來到農村租用土地來種植莊稼和蔬菜滿足自家的日常生活需要。

我的家鄉現在奉行一句話:“土地暫時不能為你帶來財富,但能為你帶來健康。”


Power泡兒


穀賤傷農,民以食為天,誰不吃飯,但現在經濟發展過快的今天,一切向錢看,而忽略了土地和農民,做為一個農民以前都是臉朝黃土背朝天,一滴血一滴汗從地裡刨食吃,多打糧賣點錢和養家餬口,但現在在經濟大浪之下,農民迷茫,茫然了,因為土地已經不能再回到以前的日子,以前有糧食就可以,但現在一切沒錢不行,種糧一年到頭能有啥收入,可以說,小農指望純種地搞收入,絕對是貪困戶,現在有點糧食夠自己吃就行啦,以前家家有存糧,現在農家很少有存糧,感謝國家政策的英明,種糧補貼多少溫暖種糧人的心,要是象八幾年哪樣的日子換到現在,我敢肯定的說十戶莊稼人九家把地拋下,看現在的農民後代,都以不再農活,因為這道理很簡單,一畝地900百個畝產,按天價的天價2元一斤,兩茌1800斤,3600元,最不值打工一個月能掙一畝地的總產值,誰還種地幹啥,900斤裡面還包含種子,化肥,農藥,機耕,除過這些還有多,所以請善待老農,民之國之根基,糧穩國人之心之穩,這是本個人的觀點,只代表個人,


救主卑微僕人九州孤客


我國的糧食市場並沒有完全放開,對主糧作物水稻小麥玉米是嚴加保護的,實行進口配額管理制度,每年進口的總量只相當於國產糧食的3%到5%,不會衝擊到國內主糧的市場的價格體系。一旦糧食缺口太大,進口配額不夠用,採取配合外進口是就要徵65%的進口關稅,那時候進口的糧食只會對國內市場糧食價格起提升的作用,而不是下降,所以大家不要擔心糧價會降得很低。糧價高低是相對的,個人認為,與2018年的糧價比,2019年大豆會明顯下降,小麥持平,水稻微低,玉米上漲。

至於說農民該怎麼辦?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當全國人民都在努力解決溫飽的時候,農民有了幾畝地就不愁吃飯,溫飽問題立馬解決。那時候農民比城裡的工人具有更大的優越性。當社會發展到全民奔小康的階段,農民那幾畝地就“黔驢技窮”了。想和城裡人過上大體相當的水平的生活,就只能從土地之外再想辦法賺錢。

所以對於農民地還得種,因為首先要吃飯,其次畢竟有一些收入,第三種地也不佔多少時間。工還得打,因為“無地不飽、無工不富”。


種田博士後


如果糧價很低,農民應該怎麼辦?


在實際生產中,糧價與農民收入是密切相關的,也是成正比的,糧價高農民就能多收入一些,糧價低可能收入就會少一些。那麼糧價低了,農民該怎麼辦呢?

從目前農民農業生產的投入和收益看,產出比不協調,用高投入換取高效益,甚至有些並沒有換來高效益。就拿今年來說,有些稻農種植一公頃水稻的賣錢額還沒有人家一公頃水稻的產量多。人家一公頃產一萬五千多斤,你是賣了一萬五千多塊錢。你說糧價再低,地種這樣你怎麼賺錢。(排除災害區域)

怎麼辦呢!答案就四個字。

節本增效:縮減生產成本,降低投入,穩定並增加效益。

以上觀點不足之處還請見諒

您關心的就是我關注的神農願與您一起探討交流,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神農35


在當代社會、科技高度發展的條件下`,農業種糧只能當作一道工序,把農工商學科五業並舉,農林付牧漁全面發展,把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農業才能興旺發達起來,中華才能復興。組織起來、走集體化道路、按勞統籌分配、人民民主管理監督。模式可以根據條件結合實際自由選擇、不要一刀切。只有這條路線,才是中國農村、農業必由之路,打糧價戰、個人承包幾十年、都沒有成功的先例,這就是歷史和現實! 神仙佛祖救不了自己、只有自己救自己,團結結起來,光輝就在前頭!


永柏惠遠


目前在地裡煎熬的,都基本是,五零,六零,七零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八零,九零這些青年人,給誰倒貼,絕無人種地,目前其實農民們都明白,要想在田地裡弄出錢來,養活家庭,實比登天難,雖然,種地補貼年年有,可真正到農民手中的,杯水車薪,賣不了幾袋好複合肥,從根本上解決不了目前農村面臨的困境,糧賤己傷了農民們的心,所以,老農民們都囑咐兒女們,好好唸書,好好做人,好好掙錢,我們是沒有辦法,糧漲也罷,跌也罷,地總得種,家得有人守,得生活呀,誰不盼望後輩們有個美好明天,可是守在農村,真是無出路,只會越活越窮,不管誰說的天花亂飛,可目前農村的現實壯況就是這樣,幾斤糧,值不了一瓶好水的現實。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1522098879


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農民的辛勤耕耘,我們就不會過上今天的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大部分農民以種地為生,所以,糧食的漲跌直接影響著老百姓的錢袋子。


我們這裡這幾年的糧食價格確實不如前幾年高了,很多比較年輕的勞動者把土地轉讓給別人,自己出去打工掙錢,因為老百姓覺得種地入不敷出,種子、化肥加上人力機械的投資與糧食所獲收益不成正比,有時如果遇上天災,老百姓付出的辛苦遠遠大於糧食的收益。


所以,種地本來就沒有保障,種地是與老天爺打賭的一件事情,如果糧食價格放到最低,老百姓只好離開養育自己的那一片熱土背井離鄉去外地打工,

現在,我們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幾乎佔了全村的三分之二,留在村裡種地的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山西人最戀家,為了生存不得不離家,不得不改變觀念了。歡迎大家留言互動。


三農張老師


有能力有發展的,是決不能種地的!因為種地就是個雞脅!

只有我們這些中老年,被市場邊緣化,沒有出路選擇啃泥。

如果八億農民都選擇經商或打工,那會什麼樣的後果?只能帶來社會危機!

生存都需要各自的空間與土壤。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只能吃紫泥!如果失去了生存的環境,會是什麼樣的後果?

中國的犯罪律,百分之70以上都是農民!因為生存的條件與經濟低及文化低所造成!

所以對農村搞一步跨越的發展,與拋棄農業是危險的!


用戶11885670773


農業種植資料和人工成本的年年攀升,而糧食價格不增反降已是不爭的事實,面對這些不利的因素,農民該怎麼辦和應對?

我國糧食增產和豐收是有多方面原因:首先是由於國家歷年來對農業的重視,首先早先取消的農業稅,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同時國家和地方政府逐步加大了對農業的投入和傾斜政策,農民的種田積極性提高,必然會引來糧食增產和豐收,然而農村人均耕地面積少,糧食的增產靠糧價的提高並不能完全讓所有農村人真正走上富裕的道路,畢竟農業也是靠天吃飯,農業收入也要面對農資等各項成本的上漲。

再說,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傾向於有吃得飽向吃得好發展的趨勢,他們已對普通的糧食品種依賴下降,此外,國外也有低價糧的進口,從而造成普通品種的糧食價格上漲有壓力。

如果說糧食的年年增長而造成庫存有一億噸左右,壓力大也不盡然,畢竟我國人口基數有近十四億,人平均下來並不是很多,而糧食生產週期長,糧食的收成受天氣、病蟲害等也有不確定因素。

然而糧食關係到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民以食為天,糧食價格下降,是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也與市場消費量疲軟有一定聯繫,因此,國家會繼續採取對種田的補貼政策,同時引導農民轉變觀點,近幾年來實行的農民的承包地三權分置,鼓勵農民土地流轉,以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種植降本增效益,提倡種植優良品種,優質優價才能賣出好價錢,提高種田效益,惟有這樣,才有更多的農村人脫離農業,各顯神手搞二、三產業及其他經營等,從而讓農民朋友都走上富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